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零打碎敲事故案例集最终版.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341357 上传时间:2025-02-10 格式:DOC 页数:312 大小:8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打碎敲事故案例集最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2页
零打碎敲事故案例集最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 零敲碎打事故案例集 下合煤业编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一日 序 言 “安全就是经济效益,安全就是家庭幸福”,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时时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煤矿的生产中经常会发生“零敲碎打”事故,究其原因,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思想意识淡薄,安全戒备心降低,安全素质不高,不安全行为常有,安全标准不高,安全隐患常在等因素导致的。因此,我们在全矿范围内,号召全体员工进行“零敲碎打”事故预想,目的在于通过员工的思考,来提升整体安全水平。全矿广大员工积极响应,收效显著。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现对三百一十六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了整理、汇编。该案例集内容丰富,有些案例、现象平时不被广大员工了解和重视,但如果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及时吸取前车之鉴,后来者重蹈覆辙。希望我矿员工能认真学习领会,通过学习提升全员素质,实现全员安全,最终达到矿井安全。 矿长:屈平则 二0一三年五月十一日 《下合煤业零敲碎打事故案例集》 编审委员会 主 任: 屈平则 副主任: 韩德旺 委 员: 张生贵 王芳明 崔先虎 史文宏 李树木杨 勇 安晓峰 牛文俊 赵志红 孙丙新魏宇鹏 李进喜 将 涛 范卫超 魏胜兵 主 编:韩德旺 编 委:杨 勇 魏宇鹏 魏胜兵 冯耀东 王 杰 审 核:屈平则 王芳明 崔先虎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安全执法力度的加大,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零敲碎打的一般事故还时有发生,如何预防“零敲碎打事故”,探索更好、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显得越来越重要。矿长屈平则同志号召在全矿员工中开展“零敲碎打事故”预想,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零敲碎打事故”预想的意义,一是把过去安全工作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防范,使安全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二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发挥广大员工抓安全的积极性,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三是变盲目管理为目标管理,使安全工作有了明确的追求,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果;四是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到了实处。 这次“零敲碎打事故”预想的开展收效显著,各单位积极响应号召,认真组织活动开展,安检科针对各单位收集的“零敲碎打事故”预想进行了筛选、分类,共收集了316个案例,划分为七大类,即顶板类、“一通三防”类、机电类、运输类、爆破类、水灾类、其它类,这些“零敲碎打事故”预想案例,说是预想,事实上曾经已发生过,只能说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结果不同,而这些“零敲碎打事故”又不被我们现场工友所注意,危险源始终伴随在我们工友周围,事实证明“安全生产,关键在人。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本质安全的是人而不是物”。太多太多的“没事儿!”导致“有事儿!”的发生,教训是深刻的,只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事故就不会发生,更不会出现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关键是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如果员工没有安全意识,不能超前防范事故发生,就很容易导致事故,因此现将经过筛选的316个案例编辑成“零敲碎打事故”案例集,供广大员工学习,提高安全思想意识,达到预防各类事故的目的,杜绝“零敲碎打事故”,实现矿井安全、稳定、快速发展。 编审委员会 二零一三年五月十一日 目 录 第一章 顶板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二章 “一通三防”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三章 机电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四章 运输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五章 爆破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六章 水灾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七章 其它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第一章 顶板类零敲碎打事故案例 案例一、误操作护帮板伤人未遂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天早班,张某与刘某负责检修采煤机,采煤机冷却水管需要更换,刘某在支架前梁护帮板没有伸开的情况下,就进入煤墙侧拆卸水管。张某发现后急忙制止:“把支架护帮板打开,关上支架截止阀再检修,防止误动作伤人”。刘某很不在意的说:“一会就拆好了,没事”。此时,检修工崔某正好从机头拿大锤处理支架大立柱销子,经过采煤机时,不小心大锤碰到了刘某检修采煤机相邻支架的操作手把,护帮板马上伸开,紧贴住煤墙,险些碰到刘某造成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检修工崔某在放大锤时没有观察现场情况,未做到轻拿轻放,碰到支架操作手把,造成护帮板误动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检修工刘某在检修采煤机时冒险作业,没能预先伸开支架前梁护帮板支护好煤墙,在经提醒后仍冒险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检修工刘某在进入煤墙侧作业没有停泵或关闭支架截止阀,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4、该队平时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够,职工在工作时忽视安全,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检修工崔某路过采煤机不小心碰到操作手把,险些导致事故发生,应负直接责任。 2、刘某自主保安意识差,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对本伤人未遂事故负有主要责任。 3、张某身为组长没有及时制止刘某违章行为,负有安全监管和联保不到位的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队领导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各岗位要严格执行本工种的操作规程。 3、加强互保联保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完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 4、采煤工作面进入煤墙侧作业时要采取“先支护,后施工”的原则,并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5、机电检修工作必须明确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施工安全工作。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这是一起典型的冒险作业未遂事故。不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险些导致事故。事故出于麻痹,今后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做到按章操作,真正做到“三不生产”和“三不伤害”。 案例二、冒顶伤人未遂事故 一、事故经过 采煤工张某正要使用变形单体柱架棚时,验收员杨某走过来对张某说:“这根单体柱已经变形了,不能再用,否则可能会出事故,快把它运出工作面,再运进一根好单体柱。”张某说:“没事,能凑合用,等下一班来时让下一班人换吧。”张某就把那根变形的单体柱打在了中间的一排梁上,自己进入煤墙侧攉煤。正在攉煤时,因那根变形的单体液压支柱漏液卸载,顶板发生局部冒落,掉落的矸石险些砸着正在攉煤的张某,险些造成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安全意识差,使用不合格的单体柱,是造事故的直接原因。 2、验收员现场监督不力,隐患不能及时制止,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互保联保制度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4、该单位平时对职工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力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张某安全意识淡薄,明知道单体柱已经变形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对该事故负直接责任。 2、验收员杨某对张某的这种行为没有强行制止,现场管理不到位,对该事故负主要责任。 3、该单位平时对职工要求不严,致使职工安全质量意识不强,该单位队长、书记对该事故负领导责任和教育不到位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要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2、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作业规程》、《质量标准化》。 3、管理人员要硬起手腕抓好工程质量,本着为职工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管理好安全生产。 4、工作中保证支护材料的完好,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起事故,所有职工要深刻认识到,不管在任何岗位上做任何工作都要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消除事故隐患,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案例三、倒柱伤人未遂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2日夜班,班长安排张某和李某在工作面8#~23#架处负责推溜子拉架工作,因此段溜子上起,需要打单体柱压溜子。当采煤机割过煤后,张某和李某就急于用单体柱打在支架前梁底座上。在单体液压支柱打好后,没有拴防倒绳,在推溜子时,单体液压支柱打滑歪倒,从张某李某旁边擦肩而过,险些伤人。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打单体液压支柱没有拴防倒绳就进行作业,是造成倒柱的直接原因。 2、张某和李某安全意识淡薄,互保联保意识差,在工作中没有按照规程操作,是造成倒柱的间接原因。 3、该单位平时对职工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力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张某、李某打柱没按规定采取防倒措施,应负直接责任。 2、当班班长对职工管理督促不到位,应负主要责任。 3、跟班队长没有把好安全关,现场管理不到位,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在平时工作中要严格要求,按规程操作,克服马虎、对付的思想,消除侥幸心理。 2、跟班队干要紧盯现场,加强管理,对不安全现象及时制止。 3、强化职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和自主保安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这次未遂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执行“三大规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致。因此,一定要把加强全员的安全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全员执行能力,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从思想上消除麻痹、侥幸心理,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案例四、煤墙片帮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9月25日中班,班前会照常进行,值班队长布置工作面正常生产,安排当班的生产计划和安全生产事项及隐患的处理,班组长安排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不能留顶底煤的问题。班长将工作面52#~73#架的清煤工作分给了靳某和张某。在工作过程中,靳某与张某连续将5~6架支架降下,放掉顶煤,附近支架护帮板也没有及时打开。靳某站在电缆槽上清支架顶梁煤,由于顶板长时间空顶,导致煤墙突然片帮,碰到靳某腿部,所幸没有造成太大伤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靳某、张某违章操作,冒险作业,先是将连续5~6架支架降架,导致最大空顶长度达9m,而且没有伸出护帮板,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靳某、张某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作业、自我保护能力差,互保联保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该队平时管理不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靳某空顶作业,没有对煤墙进行任何支护,导致事故的发生,对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张某同样违章操作,并且没有做好互保联保工作,负主要责任。 3、当班班长、跟班队长虽然强调了安全,但是施工过程中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现场管理不到位,负主要领导责任。 4、队长、书记对职工安全意识教育不够,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在工作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工作,不准违章操作。 2、加强对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增强自主保安能力。 3、做好互保联保,尽职尽责,不违章蛮干,确保安全生产。 4、要保证支护强度,液压支架、单体支柱初撑力符合要求,不空顶作业。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此次事故是由于工作面空顶面积大,并且没有及时伸出护帮板护住煤墙造成的。职工自主保安能力差,队领导没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落实到位,对待安全工作说的多,落实的少。安全工作只有真抓严管,把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 案例五、综采工作面处理顶煤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中班,综采工作面采煤时,班长安排支架工李某拉架,在拉支架时,李某发现顶板上留有顶煤,就叫刘某去处理。刘某在没有伸出支架伸缩梁护帮板的情况下,就直接上去处理顶煤,顶板上的顶煤落下把刘某的手砸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刘某在处理顶板上的顶煤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冒险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李某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让刘某上去处理顶煤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该队平时管理不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刘某在处理顶煤时冒险违章作业,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李某互保联保不到位,负主要责任。 3、队长、书记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到位,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及现场的安全技术措施。 2、处理顶煤时应先“敲帮问顶”,并把伸缩梁护帮板伸出,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3、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措施的学习,提高职工现场安全防护能力。 4、区队要切实加强现场的管理,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这次事故,让我们认识到,在工作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在处理顶板时应坚持先支护后处理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在进行作业,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案例六、空顶作业未遂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4月28日中班,2507炮采工作面正常生产。王某和高某一组,分到机头向后4节槽。由于王某是新工人,不知道空顶作业有多大的威险,放炮后,他拿起工具就去攉煤。由于当时顶板比较好,高某和王某都没有维护顶板,忽然前方不到0.2米处掉下一块100多斤的顶板岩石,王某当时就吓出一身冷汗,心里庆幸没有掉在身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王某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不认真学习规程、措施,冒险在空顶的情况下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高某作为老工人,没有做好互保联保,对王某违章冒险作业没有及时制止,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队领导没有做好新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放松了对新工人的管理,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王某安全意识淡薄,冒险在空顶的情况下作业,应负直接责任。 2、高某作为老工人,对王某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制止,应负互保联保不到位的责任。 3、该队主管领导对新工人的教育培训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应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新工人的培训工作,使新工人熟练掌握“三大规程”,能够做到严格按规章制度作业。 2、严格导师带徒活动,做好与老职工的互保联保工作,新工人三个月内不得单独作业,三个月后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3、加强现场管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 4、炮采工作面放过炮后,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掉伪顶活石后,立即挂梁护顶,不准在空顶下作业。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个未遂事故,再次提醒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新工人教育、培训工作。对待新工人要做到一对一传帮带,充分利用导师带徒、安全伙伴、互保联保等方式,加强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作业技能,保证安全生产。 案例七、回柱放顶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8年1月12日中班,班前会上队长强调了2704工作面的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在回柱放顶时,一定要避免落梁、倒柱、掉矸伤人,必须保证退路畅通。炮采工作面进行回柱放顶工序时,张某心情急躁,也没打戗柱就放顶,在他放最后一棚时,顶板垮落将附近的单体柱挤倒,幸亏张某躲闪及时,柱子倒在张某的身旁。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心情急躁,没有按照规程措施及时打好替棚和戗柱,是造成本次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班跟班队干、班长、验收员,现场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分析 1、张某安全意识差,违章操作,对此次未遂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与张某同组的工友对张某的违章行为没有及时制止,是造成此次未遂事故的次要原因,应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克服急躁情绪,按章作业。 2、加强现场管理,严格做到回柱放顶前要打好替棚和戗柱。 3、各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自保和互保意识。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该事故,我们知道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只有按章作业,做好自主保安,才能避免事故发生。 案例八、背顶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10月5日下午2:30,某队长在21301皮顺安排班长孙某到轨顺中部车场支护顶板。于是班长孙某安排杨某、陈某等到中部车场架棚支护,因为顶板不平,需要有木料护顶。杨某等抬一根圆松木,木料两头用绳吊在顶板上,孙某用单体柱升起木料。这时杨某看到木料有一点滑动就急忙让班长停止注液,而班长置之不理,继续注液,造成木料倾斜滚动,当木料不再转动时,杨某说:“赶快把木料拴死,防止木料掉落。”说着杨某就去系绳,这时木料突然打滚掉落,正好砸在杨某的左脚上,造成杨某肌肉损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班长孙某在架木棚时对木料打滚没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而是继续注液,造成木料最终滑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杨某自主保安意识差,木梁架好后没有及时进行捆绑固定,并且在木梁下继续工作是造成被砸伤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孙某架木棚发现木梁打滚,继续注液造成木梁滚落,对此次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职工杨某工作时自主保安意识不强,在木梁即将滚落依然不采取措施,对此次事故应负主要责任。 3、队长安排工作不细,没有交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对此次事故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架棚时要注意顶板、柱梁情况,发现掉矸、梁滚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2、施工期间,要有班组长以上人员现场指挥,确保行动统一; 3、管理人员安排工作必须将安全注意事项交待详细。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本事故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做好自主保安,决对不能在不安全的状况下作业,更不能冒险作业,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案例九、掘进头掉矸砸手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9年7月26日中班,某开拓队西翼-470轨道下山掘进施工,工作面支护形式用前探梁临时支护。大工柴某与高某抱锚杆机打顶锚眼,当钻完第三孔收钻杆时,顶板掉下一块100mm×100mm的矸石,砸在柴某右手指上,造成轻微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大工柴某与高某打眼前敲帮问顶不彻底,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当班跟班队长陈某及班长杨某出事时虽在现场,但没有对顶板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现场不安全隐患没有及时发现,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大工柴某和高某工作马虎应付,造成此次事故发生负主要责任。 2、当班跟班队长对安全重视不够,不能发现和排除隐患,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迎头放炮后,必须使用前探梁背实进行超前支护。 2、掘进工作面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并时刻注意观察顶板和巷帮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跟班队长及班组长必须尽到责任,做好现场专盯,职工要提高安全意识及执行能力,严格按规程作业,做好自主保安和互保联保。 案例十、迎面墙片帮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3月12日早班,某开拓队在北十联络巷过断层施工。放炮后,班长高某就指挥工人架棚支护,约30分钟后,迎面墙片帮,把冯某和陈某推倒,幸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高某没有按《作业规程》要求采取防止片帮的措施,在不安全状态下违章指挥,不进行敲帮问顶 ,直接进行现场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工人安全意识较差,盲目顺从,没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违章作业,冒险蛮干,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当班跟班队长陈某不在现场,没有起到跟班现场指挥的作用,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违章指挥作业,负直接责任。 2、职工冯某和陈某安全意识不强,自主保安能力差,冒险违章作业,负主要责任。 3、当班跟班队长不能跟班指挥,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 2、跟班负责人必须现场专盯,把住安全质量关,不违章指挥。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管理人员要杜绝违章指挥,矿工要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杜绝违章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保证安全生产。 案例十一、工作面交接班未遂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1年元月23日中班,当班出勤14人,开完班前会后,某队在北四下部集中巷施工的班长李某安排张某和刘某先带几个绳套下井接班,其余人员赶快入井接班倒空车。到达工作面后,上班人员还没走,接班人员开始打眼挂滑子,准备出渣。交接班现场人员较多,这时迎头突然掉落一块矸石,幸亏人员躲闪及时,没有伤到人,而接班倒车人员急于进车,造成矿车掉道,影响出渣30分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和刘某到工作面后没有敲帮问顶,开始打眼挂滑子,由于打眼产生振动,使顶板岩石掉落,是险些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该班班长没有教育好本班职工,只安排生产工作,没有安排接班注意事项,是险些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3、班长急于生产,无视交接班限员管理规定,违章指挥,工人在没有敲帮问顶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是险些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安排工作不细,没有讲清楚交接班注意事项,违反限员管理规定,对险些造成事故负直接责任。 2、该班职工张某和刘某违章作业,到工作面后没有敲帮问顶,没有注意检查顶板情况,对险些造成事故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严格按交接班制度规定进行交接班。 2、加强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3、摆正安全与生产二者的关系,不能重生产轻安全。 4、严格遵守限员管理规定,不准两班人员同时在现场交接班,只能有两个班的跟班队长、班长、验收员在现场交接班。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次事故,让我们认识到,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认真、仔细,严格按规程办事,尤其在交接班时,施工人员多,是事故多发时间段,不能急于生产而违反规定,到工作面要先由班长进行安全检查,有安全隐患时及时安排人进行处理,确认没问题后,接班的其它人员方可进入工作,平时要多一些防范意识,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生产。 案例十二、顶板坠石事故 一、事情经过 2010年11月14号某班,在-720底车场施工,进班后班长先进行了敲帮问顶工作,然后大工开始打眼,打完眼后开始装药爆破,当时为了赶进度,想干完早点下班,忽略了安全上的细节问题,没有对迎头的活矸进行处理,施工地点岩石破碎,加上水侵风化和震动,岩石有脱落现象,但是没有人去处理,便开始装药,装药完毕后开始连线。××在连线时被一小块岩石砸在安全帽上,当时的安全帽被砸破头上也划了一个小口,险些造成重大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班长重生产轻安全,隐患不排除就作业,是导致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队领导不能在现场指挥,监督现场的安全生产,是导致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差,重生产、轻安全,不能及时处理隐患,负有直接责任。 2、跟班副队长不在现场跟班指挥生产,负有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在工作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有隐患应要及时处理,不能光赶进度,而忽视了安全工作。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要守规矩。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隐患不除,事故常出。在现场工作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勤观察、多预防,不安全、不生产,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案例十三、迎头片帮事故 一、事故经过 一日夜班,某掘进队班前会领导安排2721运输巷放炮掘进,并详细的安排了班长万某、副班长焦某“前面是断层,断层面处要多注意顶板情况,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用好安全设施,采取‘短掘短支’,做好互保联保责任制的落实工作”。9点30分左右放完第二炮打好钢带,正在进行锚杆紧固连网清煤时,在一边负责验收的验收员李某发现迎面煤壁有裂缝,便让副班长焦某将其撬落,副班长应声说“好的”,但还是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来处理。这时班长同矿领导来到工作面,当班长万某到迎头后发现迎面煤墙左侧有些开裂,并有小块煤块落下,班长万某马上命令停止工作,撤离人员,随手拿来手中的洋镐去撬,当手中的洋镐碰到煤墙的时候,一块长1.2米、宽0.8米、厚0.4米左右的煤块落下,险些砸到万某的身上,幸亏万某躲避得及时,险些导致事故发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副班长焦某没有及时处理煤墙,“敲帮问顶”制度执行得不到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验收员没有强制要求处理隐患,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副班长不能按章作业,对隐患不能及时处理,负直接责任。 2、验收员发现隐患不能强制要求处理,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2、每个员工都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思想,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后再组织生产。 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此事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敲帮问顶”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违章作业,不违反规章制度,并保证工作中不制造隐患,不遗留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后再进行工作,打牢安全基础。 案例十四、开口不加固冒顶事故 一、事故经过 一天夜班,某掘进队职工刘某在南十一采区皮带巷开钻机窝时,在开口处没有打锚索梁,就进入工作面施工。等到下一班人员到达工作面时,看到没有打锚索梁,就及时进行补打,刚打一根,在打第二根锚索时顶帮出现掉渣现象,刚开始掉小块,不一会皮带巷的顶板也出现轻微掉渣,紧接着出现大量掉渣,这时班里的人员扔掉锚杆机及等工具赶紧往外跑,人没有撤出多远,整个皮带巷上面就掉下一大堆渣,上面的响声也很大,没多长时间整个皮带巷堵满了渣块,造成了冒顶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没有按安全技术措施要求施工,没有先加固开口处就开始施工钻机窝,造成顶板面积增大,是导致冒顶事故的直接原因。 2、队长、书记和值班人员对职工的教育不到位,职工执行力差,是导致冒顶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上班班长不能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作业,导致冒顶事故的发生,对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上班工人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加固开口处,就施工钻机窝,对事故应负主要责任。 3、队长、书记安排工作不到位,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到位,对事故应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在巷道开口施工前,必须按《作业规程》或《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规定对开口处顶板进行加固。 2、独头掘进巷道内施工钻机窝等,工作迎头不准有人。 3、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坚决按照措施规定施工。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这个事故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在煤矿生产中遵守“三大规程”的重要性,不按照规程、措施规定作业的危害性,以后的工作中,始终要把安全工作放到第一位,宁可停工也不能冒险蛮干,真正做到自己的安全自己管,保证自身安全,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案例十五、临时支护不起作用冒顶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日中班,班前会由技术员主持,当班出勤11人,带班副队长贾某班前会上向工人贯彻了北十西翼反掘作业规程,同时重点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到达工作地点后带班副队长贾某要求本班正常掘进,安排掘进工张某和王某在溜子头打眼,刘某和陈某打帮锚,其他人先干杂活。15点20分左右放炮结束后班长安排掘进工张某、王某、陈某、刘某4人轮换着在工作面出煤,刘某、陈某用风镐做两个肩窝。放炮后采取临时支护,但是没有背实。到16点左右由于顶板没有及时加固,岩石发生离层,顶板突然掉下0.3m×0.2m×0.4m的石块,将站在溜子头右帮的陈某压倒,导致陈某受轻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放炮后临时支护不起作用,使用风镐产生振动等导致顶板离层,没有时处理,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掘进工陈某出渣时,在临时支护没有背实的情况下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工作面放炮后没有严格遵照《作业规程》规定,顶板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是现场安全生产负责人,对临时支护工作不重视,临时支护不接顶,导致顶板离层,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掘进工冒险违章作业,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3、跟班副队长贾某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对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 4、队长、书记对职工教育管理不到位,负管理不到位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各单位在掘进施工过程中,要把临时支护使用好,切实发挥护顶作用,接顶有力。 2、施工过程中,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顶帮要随时进行“敲帮问顶”,同时要指定专人观察顶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作业,处理完后再恢复作业。 3、带班队长、班长在现场须真正起到安全管理作用,明确责任,管好生产更要管好安全。 4、队长要统筹兼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工序流程管理。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次事故,使我们认识到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此事故的教训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能蛮干。“安全就是家庭幸福、安全就是经济效益”。为了家庭幸福,为了企业经济效益,我们在工作中应更细一点、多想一点,搞好安全预防工作,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狠反三违、三松,切断事故的根源,共创我们的平安生产环境。 案例十六、重生产导致冒顶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日夜班,班前会安排生产班在2507掘进工作面掘进四排,并安排说:“工作面顶板有点不太好,注意好敲帮问顶,各种安全设施要使用好”等内容。进入工作面,放完炮后班长王某安排杜某赶紧把前探梁架好背实,抓紧出渣。而杜某没有按照标准将前探梁背好就开始出渣,在出渣的过程中有一块大约厚300mm、长约800mm的一块大渣落下,而班长王某正在该处出渣,杜某看到就喊了一声“班长注意”。这时班长王某赶紧把手中活丢到一边就往外跑,刚一闪开那块大石块就砸在了耙斗上,幸亏班长王某跑的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 1、杜某安全意识不强,工作应付对付,临时支护没有背实,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只安排工作而没有认真落实执行情况,安全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施工时没有检查周围存在的隐患,自主保护意识差,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职工杜某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工作认识不足,在安全上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安全工作是给别人搞的,没有将临时支护架设好,前探梁架设不到位,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 2、班长王某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检查、确认背顶的情况,对事故应负主要领导责任。 3、队长书记作为本队安全第一负责人,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不到位,负管理不到位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每位员工要正确理解“安全管理为了谁”,要本着为自己、为家人负责的态度做好安全工作。 2、每个员工在干任何工作时都要仔细认真,符合工序标准,不能有应付的行为。 3、每道工序结束后要经过安全确认。 4、随时进行敲帮问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变化,施工中严格执行监护作业,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作业进行处理。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个事故,使我们认识到违章作业的严重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前探梁背好,按标准规定正确使用好。员工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安全工作做不好首先受到伤害的是我们现场施工人员,摆正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 案例十七、隐患下作业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9年1月20日,某队开完班前会下井来到2715工作面开始打眼放炮。当第一茬炮爆破后,有些岩石没有落下,王某用长撬杠挑巷道左帮的一块岩石,由于岩石很大用长撬杠没有挑下来,认为不会掉下来,于是就开始打帮锚,当打第二排时由于在打帮锚时钎子的震动使岩石活动,当时并没有人发现,而打顶锚的人员张某正好背对着左帮,这时顶板含泥量较大,使钎子水孔被堵,张某就忙着修理钎子,并没有注意身后的岩石。当第二排帮锚打到一半的时候,由于岩石受震动和渗水影响片落,正好落在修理钎子的组长的左腿上,砸成骨折,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张某不能认真执行帮问顶制度,遗留隐患不处理,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王某没有执行互保联保及监护制度,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队长对职工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力差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张某在隐患没彻底处理就进行作业,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王某对张某的冒险作业行为没有及时进行提醒和制止,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3、队长对职工教育不力,管理不到位,对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加强职工的劳动纪律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注意力。 2、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把两帮及顶板的碎石全部敲落,隐患不处理完,不能进行施工。 3、施工人员站位要合理,要面向煤壁施工,注意观察现场的周围环境。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本次事故,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工作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把心思全部放到工作中,不去想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在隐患面前要及时处理。不把隐患当成一回事的“懒、散、赶、险”的人还较多,这是事故发生的导火索。只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观念,加强互保联保按章规范作业,才能使自己不受到伤害,同时也不伤害到他人。我们一定要加强职工的素质教育与操作技能,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矿井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案例十八、架棚冒顶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10年2月13日中班,某生产班班长万某指挥在2721运输巷断层处套棚施工,并分配本班职工代某、高某、石某、姜某分别负责挖好左帮棚腿背好顶的工作,放炮后职工代某撬掉了帮上的活矸石,便开始紧张的挖腿窝。过了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第一棚棚腿窝挖好准备放炮时,突然从帮上掉下一块渣,差点砸在代某的手上险些造成事故的发生。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职工代某平时不注意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意识不强,自主保安能力差,“敲帮问顶”工作不彻底,不能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职工高某、石某、姜某互保联保制度执行不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3、班长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有效检查处理,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代某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以至突然掉渣差点砸伤自己的手,对事故应负直接责任。 2、高某、石某、姜某三人没有去执行“敲帮问顶”,互保联保不到位,对事故应负主要责任。 3、班长、队长平时对员工管理、教育不够,现场监管不到位,对事故负领导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督促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2、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跟班队干要靠前指挥,职工要做好互保联保及监护工作。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此次有惊无险的事故,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安全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只有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才能确保职工的安全,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 案例十九、北轨大巷冒顶伤人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6年7月26日中班,某巷修队在北轨大巷负责返修巷道工作,放炮后,肩窝处有一块浆皮在一根金属网的连接下未掉下来,在未进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班长就安排职工董某用风镐进行开帮工作。正当董某专注的开帮时,由于金属网不能承受浆皮的重量,突然掉下来,砸在了董某的双手上,致使董某双手拇指骨折。 二、事故原因分析 1、当班班长现场管理不负责,在未安排人进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安排人员进行开帮,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由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未进行敲帮问顶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3、施工中未进行有效监护,互保联保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