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1660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91中 国 期 刊 国 际 化间内存在。为加快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我国期刊出版机构和期刊管理部门不断探索做大做强举措,例如:对于已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英文期刊,在国际合作出版、编委会建设、稿源国际化、开放获取传播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期刊规模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在英文期刊品种数量方面,一方面增加“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年度资助数量,重点面向我国科技创新战略方向加快重点学科、特色领域新刊布局,另一方面尝试分批次引导海外期刊回归,鼓励并支持国内机构在海外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在国内登记注册,以加快扩大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规模。在促进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乃至整个科技出版发展的过程中,以下

2、两个方面尤其要重点关注:(一)要适应当前开放科学的总体趋势随着科学研究全球化开放合作的发展,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也同步加快,期刊和论文开放获取出版、开放数据、预印本平台、开放同行评审等新型出版模式或举措不断兴起,开放获取期刊所采用的作者支付论文处理费用(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APC)的出版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和期刊采纳,甚至正在促进期刊的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作为国际性出版与传播平台,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理应积极探索开放科学环境下的运营模式,只有融入开放科学的大环境,才能使期刊所发表的研究论文更容易被发现和获取,从而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二)要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

3、随着我国研发投入和科研论文产出飞速增长,严重科研诚信问题和学术不端现象频频发生,被国外学术期刊大规模撤稿现象屡见不鲜,给我国科技界和学术出版界的国际声誉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必须加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切实提高处理科研诚信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塑造高质量、高信用度的学术交流体系和学术生态贡献智慧和力量。正如中国科学院学部 2021 年 9 月组织召开“新时代的科技出版”前沿论坛形成的共识所述,新时代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开放科学的发展趋势,融入开放科学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合作中不断发展;三是创新科技出版服务理念,扩展出版新技术和新方式;四是加

4、强出版伦理规范建设,增强处理学术不端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科技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学传播者的科学素养;六是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国际科学传播与交流重要平台的英文科技期刊尤其需要大力加强这六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作者单位:任胜利、李响、杨海燕来自中国科学杂志社,宁笔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陈哲来自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学术委员会办公室。本文摘自科技与出版2022 年第 3 期)2021 年,科学领域从 E-Science 到 Science2

5、.0、从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到开放数据(open data)的各路运动万流归宗,聚集到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旗下的趋势愈加明显。2021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Organization,简称“UNESCO”)大会第 41 届会议审议通过开放科学建议书,标志着开放科学迈入全球共识的新阶段。开放科学对应着更大的人类科研活动图景,“交流乃科学的本质”,而科技期刊出版作为科学交流,尤其是正式科学交流的重要支撑系统,已成为开放科学运动中备受瞩目的领域。一

6、、开放获取出版:转换与加速2021 年,OA 期刊尤其是混合 OA 期刊数量达到新高点;开始生效的转换协议数量达到阶段性高峰;钻石OA(diamond open access)模式受到了更多重视。在这2021 年海外科技期刊出版动态研究徐丽芳 陈 铭 邹 青 周 伊 罗 婷392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些 OA 发展新态势背后,OA2020 倡议(Open Access 2020 Initiative)和 S 计划(Plan S)两大推手的作用不容小觑。截至 2021 年年底,来自 42 个国家或地区的 155 个组织签署了 OA2020 意向书

7、;S 联盟成员也增加至 27 家,其中包括第一家来自北美的公共资助机构魁北克研究基金会(Qubec Research Funds,简称“QRF”)。随着参与机构数量持续增加、辐射范围更加广泛,OA2020 倡议和 S 计划的政策演变将持续影响 OA 出版发展态势。(一)OA 期刊大规模涌现OA 期刊数量增速远超学术期刊总体增速,正在成为学术出版领域的主流。据国际科技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简称“STM”)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学术期刊数量正以每年约 2%3%

8、的速度增长。而截至 2021 年底,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DOAJ”)收录的 OA 期刊较上一年总量增长约 15%。OA 出版商持续发力和传统订阅出版商积极向 OA转型是促使 OA 期刊大规模涌现的两大力量。MDPI(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多学科数字出版机构)、Frontiers 等 OA 出版商为快速抢占市场,一边不断自主创办新 OA 期刊,一边同诸多科研机构或中小型学协会等合作创办 OA 期刊。以 MDPI 为例,其在 2021年共出版 84 种 O

9、A 新刊,几乎是上一年的 2 倍。同时,传统订阅出版商也积极投入 OA 浪潮,将旗下许多期刊从以往的封闭获取(closed access,简称“CA”)转换或“翻转”为 OA 出版模式。2021 年,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约有 600 种金色 OA 期刊、1900 种混合期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 Group,简称“SNG”)有近 600 种金色 OA 期刊、2120 种混合期刊。另外,一些小型出版商也积极采用 OA 模式。国际水协会出版社(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Publishing,简称“IWAP

10、ublishing”)、社会科学出版商普鲁托期刊社(Pluto Journal)等选择将全部或相当一部分期刊转为 OA 期刊。此外,以往被出版商排除在 OA 范围外的顶级期刊也开启或加速了转换之路。分属于 SNG Elsevier、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的自然(Nature)系列期刊、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期刊、科学(Science)系列期刊均在 2021 年提供 OA 出版选项。如 SNG 通过旗下 3 种Nature期刊推行“引导式 OA”(guided open

11、 access)试点计划;作者在提交手稿时若选择参与该计划,则需支付用于编辑评估和同行评审的费用以支持论文的OA 出版。(二)OA2020、S 计划及其影响OA2020 倡议与 S 计划旨在通过转换协议等过渡措施实现科技期刊的全面、即时 OA。前者的参加者以科技期刊订阅机构为主,要求参与机构承诺用订阅费来支持OA 出版;后者的参与主体以科研资助机构为主,要求自2021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受其成员机构资助的研究成果必须在 OA 期刊、OA 平台上发表或可通过 OA 仓储获得,且没有禁制期。为撬动更多机构加入,OA2020 美国工作组和实践社区(OA2020 US Working Group

12、 and Community of Practice)于 2021 年 1 月起邀请出版商和高校召开多场研讨会,探讨 OA 商业模式和过渡机制、转换协议(Transformative Agreements,简称“TAs”)谈判等问题。相较之下,S计划由于背后是手握资金命脉的科研基金,其政策更具强制效力。它要求受资助产出的研究成果若要在订阅或混合期刊上发表,前提是该刊在转换协议覆盖范围之内,或该刊已被其认可为“转换期刊”;如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作者和出版商可以通过“权利保留策略”(Rights Retention Strategy,简称“RRS”)将发表期刊合规化。2021 年 12 月,半数以上

13、 S 联盟成员正式采用 RRS 作为OA 政策的一部分。一些出版商也顺势而为拓展 OA 出版业务,以提供更多符合 S 计划要求的发表选择。2021 年1 月,威立(Wiley)通过收购 OA 出版商辛达维(Hindawi Limited),使旗下金色 OA 期刊数量翻倍;2021 年 3 月,SNG 收购 OA 出版商亚特兰蒂斯(Atlantis Press),以丰富其 OA 文献类型,稳固自身地位。(三)转换协议开放获取运动发展了 20 余年,全球最优质、最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仍然深锁在跨国科技期刊出版商的“付费墙”(pay wall)之内。因此,OA2020 与 S 联盟宽严并济,一边高标即时

14、、完全 OA 的理想,提出严格的 OA 合规要求和时间表;一边支持各机构与出版商签订开放获取转换协议,后者更将转换协议等变革性安排认定为金色 OA、无禁制期绿色 OA 之外的第 3 条合规路径,以推动相关主体,尤其是传统科技出版商加入 OA 大潮。2021年,转换协议的签署越来越不只是“欧洲现象”。北美洲、亚洲等地的图书馆联盟及研究机构一改观望态度,开始与出版商进行转换协议谈判和签订工作。2021年 3 月,加州大学与 Elsevier 在谈判胶着近 3 年后,签署了为期 4 年的转换协议。这也是 Elsevier 第 1 份将Cell和柳叶刀(The Lancet)系列期刊纳入 OA 出版范

15、围的转换协议。在“文章处理费效率与标准倡议”(Efficiency 393中 国 期 刊 国 际 化and Standards for Article Charges,简称“ESAC”)网站注册的 360 余份转换协议中,2021 年开始生效的协议数量最多;超过 16 万篇文章通过转换协议实现 OA 出版,带来混合期刊上 OA 内容的整体增长。资金实力雄厚并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型出版商倾向于通过转换协议让旗下期刊满足 S 计划的要求;资金不足的小出版商则面临向 OA 出版过渡的严峻挑战。2021年6月,由S联盟、全球学术与专业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 of Learned and Pr

16、ofessional Society Publishers,简称“ALPSP”)委托信息咨询服务商信息力公司(Information Power)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型独立出版商转换协议的签署和实施需要跨利益相关方(cross-stakeholder)的积极参与和协调。为此,S 联盟表示之后会与各利益相关方合作,促成图书馆联盟等机构与小型出版商达成转换协议。这也是未来几年转换协议进一步增长的潜力所在。出版商、图书馆、学会和科研资助机构围绕知识开放机制的变革不断取得突破,可选转换模式更加丰富。年度评论出版社(Annual Reviews)提出并尝试了“面向开放的订阅”(Subscribe to

17、 Open,S2O)模式,实现逻辑和“众筹”类似:如果订阅期刊的机构用户达到出版商设定的阈值,则这些订阅期刊将在次年以OA 形式出版,且作者无须支付文章处理费用(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简称“APC”)。2021 年 4 月,S 联盟提出对 S2O 给予支持并解决其合规性问题。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度随之扩大,欧洲数学学会出版社(Europea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ess,简称“EMS Press”)、IWA出版社、Pluto 期刊社等均加入了 S2O 行列。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18、,简称“ACM”)实行 ACM Open 模式,截至 2021 年底同全球 170 多家机构达成了合作。与其他阅读和出版(Read and Publish,简称“RAP”)模式不同,采用该模式的被授权机构只需支付一笔固定年费,就可以无限制访问ACM订阅内容,并且不限 OA 论文发表数量。它根据机构前 3 年平均发文量将其分为 10 个等级;机构总成本据发文数量所在区间而定,从 110 级费用递减。这种模式下,最终成本会逐渐向研究密集型机构转移。(四)钻石 OA 模式金色 OA 和许多有质量控制的绿色 OA,出版成本都需由作者或其所属机构、资助机构承担。由此,一方面,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商收入似乎

19、不降反增,而且同时催生并养肥了一批声名狼藉的掠夺性出版商;另一方面,经济落后地区或科研经费较少的科研人员通常无力承担高昂的出版费用,因此在发表环节出现了新的机会不平等现象。于是,不收取 APC,出版费用由国家、大学、公共机构联合体或非营利组织承担的钻石 OA 模式重新进入人们视野。S 联盟也开始关注钻石 OA 模式的价值,并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和扶持工作。2021 年 3 月,一项由公共组织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资助、S 联盟支持的调查表明,由于过分依赖外界财政支持,钻石 OA 模式在运营上面临许多“可行性”挑战;25%的钻石期刊处于亏损状态,存在较大财务风险。为此,S 联盟拟通

20、过国际研讨会就钻石 OA 的效率、质量标准、能力构建和可持续性等核心要素进行讨论;待明确其最佳实践路径后,有望通过制定相关资助政策和建立钻石 OA 出版中心,进一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二、开放科学生态:多元主体协同随着科研范式和科学交流生态不断改变,关于科学研究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虽然开放科学实践尚未全面铺开,但一个由多元主体参与,以开放政策,开放基础设施、工具、平台,相关评估和激励标准配套支持的开放生态正逐步形成。(一)开放科学政策制定开放科学在学术公平、研究可重复和科学卓越创新等原则基础上,确立了一种集生产、出版和管理等实践于一体的开放知识系统。2021 年,越

21、来越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研究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出版商做出开放选择,积极制定开放科学政策,以促进开放科学实现从原则到实践的转化。2021 年 11 月,UNESCO 的开放科学建议书首先将科技论文等科学出版物(science publication)纳入开放科学知识范畴,并强调任何对第三方的版权转让、许可都不应限制公众立即获取科学出版物的权利。法国自实施国家开放科学计划起,开放科技论文的比例不断上涨,现已实施至第 2 个国家开放科学计划(20212024 年),并将延续此前出版物开放获取发展思路,为建立开放、透明的科学出版生态系统提供动态、连贯的政策议程。除国家层面的政策部署和指导,高校等

22、机构主体也通过制定政策,推动科技出版融入开放科学事业。2021年7月,欧洲大学协会(The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简称“EUA”)发布的关于欧洲高校开放科学的调查报告表明,受欧洲开放科学浪潮影响,90%以上的高校机构已经或正在制定与欧盟政策较为一致的内部开放科学政策。比如,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将开放科学纳入 2021 年战略计划,还专门制定 1 项基于 OA 出版物的大学政策,要求机394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 OA 出版。(二)开放基础设施构建开放基础设施是开放科学的重要支柱,是数字

23、科学信息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包括一系列平台、模式规范、标准、软件和服务工具等。欧盟一直将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与长期保存列为开放科学的战略规划重点。它认为不仅需要重视科学装置、大型实验仪器配备,科技期刊论文、科学数据及专利等知识资源更是开放基础设施建设中最活跃、最能刺激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为建成涵盖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在内的数字资源基础设施,近年来欧盟启动了欧洲网格基础设施(European Grid Infrastructure,简称“EGI”)、欧洲开放科学云(European Open Science Cloud,简称“EOSC”)、欧洲科研开放获取基础设施(Open Access Infr

24、astructure for Research in Europe,简称“OpenAIRE”)等多个项目。2021 年,欧盟形成了以“地平线 2020”(Horizon 2020)“地平线欧洲”(Horizon Europe)为总体框架,FAIR(Findable,Accessible,Interoperable,Reusable)数据管理原则为基础,EOSC 为支撑的一整套开放科学系统架构。欧盟委员会则正式启动开放获取出版服务平台“欧洲开放研究(Open Research Europe)”,主要用于出版“地平线 2020”“地平线欧洲”资助的所有学科领域的研究,允许所有公众免费获取最新科学发

25、现。2021 年 3 月,由美国中南部和西南部 300 多所高等教育机构组成的 Amigos 图书馆服务联盟(Amigos Library Services)与 DOAJ 签署协议,支持其在开放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联盟认为尽管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内容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但确保开放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仍是一个迫切任务。2021年8月,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简称“JISC”)与 Octopus出版社区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简称“CIC”)合作,从英格兰研究(Research Engla

26、nd)委员会设立的科技创新基金中拿出 65 万英镑资助开放科学平台“Octopus”的开发。其定位是可由科学界完全支配和拥有的开放出版平台,核心原则是在全球科学界需求的驱动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透明的开放科学模式。平台将科学研究分解为研究问题、假设、方案、数据、分析报告、阐释、实际操作和同行评议 8 个要素,允许科研人员以较小内容单位在平台上发表科研成果,完整记录和评估一些“正在发生的研究”,并向公众免费开放。(三)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制定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曾指出,“认可”是科学王国的基本通货。这对应着科技出版的两大基本功能,即承认作者的贡献(re

27、cognition)以及给予作者荣誉或相应地位(rewards)。新兴开放科学范式如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与激励机制,将导致科研人员等利益相关方参与内驱力不足。因此,欧洲一些机构已经就开放科学评价体系建立相关标准。比如,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每年颁发开放科学奖,表彰科研人员在促进开放科学中做出的重要工作。2021 年 6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宣布将对开放科学的贡献纳入科研人员招聘、晋升评价指标体系。2021 年 12 月,马克斯普朗克研究中心(Max-Planck-Gesellschaft)、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Helmholtz Gemeinschaft Deutscher Forschungszen

28、tren)、莱 布 尼 茨 研 究 中 心(Leibniz-Gemeinschaft)等 6 大多学科研究组织表明其共同立场,承诺将努力促成面向开放科学的新科学评估体系建立,指出未来评估体系需要强调对研究成果的质量要求(包括是否遵循 FAIR 原则)以及对研究可重复性的要求,并奖励科研人员对开放科学的积极贡献。一些科研资助机构则在验收或遴选科研项目时将开放科学实践列为获得资助的条件之一。2021 年 1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采用新修订的公共财政资助科学数据获取建议

29、(Council Recommendation o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from Public Funding),进一步扩大受资助研究成果相关数据的开放范围,要求受资助方不仅开放科学数据本身,而且要开放对相关元数据以及对元数据解释至关重要的算法、工作流程、模型和软件(包括代码)。三、科技论文出版:“质”与“量”的平衡如何平衡研究成果快速增长和质量控制之间的矛盾,是科学界和科技出版界共同关心的课题。一方面,“期刊+同行评议”作为最主要的论文出版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科研产出的速度;另一方面,虽然 OA 期刊解决了发表滞后问题,但这一优势常常建立在牺牲评审质量的基础

30、上。因此,即便科研人员可以快速、免费获取大量文献,却难以快速定位至所需要的高质量研究。这大大抵消了 OA 出版的优势。为此,科技出版商和相关主体做出许多尝试,以平衡科研成果的“质”与“量”。(一)巨型期刊继 2006 年 PLOS ONE 创 建 以 来,巨 型 期 刊(megajournal,简称“巨刊”)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基于APC 模式、仅在线出版的 OA 出版物,是出版商为应对激增的论文数量推出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科技期刊不同,395中 国 期 刊 国 际 化每种巨刊涵盖的学科范围广;年载文量比传统期刊高出一到几个数量级;一般采用特别的评议方式以便文章快速出版。老牌巨刊一般践行后评价理念

31、,即不主张由编辑或同行来评审研究成果,认为论文发表之后可由时间来检验其价值。也有些巨刊,只要审稿人认为研究成果在技术上满足科学可靠性(Soundness)要求即可发表,不需要关于成果新颖性或重要性程度的认定。凭借宽松的论文筛选机制,巨刊达成了论文数量和质量之间的某种“平衡”。随着巨刊的发展,有两种新形态值得关注,但可否称其为巨刊尚有争议。第一种是 OA 出版商围绕品牌创办的系列期刊,也被称为“大型利基期刊项目”(large programs of niche journals)。如“Frontiers In”系列或“BMC”系列,通过同一品牌下的单种期刊对应单个学科的方式实现多学科覆盖,可以确

32、保在投稿量较大的情况下来稿的专业相关度较高,从而降低评审压力。第二种是以F1000 Research 为代表的开放学术出版平台。论文通过编辑对抄袭等基本问题的审核后即可发表;开放式同行评议随即启动,作者根据审稿人公开发表的审稿意见修改论文,通过则可被 PubMed、Scopus 等数据库收录。各种巨刊涌现加剧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同时,许多国家正在建立、健全科技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因此,一些巨刊开始将重心放在改善文章质量上。2021 年 12 月,PLOS ONE 声明当前的优先事项是寻找使评审过程更加高效的新方法,并表示将与其他出版商合作开展便携式同行评审(portable peer revie

33、w)以及探索开放同行评议等质量控制方式。(二)预印本预印本服务平台自 2016 年以来数量激增;新冠肺炎疫情对迅速交流和共享研究成果的需要则进一步加速了它的发展及其与现有出版流程的整合。2021 年,arXiv发布的预印本数量突破 200 万篇;后起之秀如 bioRxiv、Research Square 达到 10 万量级;其他平台如 medRxiv、Preprints.org、PsyArXiv、ChemRxiv 等虽规模较小,数量也逐年稳步增长。2021 年 6 月,欧洲科学编辑学会(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Science Editors,简称“EASE”)在

34、一次会议上提出“预印本是否会取代期刊”这个议题。从科学交流功能看,传统期刊较好地履行了质量控制、规范化存档和认可等功能,但在信息传播速度上颇受人诟病;预印本的高效可弥补速度缺陷,甚至也可以较好地实现“认可”功能,但质量控制功能弱。bioRxiv 等预印本平台会对上传文章进行初步质量检测,但虚假研究成果依然屡见不鲜,损害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2021 年,SNG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83%的受访者更喜欢阅读和引用期刊论文,仅 2%的受访者更喜欢预印本论文。因此,预印本短期内恐怕仍然无法取代期刊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妨碍跨国科技出版商纷纷布局预印本出版,并实现其与传统期刊的联动。2021 年 9 月,E

35、lsevier 收购的预印本平台 SSRN 被 Scopus 收录,并且,其提供的“First Look”服务使作者向合作期刊提交稿件的同时可上传预印本至平台上。SNG、Wiley、Taylor&Francis 等大型出版商则建设自有预印本平台并加强其与传统期刊的业务整合。还有许多出版商选择与预印本平台合作。如 PLOS 继与 bioRxiv 合作后,2022 年年初又与medRxiv 达成合作。(三)Overlay 期刊“Overlay 期刊”的概念和设想很早就被提出。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简称“BOAI”)提出自存档

36、(Self-archiving)和 OA 期刊两种 OA 策略。后来,从自存档理念发展出OA 仓储(OA Repository)模式。Overlay 期刊即按照一定质量标准从一个或多个学科仓储或机构仓储中筛选内容,经同行评议后以 OA 期刊形式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和一般期刊不同,Overlay 期刊不负责存储和发布文章全部内容,其主要功能在于为科研人员筛选和过滤内容并提供文献在仓储中的链接。对用户而言,Overlay 期刊在文献质量保证、有效发现和获取等方面优势明显。如 OA 出版商 JMIR(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医学互联网研究期刊)旗下

37、第一种被 PubMed 索引的 Overlay 期刊JMIRx,发展出众包评议或“期刊俱乐部”评议等多种评议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质量控制。很长时期内,由于知识产权、运营成本、组织管理等问题,Overlay 期刊并未获得很大发展。但是为应对平衡论文数量增长与质量控制的严峻挑战,相关实践和探讨又被提上议事日程。2021 年,在国际科学编辑理事会(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简称“CSE”)年会的“Overlay 期刊、Overlay 评议时代终于到来了吗?”分会场上,科研服务平台 Delta Think、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组织的专家肯定 Overlay 期刊在筛选文献和

38、保证文章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许多 OA 平台正积极为 Overlay 期刊提供技术支持。如 Episciences 既是可以托管多学科 Overlay期刊的 OA 平台,也是 OpenAIRE 的合作伙伴。2021 年,平台被集成到欧洲开放科学云门户,并得到一系列可嵌入科研流程的服务工具的支持,其同行评议业务因此得到极大扩展和改进。如此一来,平台上的 Overlay 期刊不396中 国 期 刊 年 鉴CHINA PERIODICAL YEARBOOK必放弃质量评议就可以实现内容的快速发布。(四)同行评议创新在开放科学背景下,人们对信任和透明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此透明同行评议计划越来越受重

39、视。2021 年 6月,世哲出版社(SAGE Publishing)宣布将通过科学网(Web of Science)透明同行评议服务,公开旗下 4 种期刊的评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文章的完整评审过程,即从最初启动评审程序到文章修订,再到最终的发表决定。2021年 11 月,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ACS”)宣布在两种期刊上试行透明同行评议程序:稿件评审过程仍然匿名进行,除非审稿人另有要求;如果作者选择参与,那么匿名评审意见和作者回应将连同文章一起正式发布,供读者参阅。在这一模式下,作者、审稿人和编辑责任更加清晰,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偏见产生。透明同行评

40、议遵循传统工作流程,因此耗时太长仍然是严峻问题。2021 年,“先发表后评审”的 PPPR(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模式在预印本上得到更多探索。生物学领域的 OA 期刊 eLife 宣布,自 2021 年7 月起将只审议已作为预印本发表的稿件,并将评审意见公开反馈到相关预印本平台;作者则对意见的公开时间有一定控制权。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 eLife 从传统 OA 出版商角色转变成了审议和认证预印本的机构。PREreview 则是另一种众包式预印本评审平台,研究人员可以加入评审社区,单独或合作审阅预印本。无论是eLife 还是 PREreview,都表明科技出

41、版在追求发表速度与数量的同时,也在努力保证质量。但是,这些评议模式能否实现质量和数量间的平衡,仍需持续观察。四、科技出版商:战略转向与业务拓展开放科学浪潮席卷全球,海外科技期刊订阅收入增长放缓。一些跨国科技出版商先知先觉,转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减少对期刊出版业务的依赖。如极具商业敏锐度的 Elsevier,公司定位已从“出版商”“信息提供商”升级为“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从中或可一窥全球科技出版领域战略要点和竞争重心的转移。(一)数据出版与出版数据化科技期刊论文仍是当下科技出版最主要的形态,但数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科技数据加工后可以科学数据集、数据期刊等形式出版;同时,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元

42、数据对于科研成果发现、传播、交流乃至科技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具有巨大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出版商和研究机构介入数据出版,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完善。2021 年,PLOS 旗下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期刊将多学科数据存储库 Dryad 的数据管理服务无缝集成到出版流程中,如此科研人员只需稍稍做出一些行为改变即可实现科学数据的管理和出版:作者可以选择在论文稿件提交或修订时将科学数据上传到 Dryad,无须离开期刊在线投审稿系统即可完成全部流程;Dryad 则帮助其对科学数据进行保存、标识,并提供数据与论文之间的链接服务,其间Dryad 服务所产生的所有费用由期刊承担。此外,为

43、提升研究可重复性和获取更多科学数据,SNG 与科学研究方案分享平台 protocols.io 开展试点项目。SNG 与平台分享其数据库中的开放科学研究方案,然后面向全球开放。这样更多科研人员可以重复这些科学实验或创建自己的实验方案,从而推动更多可跟踪、可重复、可信科学数据的产生。在此过程中,SNG 对用户进行监测、分析并收集其反馈,以充分了解科研人员伴随科学研究生命周期和数据生命周期产生的需求,从而推动自身构建可持续的科学数据出版模式。此外,科技出版商也积极借助数据实现“用户”“内容”“平台”间的连接,借助数据的驱动力量实现转型升级。Elsevier 早就深谙数据化的价值所在。2021 年,它

44、将旗下的数据管理产品曼德雷数据监测(Mendeley Data Monitor)更名为数据监测(Data Monitor),其可从 2000多个公共存储库中收集、规范、清理和丰富元数据,并将研究机构与其科研人员发布的所有科学数据连接起来。随着数据存储不断增加和丰富,Elsevier 有望为研究机构提供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拥有 200 多年历史的德古意特出版社(De Gruyter)则委托软件开发咨询公司 67 Bricks 对其进行了一场“数据优先”的根本性变革。后者通过测评出版社内容资产的数据成熟度,判断其处于仅拥有内容元数据的原始内容资产阶段,还是处于已拥有用户偏好等信息元数

45、据的个性化阶段,进而规划其数据增强和模块化平台搭建等工作。经过改造,De Gruyter 管理、分析和使用数据的效率得到极大改善,用户访问平台的满意度大幅提升。(二)科研与科研管理工具化新兴技术的发展和新需求的涌现不断启发着新工具的研发,影响着科研及科研管理流程的方方面面。跨国出版商积极开发此类工具作为新的增长点,并提升其原有内容资源的价值。1.“身份验证及服务”工具。通过自动记忆、更新和识别用户早期和在不同出版商平台上填写的机构与身份信息,出版商采用多种方案使内容平台可以提供更广397中 国 期 刊 国 际 化泛的无缝访问服务。2021 年 6 月,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nstitute o

46、f Physics Publishing,简称“IOP”)在已使用Wayfinder 发现服务的基础上,又采用 Seamless Access 服务,以持续简化在线认证流程,并通过其“联合访问”功能增强平台与内容消费者、合作者间的联系,以带来更多资源访问量。IOP 使用新工具后,通过联合访问产生的资源使用率增加了 82%。2.学术影响力可视化分析工具。目前对学术影响力和科研绩效的考量仍以影响因子等指标为主。为丰富个人科研绩效评价维度,2021 年 3 月,科睿唯安发布绩效可视化工具“科学网作者影响力射束图”(WoS Author Impact Beamplots)。为更加真实、全面地呈现科研人

47、员及其学术表现与影响,该工具补充了工作地点、角色、合作项目性质和研究类型等背景信息,利用科研人员所发表论文历年的归一化引文数,彰显其职业生涯中引用影响力(citation impact)的变化。目前,科睿唯安已将学者影响力射束图作为补充信息纳入科研人员画像,并进而为科研机构提供在职人员科研绩效评估、人才引进与潜在合作伙伴实力评估等服务。3.移动出版与内容推广工具。移动互联网时代,期刊出版商正在将其出版工作流程与社交媒体衔接起来。2021 年 6 月,学术出版服务提供商“查尔斯沃斯门户”(Charlesworth Gateway)与学术内容和信息管理应用“研究者”(Researcher)合作,致

48、力于将 STM 出版工具整合到微信中,为中国用户提供定期推送服务。除了社交媒体,期刊出版商还试图通过面向特定学科或专业领域的移动应用程序进行学术传播和服务。2021 年 8 月,Elsevier 推出增强版“临床钥匙”(ClinicalKey)应用,向广大医护人员通报和呈现旗下 200 多种医学期刊上的最新成果和200 多个演示视频。4.转换协议管理与结算工具。随着转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遍,辅助协议谈判、签署与结算的平台工具应运而生。2021 年 1 月起正式运行的 OA Switchboard平台通过传输结构化数据来提升“资助者研究机构出版商”间的沟通效率,已得到多家出版商、机构联盟和

49、科研资助机构的支持。美国版权结算中心的“RightsLink科学交流平台”则是专门面向转换协议的收费管理工具,帮助出版商快速完成 OA 转换协议相关的交易和财务管理工作。截至 2021 年底,平台的注册机构和资助者数量已超过 1000 个。(三)出版流程与服务智能化科技出版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不仅包括对内容编辑、校对等出版流程进行升级改造,还体现为提升技术基础设施运行性能,以使平台能更好地管理海量学术内容与数据资源,并更加及时地响应用户请求。1.智能文字校对与润色作为机器学习技术在科技出版中最传统的应用领域之一,从算法性能到用户服务都已趋于专业和成熟。2021年,美国期刊专家公司(American

50、 Journal Experts,简称“AJE”)推出 AI 数字编辑服务。不同于传统只采用原始论文稿件或者非学术论文文本的做法,这项服务同时以原始论文和经过编辑的论文稿件作为机器学习样本,并组建强大的专家编辑团队,因而擅长更为复杂的期刊编辑活动。目前,该软件已在 2000多个研究领域进行了训练,熟悉不同专业领域的术语和表达习惯。2.机器辅助图像比对审核成为出版商智能化发展新赛道。近年来,科技论文图像造假和不当使用已经成为学术诚信问题的重灾区。为此,科技期刊界引入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对可能存在问题的图像进行甄别和预警。2021 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SAGE 等陆续开始使用以色列技术商 P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