收藏 分销(赏)

文学常识5.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363085 上传时间:2025-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常识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常识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代,文学以戏曲著称,元杂剧以它高度的社会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形式体制,开辟了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书会才人出身的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和前期剧坛领袖。他的剧作,不论是公案剧、爱情剧还是历史剧,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善于将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融成一体,当行本色,雅俗共赏,是元杂剧中的第一流作品。王实甫的《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纠葛,精心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复杂内心活动,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追求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是元杂剧中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重要的杂剧作家还有康进之、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著名的杂剧还有《李逵负荆》、《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倩女离魂》等,本本都是情节曲折,人物生动,有的至今还活在戏曲舞台上。元末杂剧衰微,南戏又复盛行,出现了像高明《琵琶记》这样的杰作。南戏的兴盛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基础。 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就是散曲。一般所说的元曲,是杂剧与散曲的合称。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联缀而成。散曲的内容十分广泛,讥时、叹世、隐逸、闺怨,无不涉及,而最多的是歌唱山林隐逸和描写男女风情之作。少数作品接触到当时重大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的疾苦。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以大都人(今北京)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质朴自然,诙谐泼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情景交融,堪称“秋思之祖”。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而趋于雅正典丽。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结句精警,风格也与张、乔散曲迥异,在元曲中不可多得。元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白朴、雎景臣、贯云石、徐再思等。 与杂剧、散曲的成就相比,元代正统诗文相对衰落,没有出现特别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元代科学史上,郭守敬是最著名的一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他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很精良的历法。 道教这一中国本土宗教在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流派,包括起于东汉、盛于魏晋时期的五斗米道(天师道),元代全真教和清代的金丹教。元代全真教教士丘处机在元初受到元太祖礼遇后,掌管了全教事务,因此这一起于金代的道教流派在元代开始盛行。但在后来的僧道大辩论中落败,走向衰落。 明代,城市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市民势力不断增长,适应市民文化娱乐需要的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特别昌盛,而正统诗文则不免相形见绌。 一种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长篇章回小说在明代出现了。章回小说中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交代,说明了章回小说与话本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作品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它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现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书中“拥刘反曹”的基本倾向,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观念。几个主要人物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写得比较出色,但总的来说性格描写不同程度有点定型化。其中产生了不少著名的典故,如讲述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讲述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借东风”。讲述曹操的“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明代另一部长篇巨著是施耐庵的《水浒传》,小说艺术地表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并突出了“官逼民反”的进步主题。不少人物写得个性鲜明,活跃生动。全书以招安的悲剧结局,艺术上后半部不及前半部那样有光彩。 明中叶以后,长篇小说创作进入高潮。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各有佳作问世,留传至今的尚有五、六十部之多。其中如吴承恩所写的神魔小说《西游记》,通过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特别是通过寓人于神、人神合一的孙悟空形象,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兰陵笑笑生写的《金瓶梅》,直接取材于明代社会生活,它对当时官场市侩某些世态人情的深刻表现,在古代小说中有开创性的意义。 明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形式是拟话本。这是一种文人模仿民间话本而创作的案头文学。著名的拟话本结集,有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濠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拟话本作者的艺术笔触,涉及到明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着重对市民阶层中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妓女的生活及心态进行了描绘。最精彩的篇章,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等。 在戏曲领域,明传奇取代了杂剧的主导地位,尤其在明后期,传奇创作出现了新的高潮,产生了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汤显祖所写的爱情剧《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波折,表现了古代青年妇女争取自由幸福的曲折过程,揭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该剧细腻的性格描写,瑰奇的艺术境界,优美动人的文辞,显示出汤显祖卓越的艺术才能。这一时期其他重要的传奇作品,有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和相传为王世贞作的《鸣凤记》等。由于传奇创作的繁荣,剧作家内部还发生了主音律的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与主才情的临川派(代表人物汤显祖)之争。明代杂剧也有一些较优秀的作品,如康海的《中山狼》和徐渭的《四声猿》(包括《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四个杂剧)。 诗文领域里,明初刘基、宋廉,高启的作品较有社会现实内容。而后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继起,统治文坛几十年之久。针对“台阁体”那种歌功颂德、空廓浮泛的萎靡文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但其末流陷于刻意模拟,了无生气。有见于“前后七子”狭隘复古倾向的流弊,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自觉提倡学习唐宋古文,人称他们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他的散文善写日常生活琐事,即事抒情,淡而有味,《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名篇都具备这样的特色。真正起来反对拟古主义的,是以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来自李贽的‘童心”说,给拟古倾向以猛烈的冲击;他们的散文以抒情小品、游记、尺牍著称。继而有钟惺、谭元春为首的“竟陵派”,他们的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艺术宗尚“幽深孤峭”,别具一格,趣味比较偏狭。经过“公安”、“竟陵”两派作者的不同探索,晚明小品文特盛,直到明末张岱的小品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都成为明代散文中颇见光彩的一部分。明末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气氛中,出现了复社、几社提倡复古的爱国诗文,陈子龙、夏完淳是其杰出代表。 明代文化事业之最大者为永乐年间修撰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而明代私人藏书也颇为兴盛,其中尤以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最为知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