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框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414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框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框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框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 基于社会生态框架王莉雅,王树祥(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 0 0 0 4 4)收稿日期:2 0 2 2-0 2-1 6 修回日期:2 0 2 2-0 4-0 8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 0 2 1 Y J S 0 6 5)作者简介:王莉雅(1 9 9 4-),女,山西太原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用户行为;王树祥(1 9 6 9-),男,内蒙古赤峰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创新管理。本文通讯作者:王莉雅。摘 要:社交型问答社区逐渐

2、成为用户进行知识获取和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激励和维持用户在社区中开展持续性的知识贡献,因此探讨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基于社会生态模型(S EM),构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分析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 s Q C A),从多维交互视角分析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影响因素间的组合联动效应。通过P y t h o n程序纵向追踪2 4 1 9名知乎社区用户为期一年的行为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社交型问答社区中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是多个组合因素联动效应的结果,提升知识贡献数量维度的组态路径包括成就动机驱动型、人际关系驱动型和全维度驱动型,而

3、提升知识贡献质量维度的组态路径包括形象激励主导型和参与动机驱动型。该研究为促进用户在社区中的持续性知识贡献提供了不同路径选择,丰富并拓展了在线社区知识贡献研究,为社交型问答社区知识管理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关键词:知识贡献;知识获取;知识分享;社会生态模型;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D O I:1 0.6 0 4 9/k j j b y d c.2 0 2 2 0 2 0 2 5 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中图分类号:F 2 7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7 3 4 8(2 0 2 3)1 7-0 1 2 9-1 00 引言随着互联网发展及W e b 2.

4、0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交型问答社区已成为人们进行知识获取与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1,其通过社交网络功能优化了常规问答系统,使得用户、问 题 和 话 题 之 间 能 够 建 立 有 效 的 社 交 联系2,为用户提供了表达个性化诉求和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渠道。用户可以在社区中自由发布提问、回答和讨论等,通过在社区中互动促进社区成员间高效协作3。然而,大多数社交型问答社区仍然面临用户活跃度低、用户持续知识贡献意愿弱的问题,使得在线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因此,如何增强用户使用粘性并提高用户持续参与知识贡献的积极性,成为社交型问答社区的一大挑战4。现有研究中,众多学者着眼于用户参与知识贡献的动因及影响机制

5、,主要聚焦于探讨个体动机5、平台因素6,7和社交网络8,9等对短期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而较少关注知识贡献的持续性,即持续性知识贡献。在线社区中用户知识贡献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其本身包含动态复杂的社会交互过程,关注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有助于从时间维度上识别用户在参与知识贡献的过程中其自身心理及行为变化1 0。此外,尽管在线社区中知识贡献数量不断增加,但知识贡献质量却存在较大差异。知识贡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生成内容是否满足知识搜寻者的知识需求1 1,有效和具有响应性的回答才能构成真正的知识贡献,其决定用户个体和社区群体的知识建构及知识创造绩效1 2。因此,知识贡献数量和知识贡献质量对于在

6、线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均发挥关键作用,二者作为知识贡献的不同维度,其驱动因素亦有所差别。因此,区别与探讨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知识贡献质量形成机制具有必要性。社交型问答社区是用户进行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的生态系统,社区用户的持续性知识贡献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社会生态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受到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1 3。鉴于用户在社交型问答社区中行为动机的复杂性,社会生态框架构建也从单一视角转向整合性研究视角,从系统视角连接不同层面的动机因素,如个体、人际关系和社区环境因素等,并探讨多种因素对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共同影响。考虑到激发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涉及多个影响要素间的交

7、互,并且可能存在多条结果等效路径,本研究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 u z z y S e t s o f Q u a l i t a t i v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f s Q-C A)方法,对触发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前因进行构型分析,通过揭示个体因素、人际因素和社区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整体图景,深入挖掘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因素组态的影响机理。1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1.1 知识贡献行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是指用户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信息资源等通过在线社区平台传递给其他用户的行为1 4。

8、现有关于在线社区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个体动机因素、平台因素及社会网络因素3个方面。用户个体动机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源自用户自身,用户知识贡献通常会受到用户所获得的愉悦感和知识自我效能感等影响8,1 5,1 6;外部动机源自于外界环境对用户贡献行为的影响,如社区奖励、互惠、声誉等均会影响用户的知识贡献1 7,1 8。社区平台因素是影响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7。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当社区平台设计易被用户理解、易于使用时,用户将倾向于加入社区,并在社区中贡献知识6。此外,社交网络也会对用户知识贡献行为产生一定影响9。一些学者指出

9、,社交网络中用户的中心度和连接性及其与社区其他成员的关系质量均能够对用户粘性、用户生成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产生显著影响,这会进一步影响用户的贡献行为8,1 9。由此可见,现有关于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影响机制的研究较丰富,然而学者们忽略了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是一种持续、渐进的过程,较少有学者关注用户的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以致不能从时间维度上识别用户行为的变化过程。在信息系统研究中,持续是指用户在初始采用阶段后其后续决策受到信息系统中初始采用决策的影响2 0。近年来,部分学者关注到用户持续参与对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持续参与是用户基于先前经验而重复该意愿或行为的活动2 1。一些学者主要考察用户持续性知识

10、贡献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社区环境因素(如社区氛围、社区共享文化等)2 2,2 3、社会因素(如社会资本、互惠等)2 2,2 4、个体因素(如自我效能、声誉、个体特质等)2 1,2 5等对持续性知识贡献意愿的影响,但并未关注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虽然一些学者指出有效的持续性知识贡献意愿能够积极影响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2 5,但持续性知识贡献意愿并不等同于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意愿并不能完全预测行为。并且,对于社交型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持续的知识贡献行为比持续的知识贡献意愿更关键,因此探索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必要性。此外,现有关于知识贡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知识贡献 数 量,探 讨 用

11、户 在 在 线 社 区 中 的 知 识 贡 献 频率4,8,而较少有学者考察知识贡献质量,忽略了对知识贡献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社交型问答社区的知识贡献数量不断增加,但用户贡献的知识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低质量、误导性答案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用户的信息需求,只有有效、具有响应性的回答才构成真正的知识贡献,并对用户决策和积极行为发挥重要作用2 6。社交型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知识贡献质量,缺乏对知识贡献质量的衡量机制会使用户产生不信任感,进而离开在线社区2 7。由此可见,知识贡献数量和知识贡献质量对于在线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将根据知识贡献特征,将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

12、划分为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深入探究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质量的驱动因素。1.2 社会生态模型社会生态模型(S o c i o e c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S EM)是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其强调个体行为会受到个人和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交互影响1 3。作为一种多层次、交互式的理论框架,它有助于识别与分析影响个体行为的个人、人际、社区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复杂作用3 0。B r o n f e n b r e n n e r2 8最初提出社会生态理论模型是为了探究儿童成长历程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儿童的具体发展过程嵌套于相互影

13、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当中,包括微观系统(个体活动的直接环境)、中观系统(各微系统间的联系)、外部系统(社区和社会网络)、宏观系统(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和时序系统(公共政策)。该理论基础更倾向于生物学,重点考察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历程的影响,而较少探讨个体自身的能动性。在此基础上,Z a s t r o w1 3构建了新的社会生态系统以阐释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多重系统及相互关系,将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微观系统(个体生理、心理因素)、中观系统(与人互动)以及宏观系统(社区、机构或组织等)3个层面,更突出微观系统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打破了以往研究中将个体与环

14、境相对立的局面。目前,该理论已在社会科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得到应用,以考察个体与环境间的互动关系对个体态度、行为和经验等的影响。如在公共卫生领域,学者们基于社会生态模型探讨儿童肥胖、健康饮食行为等方面影响因素2 9。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生态模型更多地用于研究青少年群体心理及行为反应,考察整个社会系统对青少年群体心理、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3 0,3 1。社交型问答社区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社会生态系统,社区用户的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可以在多层影响水平内嵌套。本研究借鉴Z a s t r o w1 3构建的社会生态理论模型,考察微观系统(个体因素)、中观系统(人际031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2 3年关系因

15、素)和宏观系统(社区环境因素)对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共同影响,通过系统整合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因素,以理解用户参与持续性知识贡献的不同动机。具体而言,基于社交型问答社区的特殊性,提出用户参与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即成就动机、责任感、身份认同感(个体层面);社会资本,即 社 交 互 动 链、信 任 和 互 惠(人 际 关 系 层面);以及社区形象激励和同侪影响(社区环境层面)。具体如图1所示。图1 社会生态理论模型F i g.1 S o c i o-e c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1)个体层面因素。在线社区中,用户知识贡献行为通常会受到个体特质

16、、行为动机、个性倾向等个体层面因素影响3 2。动机理论视域下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是由用户特定需求和动机引起的,其参与贡献的动机主要是基 于 个 体 兴 趣 或 知 识 贡 献 行 为 所 获 得 的 愉 悦感3 3。当用户怀有成就动机时,用户在知识贡献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作为一种内在推力,能够激励用户积极投身于社区知识贡献活动3 4。再者,用户知识贡献行为还取决于用户个性倾向,责任感较强的用户更关注于服务他人,能够在不考虑自身收益的情况下自愿帮助其他用户3 5。同时,用户在社区中的身份认同感表示用户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信任感,通过身份交流有助于用户找到具有相似兴趣和价值观的其他用户,促 使 用

17、户 间 建 立 友 好 联 系、积 极 参 与 知 识 贡献9。(2)人际关系因素。社会资本存在于社区主体的人际关系中,用户密切的社交网络关系有助于拓展用户知识交换范围、深度和提高交互效率3 6。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能够激励用户知识贡献,促进在线情境中的知识共享9,3 7。社交互动链、信任和互惠作为社会资本的典型因素对在线社区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用户在社区中的网络关系数量及其与社区其他用户的关系质量均能够影响用户的贡献意愿和行为8,3 7。基于信任建立的社会关系3有助于鼓励用户在该关系中承担一定风险,激发用户充分参与社区互动和交流。在用户相互信任的社区情境下,用户之间将更倾

18、向于互惠,更会为在线社区作出贡献3 6。(3)社区环境因素。社区环境、社区氛围与用户的知识贡献行为紧密相关,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能够有效促进用户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激励是在线社区为鼓励用户知识贡献行为而发起的激励机制,通过使用社区认可的符号化激励形式体现用户在社区中的形象与地位。社区形象激励有助于促进用户为了维持自身形象而不断提升社区中的知识贡献频率1 8。同时,社区中群体影响力是影响用户行为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在线社区交互环境的虚拟性使得用户间更便于观察彼此行为或观点变化,这使得同侪间的相互影响变得更普遍。社区中同侪影响效应越强,用户越易于从同侪反馈内容中吸收、内化知识,进而促进知识贡献行为

19、产生1 4。由此,提出本文的概念模型框架,如图 2 所示。图2 研究模型F i g.2 R e s e a r c h m o d e l2 研究方法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1)样本选择。本文以社交型问答社区 知乎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知乎社区成立于2 0 1 0年,运营前期主要采用邀请制方式进行用户注册。从2 0 1 3年3月起,知乎开始允许用户进行公开注册。截至2 0 1 9年1月1日,用户人数达到2.2亿人,社区中用户提问数和用户回答数也迅速增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型问答社区之一。在知乎社区中,用户能提出个性化问题,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意见,这已经成为用户获取知识、交流知识的

20、重要渠道。知乎社区涵盖用户个人信息、参与信息、反馈信息以及基本动态等内容,为研究用户在社区中的知识行为提供了依据。为此,选取知乎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2)数据收集。借鉴L i a n g等3 8、D o n g等3 9的数据收集方法,本文设计了一项纵向试验以考察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P y t h o n程序随机131 第1 7期 王莉雅,王树祥: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抓取知乎社区3 0 0 0名用户,并从2 0 2 0年6月1 5日至2 0 2 1年6月1 5日对3 0 0 0名用户进行纵向观察,记录用户的个人信息、参与信息

21、和反馈信息等。由于本文关注的是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所以分析对象局限于持续参与知识贡献的用户。为了捕获样本,在T1时期收集用户个体、人际关系、社区环境、知识贡献行为等信息,在T2时期(一年后)收集用户的后续知识贡献行为数据。具体搜集过程为:首先,根据社区用户名生成个人主页的UR L;其次,用H t t p C l i e n t软件包下载用户个人主页;再次,用J s o u p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用户信 息。通 过 重 复 上 述3个 步 骤,得 到 每 个 时 期3 0 0 0名用户的所有信息,并通过M y s q l数据库存储数据。通过删除关键变量数据缺失、因隐私保护无法获得的用户数据

22、,并对数据进行筛选与处理,最终获得2 4 1 9名用户的有效数据。2.2 变量测量参考以往文献及知乎社区的设置情况,对各变量进行测量,测量方式如表1所示。(1)因变量。知识贡献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度量3 8,在线问答社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用户自愿贡 献 知 识,而 且 需 要 用 户 持 续 贡 献 高 质 量 知识2 6。借鉴L o u等2 6的研究,将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划分为 持 续 性 知 识 贡 献 数 量(C o n t i n u o u s K n o w l e d g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Q u a n t i t y,K C Q1)和

23、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C o n t i n u o u s K n o w l e d g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Q u a l i t y,K C Q2)。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K C Q1)采用用户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回答数衡量;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K C Q2)采用用户在一定时期内提交评论后获得的平均赞同数衡量。(2)自变量。在个体因素方面:成就动机(A c h i e v e-m e n t M o t i v a t i o n,AM)是基于用户对获得自身成就和价值认可的渴望,并激励用户从事有价值活动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3 4。用户因发布内容获得的满意度和喜爱

24、数是激发用户行为的成就动机,因此本文采用用户获得的喜欢数衡量用户的成就动机(AM)。其次,责任感(S e n s e o f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S R)是指用户自觉、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内在感知。在知乎社区中,用户基于自身责任感参与社区公共编辑,作出有利于社区发展的行为。因此,本文采用用户在社区中参与公共编辑的数量测度用户责任感(S R)。再者,身份认同感(S e n s e o f I d e n t i t y,S I)采用用户信息披露的完整程度衡量。每个知乎社区用户都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所有个人资料均为选填。用户在知乎社区中可以披露的个人信息项包括昵称

25、、性别、个人简介、居住地、行业、学校、公司共7项,用户每完成一项,自我展示得1分,用户个人主页信息完整度介于07之间。表1 变量衡量指标T a b.1 V a r i a b l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类型维度变量名称符号变量描述因变量持续性知识贡献贡献数量K C Q 1研究时间段内用户提交评论的数量贡献质量K C Q 2研究时间段内用户提交评论所获得的平均赞同数自变量个体因素成就动机AM用户获得的喜欢次数责任感S R用户参与公共编辑的数量身份认同感S I用户个人信息的完整披露程度人际因素社交互动链S I T用户粉丝数量信任T R

26、用户关注数量互惠R E用户评论数除以用户获取的反馈数社区环境因素社区形象激励C I I用户发布内容(文章、想法、视频、评论等)所获得的总赞同数同侪影响P I社区其他用户针对该用户提问的评论数 在人际因素方面:社交互动链(S o c i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t i e s,S I T)是用户间信息、资源流动的渠道3 6。用户追随者数量(粉丝)代表了用户所拥有的受众数量,当用户发布新问题或提供问题的新答案时,所有内容将推送到他的追随者。用户的追随者数量越多,用户的社交互动联系越多,用户就更趋于社交网络的中心位置。因此,本文采用用户粉丝数量测量社交互动链(S I T)

27、。其次,信任(T r u s t,T R)代表用户通过社交互动而发展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用户知识交流的情感特质3 6。研究表明,当用户选择跟随其他用户时,他们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信任,并愿意为互惠而互动4 0。在线社区中,用户基于信任自愿订阅和追踪他们感兴趣的用户、主题或问题等,并浏览这些用户发布的主题或问题的相关内容。因此,本文通过用户关注数量测量用户间信任(T R)。此外,互惠(R e c i p r o c i t y,R E)是社会交换的基础9,是用户间相互公平的知识交换感知4 1。在互惠规范下,如果用户想得到更多的评论反馈,他们需要为社区中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供给9,4 1。因此,

28、本文采用用户评论数除以用户获取的反馈数衡量互惠水平(R E)。在社区环境因素方面:社区形象激励指的是用户想成为被其他用户所喜爱和尊重的形象愿望1 8。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当用户获得的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越多时,越愿意参与社区活动4。在知乎社区中,当用户发布问题、回答问题、发布评论等时,如果其他用户对该用户发布内容表示赞同,将有助于提升用户声誉,进而提高用户社区形象。因此,本文采用用户获取的总赞同数 衡 量 社 区 形 象 激 励(C o mm u n i t y I m a g e I n c e n-t i v e,C I I)。此 外,在 线 社 区 中 同 侪 影 响(P e e r I n

29、 f l u-e n c e,P I)是用户间基于社交互动而展开的社会学习过231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2 3年程。用户通过对同侪反馈内容进行内化吸收而采取进一步行为1 4,因此本文采用社区其他用户对用户发布内容的评论数衡量同侪影响(P I)。3 数据处理与分析3.1 数据校准本研究选取个体因素(成就动机、责任感、身份认同感)、人际因素(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环境因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3种因素、共8个变量作为条件变量,结果变量是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传统回归分析强调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净效应,而未分析多个前因条件相互依赖所形成的复杂因果

30、关系4 2。本研究涉及成就动机、责任感、身份认同感、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以及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为此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 s Q C A)方法解决该问题。首先对研究变量进行校准,对成就动机、责任感、身份认同感、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等取平均值,而后按照 R a g i n4 3提出的 5%(F u l l y O u t)、9 5%(F u l l y I n)以及交叉点 5 0%(C r o s s o v e r P o i n t)的标准分别对变量进行数据校准,具体如表2所示。3.2 必要条

31、件分析数据校准后,对各变量单项前因条件进行必要性分析检验,如表3所示。各单项前因条件对解释用户产生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一致性均未达到0.9的门槛值,初步判断单个前因变量的解释力有限,即不存在驱动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研究需要对8个前因条件进行组合分析,进一步判断其构成的前因条件构型对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贡献质量、贡献数量)的影响。表2 各因素数据校准T a b.2 D a t a c a l i b r a t i o n f o r e a c h f a c t o r变量名称符号完全隶属交叉点完全不隶属条件变量成就动机AM4 4 0 4 32 20责任感S R2 0 87

32、0身份认同感S I732社交互动链S I T1 3 8 5 3 21 3 00信任T R1 7 2 66 43互惠R E5 50.10社区形象激励C I I2 6 8 0 8 41 3 80同侪影响P I1 2 210结果变量持续性贡献数量K C Q12 1 671持续性贡献质量K C Q21 9 8 350表3 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必要性条件分析T a b.3 N e c e s s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u s e r s c o n t i n u o u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b e h

33、a v i o r构念一致性(C o n s i s t e n c y)贡献数量贡献质量覆盖率(C o v e r a g e)贡献数量贡献质量AM0.6 4 2 5 3 1 0.8 3 0 5 8 6 0.7 5 0 8 0 50.8 6 7 4 7 7AM0.7 2 2 7 8 00.6 9 5 7 9 30.4 4 5 0 2 80.3 8 2 9 1 4S R 0.6 5 3 9 9 90.7 2 3 8 3 70.6 7 0 1 0 20.6 6 2 8 9 4S R0.7 1 2 5 5 20.6 9 4 1 3 9 0.4 7 3 7 9 10.4 1 2 5 3 1S I0.

34、7 1 2 4 6 50.8 1 2 4 3 10.5 7 8 9 8 10.5 9 0 1 0 2S I0.5 6 7 8 9 60.5 2 0 3 2 40.4 5 4 5 5 10.3 7 2 2 4 4S I T0.6 3 2 3 6 30.8 3 3 4 3 00.7 2 1 7 7 40.8 5 0 2 4 5S I T0.7 1 9 7 9 4 0.6 6 8 2 1 20.4 4 8 8 1 00.3 7 2 3 9 9T R0.6 6 8 3 0 50.6 5 6 7 0 40.6 5 9 2 4 30.5 7 9 0 0 3T R0.7 2 9 5 7 70.7 5 3 3

35、 6 70.4 9 7 6 1 10.4 5 9 2 6 7R E0.5 6 9 4 3 50.5 7 3 6 0 10.6 9 2 3 9 10.6 2 3 3 8 5R E0.7 3 1 7 9 40.7 5 8 5 5 90.4 4 1 5 0 60.4 0 9 0 5 1C I I0.6 3 7 5 6 50.8 3 7 2 6 60.7 4 5 5 6 90.8 7 5 1 1 9C I I0.7 1 7 1 0 40.6 8 9 3 4 40.4 4 1 3 5 70.3 7 9 2 1 4P I0.5 5 3 6 8 10.6 0 9 1 8 40.6 6 7 4 0 60.6

36、5 6 3 2 5P I0.7 5 7 1 8 50.7 4 5 3 9 80.4 5 8 8 1 30.4 0 3 7 0 33.3 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联动效应分析研究采用 f s Q C A 3.0 软件进行组态分析,设置一致性门槛值为0.8,进行路径标准化分析,组态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或表示该条件存在,或 表示该条件不存在,“空白”表示构型中该条件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或表示核心条件,或 表示辅助条件。3.3.1 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提高构型表4结果显示,提高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的路径组态中有5条路径的一致性水平均高于0.7 5,总体一致性水平为0.8 3 4,高于0.8的阈值

37、,总体解的覆盖率为0.5 1 5,表明组态效果显著,解释度较高。通过将具有相同核心条件的前因构型进行归类,触发用户持续性提 升 贡 献 数 量 的 三 类 前 因 构 型 模 式 为S1、S2(S2 a、S2 b、S2 c)、S3。(1)模式一:成就动机驱动型。S1的前因构型为“成就动机身份认同感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引致用户持续提高知识贡献数量的核心条件是高成就动机和弱身份认同感。S1构型表明当用户具备较高成就动机时,即使存在用户信任、用户间互惠不足和同侪影响效果略差的限制,也能够提升用户的持续知识贡献数量。因此,本文将S1构型命名为“成就动机驱动型”。以往研究指出,成就

38、动机是激励用户从事有价值活动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高的用户越积极投入社区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知识贡献3 4。此外,身份认同感也331 第1 7期 王莉雅,王树祥:组态视角下社交型问答社区用户持续知识贡献的影响路径研究是激发用户持续提高知识贡献数量的核心条件。身份认同感较弱代表了用户在社区中的匿名性感知较强,用户匿名性有助于提高用户去个性化的社会认同,降低个体差异感知,使用户间能更自由、平等地互动4 4,进而增强用户参与社区讨论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在高形象激励的社区环境下,处于社交网络中心的用户基于成就动机和感知匿名性,更愿意参与社区讨论,在社区中积极进行持续性知识贡献。(2)模式二:人际

39、关系驱动型。S2构型包括3个子模式(S2 a、S2 b、S2 c),三者的核心条件均包括社交互动链和互惠,相同辅助条件为同侪影响,即较多的社交互动联系和高互惠感知共同驱动用户提升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因此S2构型可以称为“人际关系驱动型”。以往研究表明,用户社交互动越多,越接近于在线社区的核心位置,用户交流知识的强度、频率和广度就越大,更有利于促进用户知识贡献3 6。其次,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还依赖于用户的互惠感知。用户间互惠有助于形成知识贡献的良性反馈回路4 4。当用户在社区中的知识需求得到满足时,更愿意回报社区,更有动力作出贡献3 6,4 4。从该触发模式来看,在同侪影响效应较显著的在线社区中

40、,当用户拥有众多社交互动联系和具有高互惠感知时,用户的知识贡献更容易维持和实现。S2 a、S2 b和S2 c三条组态路径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个体参与动机的差异性。S2 a的个体驱动动机是成就动机和责任感,S2 b的个体驱动动机是成就动机和身份认同感,而S2 c的个体驱动动机为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这表明具有较多社交互动关系和高互惠感知的用户基于成就动机、责任感或身份认同感,能够有效促进用户提升知识贡献数量。(3)模式三:全维度驱动型。S3的前因构型为“成就动机责任感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引致用户提升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的核心条件包括高成就动机、高责任感、高社交互动链、高信任度、高社

41、区形象激励和低同侪影响,辅助条件是弱互惠感知。由于该构型的核心条件包含个体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社区环境因素三维度,因而称为“全维度驱动型”。以往研究表明,社交互动联系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渠道,且信任为用户提供了未来会得到预期回报的保证,从而促进了用户间合作和知识交流。其次,社区用户通过发布内容能够获得积分或被他人点赞,社区形象激励有助于用户在在线社区建立威望,从而对用户的持续知识贡献行为产生积极影响1 8。此外,同侪影响效应微弱也是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的核心条件。基于旁观者理论,当用户感知到社区知识贡献较丰富时,他们会认为社区中存在其它潜在帮助源,从而降低用户的知识自我效能,抑制用户在社区中的

42、贡献行为4 5。但当用户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责任时,责任感能够有效推动用户产生负责任行为4 6。因此,此模式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持续知识贡献数量。综上所述,S3构型表明具有较高成就动机和社区责任感的用户主体,能够在社区中与其他用户建立广泛的社交网络联系并产生用户信任,外加社区形象激励的作用,有助于弥补用户间互惠和同侪影响的不足,进而提高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表4 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前因条件构型T a b.4 A n t e c e d e n t v a r i a b l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o f u s e r s c o n t i n u o

43、u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b e h a v i o r构型持续知识贡献数量S1S2S2 aS2 bS2 cS3持续知识贡献质量S4S5S5 aS5 bAMS RS IS I TT RR EC I IP I一致性0.8 9 10.8 5 90.8 5 30.8 6 60.8 8 60.9 7 20.9 8 10.9 5 6原始覆盖率0.2 3 20.3 7 70.3 6 60.2 4 20.2 4 00.3 6 00.3 6 30.4 4 4净覆盖率0.0 6 00.0 1 20.0 0 70.0 1 00.0 3 60.1 0 60.0 1 70.1 3 7方案

44、总体覆盖率0.5 1 50.6 1 8方案总体一致性0.8 3 40.9 5 7注:和分别表示核心条件存在与不存在,和分别表示辅助条件存在与不存在3.3.2 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提升构型表4结果显示,提升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的路径组态中有3条路径,3条路径的一致性水平均高于0.7 5,总体一致性水平为0.9 5 7,高于0.8的阈值,总体解的覆盖率为0.6 1 8,表明组态效果显著,解释度较高。通过将具有相同核心条件的前因构型进行归类,可将它们归纳为两类触发用户提升持续性贡献质量的前因构型模式,即S4和S5(S5 a、S5 b)构型。(1)模式一:形象激励主导型。S4的前因构型为“成就动机

45、身份认同感社交互动链信任互惠社区形象激励同侪影响”,引致用户高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的核心条件是高成就动机、高身份认431科技进步与对策 2 0 2 3年同感、信任缺失和低同侪影响。以往研究表明,身份认同感代表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能够促使用户通过提供高质量知识提高自身地位预期4 7,激励用户不断通过高质量回复来维持自己形象和身份。同时,高质量的内容贡献也体现了用户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成就动机驱动用户参与更具价值的社区活动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社区形象。因此,S4构型称为“形象激励主导型”。具体而言,S4构型表明即使用户受到用户间信任和互惠感知不足以及同侪间互动影响较弱的限制,但在高社区形象

46、激励、成就动机和身份认同感的动机驱动下,仍能够有效提升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2)模式二:参与动机驱动型。S5构型包括两个子模式(S5 a、S5 b),其核心条件均包括高成就动机、高责任感和高身份认同感,相同辅助条件为高社交互动链和高社区形象激励,即高成就动机、高度责任感和高身份认同感共同促进用户提升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由于该构型的核心条件包含用户个体因素维度的所有变量,因而称为“参与动机驱动型”。从该触发模式看,具有高成就动机、高身份认同感和高度责任感的用户在高社区形象激励环境下易与其他用户建立社交网络联系,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S5 a和S5 b两条组态路径的差异之处在于S

47、5 a构型的人际关系驱动因素是信任,而S5 b构型的人际关系驱动因素是互惠,表明具有高成就动机和高度责任感的用户受到用户信任或用户互惠的影响,有助于促进用户提升知识贡献质量。4 结论与展望4.1 研究结论与贡献本文以知乎社区用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 0 2 0年6月1 5日到2 0 2 1年6月1 5日持续对知乎社区的2 4 1 9名用户数 据 的 追 踪,运 用 模 糊 集 定 性 比 较 分 析 方 法(f s Q C A)检验了触发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行为(数量和质量)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社交型问答社区中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是多个组合因素联动的结果,并不存在单一的核心条件能够直接影响用户

48、的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首先,触发用户提高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的组态路径有3条,即成就动机驱动型、人际关系驱动型和全维度驱动型。成就动机驱动型组态构型以高成就动机和弱身份认同感为核心条件,人际关系驱动型以高社交互动链和高互惠感知为核心条件,而全维度驱动型以高成就动机、高责任感、高社交互动链、信任、高社区形象激励和同侪影响效应微弱为核心条件。其次,触发用户持续知识贡献质量提升的组态路径包括两条,即形象激励主导型和参与动机驱动型。形象激励主导型以高成就动机、高身份认同感、信任缺失和同侪影响效应微弱为核心条件,而参与动机驱动型以高成就动机、高责任感和高身份认同为核心条件。由此可见,用户个体参与动机层面的

49、成就动机、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是触发个体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持续性知识贡献质量提升的重要核心因素,社区环境因素中的社区形象激励和同侪影响作为重要的辅助因素存在,而人际关系因素更多地作为形成不同持续性知识贡献数量和知识贡献质量组态路径的潜在原因。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从单一视角转向整合性研究视角,基于社会生态框架构建整合模型并检验个体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社区环境因素对用 户 持 续 性 知 识 贡 献 行 为 的 共 同 影 响,通 过f s Q C A方法重点考察各潜在变量间的交互效应,探讨影响社交型问答社区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多重动因,深入揭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因素组态的

50、影响机理。第二,以往研究聚焦于考察个体动机、平台、社交网络等因素5-9对短期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较少关注用户知识贡献的持续性。在线社区用户参与是一个持续过程,其本身包括动态复杂的社会交互,研究用户的持续性知识贡献对于社区可持续发展更具有意义。因此,本研究主要考察在线社区用户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持续追踪、获取用户延期数据以解释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持续性问题。第三,本研究拓展了持续性知识贡献行为的维度划分。现有研究对知识贡献行为的维度划分更多表现在知识贡献数量方面,而忽略了知识贡献质量的重要性。虽然在线社区中知识贡献数量不断增加,但有效和具有响应性的知识贡献才能够构成真正的知识贡献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