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575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7 月第9 卷第4 期南海学刊The Journal of South China Sea StudiesJul.2023Vol.9 No.4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孙博1.2(1.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涉外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海南文昌5 7 132 1;2.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马来西亚槟城118 0 0)【摘要】语言多样性在海南自贸港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交流,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的语言多样性现状是检验一个地区语言生态的重要手段。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海南省中小学生的多语多言能力发展不均衡,方言能力明显

2、减弱;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单一,方言使用空间明显缩小;语言态度上重语言物质价值,轻语言精神价值。构建海南自贸港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语言生态,一要促进青少年多语多言能力的均衡发展,提高方言能力;二要促进青少年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多样化,扩大方言的使用空间;三要客观看待语言的物质和精神价值,纠正对方言的偏见态度。【关键词 语言生态;语言多样性;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语言态度;海南自贸港中图分类号 H1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 0 9 6-0 16 6(2 0 2 3)0 4-0 0 5 0-11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海南地处我国南海之滨,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3、为语言生态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海南语言资源丰富,多语多言并存,通行海南话(海南闽语)、詹州话、军话、客家话等互不相通的特色方言以及黎语、海南苗语等带有鲜明文化印记的民族语言。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深入普及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大量迁徙,海南的语言文化交流日益丰富。加上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推进,海南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人全球化进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机构,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和广泛。2 0 18 年12 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海南省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努力使全省大多数公民具备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和服务能力,尤其要重点提高中小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历史和现实背

4、景下,海南的语言生态环境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挑战。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自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语言的多样性与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是生态平衡的一种表现2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保护语收稿日期 2 0 2 3-0 4-13【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地课题(JD19-32)【作者简介】孙博(19 8 4 一),女,吉林辉南人,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涉外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人文学院2 0 2 1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生态语言学。50孙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言,就是保护语言多样性;保护语言多样性,就是保护文

5、化多样性3。语言生态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出现传承危机,甚至面临断层问题。当隔代之间的语言传播出现断裂导致一种语言消亡的时候,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遗产也会严重丧失4 。通过研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实践、语言态度、语言活力等问题,有助于实现语言多样性保护和语言生态平衡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研究海南的语言生态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探讨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是语言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备受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是青少年,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行为和语言态度是检验一种语言活力的重要指标以及未来能否传承和发展该语言的关键5 。因此,了解青少年的语言多样性现状是检验一个

6、地区语言生态的重要手段。现有对海南语言多样性和语言生态的研究虽关注了青少年群体,但大多聚焦少数民族学生6 -8 ,缺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较大规模的调查。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语言多样性保护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意义,以海南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为海南语言多样性保护及和谐语言生态的构建提出对策建议。二、语言多样性保护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意义(一)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海南自贸港多元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交流1.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地方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的社会文化资源。每种语言都蕴含了当地人民的智慧

7、,记载了每个民族或地区的发展历史,记录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产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和历史记忆。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关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永续发展。语言也是传承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工具,保护地方语言和方言有助于语言使用者强化自身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南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外界语言的干预和影响较小,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发音保存至今,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10 ,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假若海南话的语言活力在青少年中不断减弱,或因代际传播阻断导致海南语言多样性衰减甚至语言濒危,其承载的特色文化信息和历史智慧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以海南方言为基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

8、化遗产,如琼剧等,也将随之陷人传承发展的危机,给海南自贸港文化产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语言多元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海南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2.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交流。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系统和价值观念各不相同,多元的语言环境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研究表明,语言多样性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台,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提高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海南自贸港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会聚于此,不同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交织,形成多元的语言文化景观。语言多样性保护有助于维持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创新,为海南自贸港打造一个开放、多

9、元、包容的文化环境。3.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丰富旅游和文化产业。语言多样性是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在文化创新和创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语言多样性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12 。不同语言的词汇、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可以512023年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利用海南话数字“二”“二”“三”的发音,分别代表景区“创新”“承诺”和“践行”的理念和内涵,同时表达“欢迎、你好”的热情与祝福。语言多样性为海南旅游和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创意,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提升了自贸港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吸引力。(二)语言多样性

10、有助于海南自贸港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多样性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但作为一种可开发、可利用的资源,语言更能为社会贡献巨大的经济效益13,如粤港澳大湾区语言产业带来的经济外向性和外贸效益14 。1.语言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经济增长。海南地处热带海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语言文化遗产和民族特色,如独特的音乐、戏剧和民间传统节日等。举办民族文化节、方言戏剧演出和语言艺术展览等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增加旅游收人15 。语言多样性保护也有助于发挥少数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使用者的潜力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教育、就业、医疗、参与社会融入和决策等方面享有相对

11、公平的权利和机会16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各族人民共同富裕。2.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乡村振兴和发展。海南自贸港的乡村振兴离不开不同语言和方言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发挥各自的作用。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乡村语言文化资源,正确处理好国家通用语、方言和民族语言的关系,提升乡村语言治理水平,拓宽乡村语言服务范围,有利于推动海南乡村振兴战略在民族地区的顺利实施17 。海南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方言和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本土语言,可以激发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如保亭槟榔谷旅游区深度挖掘黎族、苗族文化,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发挥当地村民的地域、语言和文化等优势,打造特色乡村

12、民宿和餐厅,在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在景区展示纺染织绣、竹木器乐、文身绣面等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等,既提高了家庭收入,也保护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南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三”,黎族、苗族同胞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歌舞表演及经贸交流等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传播了民族文化,增强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融入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深挖琼剧、临高木偶戏、黎锦、詹州调声、崖州民歌、黎族传统乐器等特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创意类特色旅游商品,有助于推动海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激励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征程中建功立业。(三)语言多样性有助于海南自贸港的生态文明建设语言是生态系统

13、的一个组成部分,作用于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18 。语言多样性是语言资源丰富的表现,也是维系良好的语言生态的客观基础19 17。语言多样性对海南自贸港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传承生态智慧和本土知识。语言多样性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不同认知和理解。不同语言和方言中丰富的本土知识、传统智慧和生态理念是人们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 0 1。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传承地方的生态智慧和理念,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2.有助于弘扬本土生态文化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和特色。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传承和发展海南本

14、土的生态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本土生态文化包括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价52南海学刊第4 期三、海南青少年语言生态的现状表1被访者个体特征描述孙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值观、信仰体系、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能够引导人们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语言多样性保护有助于巩固与环境或生态相连的文化元素,推动海南生态文明的建设。3.有助于培养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同语言和方言中蕴含许多与自然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传统知识和价值观。语言多样性教育和宣传,可以传递环境保护的重要信息,激发人们参与环境保护行动2 1。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环境教育相结合

15、,能够提升公众的环境责任感和参与度,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4.有助于促进跨文化对话和合作。海南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区,语言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为跨文化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平台。保护和尊重语言多样性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2 2 ,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海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设计问卷鉴于语言多样性保护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海南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能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3个维度对其语言生态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背景资料,对海南话、普通话和英语语言能力的自我评价,在家庭域、学校域

16、和公共域面对不同交际对象时的语言使用,以及对海南话、普通话和英语的语言态度。通过非概率抽样,选取海南省18 个市县(三沙除外)的5 4 所中小学(涵盖市县和村镇的小学、初中、高中)为调查取样点,通过实地走访和邮寄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 0 0 0份,实际回收问卷2 6 4 38 份,回收率为8 7%。剔除无效问卷,有效样本共2 5 9 14 份。调查对象中海南本地人和小学生居多。具体见表1。类别男生性别女生小学一至三年级(7 9 岁)小学四至六年级(10 12 岁)年级初中(13 15 岁)高中(16 18 岁)都是海南籍父母籍贯其中一方是海南籍都不是海南籍海南东线所在地区海南西线海南中线市(县

17、)直属学校就读学校乡镇(村)学校组别样本数量/份13 30812 606681285707282325020 2092.9402.76515 3133.579702219 4036 511样本占比/%51.3548.6526.2933.0728.1012.5477.9811.3510.6759.0913.8127.1074.8725.13本文中,“海南话”是海南14 种语言和方言的整体指称,涵盖各市县居民使用的存在差异的语言、方言和次方言,不同语言点和方言点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对调查无影响,统一使用“海南话”的称呼。532023年问卷样本中,男生占5 1.35%,女生占4 8.6 5%。一

18、至三年级小学生占2 6.2 9%,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占33.0 7%,初中生占2 8.10%,高中生占12.5 4%。父母双方都是海南籍的占77.98%,其中一方是海南籍的占11.35%,父母双方都不是海南籍的占10.6 7%。来自海南东线的学生占5 9.0 9%,来自中线的学生占2 7.10%,来自西线的学生占13.8 1%。市(县)直属学校的学生占7 4.8 7%,乡镇、村属学校的学生占2 5.13%。(二)调查结果1.多语多言能力发展不均衡,方言能力明显减弱双语或多语指某一语言社区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双言或多言指某一语言社区或个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2 31

19、1,如汉语与英语、汉语与黎语、普通话与海南话。从表2 可知,海南中小学生整体上虽具备多语多言的能力,但普通话、海南话和英语的整体水平不均衡。将调查对象的语言能力自我评价划分为5 个等级,对比发现,普通话水平最高,“一般熟练”“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的学生分别占30.2 3%、40.25%和2 6.2 4%,“完全不会”和“不太熟练”仅占1.2%和2.0 8%,说明海南中小学生已完全具备使用普通话沟通交流的能力,普通话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英语比普通话水平评价低,“一般熟练”和“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的学生各占4 1.8 8%、16.9 2%和4.6 8%,“不太熟练”和“完全不会”各占2 4.

20、4 5%和12.0 6%。英语整体水平不高,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听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海南自贸港对公民外语水平的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海南话水平评价最低,调查对象中2 6.34%的学生既听不懂也不会讲,海南话“不太熟练”和“一般熟练”的学生各占13.7 9%和31.5 6%,水平达到“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的学生仅为16.46%和 11.8 5%。语种普通话海南话英语此外,对比各年龄段的语言能力评价发现,海南话水平与年龄成正比,即年龄越大,海南话水平越高;年龄越小,海南话水平越低,完全不具备听说能力的人越多。海南话在海南中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一定的断层趋势。2.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单一,方言使

21、用空间明显缩小语言使用是一个具有多语多言能力的人在某一社交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选择某一语言而不是其他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现象,是考察语言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 4 。费希曼根据身份关系、地点和主题等因素,划分出家庭域、朋友域、宗教域、教育域和工作域5 个语域2 5 。现实生活中,交际者根据不同语域下的不同对象、话题等因素,使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进行交流,且时刻都会发生语码转换。鉴于中小学生日常交际的范围、主题和交际对象,本研究将调查的语域划分为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三类,将家庭域的交际对象区分为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将学校域的交际对象区分为老师和同学,将公共域的交际对象划分为市场超市商场、书店餐厅电

22、影院以及医院邮局银行的工作人员。此外,调查还包括海南中小学生与陌生人交际时的语言使用。54南海学刊表2 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能力熟练程度占比/%非常熟练比较熟练26.2440.2511.8516.464.6816.92第4 期一般熟练不太熟练30.232.0831.5613.7941.8824.45完全不会1.2026.3412.06语言使用占比/%孙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表3海南中小学生在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语域交际对象父母、兄弟姐妹家庭域祖父母老师学校域同学市场、超市、商场的工作人员公共域书店、餐厅、电影院的工作人员医院、邮局、银行的工作人员已知是海南人一陌生人不知是否

23、是海南人由表3可知,海南中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和公共场所普遍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尤其是在学校,中小学生主要使用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比率达9 3.2%和8 1.0 8%,普通话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与同学交流时,虽有部分学生兼用海南话和普通话或者全部使用海南话,但仅占12.9 6%和5.9 6%。在公共场所,海南中小学生也基本使用普通话,且场合越正式,使用普通话的占比逐渐增加,分别为8 6.5 9%、9 1.8 9%和9 6.0 7%,兼用海南话和普通话(分别是7.22%、4.1%和2.2 8%)和全部使用海南话(分别为6.19%、4.0 1%和1.6 5%)的比率则逐渐下降。在家庭语域,虽表现出

24、海南话和普通话共用的现象,但普通话已成为中小学生与父母和兄弟姐妹交流时使用的主要语言,占比为6 0.7%,全部使用海南话的比率仅占2 1.8 5%,海南话明显不再位居主导地位,其优势已被普通话取代。与年长的祖父母交流时,语言选择虽具有语言兼用和转用的特征,全部使用海南话的比例增至39.9 2%,但仍不及全部使用普通话的比率(4 7.6 7%)。另外,与陌生人交流时,无论对方是否是海南人,普通话也是海南中小学生主要使用的语言,使用比率分别达6 4.37%和9 0.8 1%。海南话的交际空间明显减小,语言活力明显减弱,使用范围大部分已被普通话取代。3.语言态度上重语言物质价值,轻语言精神价值语言态

25、度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关乎语言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对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9 17 9。语言态度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情感体验,包括听觉感受、内心喜恶等;二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价值评价,涉及语言的社会地位、实用功能、发展前景等的看法;三是语言使用者的行为倾向,表现为对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行为准备状态,可通过初始学习或提升自身某种语言能力的意愿进行考查2 319 2-9。费尔德曼认为,语言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一语言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也准确地反映了他们的语言价值观2 6 。语言价值观可以建立在物质原则或精神原则的基础上2 7 。本研究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

26、形式考察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态度及其背后蕴含的语言价值观。分析数据时,数值越高,说明对该语言的态度评价越积极。整体对比表4 所列出的平均值发现,海南中小学生对普通话的态度评价最高,其次是英语,对海南话的态度评价最低。横向对比各个评价因子发现,对普通话的情感体验评价最高(4.119),其次是海南话(3.6 8 9),英语最低(3.5 8 3)。社会地位、实用功能和发展前景方面,对普通话的评价最高(4.2 6 1、4.35 4 和4.2 8 6),英语次之(3.8 5 7、3.6 0 9 和3.7 5 6),海南话最低55普通话60.7047.6793.2081.0886.5991.8996.076

27、4.3790.81普通话和海南话兼用17.4512.414.0512.967.224.102.2810.265.18海南话21.8539.922.755.966.194.011.6525.374.012023年(3.5 8 9,3.4 4 9 和3.116)。行为倾向方面,对提升英语能力的学习意愿最高(4.132),其次为普通话(3.9 2 8),提升海南话能力的意愿最低(2.9 2 6)。依次纵向对比发现,对海南话的态度评价中,情感体验高于社会地位和实用功能,发展前景和行为倾向评价最低;对普通话和英语的态度评价上,价值评价和行为倾向均高于情感体验。表4 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态度海南话价值观语言

28、态度语言精神价值观情感体验社会地位3.589价值评价实用功能3.449语言物质价值观发展前景行为倾向鉴于语言态度的抽象性和问卷评价的主观性,笔者还对部分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随机访谈,结论与上述问卷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对待海南话的态度评价大多为“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没什么用”“对学习没什么帮助”“以后找工作也用不上”“只在海南能用上”“没有必要刻意去学海南话,有那功夫还不如学学英语”;还有一些调查对象认为,“现在讲海南话的人越来越少,海南话以后可能会消失”;只有个别家长明确表示,“海南人必须会讲海南话”。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认为“普通话非常重要”“必须要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英语虽然不好学,但很重要

29、”“必须学好英语”“英语讲得好的人很“高大上”“愿意在学习英语上多花时间、多花钱”。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当前海南中小学生更看重语言产生的物质价值。物质价值越高,越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以产出更好的学业、就业价值,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如普通话和英语。对比语言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的影响方面,虽然对海南话的情感体验相对较好,但由于它的物质价值不高,因此学习意愿不强,也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因此,语言物质价值观对语言行为倾向产生更大的影响。四、构建海南自贸港和谐语言生态的对策建议多语多言是国家珍贵的文化资源,多语多言的共存和共荣是语言生态和谐的根本目标。要建构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语言生态,必须重视

30、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语言政策与规划,结合青少年的特点,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方面处理好国家通用语、地方方言和外语之间的关系,创造并存分用、并存并用的语言生态环境。(一)促进多语多言能力的均衡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方言能力提高青少年的多语多言能力,既有利于海南自贸港打造多元、开放、包容的语言环境,也能为推动海南与全球的交流与合作储备人才。1.继续加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化,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开展充分的调研,明确语言生态现状,充分考虑地区、城乡和民族等方面的差异,因时因地制订科学、可行、有针对性的语言政策与规划。进一步明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导地位,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规

31、范程度,加强对青少年语言文字使用的监管。利用数字56南海学刊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平均值标准差3.6891.0921.1091.1603.1161.0732.9261.156第4 期普通话英语4.1190.9784.2610.9824.3540.9324.2860.9173.9280.9453.5833.8573.6093.7564.1321.1271.1141.1671.1451.136孙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化、融媒体等手段加大推广普通话宣传工作,丰富活动形式,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引导中小学生使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自觉抵制网络语言污染

32、。各市县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要带头讲好普通话,言传身教。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师的教学语言,定期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测试。提高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及乡镇学校的推广普通话的程度和质量,并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语言使用和能力提升。2.统筹好现实和网络两个语言空间,提高青少年的多语多言能力,尤其是方言能力。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 G技术等的广泛应用,给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语言生活已深度融合2 8 。在现实空间,要重点加强家庭的语言管理和实践。家长要认真履行对青少年的教育监督责任,为培养子女的多语多言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家庭语域的言语交

33、际进行适当的干预,提高方言在家庭的地位和使用频率。充分发挥祖父母方言交际的示范作用,利用家庭聚会、传统节假日等契机,通过讲述家族历史、民间故事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接触和使用方言。在网络空间,既要强化对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引导青少年开展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生活,也要支持青少年利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资源和交流环境,了解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引导和鼓励城市青少年与家乡的祖父母使用方言进行语音或视频聊天,培养对方言的情感和身份认同,促进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3.理性认识外语教育,重视提高外语的听说能力。全面落实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生外语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深化中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丰富教学

34、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加大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加强对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改革创新评价方式,增加对外语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推动外语教育人才改革,加强城、乡以及东、中、西部英语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开展外语类竞赛、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结对子、传帮带等形式提高全省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第二外语。改变英语作为外语学习单一化的倾向,鼓励青少年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自学其他外语。全面提升基础外语教学水平,为培养自贸港建设的外语人才打好基础。(二)促进不同语域下的语言使用多样化,扩大方言的使用空间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均在不同语域发挥各自的功能。如上文所述,应确保青

35、少年在家庭语域的方言使用空间,创造方言交际的语言环境。此外,结合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还应对青少年在学校和社区的语言使用给予充分重视,提供多元语言交流平台,促进语言使用多样化。1.充分发挥学校多元语言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功能。既要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英语的教学,也不能忽视保护传承地方语言和文化。首先,根据校情和学情,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方言教育,制订针对性方言教学计划。其次,在第二课堂中增加方言教育内容,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语言背景和能力水平,开设分级方言课程。引人多模态方言教学资源,如纸质版教材和读物、音频、视频、电影、戏曲等数字化材料,或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校本教材。此外,举办形式多样的方言竞

36、赛或活动,如方言歌曲比赛、方言演讲比赛、方言配音比赛等,开办语言文化体验营或研学,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通过学生社团的载体,成立琼剧社或邀请地方剧团进校演出,扩大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的宣传和推广。上述措施能增加青少年在学校接触和学习本地方言和文化的机会,扩大方言的使用空间,572023年提高对方言的认知和理解,感受语言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学校在保护传承语言和文化中的作用。2.充分发挥社区在和谐语言生态构建中的作用。社区是儿童在人学前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领域,为青少年的语言互动和实践提供了最佳场所2 9 。首先,要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扩大语言

37、交际空间。青少年通过与玩伴交流建构各种虚拟的语言实践社区和想象的身份,在有文化意义的情境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形成有效的“玩伴效应”。通过社区语言互动,既扩大了方言的交际范围,维持了语言活力,也有助于构建文化和身份认同。其次,要改善社区语言设施,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为提升青少年的多语多言能力提供纸质和数字化资源,开辟地方语言和文化图书专栏,尤其要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引进数字库语言资源。有条件的城市和地区还可以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语言博物馆。再次,要改善社区内的语言景观,帮助青少年实现多语多言能力的“附带性习得”。增设带有汉语拼音或方言发音的、英汉双语或多语的标牌、警示牌等设施,发挥语言

38、景观的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为青少年提供客观、真实的语言文字环境,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字词、语法和文化。此外,打造在线多元语言交流平台,如创建方言在线交流社区、举办线上方言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方言保护和传承。(三)客观看待语言的物质和精神价值,纠正对方言的偏见态度1.政府层面,充分重视语言蕴涵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元价值,加强对语言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科学制定地方语言政策,提倡和支持多语教育,提供学习方言的机会和平台。继续推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完善地方语言资源数据库,促进语言资源的开放共享2 7 。建立方言图书馆或方言有声数据库,既从共时

39、层面分块分片采录方言资料,做到全面系统的统计和记录,又从历时层面分年龄段采录语言资料,通过老、中、青三代和男、女不同性别视角反映各地方言的变迁和发展。数据库内容既要包括方言的声韵调、单词和指定文本,也应收录使用方言演唱的戏曲、民歌、民间故事、笑话、顺口溜等,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喜好和需求,特别是努力引起青少年的共鸣。提供经费支持和奖励计划,加大对以方言为载体的文化信息的挖掘和整理,编撰相关的方言文化词典,鼓励乡土文学创作和地方戏曲演奏等,鼓励社区组织方言教学班等活动,以增强对方言的认同和传播。2.社会层面,倡导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增加方言的曝光度。支持媒体、文化机构和社区组织举办方言文化节、方言歌

40、曲、戏剧和文化展览等活动,提高对方言的宣传和普及,引导青少年了解和欣赏方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底蕴。倡导尊重和包容的语言态度,尊重不同语言和方言的使用者,反对任何形式的语言歧视和偏见。鼓励青少年积极学习和使用多种语言,鼓励更加包容、开放和互通的跨文化交流。3.家庭层面,重视家庭语言规划,树立正确的家庭语言观念。引导青少年及其家长积极参加与地方语言和文化交流相关的讲座和活动,充分认识家庭语言规划在落实国家语言政策、保护传承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性30 ,正确对待语言的物质和精神价值,正确处理方言、普通话和英语之间的辩证联系以及不同的功能分配。引导青少年理解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强调方言对维持家庭和地域文化

41、的重要性,培养对方言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摒弃“方言无用”“唯普通话独尊”等感性判断,改变对外语的功利性态度,不盲目、极端地将其高置于母语的地位。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根据家庭特点,选择正确的语言规划路径和方法。58南海学刊第4 期孙博: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青少年的语言生态研究五、结语青少年作为语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语多言能力、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将影响海南语言生态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当前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生态现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海南构建和谐语言生态的对策建议,旨在全面推动海南语言生态的繁荣和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坚实有力的语言文化支撑。然而,本文还存在不足之

42、处,调查仅聚焦于海南中小学生的语言生态现状,对其他年龄段、职业群体及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态状况尚未深入研究;对语言态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的认知层面,针对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还未深人探讨。未来的研究可拓展样本范围,同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考查家庭、学校、媒体等因素对青少年语言态度的塑造作用,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海南语言生态的面貌以及海南青少年语言态度的形成机制。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生态语言学领域的学术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参考文献:1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海南省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行动方案,新教育,2 0 19 年第4 期,第5-7 页。2Haugen E.,The

43、 Ecology of Language,DIL A S ed.,The Ecology of Language:Essays by Einar Hauge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Pp.325-339.3黄国文、赵蕊华:什么是生态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19 年,第8 8 页。【4 陈筱: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舟山儿童语言偏好差异性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 0 17 年第2期,第8 9-9 4 页。5俞玮奇:城市青少年语言使用与语言认同的年龄变化一一南京市中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语言文字应用,2 0 12

44、 年第3期,第9 0-9 8 页。6王薇、李庆福:黎族语言生态现状调查研究一一以三亚市郎典村为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3年第1期,第4 9-5 3、9 0 页。7冯广艺、宫笑炎:海南黎语杞方言的语言生态环境,江汉学术,2 0 15 年第5 期,第117-12 2 页。8宋安琪:海南黎族青少年群体语言使用情况研究一一以昌江黎族自治县为例,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第2 期,第15-2 1页。9万明钢: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条件,中国民族教育,2 0 17 年第9 期,第16 页。【10 王琳:海南语言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 0

45、 11年第3期,第8 12、17 页。11JMaff L.,Linguistic,Cultural,and Biological Diversity,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2005,no.34,pp.599-617.12Giaoutzi,M.,Nijkamp P.,Tourism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New Pathways,England:Ashgate Publishing Ltd.,2006,p.83.13李宇明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语言文字应用,2 0 12 年第3期,第2-8 页。14殷俊、徐艺芳:粤港澳大湾区的语言

46、多样性与语言战略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9年第6 期,第37-4 5 页。15】海南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 0 2 2 2 0 2 5 年)(2 0 2 3年1月2 0 日),https:/n r r a.g o v.c n/2 0 2 3/0 1/2 0/A R-Tla6CZZnH20R07AovP7EuM230120.shtml。1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语言战略研究,2 0 19 年第3期,第5-9 页。17张卫国等:“语言与乡村振兴多人谈,语言战略研究,2 0 2 2 年第1期,第8 4-8 8 页。18Upadhyay K

47、.R.,Hasnain S.I,Linguistic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Lingua,2017,no.1,pp.110-123.【19 冯广艺:语言生态学引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3年。20Hunn E.,Language Diversity and Biodiversity,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2011,no.8,pp.525-537.21Liu Y.,Chen J.,&Li Y.,Integrating Language Diversity in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

48、or Sustainable Develop-592023年ment,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7,no.4,pp.477-492.22Huang J.,Xu J.,&Guo J.,Language Diversity,Cultural Diversity,and Sustainability,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20,no.8,p.165.23张先亮等:城镇语言生态现状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7 年。24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年,第1

49、4 0 页。25 JFishman J.A.,Language Maintenance,Language Shift,and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The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and Multilingualism,New York:John Wiley&Sons,Ltd.,2013,p.466.26Feldman S.,Political Ideology,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litical Psychology(2nd 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013,p.5

50、91.27周明朗:语言价值观与语言多样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9 年第5 期,第5 7-6 4 页。2 8 袁伟:我国主体多样的语言政策,中国民族教育,2 0 2 0 年第11期,第9 10 页。【2 9 方小兵:从家庭语言规划到社区语言规划,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8 年第6 期,第17-24 页。30张晓兰: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之过去、现在与未来,语言战略研究,2 0 17 年第6 期,第12-14 页。南海学刊第4 期责任编辑:熊 果Language Ecolog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Stude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