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247667 上传时间:2025-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比的认识教学设计西乡县城北中心校 刘伟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2、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3、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2、理解比的意义三、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1、同学们,同学们,前几天同学们进行的一场篮球赛非常精彩,其中一个场景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你看:这是照片的原版(照片A)2、现

2、在老师把这张照片变个样,请你仔细观察每次拉动照片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此时老师直接将照片A进行左、右、上、下、对角拉动)3、这些照片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从中我们可以学到那些数学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生活中的比。(二)互动解疑1、出示照片B、C、D、E,提出问题:看了这几张照片之后,你认为哪几张与A比较像?2、引导学生观察照片A在方格纸上的长是6,宽是4,明确1格就是1。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这些照片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3、汇报交流,估计学生有以下发现:照片B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照片D的长和宽分别是照片A的2倍。照片B和C的长一样,照片C的宽是

3、照片B的4倍。照片D和E的长一样,照片D的宽是照片E的4倍等等。4、出示下表(PPT)对于照片A,它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得出的?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641.5。对于其他的几张照片的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回答的同时,我相应的在PPT的表格上出示。5、议一议:为什么照片C和E不太像?6、归纳总结:刚才我们将照片的长除以宽,或宽除以长,将长方形照片的长和宽进行比较,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像这样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还有一个新名字,叫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本第50页第一行的同时板书比的意义。)7、回顾小结:“长和宽相除,又叫做长和宽的比;宽和长相除,又叫做宽和长的比。”师:长和宽都是表

4、示长度,刚才我们把长和宽这两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板书:同类量)8、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名称(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比和求比值的方法。)9、出示49页第2题,让学生观察思考:下面这幅图里面有没有比呢?想一想:要比谁快,比什么呢?也就是要求哪个量与哪个量的比?汇报交流,老师板书:40240:220(千米)453=45:3=15(千米)马拉松运动员真了不起!跑步的速度比骑自行车的还快。通过师生互动,最后让学生明白:路程与时间相除又叫做路程与时间的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就是速度。进一步巩固理解比的意义。10、出示“比价格”情境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9页第3题的填

5、表。11、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以最快的速度汇报你填写的结果?这个问题中你找到比吗?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实际上就是拿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你能模仿前面两个例子那样说说其中两个量的比的关系吗?学生不难说出:总价与数量相除又叫做总价与数量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值就是单价。1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从比速度、比价格两个例子我们看到:路程和时间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速度就是它们的比值;总价和数量也是两个不同类的量,可以相比较,单价就是它们的比值。(板书:不同类的量)13、比还有一种书写形式,想知道吗?(示范书写比“6:4”书写的顺序),然后让学生把其余三个比的分数形式书空与老师同时完成,此时让

6、学生区分分数形式比与分数的区别。(三)启思导疑1、讨论交流: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2、我们在做除法计算时,除数能不能为0?那在比的前项或后项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比的后项不能为零”学生就会脱口而出了。3、请你思考:如果相除的两个数一个是a,一个b,能把上面的关系用等式写出来吗?学生很容易得出:a/baba:b(b0)(四)实践运用1、其实呀,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想一想,看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找到比呢?把你找到的告诉小组的同学。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然后反馈交流。如:(1)教室里有2个窗户、1扇门。窗户和门数量的比是2:1(2)我的身高是132厘米,我爸爸身高是167厘米

7、,我的身高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32厘米:167厘米。(3)我有1支钢笔,3支圆珠笔。我的钢笔数量和铅笔数量的比是1:3。(4)我们小组有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2。2、请你动手试一试。某糖水店卖的甘蔗水是按甘蔗汁和水的体积比是1:2配置的(PPT出示50页说一说中的图一)。如果让你配置这种甘蔗水,你会吗?让学生先说一说,让学生认识到1:2不是表示甘蔗汁就一定是1毫升、水是2毫升,而是表示甘蔗汁这样的1份、水就有这样的2份。3、你能联系说说“1:4”的含义吗?4、小小审判官: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的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的比是1:173。小强说得对吗?5、介

8、绍小知识: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6、福尔摩斯侦探术。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17。福尔摩斯发现一个脚印长25厘米,他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断?(五)总结评价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比的认识教学反思西乡县城北中心校 刘伟比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这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

9、除法、分数的联系。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时,重在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比的知识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比这部分内容是很重要的。为了学好新知识,我在课的一开始就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形成勇于创新的意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段情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如人的胸围的长度与身高之比是1:2,将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和脚的长度的比是1:1,人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当人们了解了这些,又掌握了这

10、种神奇的本领后,去买袜子只需要把它绕圈一周就知道何适不合适了,而侦察员就能根据罪犯脚印的长度推测出身高。你想拥有这种本领吗?这种神奇的本领就是我们这节课所研究的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在教法上,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揭示比的意义。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扶与放的度把握上,似乎扶得太多,放的太少。2、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3、教学语言上不够精练,有时会重复学生的回答。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如何简洁的呈现自己和有效的引导学生方面作不断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效率,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