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改形势下如何上好美术课作者: 高 伟 河单位: 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实验学校课改形势下如何上好美术课平顶山市叶县仙台镇实验学校 高伟河摘 要:一堂好的美术课,教师要做到课前准备充足,只要是想到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具、资料等都要尽力准备好,这样的课堂才能抓住学生。好的课堂导入,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中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察、讨论、感受和体验,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
2、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美术作业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还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们在互相欣赏中评价在评价中欣赏。关键词: 美术 课堂 学生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
3、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们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探讨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六年级美术课本的参观券的设计和戏曲人物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教学中我将多媒体引入课
4、堂,我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在制作参观券的设计课件时,我将很多精美的参观券图案制作成一张张幻灯片,首先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从参观券的形状上进行分析演示,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简单到复杂的制作参观券的全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另外学生工具材料的充分准备,也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有了工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操作;准备的材料工具最好多样化,这样更能起到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也就大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如
5、我在教中国画时除了准备了宣纸,还准备了白布,学生看到白布情绪高涨,学生都主动的积极地选择了白布参与国画的创作,收到不错的效果,虽然耗点资,但教学成功的快乐可以弥补,也就值了。像这样的课前准备,只要是我们教师想到的,我们就应该下大力气去准备,比如:需要服装、道具,背景等,我们就应该精心去做,哪怕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在课堂有些不一样,就已经给学生很大的吸引力了,抓住了学生就抓住了课堂。 二、美术课堂的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好的导入是关键。平淡无奇的开头不可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不可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状态去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不可能将学生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每节课新颖的引言、巧
6、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法,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承上启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责任感的作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谈话导入: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言的:“同学们,上星期我们观看了卡通片小人国。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请你们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巨人的故事?假如你是巨人会怎样?” 学
7、生发言后板书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几句启发式的谈话,既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发大胆想象,导入新课。 (二)设疑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情趣,引导他们在好奇、欢乐中学习。设疑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七册泥玩具,我先让学生摸一摸、猜一猜,纸下盖的泥玩具是什么?设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参与本课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情趣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梦幻中的城堡,我是以情趣与实用相结合,以城堡的居住者为构思的立足点
8、设计导入的。例: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呀?(白雪公主)谁能简单的讲一下她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谁还能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包括名字、玩具角色的来历、对他的美好祝愿等)。让学生面对这些角色,赋予情趣和情节,为他们设计适用的城堡。这样以来童话的意味更浓了,同学们设计城堡的干劲也更大了。 (四)图像式导入:如: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七册多姿多彩的靠垫一课,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请观赏(放映大屏幕录像)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答:靠垫)靠垫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研究靠垫的作用,出示课题。一段精彩录像,几句简短的导语,几个师生双边活动的回合。既让生活与美术有
9、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 导语变化性越大、刺激性越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言,为美术课起个良好开端,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三、美术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从西方传入中国已一百多年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主观上重视教学的结果,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和学生一道打破课堂的宁静,经常走下讲台、走出教室,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与学生共同观
10、察、讨论、感受和体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我在讲授棋牌乐棋篇一课时,设计制作了一个样图游戏环节,让学生先一起和我玩游戏,从而提高他们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再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对“乱”现象的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实际是依赖与那种传统教学的中规中矩,新课改后并非要求那样,但也没有要求课堂一定要乱,课堂上的“乱”都
11、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了,老师的原因我们就不说了,如果是学生的原因就要把这种“乱”一分为二的看待了。我们平时看电视、电影上或者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杂志上你也不会看到要学生怎么坐、不能站起来的现象的语言描述,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总的来说,只要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不脱离美术课堂教学,我想我们应该允许有些“乱”。四、美术作业讲评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那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对此,自然会提出一些疑问: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是否符合
12、每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否符合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认为那是老师定的,肯定无疑。比赛的效果往往会引起这样的思考:还是不要比赛为妥,换个角度换种说法不是更好吗?如前所述,儿童美术作品应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评价很难用一根尺子量出长短来,作业讲评的确成了伤脑筋的事。但静心分
13、析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何设计讲评一环呢?我认为讲评的话题首先应注意紧扣课堂教学要求,因每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所以讲评也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
14、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现在的磁性黑板,用小吸铁石固定作品很方便,学生作业完成后自行上前放上自己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实践证明这是特别值得提倡的。至于作业评比竞赛究竟如何,可以通过横向比较来认识:如果和语数学科的求相同答案比赛作比较,或者和体育运动公众信服的公平竞技比较,美术作品有明显的非竞技性特点,儿童美术作品尤其是这样。因此评比第一的做法务须慎重用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听得懂,感兴趣;只有这样美术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秦明华 闵小冰 美术教材教法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尹少淳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知凡 全球视野下的中小学美术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 美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