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5029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1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占天为,颜雄(南昌医学院,江西 南昌,330052)“经典文本”是指某一客观事物或某一科学领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久不衰且最能代表这一领域精髓,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论著或作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在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重要地位的日益突显,党和国家对各类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深度与广度上都体现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1由此,关于解决“课程”与“思政”如何有机统一、如何利用“经典文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在医学院校课

2、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经典文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医学类经典文本,如 医典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希波克拉底誓词 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经典文本,如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及党在重大历史时期的重要会议文件和论述等。在“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医学生培养要求与思政教育规律,以“经典文本”为线索,探索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能够进一步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针对性要求贯穿铸魂育人全过程。基于此,本文拟对“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加以探究。一、建构“经典文本”研学与评价体系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明确思政课

3、程与课程思政的最大区别,即思政课程是包括数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内的课程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是支撑思政课的支柱,是思政课的灵魂”2,而课程思政“是以思想价值指导为主,加强各门课程思想价值引领,注重政治意识强化”3,是为了明确育人指向、实现育人目标、提升育人质量而建构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并非简单的语词转换,实质是两个不同体系之间相互融通的过程,前者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功能毋庸置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一样,“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而后者则明确提出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必须同时引导大学生

4、树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体系的融通,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经典文本”将两个体系联结统一的中介作用,尤其是在学习功利化、知识碎片化的今天,“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阅读经典,是克服知识碎片化负面危害的重要方式”5。然而以往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普遍聚焦于“课程”或“思政”本身,往往忽略了对“经典文本”这一中介的合理使用,导致“课程”“思政”“经典文本”三者之间无法有效形成合力,课程思政效率不高。因此,以将“经典文本”融入育人全过程为主线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体现医学院校育人特色的应有之义,也是强化医学院校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充分结合现有医学

5、育人模式的基础上,围绕“经典文本”建构研学体系与评价体系,是丰富医学育人理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现实路径。建构医学院校“经典文本”研学体系,一方面是为了对现有医学育人模式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侧重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通过研学“经典文本”推进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从而提高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即“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背出他现成的结论,我们主要是掌握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6。因此,内容上主要由校内、校外两个时空相对应的“经典文本”研学子系统构成,从整体DOI:10.16681/ki.wcqe.202319006作者简介:占天为(1995),女,助教。研究方向:中西医结

6、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注: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 经典文本 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路径与机制研究”(编号:SZ212022);南昌医学院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团队”(编号:NYTD202203)。摘要:文章从建构“经典文本”研学与评价体系、搭建校内“经典文本”研学平台、拓展校外“经典文本”研学形式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关键词:课程思政;“经典文本”;医学院校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9-0021-04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

7、0 月第 9 卷第 19 期逻辑上看,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即打造校内研学系统是建立校外研学系统的基础,这主要是因为前者注重在校内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研学形式,引导学习主体把握“经典文本”的理论内核,是一个内化于心的教学补充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学习主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外化于行的校外实践过程。从具体的实现形式来看,充分利用好深刻把握“经典文本”理论内核而搭建的校内“经典文本研学平台”,是巩固研学成果、开启校外实践研学的内在要求与必然前提,但这始终受到校内课程体系与教学体系的直接影响,导致了形式单一化的问题,而校外研学则有着形式多样的天然优势,故医学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形式

8、展开实践研学,这在整个课程思政建设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但无论如何,只有校内研学完成度达到教学主体预期的效果,才具备开展校外研学的条件,即要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习主体进行评价,在学习主体取得较好结果时,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校外研学提供可行依据,从而发挥研学体系的育人价值,而不至于流于形式。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经典文本”研学体系建构中,校内研学与校外研学是医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上的两个具体方面,而建构研学“经典文本”的评价体系就成为推动校内研学与校外研学有机结合、协同育人的必要环节。建构医学院校研学“经典文本”的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对整个研学活动及其研学成果进行客观合理的量化评价,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研学

9、体系、拓展研学形式、推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评价体系的建构首先要明确评价对象与评价指标两方面的内容,即厘清“评价谁”“评价内容”两个问题。评价对象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研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主体,即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课程教师;二是对“经典文本”展开研学的医学生群体。而针对教学主体与研学主体这两类不同的评价对象,需要进一步合理设置两套不同的量化评价指标。在教学主体评价方面,要以研学情况为事实依据设置能够与院校各级各类评价考核系统对接的指标,如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评级等,这样能够在直观把握教学主体研学工作效果的同时不断激发其积极性,从而提高研学质量。而研学主体评价指标的设

10、置,同样要具备与学校各级各类评先评优系统对接的现实基础,如课程平时成绩、研学成果评价、学分绩点等,其在研学过程中的使用不仅是对研学主体研学活动的有效约束,同时也保障了研学质量。因此,在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只有先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分属思政课程体系与医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本质区别,才有之后对“经典文本”发挥中介功能融通两个体系的现实需求,而对“经典文本”的研学与评价是发挥其中介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基于此,从医学院校不同主体角度出发建构“经典文本”研学体系与评价体系,既为后续具体研学展开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顶层设计到现实落地的必要环节。而评价体系最终是对研学体系即校内、校外

11、两个研学子系统建设的评价,因此有必要对研学体系两个子系统建设的现实路径作进一步探讨。二、搭建校内“经典文本”研学平台“医学院校是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7在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理论学习强度大、培养过程周期长、医学专业重实践等问题。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全过程中,高校遵循医学生培养规律科学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理论课程既设有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国家规定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包括体现医学特色的各类选修课、公选课等;实践课程方面,不仅安排有医学实践实训,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各类实践活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各类实践课程都是医学

12、院校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学生必修的医学理论基础课程是医学实践实训课程的理论前提和必要准备,而医学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则是医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育人指向和实践回归。医学院校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契合度不高,融入医学专业课程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导致课程思政建设进度缓慢,具体表现为思政元素较难直接转换为教学素材、思政案例时效性不够等方面。同时,受到既定的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框架内有限的课堂学时的限制,教学双方除去必要的专业理论讲授与学习时间,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时间并不充分。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较为宽裕的课后时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理论课堂进行思政延伸,打

13、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元化“经典文本”研学平台,如经典读书会等,因为“经典读书会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其中”8。概言之,医学院校应构建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为主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导,以“经典文本”研学为主线,以“读医学经典”“读思政经典”“师生交流”等为主要形式的“经典文本”研学平台。第一,搭建“经典文本”研学平台是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要求。针对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课堂这一教学要求,首先要回归教学主体本身,对于学缘、专业背景各有差异的专业课教师来说,其对“思政元素的范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课程思政的本质

14、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各有见解,这种不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影响学习主体的获得感,但这类问题短时间内无法通过占用理论课堂时间来解决,因此建好、用好课后“经典文本”研学平台既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实现全过程育人,提高学习主体获得感的重要路径。其一,理论课堂承担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但涉及相关专业理论的形成、发展、成熟与当代前沿应用等问题时往往一笔带过,对此,教师可利用课后研学平台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补充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学习获得感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其二,不同医学专业之间在课程设置上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带来的教学内容差异化问题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

15、,从医学育人的全过程来看,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学主体在教学准备上不仅要做好理论讲授的备课工作,还要充分从学情出发,兼顾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而“经典文本”研学平台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助力。其三,党和国家关于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及相关论述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受到高度关注,在医学院校育人过程中,除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还包括引导医学生了解国家医学发展规划、医学事业产学研结合发展等任务,这同样能够利用研学平台展开,同时通过不断更新、丰富研学平台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分体现育人时效性,不断开阔学习主体的学习视野。其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还要重点解决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问题,思想政治教育

16、贯穿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全过程,但医学生在完成必修的思政课程并全面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学习,而研学平台则能够较好地完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衔接,这对于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搭建研学平台不仅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要求,还是医学院校育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核的重要体现,因此,基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而搭建的研学平台不能局限于为课程思政服务,还应作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重要载体。换言之,研学平台还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9在现实的教学和思政工作开展中,专业课教师不懂思政、

17、思政课教师不懂专业的情况较为普遍,而研学平台能够促进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对此,可将研学平台划分为两大模块,即课程思政模块和思想政治工作模块。在课程思政方面由专业课教师主导、思政课教师或政工干部辅助,而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主次地位则发生了转换,双方协同合作、术业专攻,这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研学平台的专业性。通过研学平台,医学专业课教师能够不断深化对思政元素的认识,而思政课教师也能不断丰富自身的医学知识,这为双方后续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实现“经典文本”融入课堂、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合理衔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研学平台方案的具体制定来看,可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在高度协同的

18、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情确定研学方案的基本思路:一是“重内涵而轻文本”,即重视对“经典文本”或重要论述的理解,而非单纯地开展读书会;二是“重育人而轻说理”,即研学平台的核心在于育人,并非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三是做好医学教学体系与思政教学体系的相互转化工作,为医学课程思政与专业元素融入思政课程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探索开展以学习主体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各类研学活动,在医学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同引导下,由学习主体主导,充分利用课后研学平台广泛开展与课堂联系程度高的各类研学交流活动,并从本专业到本校再到校际层面逐步拓展研学活动的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学习主体学习积极性。三、拓展校外“经典文本”研学形式医学院校

19、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针对不同学段、专业、研究方向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在该过程中,医学类专业必修、选修的实践课程安排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修的实践学时都占到了相当比重。两大类各有侧重的专业实践与思政实践课程在医学院校全过程育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教学评估的重点考查内容,同时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善用 大思政课,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0 月第 9 卷第 19 期开发和运用社会大课堂的教育资源,构建有效的教育资源转化体系”10。因此,围绕实践课程不断拓展适合医学生培养的实践形式,既是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重点建设内

20、容,也是思政课程从理论课堂走向社会现实的重要体现,是对“经典文本”研学后的现实回归。第一,拓展实践形式是理论与实践协同育人的要求。从教学来看,医学实践课程是教学主体从理论教学向实践的延伸和回归,既是后续回到理论课堂推进教学的必要环节,还是检验学习主体此前专业理论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从医学院校全过程育人来看,医学实践课程是培育医学事业后备力量的必要教学过程,具体形式一般是专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使用直观的医学教学模型或活体实验对象展开实践教学,其同样能够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实现有机融合,进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二,利用好广阔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空间是实践形式拓展的充分体现。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内的医学

21、专业实践课程开展实践,针对医学生专业特色开展的各类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社区(街道)基础医疗、送医下乡、医学生志愿服务等同样是重要的实践机会,并且此类实践活动往往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这种将两种实践形式融合开展的模式,能够充分检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建设之间协同推进的建设成果。第三,医学实践课程与思政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面。思政实践教学形式多样且充分依托思政理论课堂教学成果,如立足院校所在地区本土红色资源展开红色走读、参观革命文化相关纪念场馆等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习主体离开理论课堂,走出校门探寻红色文化,学习红医精神,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这能够进一步丰富思

22、政实践元素与理论教学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安排医学实践课程或课外实践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各类实践学习汇报、观后感等教学活动检验学习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向建设。第四,利用校团委、宣传部等校园宣传教育平台或公众号、短视频等自媒体平台是拓展实践形式的多元化要求。积极开展医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主题学习、专业技能竞赛等各项文体教育活动并及时进行表彰宣传,寓教于乐,是医学院校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医学育人全过程中,探索专业实践课与思政实践课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的路径,推动专业课程实践与思政课程实践实现有机统一,是遵循医学生认知规律、培养规律的重要体现。综上所述,

23、将“经典文本”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以明晰思政课程体系与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本质区别为起点,要求充分发挥“经典文本”在解决好“思政体系与专业体系走向融通”这一现实问题过程中所具有的关键中介作用。为此,首先需要围绕“经典文本”建构研学体系与评价体系。在研学体系的建构方面,要充分遵循医学生培养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校内研学与校外研学两个子系统展开对“经典文本”的全方位研学。而评价体系的建构则明确指向对研学主体与教学主体共同研学成果的客观评价,是“经典文本”研学的必要环节,其中评价指标的合理设置既源于研学实践本身,又在研学中不断加以完善丰富。从现实路径来看,搭建校内研学平台及进行校外拓展研学各有

24、侧重,两者在研学体系的统领下基本实现了形式上的协同与互补,但在实际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需重点解决好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如何以“经典文本”为中介协同合作并行不悖的问题,推进思政课程体系与专业教学体系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 肖丽,王琳琳.经典阅读融入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的必要性与实践路径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4):75-79.2 彭法.思政课要活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J.思想政治教学,2020(9):9-11.3 张莹.医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与破局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7):229-232.4

25、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 张小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政课如何引导青年读好经典J.人民论坛,2020(25):92-95.6 孙正聿.读经典、悟原理,掌握“看家本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9(6):5-19,219.7 汪慧英,张婷.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探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5):171-174.8 孟雨桐.高校马恩经典读书会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形式的一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5):52-55.9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4-18.https:/ 董雅华.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意涵、问题与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2(4):19-24.其他作者简介:颜雄(1992),男,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