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与反思.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22669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与反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9新媒体研究MEDIA FORUM 传媒论坛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文化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居伊德波到鲍德里亚,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消费社会的消费文化语境构成了他们话语表意实践的场域1。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最早在景观社会中强调:“在高度发达且物质十分丰富的当下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已经沦落为庞大的景观聚集,所有存在都将转化为一种表象。”2而媒介景观也源于他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景观社会”理论,即通过媒介呈现给大众的宏大奇观或景象。美国文化批判学者道格拉斯 凯尔纳站在新的媒介文化立场,将景观具化为“媒体奇观”,他强调了大众媒介在景观建

2、构中的作用,认为媒介景观是能体现当代社会价值观、引领个人适应当代生活方式,并用戏剧化方式解决社会冲突的媒介文化现象3。景观的工作就是利用各种各样专门化的媒介,因此,看的视觉就被提升到以前曾是触觉享有的特别卓越的地位,最抽象、最易于骗人的视觉,也最毫不费力地应于今天的普遍抽象2。在“视觉文化”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美,观感愉悦和快感体验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必需4。新媒体技术和应用不断发展,来自于新媒体的感官呈现渗透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新媒体的交互性促进了影像迅速大量传播和视觉艺术的快速进步,它的演变形式也显露出明显的视觉化倾向5。人们不仅依靠新媒体传递新的审美经验,还在其中学习、模仿并

3、尝试新的审美实践,不断制造美感的新定义,并通过新媒体重塑新的审美方式。1 流通的关键词:新媒体平台的景观与想象近几个月,“多巴胺穿搭”在国内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热潮,相关的话题、文本与图片不断被复制与高效增殖。早在 2021 年下半年,这股风潮就已席卷欧美国家,2022 年,国外社交软件Instagram 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话题。2023 年,这种新潮的穿搭方式吸引了国内新媒体平台用户的注意力,对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的高频次阅读、播放、搜索与讨论共同塑造了 2023 年立夏以来国内新媒体平台上的新兴媒介景观。2023 年 4 月 11 日,博主 白昼小熊在抖音上发布第一条多巴胺穿搭视频,单条视

4、频点赞超过350 万次。之后,有关于“多巴胺穿搭”的视频内容频频登上热榜,截至 7 月 4 日,以“#多巴胺穿搭”为标签的视频已有 47.2 亿次播放,“#多巴胺女孩穿搭”有 101.9 亿次播放,“#多巴胺男孩穿搭”有 1.5 亿次播放,而与之相关的其他话题几乎以百万、千万或亿次为单位进行播放,包括“#原神多巴胺穿搭”“#汉服多巴胺穿搭”“#多巴胺穿搭儿童版”“#情侣多巴胺穿搭”等。在以分享生活方式著称的国内新媒体平台“小红书”上,博主 白昼小熊因发布“多巴胺穿搭”有关内容,以粉丝数 43.75 万的增长量,一跃成为小红书平台 5 月涨粉最多的创作者。小红书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度居高不下,“#

5、多巴胺情绪穿搭”“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与反思陈 星摘 要 为研究“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生成路径,并对其引发的审美异化及消费认知失调的现状进行反思与批判,采用观察与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多巴胺穿搭”在国内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相关的话题、文本与图片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多巴胺穿搭”新媒体景观的呈现源于视觉与形象的标准化生产以及个体和资本参与的大众化驱动,形成了类型的异化与小众的逆流等负面影响。关键词 新媒体景观;多巴胺穿搭;景观社会;审美大众化;个性规训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17-0079-04作者简介:陈 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DOI:10.16604/ki.issn2096-0360.2023.17.0092023年第17期 NEW MEDIA RESEARCH80新媒体研究有 3.6 亿浏览量,已超 181 万篇笔记。搜索微博话题,以“#多巴胺穿搭#”为标签的话题有 7.2 万讨论,2.5 亿阅读,与之相关的话题还有“#多巴胺穿搭为什么备受年轻人喜爱#”“#唐朝早就有多巴胺穿搭了#”等。微信指数显示,自 5 月以来,在微信平台上每日搜索“多巴胺穿搭”关键词的次数不少于千万,6 月 22 日搜索频次攀抵 1.58 亿高峰。(表 1)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当一个人感受到快乐时,大脑就

7、会释放出多巴胺。在新媒体平台上,“多巴胺穿搭”被认为是对高饱和度的色彩进行协调搭配,于鲜亮色彩中寻求协调与平衡,缤纷、阳光、活力是“多巴胺穿搭”的代名词,从色彩心理学上讲,颜色与情绪息息相关,明亮的颜色能给人带来快乐、轻松、积极的情绪,“多巴胺穿搭”能传达给人们愉悦感6。这种穿搭风格的流通首先来源于新媒体博主的语言和视觉建构,博主对穿搭风格的统一命名与标签化处理,在介绍词语的选择上贴近多巴胺穿搭风格的定义,又在图像的制作上注重服装、配饰、发型等外在的视觉元素,创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形象,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和刺激,由此以“涓涓细流”的方式汇成“多巴胺穿搭”想象的“大河”。这种大众审美的想象使“多巴

8、胺穿搭”在新媒体平台上形成一种新兴的审美范式,不仅带动了新的审美实践,塑造了新的审美形态,还促进了与之相关的消费文化的发展。这种穿搭形态的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多巴胺穿搭”的普及和流行,形成了一个具备意见领袖和受众的社群,人们在其中分享新的穿搭灵感和实践,并相互竞争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多巴胺穿搭”作品,为“多巴胺穿搭”在新媒体平台上塑造了一种普遍的想象,并引发了新媒体内容阅读者的联想与认同,产生了感知共鸣与互动行为。“多巴胺穿搭”作为全网全平台流通的关键词,成为激发与集合新媒体平台想象与具象的媒介景观。2 审美的大众化:媒介景观的生成与驱动2.1 标准化生产:视觉与形象建构“多巴胺穿搭”的广泛传

9、播以视觉元素为基,以文本内容为辅,依托于新视觉概念的引进、解构和想象能力的发挥,在新媒体平台已有穿搭审美的基础上,加诸更鲜明的色彩刺激和更加具象的穿搭设计,形成了一种标准的视觉审美。纵观新媒体平台,“多巴胺穿搭”的视觉效果通过图片或视频中颜色的搭配、模特的姿态、场景的变换以及排版的主次来实现。作为能够增添更多快乐情绪的穿搭风格,衣着颜色的使用更加大胆,通过恰到好处的搭配,将各种色彩鲜亮、饱和度高的色块组合运用在服饰上,使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流动感和跳跃感;人体作为服饰的承载物,能够通过各样手势、表情、姿态凸显服饰的风格,以“多巴胺穿搭”为主题的图像上,模特通常精神状态饱满、表情生动愉悦、身体

10、姿态开放舒展,表现个人的个性与活力;多样、自然、日常的人物背景成为多数博主的选择,更加常见的不是仅仅使用一个场景,而是通过场景的跳转和变换呈现丰富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内容的图像排版是视觉效果直达受众脑海的关键步骤,将明艳的色彩、美丽的模特、多样的场景进行组合与拼接,能够直观地凸显层次和制造纷繁复杂的质感。在视觉的强力刺激下,字、词、句也具备了表征的价值和意义。以“多巴胺穿搭”为标签的新媒体标题中,有“彩色的夏天”“阳光”“夏日彩虹”“坠入盛夏”等词汇作为同义词或代名词插入,使其勾连原本与“多巴胺穿搭”并无关系的现实场景。同时,在具体的文本中,新媒体博主经常使用“快乐”“扫除不开心”“好心情”“元

11、气”等字词,传达这种穿搭为人们带来的生活中会出现的积极情感。在视觉感知的营造与文本符号的凸显下,跃动、青春、个性的形象通过视觉与文本的互构,跃然于新媒体平台上。只要按照此类模板和标准进行生产,“多巴胺穿搭”的新媒体内容就能批量化出现。2.2 大众化驱动:个体和资本参与“多巴胺穿搭”作为一种形象模板被大量复制,在新媒体平台上铺开并形成一种景观,个体的表达、社群的建立以及资本的驱动等三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使其最终成为大众审美。“多巴胺穿搭”的概念使个体意识到服装搭配对于个人形象的重要性,并开始将这种穿搭作为一表 1 各新媒体平台关于“多巴胺穿搭”的数据(截至 2023 年 7 月 4 日)话题平

12、台笔记量播放量阅读量讨论度搜索指数#多巴胺穿搭小红书253万抖音47.2亿次微博2.5亿7.2万微信日均千万次81新媒体研究MEDIA FORUM 传媒论坛 种表达自我和展示个性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广大的普通新媒体用户在不脱离“多巴胺穿搭”标准的情况下,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上,仿照“多巴胺穿搭”的风格并添加同类标签作为社交资本进行发表以此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庞大的个体发表量不仅对“多巴胺穿搭”的扩散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激发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他们可以相互评论和点赞,分享搭配心得和建议,形成一个互相比拼和交流的兴趣社区,进一步强化了“多巴胺穿搭”形象的实践和讨论黏性。通过“多

13、巴胺穿搭”获取流量的新媒体博主不仅在普通用户的追捧下不断推陈出新,也在资本的驱动下将“多巴胺穿搭”的符号价值迁移到商品上。“一种商品要进入市场并作用于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必须使其成为可视的形象,而不能单纯地依靠语言文字的介绍说明。形象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具有具象、直观、感性的特点,更能激发起人的欲望。”7“多巴胺穿搭”形象所具备的商业价值被新媒体博主和资本所使用,在图文并茂的情绪营销下刺激阅读者的消费欲望。此外,单纯地复制旧有的“多巴胺穿搭”形象无法长久吸引消费者,这种视觉上的明艳和新奇需要不断发酵才能保持大众的注意力,也就意味着新媒体的生产应该生生不息,形式的创新必须源源不断。因此,“多巴胺穿

14、搭”形象的生产基于消费的驱动,又因为消费的驱动逐渐大众化。3 模仿的趋从性:理想审美的异化与规训媒介景观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的各种形式的景观,“多巴胺穿搭”所形成的新媒体景观对于大众的审美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在模仿的风潮中形成趋从的弊端。媒介景观往往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虚构形象,导致缺乏个体独立性和创造性,容易引发模仿者消费主义的倾向。3.1 审美霸权:类型的异化多巴胺风格在新媒体平台上几乎统治了“穿搭”词条。当用户搜索不带有“多巴胺”字样的穿搭内容时,在算法推荐、注意力影响以及模仿者层出不穷的多重作用下,“多巴胺穿搭”依然霸屏,形成视觉和审美的霸权。同类型风格反复出现,令受众产

15、生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在叙事语言的强力吹捧下,“多巴胺穿搭”已然成为一种审美标准和范式。其他小众穿搭风格也被模糊地编入“多巴胺穿搭”审美类型中,多元的意义和表达被湮没,形成特定标签与刻板印象。其他小众穿搭风格也属于独特、非传统的审美表达方式,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意。然而,将其他小众穿搭风格编入“多巴胺穿搭”这一目前广泛流行的审美类型中,可能会被纳入更大范围的趋势和标准之中,可能导致其他小众风格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被削弱,失去原本的独特魅力。在持续的审美重塑下,大众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媒介视觉经验的界限将逐渐被模糊。“这个世界是由视觉主导,而眼见的并不一定真实。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体虚假成像。消解了主体的反

16、抗量和否定性的批判势能。”1在景观的迷入中,人只能单向度地默认。媒介视觉经验的广泛存在和普及性可能导致信息过载,接受视觉信息的个体面对大量的刺激,很难进行筛选和评估。同时,媒介内容的操控和修饰也可能导致信息失真,使人们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假、真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当个体过度模仿媒介景观所呈现的行为、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时,可能忽视自身的需求和价值观,盲目追求符合媒介所展示的理想化形象和生活方式。视觉和审美的流行与霸权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人们对审美的认同和追求因人而异,因此没有一种穿搭风格可以适用于所有人。审美的多样性和个人选择是应该被尊重和鼓励的,不应将一种特定风格的霸权

17、视为绝对。3.2 小众逆流:个性的规训“多巴胺穿搭”原本也是一种小众穿搭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一种反叛和突破。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穿着规则和束缚,追求个人化和非凡的外观。在新媒体平台上,“多巴胺穿搭”被视为自由、反主流、个性化的代表风格。在当今社会,反主流文化和个性化的追求备受年轻人青睐,这也使“多巴胺穿搭”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审美风格。在社交媒体、知名博主、消费潮流的影响下,“多巴胺穿搭”的新媒体景观形成,其流行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流行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种统一化的审美标准,有着“穿搭公式”的“多巴胺穿搭”风格,也从小众变成大众。审美的大众化是指一种趋势,由于流行

18、文化、大众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趋同,出现了一种普遍接受的审美标准。在“多巴胺穿搭”的背景下,大众化审美可以引导人们追逐同样的时尚趋势和穿搭风格,努力迎合流行的审美标准,以获得社交认同和赞美,这可能导致个体的审美独立性和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当个体放弃自我的审美经验并共鸣地融入“多巴胺穿搭”所呈现的新媒体媒介景观的经验之中,2023年第17期 NEW MEDIA RESEARCH82新媒体研究开始完全体验他人对此类形象的追求,至于自己真正的个性、体验和实践,在模仿的过程中可能不断地被消解。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审美观,而不仅仅是迎合

19、大众化的审美标准。想要保持个性,就要不断审视自己是否被媒介所呈现的景观所裹挟。小众穿搭风格变成大众风格并不一定是坏事。这种演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多样性,推动时尚的发展和变革。然而,对于那些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失去了原本小众风格的独特性。因此,重要的是保持对于自身审美价值观的理解和坚持,同时也尊重和支持多样化的审美表达。4 总结任何一幅可被大量复制并在大众传媒中传播的图像都不仅仅是一幅单纯的图像。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作为社会化的商品,图像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意义构成7。“多巴胺穿搭”的大流行形成了新媒体平

20、台的媒介景观,这种形成其实是创造力和审美自由的产物,但在资本的驱动和商品化的发展下,会形成盲目追随与消费。过度模仿媒介中的潮流和趋势可能导致大众忽视自身的真实需求。人们可能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和流行,而忽视了自己的实际需求,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消费和资源浪费,对大众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在批判性思考的角度上,我们应该审视“多巴胺穿搭”流行和审美大众化的现象。我们需要意识到流行趋势和审美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是受到社会、文化和商业因素的影响的,同时应该批判性地思考这些标准的来源和背后的动机,避免盲目追随和消费。在面对媒介景观的影响时,保持理性思维,坚持独立的审美观念和消费选择,对个体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21、。参考文献1 刘扬.媒介景观社会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3-4,93.2 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0.3 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4 周宪.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哲学研究,2001(10):66.5 宋竹芸,孙长初.社交媒体视觉传播中的审美机制J.青年记者,2016(20):75-76.6 澎湃新闻.多巴胺穿搭火了,穿彩色衣服真的能让人更快乐?EB/OL.(2023-07-08)2023-08-12.https:/ 杨致远.视觉感知、影像文本与文化身

22、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19-27.(上接第66页)4 蒋丽.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96-100.5 李佩洁.“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平台建设研究J.江淮论坛,2021(4):183-188.6 周长群,刘坤雁.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57-160.7 吴雷鸣.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探究J.传媒,2021(14):84-87.8 郑佳欣,代羽,吴枫.南方号:平台化时代新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逻辑再造J.传媒,2021(16):20-22.

23、9 田鑫.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评论采写培养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8):239-240.10 张加春.高校融媒体建设的理念、路径与生态J.北京教育(高教),2019(6):72-74.11 胡芳,刘义国,赵晓玉.高校宣传工作的融合之思、现实之困与转型之策J.北京教育(高教),2020(12):47-49.12 刘志强.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媒体平台的治理与发展J.教师教育论坛,2021(9):43-46.13 常陌塘.破解融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题的着力点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68-72.14 李凌,杨涛.短视频对高校新闻宣传的赋能和模式创新J.传媒,2021(1):85-87.15 张雨铭.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应对机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9:51-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