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323915 上传时间:2025-0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课标Ⅰ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全国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Cl 35.5K 39Cr 52Fe 56Cu 64Br 80Ag 108I 127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2、。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课标全国理综,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分子组成等的知识。DNA和ATP的元素组成都为C、H、O、N、P,A项正确;tRNA 一端的三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称为反密码子,一个tRNA只有一个反密码子,B项正确;每种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T2噬菌体的核酸为D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3、C项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仅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D项错。2.(2015课标全国理综,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A项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项正确;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敏感,C项错;豌豆幼苗切段中,低浓度的生长

4、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项正确。3.(2015课标全国理综,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血浆与组织液可以互相渗透,输入静脉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A项正确;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细胞

5、外液中的Na+的增加大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所以理论上细胞内液增加的量多于细胞外液,B、C、D三项错。4.(2015课标全国理综,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知识。灌木阶段由草本阶段演替而来,物种数目更丰富,群落的空间结构也更复杂,A、B两项错;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物的种类、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灌木阶段生物的

6、种类较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C项错;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加,通气性也较好,为群落由草本阶段向灌木阶段演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5.(2015课标全国理综,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

7、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答案:C解析:本题通过朊粒引起疯牛病的知识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朊粒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与DNA的结构差异很大,侵入机体后不会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项错;朊粒的形成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来完成的,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为二分裂,B项错;由题意可知,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由无致病性变为有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改变,C项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是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的过程,不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项错。6.(2015课标全国理综,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

8、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短指为常染色体遗传病,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同,A项错;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性患者的父亲为该病患者,B项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该病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C项错;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的特点,D项错。29.(9分)(2015课标全国理综,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

9、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1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1)高于(1分)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2分)光照基质(每空1分,共2分)(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2分)ATP和还原型辅酶(2分)解析:本题通过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1)比较C组和D组可知,前者光

11、照时间为后者的一半,结果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C组却是D组的94%,说明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其发生部位是叶绿体基质。(2)A、B、C三组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型辅酶能够充分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30.(11分)(2015课标全国理综,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12、,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答出一个特点即可)。答案:(1)靶器官灭活(每空2分,共4分)传递信息(1分)(2)神经(2分)神经递质受体(每空1分,共2分)(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综合运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知识的能力

13、。(1)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一旦作用之后就被灭活了,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2)由题意可知,心脏的活动受迷走神经的调节。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31.(10分)(2015课标全国理综,31)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

14、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3分)111保持稳定(每空2分,共4

15、分)(2)活动能力(1分)(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解析:本题通过种群的数量特征和能量流动的特点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111,即各年龄阶段比例相当,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2.(9分)(2015课标全国理综,

16、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答案:(1)111210.5(每空2分,共6分)(2)A基因纯合致死(1分)11(2分)解析:本题通过生物变异和孟德尔分离定律考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17、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于基因型只有Aa的果蝇种群而言,A基因频率和a基因频率相等,即A=a=0.5。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0.52,Aa的基因型频率=20.50.5,aa的基因型频率=0.52,其数量比为121。A基因频率和a基因频率不变,均为0.5。(2)由(1)的计算可知,理论上第一代果蝇AAAaaa=121,若AAAaaa=021,则是A基因纯合致死所致。第一代再自由交配(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1/3、2/3),第二代中AAAaaa=021/32/3(2/3)2,即Aaaa =11。39.(2015课标全国理综,39)生物选修1:生物技

18、术实践 (15分)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

19、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答案:(1)苏丹(或苏丹)萃取法(每空2分,共4分)(2)油脂(3分)(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每空2分,共4分)(4)4540(每空2分,共4分)解析:本题通过微生物的培养与计数、生物体内有效成分的提取、酶的活性等知识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1)显微观察时,用苏丹(或苏丹)可将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染成橘黄色(或红色),易于观察。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不易挥发,宜选用萃取法提取。(2)微生物B可产生脂肪酶,故应选用以油脂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以获得该菌的

20、单菌落。(3)若要测定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4)三种不同温度下分解相同的油脂所需酶量45 最多,40 最少,说明三个温度中45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40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大。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40 设计后续实验。40.(2015课标全国理综,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以其作为模板,在的作用下合成,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

21、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免疫系统有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每空2分,共6分)(2)抗体(2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分)(3)T(或T淋巴)(2分)(4)监控和清除(2分)解析:本题通过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免疫等知识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RNA,以其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cDNA),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将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利用该抗体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3)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4)人的免疫系统能随时监测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