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1975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黄兰珍(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上海201514)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路径着力点有:将其与统编教材中相关的单元内容相结合,把创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学生困惑点、难点,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坚持“大思政”的理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等多样化的活动和方法。关键词思政课程中国式现代化教学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创新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教师应该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原则,“及时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1,以

2、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和国家重大实践和理论创新成果引入课堂。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双新”课程改革、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在教学实践中,“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教材整合转化时重点不突出,教师讲不深刻,难以融合进课堂中,学生的困惑点不明确,讲不透彻,学生“听而不入”;在教育长效化建设中,陷入思政课程“孤军奋战”境地,融入不能常态化。一、讲深“中国式现代化”,让思政课有深度讲深“中国式现代化”,是指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从本质层面、原理层面、规律层面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这样才能以理服人。“实践证明,中

3、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梳理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把“中国式现代化”讲深,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握“政治性”的根本和灵魂,要有“学理性”的基础和支撑。思政教材中没有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专题阐述,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都内嵌在思政课程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发展维度、制度保障、话语体系等与高中思政课有高度的契合性”2,所以,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统编教材中蕴含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科专业知识,又要自觉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些新的提法融入思政教材中。高中思政教材必修 2较为系统、全面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

4、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中央对共同富裕进行了制度性的系统设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同时,我们要融入新提法,比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突出分配制度的地位,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将其视为“促进共同富裕的作者简介:黄兰珍,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88课程与教学研究基础性制度”,这是学理上的新总结,教师要补充相关内容。教师梳理、补充教材中这些与中国现代化高度契合的内容,是教学的基础,有助于发挥思政课程引领作用,又增强理论分析的彻底性、说服力,使思政课教学更有深度。(二)坚持学深和悟透相统一,把创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要认真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

5、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五大特征、九大方面的本质要求以及五个基本原则等相关内容。教师学好“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理论,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是照搬照抄,简单传授这些理论知识,而是要依据思政课程的独特性,结合统编教材中相关的单元内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把创新理论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等转化为特定情境材料。例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提出“要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城市”。借助这一材料,教师应引导学生探寻“上海城市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及五大特征和必修 4 哲学与文化 中“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理论和

6、实践辩证统一”等哲学原理相互联系,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系列化、结构化问题;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通过了解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真实情境,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其他现代化国家的 共 同 特 征,更 具 有 鲜 明 的 符 合 中 国 国 情 的 特点。“中国式现代化”大概念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不断理解、反复认识和运用,转变成学生头脑的新认知,帮助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观和方法论。(三)坚持解构和重构相统一,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有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大主题,找准教材内容的对应点、融合点,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育人整体效果。例如,笔者对必修 3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 和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以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 第二讲目标任务进行重构,上了一节综合专题课“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看“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和实践来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教学设计片段如下:1.请学生观看视频

8、 百年接力,根据视频内容,制作“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结合历史事实和发展实际,论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课堂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如表 1所示。表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年1978年)1964 年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确 立 了 社 会 主 义 基 本 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9、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重大意义89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2012年)中 国 式 现 代 化 成 熟 时 期(2012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从十二大“两步走”,到十三大“三步走”,再到十六大宣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最后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战略部署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

10、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路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 了 更 为 完 善 的 制 度 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阶段“中国式现代化”路线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成就重大意义以上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视角,厘清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

11、一个脚印,从兴国之路到富国之路,再到强国之路的螺旋上升,实践证明,以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行得通、走得稳。二、讲透“中国式现代化”,让思政课有力度讲透“中国式现代化”,是指要直面学生关注、有困惑的问题。理论、观点、结论要经得起学生各种“为什么”的追问,这样效果才能好。教师给学生解惑不是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性面对各种不同观点,亲历自主批判鉴别的 过 程,才 能 真 正 明 辨 是 非,实 现 有 效 的 价 值引领。(一)抓住学生的困惑点,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中国式现代化”进课堂,教师要善于把脉问诊、对

12、症下药,以问导思,催生学生的深度学习。笔者上“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专题课之前,通过导学单,要求学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然后分组讨论,提出小组的困惑点和疑难点。以下是学生聚焦的问题:1.何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2.“中国式现代化”的演变脉络是怎样的?3.“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有什么差异?4.为什么中国模仿西方走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路行不通?5.既然“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什么我们无意也没有输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6.“中国实现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我们为什么还必须要做?7.“中国式现代

13、化”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8.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哪些具体评判标准?9.“中国式现代化”与高中生有何联系?以上这些问题,有的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续表)90课程与教学研究论逻辑,比如 2和 4;有的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比如 3;有的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比如 5。教师要将来自学生的真实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坚持问题导向,使得教学有的放矢。(二)分析学生困惑点,要与学生认知起点相联系周增为认为,在学习“中国式现代化”大概念的时候,需要与学生个人认知起点与认知经验联系。3不同年段的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不同的经验感知,有的学生能够从身边的社会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方方面面

14、取得的成绩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有的会用学科方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原因。因此,解决“中国式现代化”的疑难问题要体现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想,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选择与应用、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来考虑各学段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不同要求。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概念,高中生大脑中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事实论证和理论论证的能力,“采用论证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出主张、寻求和评价证据,创设自主论证过程有助于学生成长”4。比如,要深入学习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的异同点在哪里”,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可以要求学生找到支撑自己主张的史实、事实、数据、观点等加

15、以论证。有的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总结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而西方国家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依靠暴力、移民、战争、掠夺等手段实现现代化。学生能够用思政课教学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形成过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已有的知识加以阐述,论证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无论是“中国式现代化”还是西方式现代化,都离不开原发原创的科技引领,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的三次科技革命,思政课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以及最新科技成果事实来阐述科技在现代化中的重要性。(三)解决学生的困惑点,需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要讲透学生提出的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问

16、题,教师要在“以理服人”上下功夫,只有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真实、详尽、鲜明地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才能打破某些学生对西 方 式 现 代 化 的 迷 信,才 能 达 到“启 智 润 心”的功效。三、讲活“中国式现代化”,让思政课有温度讲活“中国式现代化”,是指蕴含着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变革,改变“我讲你听”的单一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活动和方法,推进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让学生感到“中国式现代化”温暖鲜活、可亲可信。(一)利用社会实践“大课堂”,构建大思政新格局教师要善用“大思政课”,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实现“小我”和“大

17、我”的贯通,有效发挥社会实践资源的育人功能。例如,笔者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和“一大研学”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研学清单。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研学心得,谈谈如何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党中央的号召,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勇毅逐梦,做好新时代好青年。在行走中,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有效避免教师单向的“填鸭式”说教。学生乐于走出学校小课堂,迈入社会“大课堂”,拓展思维空间,提升思想境界,这是思政课程改革值得推广的重要路径。(二)关注协同育人,用好课程思政资源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强调,要“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这不仅有助于

18、其他学科与思政课同心同向、协同育人,同时也启发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要善于利用其他学科资源,贯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地理学科蕴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人地协调观”高度契合。语文学科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很多文学作品深情演绎“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91相协调的动人故事。中外历史纲要 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想,揭示“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总而言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教学的科学化、高效化、常态化,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路人”作用,贯穿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新

19、思想、新战略、新要求等精神实质和创新点。同时,要发挥其他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思政的相关资源。(三)做到以情感人,善于讲好故事教师要以鲜活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笔者在讲授“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课时,讲述了“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三次人生选择的故事。接着设计问题:对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以钱学森为榜样,结合高考“6 选 3”选科抉择,让学生讲一讲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共成长。“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通过真实鲜活的案例,用贴心、贴切、贴近的方式来回应学生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高中生有何联系”。到 2035 年基本实现

20、社会主义现代化,现在的高一学生那时接近 30岁,到 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他们也就 40 多岁,正是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更是生力军和主力军。“导弹之父”钱学森三次人生选择的故事对学生来讲很容易有代入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体验,能够唤醒和激励高中生用自己的故事来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四、反思与建议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并非易事,教师要下苦功夫、硬功夫。笔者在实施过程中有三点思考与建议。(一)始终把“六个必须坚持”运用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中思政教师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1、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悟“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思想真谛。例如,一方面,应全面讲好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激发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而感到骄傲自豪,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意识到走向更加强大的中国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不回避自主创新能力、环境治理水平、贫富差距、党的执政考验等方面存在的堵点、卡点、弱点,更重要的是以守正创新为实践引领,引导学生认同党和国家如何破解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

22、意识。(二)始终把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思路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课题“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活动设计”为抓手,组织课题组成员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135”主题教学范式,如图 1所示。“135”主题教学范式指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核心要义,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丰富与发展。聚焦“跨学段研究”“校内外打通”和“知信行统一”三个特征,借助“中国式现代化”五大主要教学内容、五大环节和五大活动形式,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之中,从而巩固“

23、立德树人”的教育成效。首先,教师系统梳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了解中国现代化的演进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的“五个坚持”重大原则。其次,基于课标要求,教师设置了“课程目标设置议题学习情境体验活动学习评价”层层递进的五大环节。最后,教师为响应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基于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差异性,92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推“创编故事”“视频制作”“课堂辩论”“情景模拟”

24、和“社会调查”五种活动形式,不同学段可结合各自学段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选取一个或多个活动形式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从而体现思维阶梯的递进式特点。(三)始终把思政课教师“六个要”落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课教学中讲深、讲透、讲活“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理论,关键在教师,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文件精神,完整、准确把握教材修订内容,夯实思想根基,只有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才能理直气壮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融入课堂,既要有思想性、理论性,又要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新颖性,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党

25、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活动设计”课题组成员展示的“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三节研讨课,如表 2 所示,课题推进过程中,笔者能够感悟到小学、初中、高中的三位教师读原著、学原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学科专业水平,教学遵循中小学学生认知的特点和学习规律,拓展自己思维和视野,基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融入议题式教学,用教师自己的情怀打造有人文温度的思政课堂,以教师高思维、高视野来培养学生眼界和境界,发挥思政课教师凝心聚力的关键作用。图 1“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135”主题教学范式FB!7+$ED/UUO4MA/,U(7UM+.(/C-/U3

26、EU-=4U,D7.AADM4UUUUUU93表 2 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活动设计学段课程目标设置议题学习情境体验活动学习评价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小学联系生活,将自己美好的生活与祖国的发展建立关联品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幸福滋味,感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作用美好生活从哪里来情境一:“家庭大事记”情境二:“美好生活资料袋”使用“上海人民建议征集邮筒”为城市发展提出金点子创编故事、情景模拟作业设计:以“15 分钟幸福圈”形式开展小主人活动,用照片、视频记录活动过程,并在“班级圈”中分享交流体会初中明确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厚植家国情怀,提升责任意识了解党的

27、二十大报告中对人民美好生活图景的描绘,理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情境一:“微采访”美好生活之我见情境二:“微探究”百家村的变迁情境三:“微设计”百家村美传万家设计“百家村美传万家”的宣传方案视频制作、社会调查作业设计:结合“生态旅游、乡村博物馆、文创+民宿”等项目,完善宣传策划方案,并出一期黑板报高中科学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明晰中国式现代化与美好生活的关联从金山区的十年蝶变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境一:“微感悟”金山区蝶变彰显了人民怎样的向往情境二:“微辩论”美好生活的路径之辩:“中国式现代化VS西方现代化

28、”情境三:“微访谈”金山区街镇书记访谈借助智慧课堂和新媒体,准备辩论材料课堂辩论、情景模拟作业设计:结合区委书记给同学们上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的大思政课,围绕美好生活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2纪红彬.“中国式现代化”融入思政课探索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1).3周增为.理解研修一体中的“本体”重构与发展 J.上海教育,2022(11).4苏百泉.思政课核心概念的论证式教学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11).(下转第 112页)94Exploration of Art T

29、eaching Research Community Establishing in the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XU Rengang(Shanghai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Shanghai 200041,China)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esents new demands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with art education playing a impressiverole in this stage.Estab

30、lishing an art education research community is an effective way to facilitate the advancement of rural art education.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ethods,functions,and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n art education research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dropof rural revitalization,with the goal of enhancing r

31、ural art education.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Art Education,Teaching Research Community(责任编辑:戴燕玲)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亳(上接第 94页)The Teaching P

32、ath of“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in the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HUANG Lanzhen(The Third Affiliate Middle Schoo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1514,China)Abstract:The teaching path of“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cuses on t

33、he followingpoints:combining with the relevant unit contents of the unified textbook,transforming innovative theories into teaching contents,andconstructing a new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system;adhering to the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solving the studentsconfusing pointsand difficulties,and explain

34、ing the facts and truths clearly;adhering to the concept of“Grea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and using theconcepts of carrying out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teaching the“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and“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It isimportant to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Greater Ideology and Politics”and use diversified activities and methods such as conducting socialpractice activities and telling the story of“Chinese Modernization”.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Teaching Path(责任编辑:张璟雯)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