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二年级设计者课时7课时课题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5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明白要分的总数,平均分的份数和每份数,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口算。58= 93 = 47 = 34= 62= 164=2.情境引入。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
2、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二、尝试探究。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1)仔细观察,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3)请你动手用卡片摆一摆。(4)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合作交流、解惑答疑。学生4人一组讨论,说一说算理,交流算法。老师巡视了解情况,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说出自己的学法。3、展视互动、点拨释疑。 (1)交流汇报。预设: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可以这样列式:2045(2)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算式读作:20除以4等于5。除了我们昨天学的“”是除号外,今
3、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 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学以致用。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1)明确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五、作业。1、练习三第4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课后反思:个性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