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39文獻語言學(16):239251,2023音聲紀元 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a王朋李子君(吉林大學文學院,長春,130012;吉林大學文學院,長春,130012)提要:音聲紀元 用天地一氣、陰陽相配的哲學思想探尋聲音之源,崇五音、尊律吕,以邵雍、李文利的學説爲用;其韻部與律吕、節氣、地支等概念相配,以明理無常形;爲建立適用四方各域的聲、音系統,兼顧南北、正俗之音,不以單一音系爲據;其圖以理論爲尊,不以事實爲據,韻圖結構與實際語音存在矛盾;其前後兩圖均以“平水韻”爲紐帶,雖有不同,其實一也。關鍵詞:五音;平水韻;陰陽相配;南北音;十二律音聲紀元明吴繼仕著,書前
2、有焦竑作於萬曆辛亥年(1611)的序。吴繼仕,字公信,號蒼舒子,明萬歷年間徽州鹽商,著名經學家,精通聲音律吕,推崇李文利 律吕元聲、邵雍 皇極經世書,並據此著 音聲紀元六卷。音聲紀元求聲音之始,究律吕之源,不爲審音而作,“吾之論乃聲之始,而非因字以辨聲者也(自敘)”,内含 音聲紀元二十四氣音聲分韻前譜表 音聲紀元十二律音聲分韻開闔後譜表 前後兩組韻圖 b。是書直承 律吕元聲的論述方式,明分三段:評古今各家得失,正名,應用其 理論。一、評古今諸家得失,正“五音”之名吴氏所見之卓,一時罕有其匹。書中認爲“爲韻學者先使知古人各家作法,又使知各家用法,又使知各家得失,當因當革,是否昭然,然後可令辨悉韻
3、中應分各類(卷一)”,因此在“述古(卷一)”中對古今韻家多有評述:a 國家社會科學重大基金項目“宋代 廣韻集韻系統韻書韻字大成、數據庫建設及宋代韻書史建構”(19ZDA255)。b 音聲紀元 前後兩圖在卷五中簡稱爲 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十二律開闔表,爲行文簡便,下文均用簡稱。文獻語言學240書中評沈約“竊古人押腳雜以西吴俚俗之音,蔓録四聲行世”;鄭樵 七音略、韓道昭 五音集韻、劉鑑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限於四聲之隘,而清濁亦未盡”;毛晃 增修互助禮部韻略“五音前後無序”;韓道昭 五音集韻“淺陋冗雜”;王應電 聲韻會通“聲音未辨”;顧野王 玉篇、孫强增補之 玉篇、丁度 集韻、韓孝彦 四聲篇海 則“律
4、吕風氣亦茫然矣”等。綜吴氏之言不過兩點:一、各家不以律吕風氣爲本,“音聲未備,均是未從風氣時令所致”;二、各家但論四聲、七音,不明五音,“音有宫商角徵羽,而八風二十四氣其序不可紊也(自敘)”。因此,借邵雍皇極之法,“千古之下惟邵子有獨詣之識,其著皇極之法出於渾成,條理精密,真可爲律吕之正宗(卷一,述古)”,窮聲音之原;用李文利 律吕元聲“天以陰陽五行化生萬物人以元氣出爲五聲,曰宫商角徵羽”a,定五音清濁之次,以爲其理論張本。吴氏雖遵李氏五音,但正名方式卻以 七音略 序爲據,語辭上亦因襲鄭氏,矛頭直指沈約,卷一云:夫天籟之本自成經緯,縱有四聲以成經,横有五音以成緯,又有半徵半商兩音以參錯焉,皇頡
5、制字深達此機,江左四聲反没其旨。江左制韻之初,但知縱有四聲而不知横有五音,是未達於經常之變,而失古人立韻之意矣。吴氏借鄭氏之言,達相異之旨。鄭氏主張七音起自西域,“七音之韻,起自西域,流入諸夏,梵僧欲以其教傳之天下”,吴氏主張五音天籟自成,本國固有;鄭樵以七音爲始,“江左之儒識四聲而不識七音,則失立韻之源”,吴氏則以五音爲源,更在卷四中明論鄭樵七音:西域龜兹國有七音,而鄭漁仲亦有七音者因譯而彈之,更立七均而説者更以武王七音,漢七始爲正,又以琴七弦復益二弦爲少宫少徵爲正,殊不知五音所從來久矣音聲之在天壤間只有五音耳,彼既以喉牙齒舌唇半齒半舌分爲七音,而喉牙齒舌唇之外復有折射二聲,折聲則起自臍輪且
6、内轉外轉之法與 指南 書通止諸攝亦大略相似,安足爲奇而過於推許也,七音之不足信。吴氏批評鄭氏不明七音始自五音,反以爲出自西域,從而定“七音之不足信”,甚至不惜以後起的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爲據,雖不合理,但卻是出於對自身理論體系的維護。a 大樂律吕元聲 卷一“定五聲生數次第第八”。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41二、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的韻圖結構吴氏繼承邵氏,但“其法最爲繁密,但學者難於記意,字眼多而不便爲煩鎖細碎耳(卷四)”,因此簡化其聲韻拼合方式,以韻爲綱,聲韻相拼成二十四圖,“而餘之説較爲易入矣(卷四)”。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在每圖圖頭標明韻目,相配之卦位、節氣、風氣;聲分十二律,始黄鐘
7、終林鐘,從上到下相繼排列,共六十六字母,“如 等子 舊法三十六母翻切之類殊爲煩鎖,今 紀元 以六十六字標題於上(卷一)”;每律之内分五音;每音之下分四聲,入聲兼配陰陽 a;並於圖尾標明所屬韻部、通韻、仄聲所屬,詳論如下。(一)“六十六聲”的結構特點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承李氏五音次序,“從莆田李書分爲五音譜(卷四)”,按宫喉、商齒、角牙、徵舌、羽唇的順序排列。又在李氏“十二律旋宫六十調圖”的影響下,配五聲十二律成六十聲,加閏餘之流徵兩聲、清商兩聲、半徵商一聲、半商徵一聲,共成六十六聲 b。六十六聲分見三處,分别是:卷一的“聲元論”;卷二 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之前的六十聲母表;以及 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8、韻圖聲母位 c,其特點如下:1.“聲介合母”的六十六聲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在 十二律開闔表 的基礎上一二等合流、三四等合流,即“前譜聲無重出,而後譜聲則間有重複(卷五)”,合流後的兩組韻部-i 介音突出,據此將聲母分爲洪、細兩類,此法與 字學元元 聲母的上下之分,切韻聲原 的粗細之别,内涵一致,但又有不同 d。六十聲母表雖以-i 音的有無將聲母分列兩類,但因十二律的限制,面對只有一組聲母的牙、喉音,只得將開、合分列,成開、合、齊撮三類,以滿足音分十二類的要求。如,疑母分吾合、昂開、迎齊撮三母;溪母分坤合、鏗開、輕齊撮三母;曉母分轟合、亨開、興齊撮三母等,其“聲介合母”具有一定的籠統性。也正是如此
9、,“聲元論”才可以用開合不同,齊撮各異的a 音聲紀元 卷四:“夫造化之理既不能有春夏秋而無冬,則聲音必不能有平上去而無入,今一循自然之韻,而以東董凍篤之法推之,使凡有字者皆得其入聲,以補平上去所未足。”b 音聲紀元 自敘云:“又以半齒、半舌與清商、流徵,依閏而分,列之則元音元聲備矣。”卷一“聲元論”亦云:“而末之流變、半者亦本韻中之餘聲耳。”c 六十六聲分見三處,内容上稍有不同:“聲元論”結合十二律説明五音所屬,四字一聲;六十聲母表只列六十正聲,少六變聲,以單字爲目;韻圖的六十六聲俱全,俱以一字爲目,與六十聲母表列字一致,與“聲元論”稍有不同,不同之處見下文。d 三者雖都分兩類,但 字學元元
10、切韻聲原 是在開、合分類的基礎上分上下、粗細,表面兩類實質則與四呼相應,與僅以-i 介音爲據,未與開、合相合的“六十六聲”不同。文獻語言學242一組例字同表一母。例如,用齊撮各異的“乾齊權撮極齊及齊”同表群母,用開合不同的“同合彈開特開達開”同表定母。也可以用與韻圖聲目不同的字表聲母。例如,開合不同的“東合當開德開怛開”與韻圖“敦合”字同表端母,開合不同的“公合剛開格開閣開”與韻圖“根合”字同表見母等。當然,其分母籠統性的原因不僅與“十二律”的結構限制有關,亦與語音依據的多樣性有關。2.兼具南北、正俗的六十六聲六十六聲兼具南北、正俗之音,不以單一音系爲據,卷一云:以此六十六聲協前九十六轉,共五
11、千九百二十二聲,蓋北音則盈者爲三聲,虚者爲四聲,南音則盈者爲四聲,虚者爲三聲,不論有文無文,而無一聲之複出,無一聲之混淆,夫亦天地自然之條理也。並在“聲元論”中説明部分聲母的立母依據,彙總於下。同時將與之不同的韻圖聲目列於“/”後,韻圖聲目加粗以别:宫(喉)商(齒)大吕太簇姑洗黄鐘大吕夾鐘姑洗類於北音之呼文無萬物南音呼則入“逢”類於北音之呼黄桓胡滑用南音則入“王”類於北音之呼玄雄硎黠類於南音之呼從藏雜鑿類於北音之呼棖茶寨宅類於俗音之呼隨曾頌續北音呼則入“棖”似北音之呼生山色煞商(齒)角(牙)蕤賓林鐘南吕無射黄鐘太簇姑洗類於南音之呼宗臧則作/尊類於北音之呼榛之隻匝類於南音之呼聰蒼猝錯/類於北音之
12、呼撐初測察類於南音之呼共惟此一字,轉皆有聲類於南音之呼吾頑僞兀如北音則入“王”類於南人之呼迎研逆業角(牙)徵(舌)羽(唇)應鐘太簇姑洗無射姑洗清商類於南音之呼揆狂簣/葵類於北音之呼寧年暱涅南音呼則入“迎”類於南音之呼微晚味襪北音呼則入“文”類於南音之呼非斐沸 a北音呼則入“分”類於南音之呼嵩山速箑六十六聲不是純一的聲母系統,不僅兼表南北,亦有正俗之别,分論如下:齒音“隨”母專爲俗音而設,北音歸入對應崇澄兩母的“棖”母。韻圖“隨”母位下混列崇從邪心四母的“儕崇頌邪續邪曾從詞邪似邪寺邪隨邪心遂邪”,説明俗音系統中崇從邪心四母之字部分合流。a 音聲紀元 卷一“聲元論”云:“其 有其聲而無其字者也,其
13、 有其音而無其字者也。”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43牙音“共、葵”兩母,唇音“非”母,齒音“從、尊、”三母,以及清商音的“嵩”母,均爲南音設。牙音“共”母下,只列“共”字;牙音“葵”母只於江韻内列“狂俇誆”三字;唇音“非”母,南北音不同,南音只見於齊微韻的“非斐沸”三字,“北音呼則入 分”,與輕唇音“分”母無别;齒音“尊”母“宗精臧精則精作精”,韻圖列精母字,與“精”母不同;“”母“聰清蒼清猝清錯清/初”並列清初兩母,但韻圖僅列清母字,與“清”母不同;“從”母“從從藏從雜從鑿從”僅列從母之字;“嵩”母“嵩心山生速心箑生”,韻圖亦心生兩母混列。齒音“棖、生、之、初”四母專爲北音設 a。
14、“棖”母“棖澄茶澄寨崇宅澄”,韻圖崇澄兩母混列;“生”母“生生山生色生煞生”,韻圖生書兩母混列;“之”母“榛知之章隻章匝精”,韻圖知莊章三母混列;“初”母“撐徹初初測初察初”,韻圖徹初昌三母混列。“微、文”兩母南北不同音。“微”母南音歸唇音,北音與喉音“文”母無别。南音“微”母只有齊微韻的“微尾味”三字。喉音“文”母從北音設,歸喉音,南音“文”母與唇音“逢”母無别。北音“微、文”合流,歸喉音,南音仍爲唇音,且與同爲唇音的“明、萌”兩母無涉。“微、文”兩母都以中古微母字爲源,但因南北不同分爲兩母,所以韻圖“微尾”二字在兩母位下重出 b。泥、娘兩母南北演變路徑不同,北音“寧”母“寧娘年泥暱泥涅泥”
15、,韻圖泥娘兩母細音混列;南音入“迎”母“迎疑研疑逆疑業疑”,韻圖泥娘疑三母細音合流。“寧、迎”兩母都有中古泥娘兩母細音之字,但因南北不同分爲兩母,因此韻圖“你娘釀逽”等字在兩母位下重出。疑母合口字的南北演變路徑不同,南音獨立,仍爲牙音,北音與喻匣兩母合流。“吾”母“吾疑頑疑僞疑兀疑”,對應中古的疑母合口字,韻圖亦僅列疑母字,爲南音而設,北音則與喉音“王”母無别。匣母合口字的南北演變路徑不同。南音“黄”母與“王”母合流,即合口的疑喻匣三母之字合流。北音“黄”母“黄匣桓匣胡匣滑匣”,韻圖列合口一二等的匣母字。“玄”母“玄匣雄匣硎匣黠匣”亦表北音,韻圖混列開口二、四等的匣母字。六十六聲兼顧南北、正俗
16、之音,但俗音較少,僅“隨”母一例,以南北音爲主。北音系統中泥娘合流;微母由唇音變爲喉音;疑喻匣三母部分合流;開口二四等匣母合流;知莊章三組聲母合流等。南音系統中微母仍爲唇音,與奉母部分合流;泥娘兩母的部分細音歸a 高永安 談明末徽州方音(第 209 頁)將 音聲紀元“齒音分三類:中古章組爲一類(知類),莊組爲一類(之類),精組爲一類(精、尊類),知組字分爲兩部分,三等歸入章組、二等(和部分三等 斫置轉囀寵珵椽篆傳廌)歸入莊組”。誤將北音“之”母歸入徽音,且對“之”母知莊章合流的語音事實把握不準。b “吹”韻大吕、文母下列“微尾未”三字,“熙”韻姑洗、微母下列“微尾味”三字,“未、味”兩字字形不
17、同,不算重出,只有“微尾”兩字重出。文獻語言學244入疑母;精清從三母獨立與北音不同,心生兩母部分合流等。南北聲母系統不同,需要詳加甄别。(二)以“平水韻”爲基的分韻方式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以“平水韻”爲基,“今從平水劉韻分屬二十四氣(卷四)”,並於圖尾標明“平水韻”韻目,以及所通之韻。現將韻圖的韻目、韻部、通韻、仄聲内容整理如下(“音元論”統論二十四氣與韻部之關係,但所列韻目與韻圖韻目稍有不同,現用小字列於韻圖韻目之後):圖次和韻目韻部通韻仄聲圖次和韻目韻部通韻仄聲1 涓卷眷決元寒山先痕删 a13 庚梗更革格庚青蒸吹灰2 交絞叫覺豪蕭殽江光14 些寫卸節遮麻先3 云允運聿役元文真呴魚15 嘽坦
18、歎撻山 b先元牙佳4 熙喜戲汔戟齊微呬吹因真文16 呬史四式支熙吹庚青蒸5 因引印乙真文元熙微17 堅蹇見結先山元寫車6 開凱愾客百皆牙佳庚青蒸18 收守狩宿尤東空7 陽養漾藥陽江交蕭19 陰飲蔭邑侵熙微8 牙雅迓軋佳皆咸20 吹水位國灰熙呬庚青蒸9 光廣榥郭江陽華麻21 緘減鑑鑒甲咸覃牙佳10 呵火貨欱歌含22 呼虎嘑 c忽模呴魚真文11 空孔控酷東冬呼模23 含頷感撼憾合覃咸呵歌12 華譁瓦馬化豁麻些車嘽山24 呴許煦旭緑魚虞呼模東空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雖以“平水韻”爲基,但有所調整,卷四云:若謂大吕、太簇、夾鐘之歌、皆灰、麻遮之可分而爲三,則劉韻之十三元之“原湲繁園門孫鐏”何以合而爲一。然
19、有獨用當併爲通用者,如微之與脂,魚之與虞,欣之與諄,音(“青”字之訛)之與清,覃之與咸,上聲如尾之與旨a 吴氏將陰陽交替、自然更迭的哲學思想應用於陰陽相配的韻圖之中。韻圖陰聲韻、陽聲韻相繼排列,陽聲韻仄聲列陰聲韻,陰聲韻仄聲列陽聲韻,對應整齊。但第一圖“元寒”韻的仄聲列删、痕韻,破壞了陰陽相配的整體結構,且痕字不是“平水韻”韻目,删雖是韻目字,但與韻圖用山代删的結構不合,而且不見於他韻的通韻、仄聲之内,因此懷疑删、痕兩字是後人據陰聲韻“寫車”所改。b 音聲紀元 卷四中總論“平水韻”與“二十四氣”的對應關係,其内云“删 屬白露”,删字與平水韻韻目相合,與韻圖韻目山字不同。c “音元論”所列字,是
20、嘑字之訛,不算列字不同。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45韻圖在“平水韻”的基礎上,蕭肴豪合流,齊微合流,東冬合流,庚青蒸合流,魚虞合流,併鹽韻於覃、咸兩韻,分元韻於寒、文兩韻,真、文韻部分合流仍分兩韻,共去九韻。同時從麻韻中分出遮、佳兩韻 a,從“魚虞”韻中分立模韻 b,共增三韻。“平水韻”的三十平聲去九增三,共成二十四韻,分列二十四圖。韻圖與“音元論”的韻目有十處不同,分别是:華麻嘩麻、瓦馬馬馬、鑑銜鑒銜、頷感感感、撼感憾感、客陌二百陌二、革麥格陌二、旭燭緑燭、聿物/役昔、汔迄/戟陌三,其中八處都是韻部相同字形的不同。但入聲聿物/役昔、汔迄/戟陌三的不同,卻可以説明入聲韻尾-t-k 的
21、混用。再根據十二律開闔表 中入聲葉洽合三韻只與陰聲韻麻、遮相配,不與陽聲韻相配,可以進一步説明入聲韻尾的演變。(三)以“通韻”爲據的内部系聯吴氏重聯繫,二十四韻部亦非孤立存在,其“通韻”即内部系聯的紐帶 c。根據“通韻”内容,以及韻部間的同用、互用、遞用關係系聯韻部,二十四韻實爲十四攝,借“十六攝”的部分名稱定其名爲:山、效、臻、止齊灰、皆佳、江宕、果、通、假、曾梗、流、深、咸、遇。現將二十四韻的韻目,通韻内容,以及彙總後的十四攝列於下表(表中序號表圖序。再者,吴氏善用平聲韻目字表韻部,所以將涉及的平聲韻目字列於“/”後):韻部1 元寒15 山17 先2 豪蕭殽3 元文5 真文4 齊微/熙16
22、 支/呬20 灰/吹通韻山、先先、元山、元真元呬、吹熙、吹熙呬攝山效臻止齊灰通部6 皆8 佳/牙7 陽9 江10 歌11 東冬12 麻14 遮13 庚青蒸通韻牙佳皆江陽些車麻攝皆佳江宕果通假曾梗通部18 尤19 侵21 咸23 覃22 模/呼24 魚虞/呴通韻覃咸呴魚呼模攝流深咸遇十四攝不受開合四等的限制分韻相對自由,其“止齊灰”攝分齊微、支、灰三韻,舌尖元音獨立,齊、灰韻與止攝合流;“佳皆”攝分爲皆、佳兩韻,假攝、蟹攝的一二等字部分合流;遇攝則根據介音的有無分模、魚虞兩圖等。a 韻圖皆韻與平水韻佳韻相應,佳韻對應麻韻的部分列字,與平水韻的佳韻不同。b 韻圖模韻兼列中古模韻和“魚虞”韻的照組字
23、,與中古的模韻不同。c 二十四氣音聲韻表 凡例四云:“某韻通某者,即古韻通用者。”但又於卷四中云:“而古之通用者亦通用之,以上去入聲隸之,而韻法無餘藴矣。”再以“通韻”的具體内容觀之,可知吴氏的“通韻”即“通用”之義,而非“古韻”。文獻語言學246三、十二律開闔表 的韻圖結構音聲紀元 前後分立兩組韻圖,“造化之理縱横不齊,故圖亦參互交錯(卷五)”,前圖是 二十四氣音聲韻表,後圖即 十二律開闔表。十二律開闔表 上承李文利 a,十二韻部各配以月令、地支、主次星宿、星次、十二氣 b、乾坤六爻等内容 c,分列於開口圖圖頭。是圖用十二律表韻部,始黄鐘終應鐘;每律開、合兼備,先開後合,共二十四圖;每圖之内
24、横列宫商角徵羽五音,每音之下亦據五音標注清濁,共二十五位;縱列四等,每等之内再分四聲,按平上去入排列;列字以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七音略 爲據,具體特點分論於下。(一)兼顧南北的分韻方式十二律開闔表 不僅用樂律排列韻部,亦據樂律名稱確定韻部所屬,卷四云:十二律之所以分屬韻者何也。黄鐘之“黄”即黄晃煌穫、陽養漾藥也;大吕之“大”音惰,即歌哿箇夷則之“夷”即夷以異亦之、齊薺霽也;南吕之“南”即南湳婻納、覃感勘合也;無射之“無”即轉變之聲也,夫蕭、尤本異韻而合之,以爲一屬之無者,故觀之周詩應鐘之“應”即應影應憶、庚梗更格也,夫“林、應”本同韻而分之以爲二者,蓋“真侵庚青蒸文”六韻雖曰通用,而中原有分别
25、故分之,以“真侵”屬“林”,“庚文”屬“應”者,亦天地之變局也。韻圖“無射”包含效、流兩攝,其實是“異韻而合之,以爲一屬之無者”,爲開合相配,據“古音”合於一律,“時音”並非如此。“林鐘、應鐘”本爲一韻,“夫 林、應 本同韻”d,a 大樂律吕元聲 在卷三“日月會辰合氣生律第十九”中列十二律與節氣、月令、地支、星紀的對應關係,在“十二月律吕卦氣圖”中列十二律與乾、坤六爻的對應關係。音聲紀元 將其内容彙總於十二律開闔表。b 大樂律吕元聲“日月會辰合氣生律第十九”中“姑洗”與“穀雨”相配。吴氏“姑洗”與“清明”相配。考 月令 知是吴氏之訛。c 李氏與吴氏的哲學觀念不同,因此乾坤六爻的排列順序亦不相同
26、。李氏强調陰陽消長,黄鐘爲陽之始,從黄鐘至仲吕陽氣漸升屬乾,按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的順序排列;蕤賓爲陽之極,陰之始,從蕤賓至應鐘陽氣漸衰,陰氣漸盛,屬坤,按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的順序排列。吴氏堅持陰陽相交,孳乳相生,乾坤六爻交叉分布,乾爻按照從下到上,黄鐘初九到應鐘上九的順序排列,而坤爻不尊此序,按照大吕六四、夾鐘六五、仲吕上六、林鐘初六、南吕六二、應鐘六三的順序排列。d 通攝獨立,臻深曾梗四攝合流的分韻方式,亦見於“徽州傳朱子譜”。“徽州傳朱子譜”的韻目見於方以智 通雅 第五十卷 切韻聲音 之内,其中云:“賓崩 賓 平日唱收 青開重 崩烹 收庚,尾閉 琴心 收 侵
27、。”臻深曾梗四攝合流。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47但據北音一分爲二,“中原有分别故分之”。“蕤賓”和“夷則”雖分爲兩類,實際無别,“夷則之 夷 即夷以異亦之、齊薺霽也”,直接將屬“蕤賓”的“夷脂以止異志之之”與屬“夷則”的“齊”韻同列。再者,在吴氏重訂的“風雅十二詩”中 a,亦合流兩律之字 b,再次證明兩者無别。十二律開闔表 與六十六聲一樣,都兼顧南北之音。北音中“無射”應分效、流兩攝;“蕤賓”與“夷則”無别,歸爲一攝,共分十二攝。南音則在北音分韻的基礎上,合“林鐘、應鐘”爲一攝,共十一攝。(二)以五音爲尊的聲母結構十二律開闔表 用五音、清濁區分聲母,每圖“直列五排”,五音付諸“陽梓
28、”,列於圖頭。每音之下亦用五音區分清濁,“宫爲全清,商爲次清,角爲清濁半,徵爲次濁,羽爲全濁,其十二律開闔譜表,於清濁悉依李氏之序(卷四)”,且效明釋真空 篇韻貫珠集 用符號表示五音清濁,表全清,表清濁,表清濁半,表全濁,表次濁,不列聲目,共二十五位。但五音均齊的聲母結構,卻與韻圖的分韻列字之鼻祖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的二十四聲母位存在數目上的矛盾,以及各音所屬清濁不同的矛盾。因此,在實有四聲的宫、商、角三音之内,還能做到清、濁相配。到了實有五聲的徵音,只能靠調整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齒音順序,以求清濁和諧,但已有不及。再到實有六聲的羽音,就只能“見縫插針”,日來喻匣四母隨意放置,清、濁關係完全混亂
29、。(三)以“平水韻”爲基的分韻方式十二律開闔表 聲母之下分四扇,並效仿 七音略 分“輕重”,“有 重之重、輕之重、輕之輕、重之輕”c;每行之内根據四聲列字,入聲兼配陰陽,但有本、借之别,“韻有四聲或有平上去而無入聲者,借入韻以諧之(卷五)”,與陽聲韻相配的爲本韻入聲,與陰聲韻相配的爲借韻入聲;每圖圖頭標明各律與“平水韻”的對應關係,整理如下(韻圖中所缺韻目字用小字補出):a 吴氏用 十二律開闔表 重定“十二風雅”,卷六云:“右風雅十二詩譜 儀禮 中已載其音既不合度今以己意謬撰十二譜,一本於余律吕譜之説歌曲之調試。”b 音聲紀元 卷六“風雅十二詩”中原屬“蕤賓”的“維施季”等字,標屬“夷則”。c
30、 吴氏序言中明言“輕重”,“譜横外四扇者分輕重也,用小字於邊傍别之”,但本文所用的版本未見“輕重”,此依李新魁 漢語等韻學(第 237 頁)的論述。依其論述,韻圖以“輕重”以别四等,與 七音略 的“輕重”不同。文獻語言學248律吕韻部律吕韻部律吕韻部平上去入平上去入平上去入1 黄鐘講絳覺陽養漾藥6 仲吕東董送屋冬腫宋沃10 南吕寒旱翰曷删潸諫黠先銑霰屑元 阮願月覃感勘鹽琰艷咸 豏陷2 大吕歌哿箇藥借7 蕤賓支紙寘質借3 太簇皆蟹卦曷借灰賄隊物借泰8 林鐘真軫震質侵寢沁緝吻問物4 夾鐘麻馬禡葉借遮洽借合借9 夷則齊薺霽緝借5 姑洗魚語御沃借模麌遇屋借11 無射蕭篠嘯覺借肴巧效屋借豪 皓號沃借尤有
31、宥12 應鐘庚梗敬陌青 迥徑錫蒸 拯 證 職韻圖韻目雖有不全,但仍可以確定是以“平水韻”爲據,而非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的“一百六十韻”,但稍有調整,是圖虞、模通用;改佳爲皆;鹽、咸、覃三韻合於一類;遮韻獨立,與前圖呼應;入聲葉、洽、合與陰聲韻麻、遮韻相配,不與陽聲韻相配。音聲紀元 前後兩圖都以“平水韻”爲據,互爲呼應。現將前後兩圖的對應關係,以及與“平水韻”的對應關係整理如下:十二律二十四氣平水韻十二律二十四氣平水韻1 陽7 陽 9 江3 江 7 陽6 東冬11 東冬1 東 2 冬2 歌10 歌5 歌7 支4 齊微 16 支 20灰4 支 5 微 8 齊10 灰3 皆灰6 皆 20 灰9 佳 1
32、0 灰9 齊4 麻遮 a8 佳 12 麻 14 遮6 麻10 寒删先覃鹽1 元寒 15 山 17先 21 咸 23 覃13 元 14 寒 15删 1 先 13 覃14 鹽 15 咸5 魚模22 模 24 魚虞6 魚 7 虞11 蕭肴尤開2 豪蕭肴2 蕭 3 肴 4 豪8 真侵開3元文5真文19侵11 真 12 文 13元 12 侵合18 尤11 尤合3 元文 5 真文11真12文13元12 庚13 庚青蒸8 庚 9 青 10 蒸a 十二律開闔表“夾鐘”合口圖列戈韻合口三等字和麻韻合口之字,但 二十四氣音聲圖 不列戈韻合口三等之字。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49音聲紀元 前後兩圖的聲韻結
33、構雖有不同,但内部亦有聯繫。前圖以六十六聲爲聲目,後圖以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的聲母結構爲基,但都不出五音、三十六字母之外;前圖以實際語音和聲介合母的六十六聲分韻列字,後圖則遵開合四等,但都以“平水韻”爲分韻之基,“雖各自爲調,而其實一也”。(四)開、合相配的韻圖結構以及列字來源吴氏受邵氏“音”分“闢翕”的影響,“聲有清濁,音有闢翕,遇奇數則聲爲清音爲闢,遇偶數則聲爲濁音爲翕”(卷四),所以“每律各爲開、闔圖表”,十二律成二十四圖,並以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和 七音略 爲列字來源,一主一輔,相互補充,對應關係如下(表中序號表原書圖次。韻圖以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爲主要來源,下表不特别强調):十二律經史
34、正音切韻指南 七音略十二律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七音略一黄鐘開江攝見幫影、宕攝開口七蕤賓開止攝開口闔江攝知莊、組和來母舒聲、宕攝合口闔止攝合口二大吕開果攝開口一等八林鐘開臻攝開口、深攝闔果攝合口一等闔臻攝合口三太簇開蟹攝開口一二三等九夷則開蟹開口四等“齊”韻闔蟹攝合口一二三等闔蟹合口四等“齊”韻四夾鐘開假攝開口 a十南吕開山攝開口、咸攝開口闔假攝合口闔山攝合口、咸攝合口五姑洗開遇攝十一無射開效攝闔 七音略 第 12 圖三等“虞”韻 b闔流攝六仲吕開 七音略 第 1 圖“東”韻十二應鐘開曾攝開口、梗攝開口闔 七音略 第 2 圖“冬鍾”韻闔曾攝合口、梗攝合口十二律開闔表 與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雖然都分
35、二十四圖,但内容不同。與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相比,十二律開闔表 江宕合流,臻深合流,山咸合流,曾梗合流,共少六圖。但果、假分圖;蟹攝齊韻獨立,且開、合分圖;通、遇兩攝以 七音略 作補充,亦分開、合,共增六圖。增減各六,仍成二十四圖。其中“姑洗、仲吕”兩律的來源比較複雜,分論如下:a “夾鐘”開口圖,將開口二等重唇音“巴把靶捌、葩帕汃、麻馬禡、爬跁拔”放一等位,與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不同。b “姑洗”開口二等的角音“初楚楚、菹阻詛”、徵音“鉏齟助、所數”列字錯位,根據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以及韻圖的聲韻調地位可知,角音是徵音的誤入,四組均是徵音,分别對應徵商、徵宫、徵角、徵徵四位。文獻語言學250
36、“姑洗”開、合兩圖的來源不同。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遇攝只列一圖,雖與 十二律開闔表 開、合分圖的要求不合,但韻圖以三等魚韻爲主,虞韻只見於“非敷微奉”四母,以及“清”母平聲和“喻”母去聲 a,恰與 七音略 魚、虞模分圖的“内轉第十二開合”的三等虞韻相配,因此據此分爲兩圖。但審音不詳,忽視了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遇攝韻圖中的虞韻字,以至部分虞韻字在合口圖中重出。再者,七音略 虞韻不列入聲,而以此爲列字來源的“姑洗”合口圖亦無入聲,但這種對應關係與“有字者皆得其入聲”的作圖旨趣相異,也反映出吴氏審音的不詳。“仲吕”本應以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通攝爲列字來源,但韻圖獨立一圖,東冬鍾三韻混列不便分圖,因此直
37、接改用東、冬鍾分圖的 七音略 爲列字來源。“姑洗、仲吕”兩律列字來源的改變,以及内分開、合的列字形式,既是實際語音向已有結構的妥協,也是吴氏審音粗糙的體現。四、結語吴氏在傳統哲學的影響下重直覺,重關係。因此,以邵雍 皇極經世書、李文利 律吕元聲 的“象數、律吕”等“不易之理”爲依托,將聲、音根據語音、數目上的對應關係與“五音、律吕”等概念相配,從而“比類相從,各有條目”,納聲韻系統於已有框架,構建起“非人力所爲”的包含南北、胡越、昆蟲鳥獸的曠世理想之音。也正是在此思想的指導下,韻圖術語所指不定,其“五音”見於前後兩圖,但與“牙舌唇齒喉”的對應關係卻前後不一,其“十二律”在前圖中表聲,在後圖中表
38、韻,其“二十四氣”既在前圖中配以二十四韻,又與後圖的十二律相配等,具體内涵不定。吴氏欲求包含南北、古今的“千古之絶學”,以此爲目標的 音聲紀元 自然不是單一音系的記録表,而是包含南北、正俗、古今的複雜音系。所以,前圖不用傳統三十六字母改用兼顧南北、正俗之音的“六十六聲”,後圖則根據北音分立“林鐘、應鐘”兩律,據“古音”合效、流兩攝於“無射”一律等。甚至不惜割裂部分語音特點以維護“先驗”的韻圖結構。例如,前圖“五音均齊”的二十五聲母位下,清濁混亂的“徵、羽”兩音;後圖爲與“闢翕”相配,各律俱分“開闔”的十二律等等,都有削足適履之嫌。所以 四庫提要 批評云“宫羽舛錯,清濁逆施,以是審音,未睹其可。
39、又論與表自相矛盾,亦爲例不純”,“失於考據處,不一而足”。a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 遇攝中的虞韻字分别爲:跗甫付、敷撫赴、無武務媢、扶父附襆、樞、芋。音聲紀元的理論依據及其韻圖結構 251參考文獻高永安 談明末徽州方音,中國語文 2008 年第 3 期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語文出版社 1998 年李新魁 漢語等韻學,中華書局 1983 年甯忌浮 漢語韻書史(明代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王松木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臺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11 年張世禄 中國音韻學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1984 年趙蔭棠 等韻源流,商務印書館 1957 年Titles、Abstracts and Ke
40、y Words(16th)257Zhang Wusi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Word Meaning and Semantics of“Xiang Ren Ou(相人偶)”Abstract:Zheng Xuan used the phrase“xiang ren ou(相人偶)”several times in his annotation.Although scholars agree that its structure is“xiang(相)+renou(人偶)”,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semantics and word meani
41、ng is different.It is necessary to discriminates the views of different scholars which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ll relevant corpus.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atement that“renou(人偶)”is a form of etiquette is wrong,and the annotation as“mutual respect and mutual closeness”is also inaccurate.“xiang(
42、相)”in“xiang ren ou(相人偶)”means“mutual”,“ren(人)”is close to“ren(仁)”,which means“dear and kind”,“ou(偶)”is a verb meaning“match,treat”.“Ren ou(人偶)”means“cordial treatment and intimacy”,and does not include the meaning of“mutual”and“respect”,“xiang ren ou(相人偶)”means“getting close to each other”.Key Words
43、:xiang ren ou(相人偶);ren ou(人偶);ren(仁);ren(人)Mao Zengwen The Academic Value of Shuowen(説文)Quoted in the Fragmentary Volume of Qie Yun(切韻)by Zhangsun NeyanAbstract:A large amount of Shuowen(説文)is quoted in the fragmented volume of Qie Yun(切韻)of Dunhuang Zhangsun Neyans Annotated Edition,It provides new
44、 materials for Shuowen and related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cademic value of Shuowen cited in the fragments from three aspects:Analyze and clarify the theory of Shuowen,edition and linguisticsKey Words:Shuowen;annotation edition Qie Yun;academic valueWang Peng;Li Zijun The The
45、oretical Basis of Yinsheng Jiyuan and Its Rhyme StructureAbstract:Yinsheng Jiyuan explores the source of sound with the philosophy of heaven and earth as one qi and yin and yang as a match.It worships five tones and laws,and uses the theories of Shao Yong and Li Wenli;Its rhyme part matches with the
46、 concepts of Lv,solar terms,and local branches,so as to make sense of impermanence;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ound and sound system applicable to all areas of the four direction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ound of the north and south,the sound of the good and the common,and not based on a single sound s
47、ystem;Most of the figures are based on theory rather than facts,and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rhyme structure and the actual pronunciation;The front and back two pictures are linked by Pingshui Yun.Although they are different,they are actually one.Key Words:Five tones;Pingshui Yun;Yin and Yang match;Northern and Southern;Twelve 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