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宜城三中 陈亚康一、教学设计理念1、以水资源利用为例,深刻认识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进一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水资源;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水活动中去;3、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渗透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资源知识,从而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2、运用图表资源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3、认识到随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二)过程和方法1、以案例探究为出地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以图表
2、为分析点,培养学生用图、析图的能力,了解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学生的节水意识观念,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2、从全球和未来角度认识环境,懂得基本的可持续利用策略。三、教学策略1、教法:案例探究、问题式讨论、图表分析2、学法:(1)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图表分析,掌握全方位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3)知识的归纳,使学生能全面掌握本节知识(4)反思及课堂作业,巩固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课堂组织形式设问式地进入课堂,问题探讨、图表分析、案例探究展开对知识的分析,作业及反思巩固知识4、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3、四、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播放非洲尼日利亚水资源短缺图片,提问:该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水资源短缺。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课堂设计:(一)水资源及其分布展示中国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画面:学生活动: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推选一位“发言人”陈述罗布泊的变迁所反映的问题。教师讲述:罗布泊周围地区的兴衰说明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拯救生命,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水资源及其分布”和图3.10“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探讨:(1)水资源的狭义和广义概念(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3)如何衡量一个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状况(4)水资源的分布及成因学生活动:围绕上述问题
4、展开讨论,学生发言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1)水资源的广义概念为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概念为能为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更新与循环主要为海陆间循环。(3)衡量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状况为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即多年平均径流量。(4)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水(原因: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还有另一个特点为总量多、人均少(原因:人口多)。(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生活动:展示1998年水旱灾害状况图,学生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水资源的丰欠会影响社会
5、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类的生产活动。(1)水资源少的原因:降水地区、季节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水浪费。(2)水资源短缺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展示2000年华北大旱状况。(3)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对比分析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其经济发展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水资源状况不同。(4)水资源的质量是还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阅读课本材料:农夫山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原因:千岛湖深层地下水天然清纯,味道甘冽),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导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可以克服自然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水资源,在不
6、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也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科技进步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学生活动:读图3、12“水资源利用的进步”,学生讨论回答:不同时期,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状况如何?教师归纳: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为了用水,只能“逐水草而居”,为了躲避水灾,往往“择高地而处之”。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有所提高,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广度、深度有所加强,能能动地利用水资源,例如筑堤防洪、挖沟排水、引水灌溉。现代文明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工程。(三)合理利用水资源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背景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沙漠中的奇迹”和“咸海的忧患”,探
7、讨:(1)“水危机”产生的原因(2)“水危机”的解决措施学生发言:教师归纳:(1)“咸海的忧患”可以看出,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为:自然原因深处内陆,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人为原因人口增多,扩大耕地,引水灌溉,湖水减少,故“水危机”产生的原因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增多,工农业用水多,浪费水严重,水污染严重。(2)“沙漠中的奇迹”可以看出,我们应如何利用水资源,应该是开源和节流,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地下水,修建水库蓄水,开渠修河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措施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措施,工业废水重复利用。课堂小结:楼兰古城的消失,咸海的面积缩小,给人类以警示,过度破坏环境,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的衰
8、竭,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我们对水资源必须要开源节流,从生活中众多小事做起,维持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板书设计: 广义 概念水 狭义 资 中国状况源 分布的 世界状况合 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速度理 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利 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用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合理利用水资源 “水危机”的解决措施:开源和节流课堂作业设计:1、水资源的狭义概念为_;水资源的广义概念为_。2、中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为_。3、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为_,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最根本措施为_。答案:1、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包括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指水圈的总体。2、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
9、秋多、冬春水。3、华北地区径流量小,径流季节、年变化大,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南水北调;强调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废水回收利用等。五、教学设计的分析评价:本教学设计能反映新课程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如下:1、能根据课标要求及课本内容,恰到好处地安排教学方法、策略,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每一个教学要点都安排了学生讨论、分析活动,针对问题展开全面点拨,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2、在教学设计上,能突破传统式的教法,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符合教学大纲要求。3、该教学设计,采用了新的案例分析、图表分析及知识探讨法,突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法,此教法能激发学生
10、的情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4、该教学设计,重视了“学习的评价和反馈”,知识的巩固,全面符合课标要求。六、教学设计的反思和体会:新课标要求教学设计应不拘泥于形式,在探讨中寻求一套新的教法,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勇于探索,对知识的把握应深入浅出,所以,在近半年的探索中,本人有以下体会:1、应该打破陈规旧套,不能以满堂灌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被动性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现象、事实套住学生,使学生不得不分析现象,在分析现象中掌握知识。2、课堂教学中方法应多样,本设计已采用三种教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多的适应新课程的教法。3、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多钻研教纲,对课标要求全面了解,还应吸取外来经济,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法,力求做到在摸索中前进。4、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在课外材料中,在网上多找出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材料,甚至于可以抛开课本的材料、案例,力求更好地传授学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