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198569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 说 明: 1.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卷I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启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是 A. 建立夏朝 B. 开创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实行分封制 2. 商周时期种植的“五谷”,至今仍是主要农作物的是 A. 稻、棉花 B. 豆、高粱 C. 麦、玉米 D. 稻、麦 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A. 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 B. 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C. 促进了政治、经济发展 D. 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4. 下列朝代中,最早以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的是 A. 秦朝 B. 西汉 C. 北魏 D. 隋朝 5. 下列关于察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②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出现奠定了基础 ③成为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④东汉中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说明 A. 汉政府重视构建多元文化体系 B. 丝绸之路有利于文化交流 C. 中国与印度半岛国家有了直接交往 D. 汉匈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 7. 下图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 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B. 营建大兴城,使其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C. 开通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 D. 强调“存百姓”思想,改革赋役制度 8. 科举制创立、健全的作用不包括 A. 稳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B.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D.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新精神 9. 下列不属于唐代对回纥政策及措施的是 A. 设都督府管辖 B. 和亲 C. 会盟 D. 开辟“参天可汗道” 10. 为唐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的是 A. 承古萌新、泽被东西 B. 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C. “唐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D.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11. 北宋初期为缓和农民的反抗,奉行 A. “不抑兼并”政策 B. 募兵、养兵政策 C. 更戍法 D. 保甲法 12. 下列与西夏历史无关的是 A. 官职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 B. 保持部落兵制,全民皆兵 C. 宋夏和议,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D. 发现目前最早的木活字佛经印本 13. 下列史实不可能在元代出现的是 A. 云南地区设行省,并实行土司制度 B. 在全国范围进行天文测量 C.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 揭示封建社会衰落的文学作品出现 14. 柳永词作的特点是 A. 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B. 主要反映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C.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明白如话,生活气息很浓 D. 抒发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哀婉感人 15. 下列捍卫了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①郾城大捷 ②台州九捷 ③雅克萨之战 ④澎湖之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16. 下列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现象无关的是 A. 《农政全书》介绍欧洲的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B. 《天工开物》收录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 C. 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 D. 儒学和道家学说被介绍到西方 17.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伪装中立,进行“调停”的动机是 A. 趁机攫取新的侵华权益 B. 控制清政府内政外交 C. 勾结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D. 迫使英法联军退出中国 18. 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开始了解西方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 B. 使知识分子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C. 提倡新学,兴民权,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D.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19.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减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迁 ③欢呼辛亥革命胜利 ④剪辫子是革命与否的标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 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彻底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是 A. 《定国是诏》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 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新的出路”是指 A. “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B. 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 D.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22. 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 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 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23. 下列图片所示内容中,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是 24. 对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全新课题的最完整表述是 A. 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 B. 完成中华民族统一大业 C. 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时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25. 下列符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的是 ①《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达成 ②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和兰新铁路、青藏铁路的建成 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 ④江苏吴江市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卷II(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29题10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携带礼物访华,一是向乾隆祝寿,二是希望中英发展贸易,并在北京建立大使馆。由于乾隆坚持英国使团行三跪九叩礼,双方发生争执,最后以马戛尔尼单腿下跪平息,却惹恼了乾隆。谈及通商,乾隆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英国的外交斡旋失败,无功而返。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前期,邓小平在同日本客人的一次谈话中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从对外关系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既不是功臣,也不是卖国贼,只是代表中国做了一场谈判。”��作为入世首席谈判代表,作为中国入世的标志性人物,龙永图当年承载了媒体的盛誉。但是,随着条约的履行、国门洞开与外资涌入,入世的冲突与烦恼也逐渐显现,龙永图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争议的漩涡。面对各种指责,龙永图自感问心无愧。 ��《燕赵都市报》(2005年12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马戛尔尼来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分)清政府在对外交往方面持怎样的态度?(2分)该态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2)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入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材料二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三 “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得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红军长征中战胜了哪三方面的艰难险阻?(3分) (2)材料二中的“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指的是什么?(2分)建国初,更伟大、更艰苦的工作主要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加快新长征的步伐”的目的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开始“新长征”的主要背景。(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2分) 28.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请回答: (1)清朝前期,我国版图得以奠定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清朝晚期,我国领土为什么不断沦丧?(4分) (3)简述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4分) 29. 农民、农村和农业是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三农”问题。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请回答: (1)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农村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但农业现代化尚未普遍实现,试分析其原因。(6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