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1次班级体育系2007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绪论、机能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课的任务1.了解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基本内容。2.掌握运动人体机能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3.了解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实验课程安排及考试要求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难点是学生做研究时相关运动模型选择不易掌握。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绪论(25分钟)一、运动生物学科的性质: 实验学科二、运动生物学科研究的内容: (一)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应激与适应) 1、形态;2、机能(生理、生化);3、身体素质。 (二)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特征 1、特征;
2、2、影响因素;3、改善措施。 (三)运动选材:不同项目的特点 (四)运动处方: (五)运动效果的评价: 1、指标体系;2、测试方案;3、评价标准。三、介绍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实验课程安排及考试要求第一章 机能实验的内容与方法(60分钟)第一节 机能实验的基本内容(20分钟)一、按学科:生理、生化、力学、测量评价。二、按人体结构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三、按人体机能系统:运动系统、代谢系统、调节系统。四、按人体机能状态:定量负荷状态、疲劳状态、恢复状态。五、按身体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六、按研究领域:群体、竞体。第二节 机能实验的基本方法(30分钟)一、实验的分类(一)研究对象
3、:人体实验;动物实验。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 (二)研究方法:急性实验;慢性实验。 (三)研究水平:整体、器官系统、细胞、分子。 (四)实验场所:现场、实验室。二、运动人体机能实验的特点 (一)运动负荷(大小、模式),包括:一次性定量负荷运动(定时、力竭);间歇性负荷运动;递增负荷运动(连续性、间断性);一次性最大负荷运动等。 (二)实验对象:项目、运动年限、年龄等三、机能实验与训练周期结合 不同训练周期训练任务不同,因此,测试指标及其的认识应有所不同。四、机能实验与研究目的结合 (一)理论探讨:一组实验对象。 (二)适应性变化:设立对照组。 (三)训练方法探讨;可分为同一方法和不同方法。设立多个
4、实验组(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 (四)其它第三节 实验报告的撰写(15分钟)一、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 1、实验序数和题目 2、实验目的、原理 3、实验器材和药品4、实验方法或步骤5、实验结果6、分析讨论二、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本课小结(5分钟)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人体机能实验学的学科特点、性质以及学习方法。重点强调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2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试课的任务1、学习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2、了解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方法的原理。3、了解心脏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定心脏机能的基本指标。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
5、量方法,难点是运用心率及动脉血压进行机能评定。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心率及动脉血压的测试一、心率测试 (共45分钟)(一)实验目的 (5分钟)1、学习和掌握心率常见的几种测量方法;2、了解心率测量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意义。(二)实验材料 (5分钟)秒表、听诊器、心率表或心率遥测仪。(三)实验步骤 (15分钟)1、扪诊法:安静状态下,手指(仪器)测量以下部位,:(1)桡动脉多用于安静脉搏的测量。(2)颞浅部动脉位于耳前部略上,多用于水上项目或运动后心率的测量。(3)心前区位于左心前区心尖部,多用于运动后心率的测量。(4)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下颌角下部的下颌三角
6、区,多用于戴头盔或帽子的项目。可用两指在颈部一侧触摸,用力不宜过重。2、听诊法:令受试者坐于测试人员对面,将听诊器胸端置于心前去听诊,记录1分钟的脉搏次数。3、心率表法:事先将程序输好,系好心率发射带。可较准确的记录安静时、运动中和运动后心率。4、心率遥测法:心率遥测系统可准确的记录安静时和运动状态下的心率,并可实时监测训练瞬间心率变化,教练员可随时现场指导训练,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指导训练。并通过相关软件作出快速统计分析,调整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运动员的训练。现有多种心率遥测系统可供选择,使用时根据不同系统的要求将电极贴在相应的部位(一般方在胸前左侧第五肋间心尖部),打开接收器即可。(四) 结果评
7、定 (15分钟)健康成年人心率分为:1、基础心率:是清晨、起床前、空腹、卧位的心率,较为稳定。2、安静时心率:安静时心率变化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新生儿的心率较快,可达130次/分。正常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运动员的安静心率一般较低,正常值范围为45-80次/分。3、运动时心率:分为极限负荷心率(心率达180以上)、次极限负荷心率(170左右)和一般负荷心率(140左右)。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用220减去年龄估算最大心率。4、运动后心率:正常情况下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二、血压测试 (共45分钟)(一)实验目的 (5分钟)1、学习和掌握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2、了解动脉
8、血压测量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意义。(二)实验材料 (5分钟)水银血压计、听诊器。(三)实验步骤 (15分钟)1、将脉压带绑在受试者上臂上,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应适宜。2、以手指扪寻肘窝处的肱动脉,然后把听诊器的听头放在肱动脉上。3、把气球的气门旋紧,打气,随脉压带内的压力升高,逐渐可以听到有节奏的“咚咚”声,继续打气,等声音消失时,再使压力升高20-30毫米汞柱,然后旋开气门徐徐放气。4、在放气时,注意听有节奏的“咚咚”声响,当第一声出现时,水银面所指的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5、继续放气,随压力逐渐下降,听到突然变音(或声音消失)时,水银面所指示的压力即为舒张压。6、记录所得结果,例
9、如收缩压为11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可表示为110/60mmHg。(四)结果评定 (15分钟)健康成年人安静动脉血压为:(1)收缩压:90-140mmHg;(2)舒张压:60-90mmHg。本课小结本次课主要学习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使学生了解心率及人体动脉血压测量方法和原理,重点掌握心脏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评定心脏机能的基本指标。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3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肺功能的测试课的任务1 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2了解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的测定
10、方法。难点在于肺通气功能测试指标的分析。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肺功能的测试一、实验目的(2分钟)学习和掌握用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来评定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和意义。二、实验原理(3分钟)用先进的微电脑处理系统,通过呼吸流量传感器,测量出人体的呼气功能和吸气功能,再经过分析、处理,由液晶显示器(LCD)显示和图形打印机打印结果。三、实验材料(10分钟)意大利MIR Spirolab 彩色便携式肺功能仪,一次性吹嘴。四、实验步骤(50分钟)将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每5-6人一组,分组进行实验。1、准备:1.1将仪器取出,放置于平稳台面上。1.2检查打印纸是否安装。1.3连接涡流传感器与转换口(多
11、人操作时可安装细菌过滤器),并安装一次性吹嘴。2、打开电源:2.1使用交流电源时,请将交流电源插入仪器后方插孔内,打开仪器,按下电源键,进入工作状态。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2.2使用充电电池时,请打开仪器,按下电源键,进入工作状态。操作结束后,关闭电源。3操作:3.1按下ID键,正确输入受试者信息。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3.2测量快速肺活量时,按下FVC键,先正常呼吸3-4次,随后尽力吸气并全力快速呼气,摒住呼吸,当屏幕右上方出现OK 3 Second时,深吸气,使呼吸曲线呈环状。3.3测量肺活量时,按下VC键,先正常呼吸3-4次,随后尽力吸气并全力呼气,摒住呼吸,当屏幕右上方出现VC/IVC时,
12、吸气。3.4测量最大通气量时,按下MVV键,力竭呼吸10秒钟。显示屏自动显示数据。3.5按MENU键,回到主菜单,此时,按下打印键,既可打印图形及结果。四、结果评定 (25分钟)1、肺活量大小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胸围以及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我国正常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为2500-3500毫升。2、时间肺活量,成年人第一秒钟为83%,第二秒钟为96%,第三秒钟为99%。其中第一秒值最有生理意义。3、最大通气量反映机体通气储备能力的指标。我国健康成年男子约为100-110升/分,成年女子约为70-80升/分。本课小结本次课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
13、大通气量的测定方法,了解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在机能评定中的意义。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4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心电图的测试课的任务1 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2 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及测量,难点是心电图分析及其生理意义。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心电图的测试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10分钟)1、实验目的:(1)理解心电记录的基本原理;(2)认识心电图主要成分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分析各波的时间、电压、形态以及主要的间期;(3)掌握人体心电图的测试方法。2、实验原理:心肌在发生兴奋时,会出
14、现一系列的电位变化,这些电位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导到全身。在体表,按一定的引导方法,把这些电位变化记录下来,就能得到心电图形。二、实验仪器 (10分钟)北京福田FCP全自动心电图分析仪,导电膏(生理盐水),消毒棉球。 三、实验步骤 (50分钟)将全组学生分为3小组,每6-7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1、心电图记录的操作步骤(1)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5分钟。(2)让受试者静卧检查床上,放松肌肉。在手腕、足踝和胸前安好引导电极接上导联线。为了保证导电良好,可在放置引导电极部位涂搽生理盐水或少许导电膏。导联线的连接方法是:黄色左手,红色右手,绿色左足,黑色
15、右足(接地),白色心前导联线。(3)校准:通电后,调节记录笔尖至中线,然后输入1毫伏标准电压,观察记录笔尖是否恰好移动1厘米(记录纸上为10小格)否则用校准旋钮调节之。(4)记录:旋转导联选择器至所需各导联,此时即见记录笔随心跳波动,开动记录纸走动开关,记录笔即在均匀走动的记录纸上画出心动电流曲线(心电图),依次记录、aVR、aVL、aVF、V1、V3、V5导联的心电图,剪下心电图记录纸进行分析。2、心电图测量与分析(1)波幅和时间的测量波幅:当1毫伏的标准电压使基线上移10毫米时,纵坐标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1毫伏。测量波幅时,凡向上的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凡向下的
16、波形,其波幅应从基线的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时间:心电图纸的走速由心电图机固定转速的马达所控制,一般分为25毫米/秒和50毫米/秒两种。常用的是25毫米/秒,这时心电图纸上横坐标的每一小格(1毫米)代表0.04秒。 (2)在心电图记录纸上辨认出P波、QRS波群、T波和PR间期、QT间期,进行下列项目的分析。心率的测定:测量相邻的两个心动周期中的P波与P波的间隔时间或R波与R波的间隔时间,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求出心率。如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间距显著不等时,可将五个心动周期的PP间隔时间或RR间隔时间加以平均,取得平均值,代入公式: 心率=60/PP或RR间隔时间(秒)通常不必计算,可以“自RR间期
17、推算心率表”直接查得。心律的分析:心律的分析包括:主导节律的判断,心律是否规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则整齐。有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出现。窦性心律的心电图表现是:P波在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PR间期在0.12以上。如果心电图中最大的PP间隔和最小的PP间隔时间相差在0.12秒以上,称为心律不整齐或心律不齐。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率为60100次/分。心电图各波段的分析:测量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和电压,并测定PR间期和QT间期的时间。四、结果评定 (20分钟) 1、对比表格比较自己各导联中P波、QRS波群、T波的时间、电压、形态。2、测量有无窦性心律不齐现象,并分析原因。3、依公式测
18、量心率。本课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心电图波形的测量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5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血型的测定课的任务1掌握血型的测定方法;2掌握血型的测试原理。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难点在于血型测试原理的掌握。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血型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30分钟)(一) 实验目的1、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2、血型的测试原理。(二)实验原理当凝集原与其相对应的凝集素相遇时将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所谓凝集反应是指红细胞彼此聚集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簇簇不规则细胞团的现象。A型红细胞与B型血
19、的血清相遇或B型红细胞与A型血的血清相遇均可发生凝集现象。通常是用已知的标准血清,分别鉴定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如果红细胞与抗A标准血清发生凝集,表明红细胞膜上具有A凝集原,与抗B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则具有B凝集原,然后再根据凝集原类型确定血型。ABO血型系统中的凝集原和凝集素血型红细胞上凝集原血清中凝集素AA抗BBB抗AABA和B无O无抗A和抗B二、实验材料 (5分钟)采血器具、玻片、玻棒、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三、实验步骤 (30分钟) 平板法或玻片法1、在白纸上分别注明“抗A”“抗B”字样,并放上玻片,在标有“抗A”“抗B”字样的两边分别滴1-2滴血型定型试剂,注意不要混合;2、 取末
20、梢血20微升,用玻棒两端各蘸取1-2滴血分别与抗A抗B血型定型剂搅匀,静置2分钟。3、 观察是否有凝块并判断血型。四、结果评定 (25分钟)血型的鉴定受 检 者 血 型鉴 定 试 剂抗A血型定型试剂抗B血型定型试剂ABABO注:+ 表示有凝集;- 表示无凝集。本课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血型的测定方法,使学生掌握血型测试的原理。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6次班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血尿素氮的测定课的任务1、 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2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血尿素氮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0分钟)(一)实验
21、目的1、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2、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二)实验原理尿素在强酸条件下与二乙酰一月亏 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其显色程度与尿素含量成正比。与经同样处理之尿素标准液比色,即可求出血尿素含量。二、实验材料 (10分钟)(一)实验仪器:722型分光光度仪、恒温水浴箱、离心机、电磁炉。(二)试剂:1、10%三氯乙酸。2、二乙酰一月亏。称取二乙酰一月亏600mg,硫氨脲30mg,加蒸馏水溶解,定溶至100ml,储入棕色瓶中。3、酸混合液。浓H3PO4(85%87%)35ml,浓H2SO4(95%98%)80ml慢慢滴加于800ml蒸馏水中,冷却以后以蒸馏水定溶至100
22、0ml。4、0.01N H2SO4液。准确吸取0.417ml浓H2SO4(36N)置于预先放入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约1000ml蒸馏水的1500ml量筒中,蒸馏水定溶至刻度。5、尿素氮标准储存液(1mg/ml)。将尿素(A.R)置硫酸干燥器内48小时。称取经干燥后的的尿素2.143g,加0.01N硫酸溶解至1000ml。冰箱保存。6、尿素氮标准应用液。吸取尿素氮标准储存液1ml,置于预先加有少量0.01N硫酸液的100ml容量瓶内,并用0.01N硫酸液定溶至刻度。7、1% NaF。三、实验步骤(50分钟)为观察运动负荷对血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选择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受试者为测试对象
23、(运动内容可为男5000m,女3000m全速跑或长于30min的大运动量教学,训练课)。分别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第510min以及次日晨安静时分三次由受试者耳垂取血0.02ml。操作程序如下表1所示进行:表1 实验试剂添加表 试管号试剂与操作1运动前2运动后3次日晨1% NaF(ml)0.480.480.48耳垂血液(ml)0.020.020.0210%三氯乙酸(ml)1.51.51.5将上述三个管各自混匀,离心(3000r/m)5min分别取上清夜备用。(在吸量管操作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可将三个试管内上清夜分装另外三个编好号的小试管内)。再取试管5支,按表2所示添加试剂:表2 实验试剂添加
24、表试管号试剂(ml)1运动前2运动后3次日晨4标准5空白上清液0.50.50.50.50.5尿素氮标准应用液0.01mg/ml0.51% NaF0.5二乙酰一月亏0.50.50.50.50.5立即摇匀酸混合液4.04.04.04.04.0混合各管,沸水浴10min冷却至室温(四)计算=血尿素浓度(mmol/L)=血尿素氮浓度(mg%)0.357四、结果评定 (20分钟)血尿素氮正常含量为3.2-7.0mmol/L。剧烈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血尿素含量会增加。血尿素氮含量如超过40mg%,应将血液标本稀释后测定,所得结果乘以稀释倍数。本课小结本次课主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血尿素氮的测定方法
25、,了解血尿素氮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与意义。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 7次班级体育系07级人数任课教师课题血红蛋白的测定课的任务掌握血红蛋白测试的几种不同方法,掌握血红蛋白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722分光光度计测试血红蛋白的方法,难点是末稍血的采集和比色分析法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复习回顾(20分钟)1.血红蛋白基础知识的回顾血红蛋白(Hb)是一种结合色蛋白,色素部分是亚铁血红素,蛋白质部分是珠蛋白。1分子的Hb是由4分子的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的珠蛋白结合而成的。Hb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运输氧气(O
26、2)和二氧化碳(CO2),2、缓冲作用。每分子的Hb可结合4分子的氧气,在标准的情况下(0,1个大气压),每克Hb能结合1.39毫升氧气。HbO2比Hb具有较强的酸性,例如,在红细胞中,1毫摩尔的HbO2能产生1.88毫克当量的氢离子(H+),而1毫摩尔的Hb只能产生1.28毫克当量的H+。因此,在组织中,每放出1毫摩尔O2(体积22.4毫升),就能多结合0.60毫克当量的。因而Hb在调解体内酸碱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Hb不仅能为组织提供氧气,促进物质的有氧代谢和带走CO2,而且也能起中和酸性的作用。Hb的含量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对耐力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尤为重要,
27、因此,定期测定Hb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运动员的营养、对负荷的适应及身体机能水平等情况。2.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有色溶液对光线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不同物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吸收能力也不同,因此,每种物质都具有其特异的吸收光谱。有些无色溶液,虽对可见光无吸收作用,但所含物质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或红外线。分光光度法鉴定物质性质及含量的技术,其理论依据是主要是指利用Lambert和Beer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b成正比 : A= cb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
28、度。其单位为L/molcm b液层光程(cm),常使用1.0cm的比色皿,b=1cm。 C样品浓度(mol/L)血红蛋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5分钟)1.熟悉末梢采血的方法;2.学习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3.理解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4.掌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具体操作方法5.掌握血红蛋白指标测定的意义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二、实验材料(5分钟)1. 器材:722分光光度计、10毫升 试管、5 ml移液管、一次性采血针、毛细吸血管、酒精棉签、洗耳球等。 2. 试剂: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稀释剂:称取高铁氰化钾K3Fe(CN)6200mg,氰化钾50mg、碳酸氢钠(NaHCO3 AR)1
29、40mg(或磷酸二氢钾KH2PO4)20mg,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此试剂呈现透明、蛋黄色,pH7.07.4之间。配好后储存于棕色瓶内,紧塞瓶口后保存于冷暗处或冰箱(4)保存,可保存数月。3.对象:体育系学生三、实验步骤(50分钟)(一)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步骤1.在试管中准确加入HiCN稀释试剂5.0ml,做测定管。2.用血红蛋白吸管准确吸取全血20l,擦去管端血迹,放进装有HiCN试剂的试管底部,徐徐放出血样,并用上清液吸洗3次,摇匀。3.放置至少10分钟后,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以540nm波长进行比色, 以蒸馏水或HiCN稀释试剂为空白管,校正光密度到0点,读取测定
30、管光密度乘以36.8,即为血红蛋白的含量(g%)。计算公式:血红蛋白浓度(g/100ml)=(二)722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步骤1. 打开电源,预热10min2. 依次将待测样品放入暗合,盖好暗合盖。 3.选定波长:调节波长选择钮至所需数值。 4.调0:调节暗电流旋钮,使电流计指针至透光率0。 5.调100%:将空白液置于被测位置,调节光量调节旋钮,使电流计指针至透光率100,此时的光密度为0。 6.移动定位拉杆,分别测量样品,记录光密度值。 7.旋钮移至原位,关闭电源,清洗比色杯,倒置于比色杯架上晾干。四、实验结果评定(5分钟) 根据测试值判定机体机能状态,联系Hb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进
31、行分析。本课小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位同学要熟悉末梢采血的方法;要学会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要理解分光光度法的测定原理;要掌握血红蛋白指标测定的意义及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 8 次专业班级体育系07级任课教师课题尿液的测定课的任务1.学习尿液十项指标的测定2.掌握尿液十项指标对机能评定意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尿液十项指标的测定方法及原理。难点是尿液各项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为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合理的指导。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尿液的测定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血
32、浆中部分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尿酸、尿素都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可以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而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经肾小管、集合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中含有多种人体代谢产物。尿蛋白、尿胆原是运动机能评定当中经常采用的指标。尿蛋白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可以用来评定运动负荷、机能状态和状态恢复;尿胆原是血红蛋白分解的产物,通常结合血红蛋白评定机能状态和运动负荷。1、尿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33、。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2、尿酮体(U-Ket)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很不完全,因而经常出现一些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是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3、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
34、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4、尿比重(SG)正常参考值:1-5岁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1.010-1.025;14 岁以上至成人,1.002-1.030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呕吐、腹泻及心力衰竭等。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衰竭及尿崩症等。5、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6、红细胞(UBLO)正常参考值:显微镜法 阴性或2个HP。仪
35、器法阴性。临床意义:阳性或增多 见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7、尿白细胞(ULEU)正常参考值:5个HP。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8、尿酸碱度(UpH)正常参考值:4.58.0,均值为65。临床意义:降低,见于酸中毒、痛风、糖尿病、发烧、白血病等。此外,田氯化铵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增高,见于碱中毒、输血后、严重呕吐、膀肮炎等。9、尿胆红素(U-BIL)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
36、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
37、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10、尿亚硝酸盐(NIT)大多当数尿路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 ,正常人尿液中含有来自食物或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硝酸盐,尿液中有大肠埃希菌感染增殖时,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11白细胞:正常人的尿液中可见少量白细胞,一般沉淀尿镜检白细胞数不大于1个/高倍视野。当清洁中段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数大于5个/高倍视野时,即可诊断为白细胞尿。脓尿即脓细胞尿,所谓脓细胞是指变性或死亡的白细胞。一般认为,区别脓细胞尿与白细胞尿并无实际价值,有价值的是白细胞的数量。 有多种疾病可以出现
38、白细胞尿或脓尿,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精囊炎以及某些肾小球疾病等。(一)实验目的原理:尿液十项指标是运动机能评定中重要的指标,通常采集运动后15分钟的中段尿液1015ml,以检测机体对运动负荷强度的反应程度。取晨尿(安静时)中段尿液1015ml,检测机体的恢复状况。让学生了解尿液十项指标的测定,了解其对机能评定意义。(二)实验试剂: 使用全自动尿十项自动分析仪专用试剂条(三)操作步骤:1在连接仪器的电源之前,确保试剂条支架和热敏纸放置到位。2连接电源,仪器启动,机器进行自检,当试剂条支架回复到原位时,仪器的自检结束。3将试剂条完全浸没在新鲜尿液中,浸没时间2秒钟以上。4用吸水纸将
39、试剂条背面多余的尿液吸走,将试剂条放在支架上(正面朝上),对齐顶端,按启动键后。指示灯逐个亮起。指示灯全部亮起检测正式开始。5检测结束,试剂条支架回复到原位,检测结果自动打印。6检测结束,用软纸清洁试剂条支架,关闭电源。(四)实验结果1、尿蛋白(1)尿蛋白的数量可用来评定运动量,尤其是评定运动强度。(2)尿蛋白与对运动负荷的适应情况。(3)尿蛋白和机能状态。(4)恢复状态的监控。尿蛋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尿蛋白的测试宜进行系统跟踪观察。2、尿胆原(1)尿胆原是体内Hb分解的产物 (2)尿胆原的评定意义尿胆原与运动负荷关系密切。当运动负荷量增大、机体有疲劳感觉时,尿胆原排除量增加,如尿胆原
40、连续23天在安静状态下高于2mg%,则应注意运动负荷量的调整。3、尿潜血在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或仪器可检测出尿中血红蛋白,称为尿潜血。运动负荷后出现尿潜血,表明运动负荷量过大,机体对训练量不能适应,或机体承受负荷量的能力下降。 本课小结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尿液十项指标的测定,了解其对机能评定意义。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运动负荷强度的关系 。 西 安 体 育 学 院 授 课 教 案课次第 9 次专业班级体育系07级任课教师课题人体形态测量课的任务1. 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外部形态结构及人体形态测量的原理。2. 使学生掌握人体形态测量的方法,掌握体格测量与评价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特征的重要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人体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充实度、长度、围度、宽度各指标,并计算出体格各类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