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197061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7.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新中国教育出版事业从这里开始,天津市滨海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郭瑞芬,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教材栏目使用及教学建议,教材编写的要求,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提 纲,3,唯一的、重要的依据;,并非逐条对应,有拆解也有整合。,课程标准,1,大纲是对初中阶段落实法治教育的依据;,比课标要广。,法治教育大纲,2,教育的内容,3,落实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颁布。,改

2、革的要求,4,教材修订中落实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党的,18,大以来历次会议精神。,编写的要求,完善标准原则,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原则,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课标修订遵循原则,实验稿(2003),修订稿(2011),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变化一,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变化二,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

3、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课程性质变化,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学习主体的生活,即学生的生活,不排斥成人的生活,但不能以成人的生活代替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但不排除以往生活和未来生活。,含义,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求,明确,“,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在初中阶段,国家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目标是适应学生成长需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观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

4、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引领学生发展,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

5、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修订的内容,3,4,5,2,1,突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内容要点,在学生初中生活的起始阶段就帮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团结的力量,”,;,增加了,“,体会青春期美好,”,的观点,从了解变化,悦纳变化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更快乐、更自信地度过青春期;,整合了,“,学习观念、学习压力、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从理论认识到行为实践给学生以全面、具体的指导;,将,“,正确认识自己、发掘潜能,”,等内容与了解,“,劳动和职业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6、,的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使劳动观念教育更有针对性;,突出了,“,自救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从,“,灾害事故,”,和,“,非法侵害,”,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防灾自护的教育;,8,9,10,7,6,强调了,“,发展自控力,”,,从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好奇心、从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教育;突出,“,媒介批评能力,”,,从利与弊、从个人与他人、集体和国家,从道德、纪律和法律等不同层面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增加了,“,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的内容,突出遵守公共秩序,从志愿者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增加了,“,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

7、生理解自己所承担的家庭责任,从理解、负责任的高度建设,“,和谐家庭,”,;,强调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依照课标要求,将生命健康权、隐私权等相关的人身权利有机整合;突出,“,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内容;,将,“,稳定与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共筑中国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融入到教材,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3,14,15,12,1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

8、识。,突出全球意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18,19,20,17,16,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强调优化教学过程。,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2001,2010,2011,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教阶段修订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2012,党的十八大 立德树人,201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社

9、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文化,2014,3,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4,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五个统筹、核心素养、学业标准,2014,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6,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依据,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认真贯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等文件的要求。,14,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10、总体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阶段目标,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

11、务相统一的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7-9,年级),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了解重要国家机构的职权。认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了解合同和违约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初步了解物权的概念,加深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保护知识产权的意义。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

12、事侵权行为(校园伤害事故等)。了解劳动权利及其保障原则,以及教育、社会保险等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刑罚种类,建立对校园暴力等青少年常见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初步认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等原则,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分学段的教学,内容,初中阶段(,7-9,年级),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初

13、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理性维护权利的意识。,初中阶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教材编写意图,教材编,写意图,B,A,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如果说学生发展素养是学校育人的价值表达,,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的价值表达。,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我们为何出发,我们去向何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初心不改,继续前进。

14、,立什么德,永远的话题,如果说立德树人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阐明课程立德树人的特有使命,关键在于对课程本质的把握。而德育课程沿革的历程又告诉我们,有关课程到底立什么德的探讨,竟是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总体上看,有,“,一脉相承,”,的坚守,更有,“,与时俱进,”,的追求,。,邓小平在阐述“四有”培养目标时明确指出:“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胡锦涛在阐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时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习近平在阐述共青团的工作时明确指出:“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要说什么德最大,精神支柱之德最大;要说什么德最重要,,信仰之

15、德最重要。,(,教科书的传说:填补信仰的真空),。,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讨论课程立什么德的话题,可以明确地概而言之: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什么是课程立德最紧迫、最根本的使命?,以社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富强 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 法治,爱国 敬业,诚信 友善,国家,社会,个人,树什么人,如果说,“,四有,”,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出炉,,就,为中国教育树什么人勾画出了基本的轮廓。,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

16、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如果说学生发展素养是学校育人的价值表达,那么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课程育人的价值表达。,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领,课程性质与功能,的坚守,育人规律的,遵循,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编写的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社会主义核

17、心价值观为统领,七下教材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内容,:,“,共奏和谐乐章,”,“,走进法治天地,”,部分落实或渗透:,“,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课程性质和功能的坚守,学校三条德育工作路径之一,依托相关知识,但根本在于价值观教育,在于影响人的情感态度行为的改变,影响人的德性与人格健全,教材设计及教学归宿是超越,知识,指向价值教育,1,2,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领域的综合,情感态度、实践,能力和知识认知,三维目标的融合,活动性学习方

18、式与其它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育人规律的遵循,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道德学习与法治学习的规律。,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举两例,;,乘飞机(自我体验)、考研定宾馆(教育引导),育人规律的遵循,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要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改变教育内容的,“,空泛,”,、推理的,“,直白,”,和结论的,“,僵硬,”,,从概念到概念的推导,不关照学生当前的生活形态、话语环境和思维特点,给他们预留的思维空间太小的教育方式。,改变简单、表浅、枯燥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

19、材的呈现形式,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的规律与机制,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所谓鱼和渔,其实就是,“,想什么,”,和,“,怎么想,”,。如今,你没有手段让他想什么或不让他想什么,但有办法引导他,“,怎样想,”,或,“,想怎样,”,。,政治,心理,道德,法律,思想,基于个体的心理特质,更依赖个性化的干预和疏导的调适方式,基于安天下的社会规范,更依赖最具强制力的方式,以期养成习惯、产生敬畏,基于润人心的社会规范,更依赖舆论评价的感召力、约束力的方式,基于理性认识的思维品质,更依赖于辨析性、开放性、参与性的学习方式,基于根本利益的坚守,更依赖,理论

20、,和,实践的战略定力,路径依赖,采用开放式提问、开放式讨论、开放式留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育人规律的遵循,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的复杂过程,编写组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式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关注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机结合,富有中国文化风格和精神气息在完整的历史文化脉络中涵养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的品德。,中国的父亲节?,1945,年由国家宣布设立,每年

21、公历,8,月,8,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材,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选择适合的、在现代生活中富有生命活力的材料。,正文和资源类素材使用了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总体设计,建构逻辑,01,02,03,内容组织逻辑,呈现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世界,国家,社会,学校,我,内容组织的逻辑,同心圆,我,自

22、己,他人和集体,世界,国家和社会,关系轴,创设情境 引发思考,体验 思考,碰撞 分享,生成观点 指导行为,教学的逻辑,如何使生活主题承载德育目标,在我看来,,在,议题,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这,是,使生活主题承载德育目标的基本路径,。,而就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言,这一,路径,,,就是学生自主经历由建设性批判思维主导的辨析过程,。,惟其经历如此路径,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研究,追求:,坚持依托知识,并超越知识,导向价值认同和行为实践。,体现思想性与人文性,坚持价值引导。,注重行为指导。做到具体、易操作,提倡行为实践与改善,

23、激发学生用行动去改变的意愿。,研究,启示,:,不避讳用教材,利用,教材,开展,教学。,要,给学生讲观点,千万不要给学生讲概念,在研读教材时要提取核心观点。,关注思维,,,设问的,开放,实现,思辨能力,的,培养,。,教材理想,1.,一套说真话的教材,2.,以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材,4.,走向深度学习的教材,“,同心圆,”,的重复,如自我、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国家,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议题,”,的再现,如交往、学习、环境、集体,可否使其递进关系更清晰?,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如采取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方式,能否获得,“,无处不在,”,的感受。,

24、怎样,“,反复呈现,螺旋上升,”,问题,重复,品德,领域,必然的,必要的,不重复,具体,内容,阶段性,层次性,衔接,范围的,拓展,深度的增加,角度的不同,生命知识的教育,生命关系的教育,生命价值的教育,整体看教材,似曾相识,循环是必须的,提高了的认知水平,扩展的生活,加深理解,反复显现与螺旋式上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友谊,第一单元,青春期男女生交往,统筹安排,避免重复。,七年级,八年级,熟人圈,生人圈,有所区别,避免重复。,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的天空,友谊与,成长同行,交友的智慧,师长情谊,师生之间,亲情之爱,生命的思考,探问生命,珍视生

25、命,绽放,生命之花,(三)教材框架,七年级下册,青春时光,青春的邀约,青春的心弦,青春的证明,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揭开,情绪的面纱,品出,情感的滋味,在集体,中成长,“我”和“我们”,共奏,和谐乐章,美好,集体有我在,走进,法治天地,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伴我们成长,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网络生活新空间,遵守社会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做守法的公民,勇担社会责任,责任与角色同在,积极奉献社会,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利益至上,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美好祖国,八年级下册,坚持宪法至上,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理解权利义务,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人民当家

26、作主,我国,基本制度,我国,国家机构,崇尚法治精神,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九年级上册,富强与创新,踏上强国之路,创新驱动发展,民主与法治,追求民主价值,建设法治中国,文明与发展,守望精神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和谐与梦想,中华一家亲,中国人 中国梦,九年级下册,我们共同的世界,同住地球村,走向和平与发展,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与世界紧相连,与世界共发展,走向未来的少年,少年的担当,我的毕业季,从这里出发,栏目,功能定位,呈现形式,使用建议,运用你的经验,承认、接受个体化的生活经验,鼓励表达与分享,情境,+,问题,教学导入使用,探究与分享,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活动,+,问题,学生活动使用

27、;基于活动生成观点,拓展空间,指导实践,问题思考型,操作指南型,课内深化讨论的情境,课后拓展延伸的作业,相关链接,相关知识帮助理解、深化认识,理论性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集体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阅读感悟,拓展经验,故事性资源,方法与技能,行动策略,导向实践的脚手架,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自主阅读 课堂讲解 操作模拟,栏目使用,分类,栏目名称,呈现形式,使用建议,主要,栏目,运用你的经验,材料,+,问题,活动,+,要求,作为教学导入使用,探究与分享,作为学生活动使用,学生在活动后得出正文观点,拓展空间,结课时拓展延伸使用,辅助,栏目,相关链接,材料,课程资源,可让学生自主阅读,也

28、可集体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讲解均可,对栏目使用的总体建议,取舍,整合,借力,*对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思考的价值,*教学时间安排,*相近内容的栏目使用可以相互整合,精选一个栏目的活动,做实做深,*有些栏目的内容,在课堂上不好处理时,要有借力的思想。,应对问题,提升自我的积淀,做实校本教研,用研究寻找提升的发力点,教学建议,教材的观点有更新,有深化,,一方面要依据课程标准对理论观点做适切性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关注自己,要学习,要拓展自己的理论厚度,研究观点的深度,教学才能做到深入浅出,。,推荐可以阅读的书目,教育心理学类:,课程标准解读,鲁洁

29、、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陈会昌著:,道德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谢弗等著:,发展心理学,斯滕伯格著:,青春期,哲学类:,傅佩荣:,哲学与人生,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新教材,内容,方式,资源,启示,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学中的问题;,伴随研究更成长;,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教材栏目使用及教学建议,教材编写的要求,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我们倡导这样一种教学生态:在鲜明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学生提供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往前走。我们认为,这是德育课程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的必然选择。,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