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代医学 疾病诊断与治疗
现代医学基于传统医学理论,配合现代药品、现代仪器、新医学理论而生,各种顽疾均已被陆续攻克,普通疾病更加容易医治。人类因疾病带来的痛苦正在慢慢消除。
健康生活方式:
§ 适量运动、
§ 心理平衡、
§ 充足睡眠 .
§ 善于学习
§ 合理膳食、
西方医学简史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就一直在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早期的人相信疾病是神的惩
罚, 他们还相信僧侣和巫师可以治好他们的病。
在古希腊,人们患了病就到庙里,送上牺牲动物供奉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他们还用药水或用药水洗澡,
并且严格控制饮食,希望把病治愈。 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伯克拉底声称,引起和治愈疾病的不是魔法,而是大自然。希波克拉底是“医学之父”,他和追随者写了很多医学书。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 “提问精神”和实验得到提倡和鼓励。这些实验使欧洲的医学建立科学的基础。 很多人开始怀疑传统的医学观念。 维萨里(1514-1564) 等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的尸体,寻找病因和治疗方法。
从那时起,医学上就有了更多地发现。 人类对疾病的战争至今仍在继续进行中。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用草药和植物来治病。 草药学家写出了草药的名册和他们的用法,僧侣以他们的草药知识而知名。 最早的药剂师叫卖药人,他们用草药来煮药汤。 看在欧洲,很多草药医生在文艺复兴期间被职责为巫师。 现在很多人已把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治病方法。
几百年来,很多人为现代科学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佛兰德医生威萨里绘制了准确的人体图;德国人安东 列文虎克(1632-1723)发现了接种技术-------------一种用注射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巴斯德-- 法国人路易斯 巴斯德(1822--1895)指出细菌会引起疾病。
他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牛奶和啤酒加热,可消灭有毒的细菌。
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 (1856-1939)专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过程。他又聆听病人叙述他们的梦和想法来治疗精神病人,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公元前8000年 早期医生实行环钻疗法
公元前400年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开创科学的医学。
1543年 维萨里出版第一部研究人体的著作。
1615年 意大利医生圣托里奥设计口含式体温计。
1683年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1796年 爱德华 詹那作第一次完成牛痘接种。
1816年 法国医生拉埃内克发明听诊器。
1842年 美国外科医生霍勒斯 第一次用全身麻醉做手术。
1895年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线,它使医生能够看见人体内部的情况。
20世纪 苏格兰细菌学家佛莱明发现青霉素。
21世纪人类逐渐发现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中国医学简史
远古时期,人们在寻觅食物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缓和身体不适,但某些食物有毒性,能引致死亡。当时人们利用热石取暖时,发现以石头烘烤不同的体表部位可以舒缓某些不适,另外亦发现利用骨针捶击特殊位置可舒缓某部位的痛楚。这些经验奠定了草药、针灸治疗的基础。商代的甲骨卜辞反映殷代武丁时期的许多医学知识和医学活动。甲骨文中,殷人对人体表面构造的认识已比较具体,并记有20余种疾病的名称,以及关于生育、梦的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不少真正的职业医生,如医和、医缓、扁鹊等。一系列医学理论著作也应运而生。《内经》、《难经》是此类著作的现今仅存者,著作把人体以及人体器官均分为阴阳两部分,著作指出生病是阴邪入侵所致,阴阳平衡是一个过程。阴阳平衡,百病不生。
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扁鹊采用了“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汉代的基础上,广泛总结经验,出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特别是脉学、针灸学、本草学及方剂学方面。王叔和的《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脉学专着,奠立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基础。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唐代医学繁荣并将中医传播海外。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是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四大家、即: “寒凉派” “攻下派” “补土派” “养阴派”。 明代的医家们仍旧沿袭先前医学经典继续发展,继承金元时代医家们提出的医学主张,出现不同学术流派,主要分为滋阴、温补以及明末出现的温病学派。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清朝温病学说有更进一步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专题。这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及著作有,叶桂与《温热论》、薜雪与《湿热条辨》、吴瑭与《温病条辨》。
疾病诊断名称
呼吸内科
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炎、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气胸、疱疹性咽峡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鼾症
消化内科
胃病、慢性胃炎、胃癌、便秘、慢性腹泻、急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胃肠道功能紊乱、食物中毒、腹痛、大肠癌、消化性溃疡
神经内科
癫痫、头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偏头痛
内分泌科
糖尿病、甲亢
血液科
白血病、地中海贫血、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所致贫、缺铁性贫血、贫血
风湿科
红斑狼疮、痛风、强直性脊柱炎
肾内科
尿路感染、慢性肾炎、肾积水、尿道炎、尿毒症、肾囊肿、肾结石、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心绞痛
肿瘤科
骨肉瘤、皮肤癌、阴茎癌、膀胱癌、卵巢癌、胆管癌、胰腺癌、鼻咽癌、食管癌、肺癌、原发性肝癌
妇科
宫外孕、闭经、淋球菌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坐骨疝、先天性无阴道、出血性输卵管炎、卵巢癌、蛲虫性阴道炎、子宫下垂、
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乳腺癌、乳房结核、子宫肌瘤、宫颈癌、附件炎、卵泡囊肿、乳房纤维瘤、子宫内膜增生、痛经、
非淋菌性尿道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炎、子宫破裂、不孕症、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卵巢肿瘤、失血性休克、过期妊娠、
盆腔炎、宫颈癌、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乳腺增生、宫颈糜烂、乳腺囊性增生病、外阴痛、产褥感染、
外阴瘙痒、宫颈息肉、卵巢破裂、外阴瘙痒、性交疼痛、乳腺炎、宫外孕、毛滴虫病、外阴湿疹、子宫肌瘤、宫颈腺癌、
子宫内膜炎、细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过敏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月经不调、崩漏、宫颈炎、麦格综合征、子宫颈平滑肌瘤、
儿科
小儿中暑和暑热症、百日咳、母乳性黄疸、小儿发烧、败血症、奶癣、小儿肺炎、地中海贫血、尿布疹、小儿脑瘫、手足口病、
儿童遗尿症、婴幼儿腹泻、疝气、小儿营养不良、自闭症、小儿多动症、新生儿败血症、小儿厌食症、小儿肺炎、早产儿、
风疹、小儿肥胖症、鹅口疮、麻疹、小儿发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新生儿黄疸、小儿感冒、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流行性腮腺炎、
小儿哮喘、白血病、性早熟、
产科
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后虚脱、早产、弓形虫病、子宫破裂、流产、产褥期乳腺炎、失血性休克、难产、胎儿先天畸形、妊高征、
胎位异常、破水、新生儿窒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羊膜带综合征、胎盘早剥、
男科
早泄、阳痿、精索静脉曲张、包皮阴茎头炎、精索静脉曲张、阴茎癌、阴茎小、睾丸炎、前列腺癌、阴茎异常勃起、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包茎、包皮龟头炎、遗精、附睾炎、性欲亢进、不射精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前列腺炎、睾丸扭转、男性不育症、前列腺增生、
包皮过长、少精症、精囊炎、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
皮肤科
湿疹、斑秃、酒渣鼻、脚气、白屑风、麻风病、荨麻疹、冻疮、麻疹、皮肤过敏、耳湿疹、毛囊炎、阴囊湿疹、银屑病、牛痘、白癜风、
红斑狼疮、手足癣、痤疮、红癣、狐臭、带状疱疹、坏疽性脓皮症、牛皮癣、汗疱症、雀斑、花柳病、鸡眼、脚癣、白化病、疥疮、
性病科
尖锐湿疣、艾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潜伏梅毒、
腹股沟肉芽肿、三期梅毒、
肝病
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结核、肝瘟、甲型病毒性肝炎、肝炎、
精神病科
网瘾、癔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躁狂症、性冷淡、性心理障碍、性障碍、失眠、情感障碍、强迫症、性变态、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磨牙、人格障碍、抑郁症、疑病症、自闭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眼科
白内障、结膜炎、散光、并发症白内障、近视眼、沙眼、玻璃体出血、角膜炎、色盲、青光眼、眶底骨折、视网膜病变、反向斜视、
泪腺炎、视网膜脱落、干眼、麦粒肿、斜视、巩膜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雪盲、红眼病、弱视、眼弓蛔虫病、干眼症、球后视神经炎、
角膜炎、眼眶脓肿、
耳鼻喉科
鼻疖、过敏性鼻炎、面肌痉挛、鼻息肉、鼓膜外伤、乳突炎、鼻前庭炎、喉癌、听力障碍、鼻咽癌、喉痹、突发性耳聋、鼻炎、喉炎、
嗅觉障碍、鼻咽炎、喉阻塞、咽部异物、鼻出血、酒渣鼻、中耳炎、鼻骨骨折、急性鼻咽炎、扁桃体炎、枯草热、耳聋、慢性鼻炎、
耳疖、慢性鼻咽炎、
口腔科
扁平苔癣、口臭、唇裂、口角炎、垂痈、口糜、唇疱疹、口腔溃疡、单纯性牙周炎、流行性腮腺炎、鹅口疮、龋齿、腭裂、牙痈、
二氧化硫中毒、牙周炎、氟牙症、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骨折、
心胸外科
闭合性气胸、鸡胸、早搏、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包炎、怔忡、穿透性心脏外伤、咳嗽晕厥综合征、主动脉瘤、创伤窒息综合征、
淋巴管肌瘤、原发性心脏肿瘤、单心房、慢性肺炎、胸膜炎、动脉瘤、慢性心包炎、心律失常、动脉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胸腺癌、
恶性胸腔积液、脓胸、心肌炎、肺癌、气管梗阻、心厥、肺水肿、失血性休克、心肌梗塞、高血压、支气管发育不全、膈肌膨出、
胸腔积液、
脑外科
闭合性脑外伤、颅内黑色素瘤、脑血吸虫病、表皮囊肿、颅骨结核、脑膜瘤、痴呆、脑出血、脑蛛网膜炎、
垂体瘤、脑积水、丘脑下部损伤、高颅压性脑积水、脑痨、头风病、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偏头痛、
弓形体脑病、脑瘤、中风、脊椎结核、脑膜炎、颅骨缺损、脑栓塞、颅内肿瘤、脑萎、颅骨骨髓炎、
脑血栓、颅咽管瘤、脑震荡、
肝胆外科
胆结石、胰腺炎、胆囊癌、胰腺癌、胆管扩张症、肝硬化、胆总管结石、肝癌、胆囊息肉、胆汁返流性胃炎、
胆道出血、肝脓肿、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
泌尿外科
包皮龟头炎、尿瘘、输尿管炎、产褥感染、尿道炎、肾下垂、胆石症、膀胱炎、输尿管结石、
非肾上腺素增生性、膀胱瘘、阴囊癌、腹股沟疝、膀胱结石、遗精、附睾炎、前列腺炎、阴茎结核、
梗阻性肾病、前列腺增生、鞘膜积液、急性膀胱炎、肾积水、支原体尿路感染、精囊结石、
肾结石、真菌性尿路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减、肾小球肾炎、
肛肠外科
白线疝、肛裂、外痔、鞭虫病、肛门瘙痒症、小肠肿瘤、大便失禁、肛周脓肿、腰疝、
大肠癌、肛提肌综合征、痔疮、大肠恶性淋巴瘤、急性阑尾炎、肿瘤性息肉、大肠梗阻、混合痔、
直肠癌、大肠类癌、结肠癌、大肠息肉、结肠瘘、腹内疝、结肠破裂、肛窦炎、
内痔、肛瘘、蛲虫病、
骨科
肩周炎、骨质增生、关节脱位、脊椎结核、坐骨神经痛、鼻骨骨折、风湿性关节炎、踝扭伤、颈椎病、
坐骨疝、半椎体畸形、高弓足、踝部骨折、肋骨骨折、肘关节脱位、扁平足、跟骨骨折、
滑囊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症、髌骨骨折、复发性风湿病、褐黄病、孟氏骨折、
髌腱断裂、股骨头坏死、踝关节脱位、平底足、布氏杆菌性关节炎、骨折、脊柱炎、软骨发育不全、
变形性骨炎、网球肘、腱鞘炎、鼠标手、成人骨坏死、骨髓炎、筋膜炎、膝关节脱位、
耻骨炎、骨膜炎、腱鞘囊肿、腰椎间盘突出、脆弱性骨硬化、骨关节炎、筋痹、腰肌劳损、
外伤科
败血症、鼻疖、创伤性鼻出血、断指再植、电击伤、喉部创伤、创伤性休克、创伤性气胸、
不动杆菌感染、创伤窒息综合征、
烧伤科
电烧伤、冻僵、化学烧伤、浸渍足、钠过多、热烧伤、烧伤感染、小儿烧伤、
咽部灼伤、烧伤休克、
乳腺外科
柏哲病、乳腺增生、乳腺癌、乳腺结核、乳头内陷、男性乳房肥大症、多乳房、
乳房棘球蚴病、乳房缺少症、乳房神经纤维瘤、
手外科
腱鞘囊肿、疖、多指畸形、脓肿、甲沟炎和甲下脓肿、柯莱斯骨折、尺神经损伤、
胃肠外科
半月线疝、闭孔疝、胞痹、肠瘘、肠结、肠扭转、残胃淋巴瘤、
血管外科
鼻血管瘤、肺血管炎、管炎肠系膜动脉瘤、肺动静脉瘤、腹主动脉瘤、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疾病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指定药品。全世界每年出产的新药品已达几十万种。重病可接受护士护理,或者直接住院治疗。
中华医学联合会 2013-2-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