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3352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4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16681/ki.wcqe.202318018作者简介:刘金贵(1981),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河口海岸动力学,泥沙输运,近海生态动力学模型。注:本文系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编号:060302032202,060302032106);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编号:PX-972023127);广东省冲一流专项资金项目(编号:080503032101-231420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9-76200)。摘要: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首先阐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

2、政建设的路径,包括借助多学科交叉载体,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宣讲,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挖掘课程思政内涵,通过实践完善教学模式;渗透生态文明观,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建设。关键词:课程思政;“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专业海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18-0074-04我国作为海洋大国,拥有长达约 18 000 km 的大陆海岸线和约 14 000 km 的岛屿海岸线,海岸带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13.5%。同时,从北到南形成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1-2,分布有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海藻场、珊瑚礁、牡蛎礁、海湾与河口、

3、深海热液区、冷泉、冷水珊瑚林、海山、深渊带和极地生态系统,多样而美丽,复杂而有序。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生态立体监测网,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都表明我国要实现海洋生态高质量发展3-4。广东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国家培养专业海洋人才的高等学府之一,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于 2020 年作出的重要指示5大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业海洋人才。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下,当前专业海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兼备基础研究与应用两方面的能力要求。而作为海洋科学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

4、模型”课程聚焦低营养级海洋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强调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学生学习该课程,有助于树立海洋发展观,进而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同时通过强化人海统筹协调发展意识,能够促使自身在掌握相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海洋使命感。课程思政建设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推进方式是基于相关课程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融入教学,以充分发挥课程蕴含的思政功能。2020 年,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如何推进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并针对各学科特点分类分项,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6。因此,我校针对“海洋生态系统

5、动力学模型”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开阔人生视野,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热情,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培养合格的专业海洋人才。以下将对“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加以探究。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综合了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主要内容涵盖海洋物理与生物化学过程、偏微分方程求解、高性能并行数值模拟计算、经典海洋营养食物网的介绍与案例应用等方面。随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高性能并行计算集群的发展,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成为当前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门课题。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专业

6、海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多维度进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7,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有助于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突显海洋生态文明内涵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案例为辅的教学模式。其中,实践课程主要基于多源观测数据和计算模块配置,建立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刘金贵,仉天宇*(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 湛江,524088)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进而模拟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和能

7、量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时,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夯实基础,以实践操作增强技能,在现有课程安排的基础之上,穿插进行实践活动,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过程相辅相成。另外,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学科课程设置,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着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利用徐闻县等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实践,促使学生树立海洋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海洋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状态。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在于“

8、形成并维护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海洋的平衡有序之间的和谐统一;内涵是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贯穿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因此,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开展海洋生态文化科教活动。具体来说,可以湛江红树林、徐闻珊瑚礁、硇洲牡蛎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为载体,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实践日活动,促使学生树立海洋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保护海洋和建立美丽海洋的自觉性,进而把海洋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推动海洋活动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建成有“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洋。(二)有助于激发学生自驱力,树立海洋战略意识我国

9、古代农耕文明繁荣,人们的海洋意识相对薄弱,存在将海洋视为“兴渔盐之利、仗舟楫之便”的重陆轻海观念,缺乏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致使我国错过了 15 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同时也错失了海权意识的觉醒,我国长期处于有海无疆、有海无防、有海无军、有海无权的落后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8。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教师要以此为根本指引,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并激发其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从而为海洋强国战略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建设海洋强国

10、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保障,还需要海洋主权、海洋文明等新时代生态理念的支撑。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出,新时代海洋特色高校需用更先进的理念,营造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海洋意识的课堂氛围,为专业海洋人才输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长期注重理论学习和数值模式构建,缺乏新时代海洋生态观的指引,对此,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思政建设,能够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厚植强国情怀,促使学生强化自我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9-10。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展现学科前沿,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未知、追求真

11、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1,为学生成长为专业海洋人才奠定基础。(三)有助于强化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代重大科学技术突破依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多学科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渗透性知识有助于攻克前沿科学难题。此外,传统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国内外高校把培养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作为当前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解决高度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拔尖创新专业海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水平海洋特色教育的发展趋势。“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即学生要具备物理、化学、海洋科

12、学和高性能并行计算等学科的知识,而且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要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基于此,教师可利用多学科优势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如结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科学精神,利用哲学思维突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增强对各学科体系的宏观理解,并深入挖掘和梳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课程中融入启发性教育,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创新思路。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

13、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课程思政建设是从战略层面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并探索实践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针对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笔者从教师思政能力培养、多学科载体、课程思政内涵挖掘、生态文明观渗透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具体如下。(一)借助多学科交叉载体,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是低营养级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建模课程,该课程包含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数学物理方程、数值分析和计算机等多学科知

14、识和技能,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冯志华等13-14将雨课堂教学模式融入“海洋生态学”课程,尝试结合传统授课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进行教学。黄星等15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特点,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改进和考评制度变更等方面进行完善,突出专业特色、地域特色。目前,我校海洋与气象学院青年教师基于多年执教经验,不断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教材选择、教学计划编制、备课、教学组织实施、课后作业等方面。例如,张瑜斌、邓爱英16-17指出海洋生态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交互过程,并提出针对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改革策略;陈清香等18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参考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

15、和课程内容,精选了适合海洋科学系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查阅、学生试讲、观看纪录片和公开课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郭慧等19通过加强海洋通识教育,对非涉海专业核心通识课程“海洋生态学”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考评等进行改革与探索。据上所述,我校已积累了丰富的海洋生态相关课程的教改经验,并借助多学科交叉创新载体挖掘课程思政点,能够为“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开展课程思政宣讲,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即教师决定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建什么”“怎么建”,故其要科学地找到“切

16、入点”,并解决“哪里切”“怎么切”,“教什么”“怎么教”等根本性问题。鉴于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是我校的当务之急。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来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技能水平和思政素质两个方面:在技能水平方面,要鼓励在职教师加强科研能力,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开阔国际视野,更新教学实践案例,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思政素质方面,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思维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政素质建设,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思维提升,进而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能够创新课堂教学,在课程实施中加强专业课和思政理念的相互融合。当前,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

17、,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有待逐步提升。对此,学校需要进行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宣讲,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将思政内涵融入课程教学,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在低营养级海洋生态动力学系统教学中,可引入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渔业资源评估等内容,进而融入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即在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由此强调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要牢固树立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三)挖掘课程思政内涵,通过实践完善教学模式“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是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变化的学科,课程内容一般通过文字说明、数理推理、生化过程、数值模拟等方式

18、呈现。而大多数学生缺乏对海洋生态系统直观的认识,对此,教师可利用湛江区位优势,挖掘海洋生态思政内涵,在海洋生态实践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吸收知识,进而促使学生认识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例如,陈鹤男等20采用了案例教学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海洋生态学典型案例介绍课程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有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可先让学生熟悉使用海洋数值模式的操作过程,即“建模设计制作模型输入文件参数化方案结果处理参数敏感性数值试验”,之后建立学习小组,让其共同探讨练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模拟计算结果检验,讨论分歧和误差,并以技术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

19、分析与展示,以此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9 月第 9 卷第 18 期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另外,教师应当进行指导和点评,既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论指导,也强调课程思政中的科学方法。概言之,教师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进而优化链条式教学模式。(四)渗透生态文明观,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存在较多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2018 年,教育部印发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21。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有机整合的

20、一种“在线+离线”的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22。当前,线上教学成为特殊时期的教学手段,在适应混合教学模式的同时,“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教师可以积极开阔思路,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增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例如,在教学中同步引入海洋科学平台的相关资源,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其实时接受最新信息;引入学科相关的思政资源,即利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 APP 等官方平台的相关素材,增强思政建设与海洋学科之间的连接性和互动性,深化学生对国家政策层和行业发展现状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该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三、结语本文主要对我校“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

21、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基于学校特色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政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高校借助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念教育显得十分必要且迫切23。笔者根据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过融入海洋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内涵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树立大海洋生态观,同时利用线上教育资源拓展课程内容,通过湛江典型生态系统实践日活动渗透思政理念,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以多学科交叉知识为载体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概括来说,通过“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海洋生态强国理念,进而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输

22、送高质量的专业海洋人才。参考文献:1 石洪华,沈程程,刘永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应用及发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20.2 陈长胜,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马红,张庆伟.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学理论,2021(8):17-19.4 方世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海洋生态文明观研究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2020,18(1):1-13.5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2020-07-29)2023-03-03.http:/

23、 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2020-05-28)2023-03-03.https:/ 赵业,冯俊荣,唐永政,等.“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索:以海洋生态学课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1(5):146-147.8 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1).9 张亮,廖昀喆.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形式、问题与对策:基于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J.社会科学家,2021(4):150-154.10 何云峰,吉列丽,张青青.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课程思政”的新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24、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8):37-39.11 姚利民.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19(5):20-21.1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13 冯志华,孙一鑫,张涛,等.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海洋生态学”课程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5):99-100.14 冯志华,李瑾祯,张涛,等.基于雨课堂的海洋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0(12):92-94.15 黄星,王薛平,王希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

25、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9(9):130-131.16 张瑜斌,邓爱英.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54-56.17 张瑜斌,邓爱英.硕士生“高级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236-237.18 陈清香,谢玲玲,侯庆华,等.海洋生态学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8(7):196-198.19 郭慧,周晖,申玉春.非涉海专业海洋通识课程“海洋生态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8):82-83.20 陈鹤男,海峰,赵肖依,等.海洋生态学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24):94-96.21 教育部关于印发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 的通知EB/OL.(2018-04-13)2023-03-03.https:/ 章强,亢振军,朱静敏.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海洋生态学 课程为例J.广东化工,2020,47(12):234-235.2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EB/OL.(2019-08-14)2023-03-03.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