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8186921 上传时间:2025-0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终极押密试卷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题2分,共42分)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体现出来的。A上课B读书和作业C活动和交往D谈话和讨论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没有社会活动和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也就没有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王老师非常关心他人对他的见解,常常问自己“学生同事领导怎样看待我?”王老师处在成长的()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角色阶段参考答案:A 3教师在学生回答下列问题时过度强调“标准”、“准确”,易使学生的学习发生() A逻辑联系B非实质性联系C客观联系D非人为性联

2、系参考答案:B 4以“产婆术”著称的倡导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亚里斯多德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的措施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措施”,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意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措施”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又叫“问答法”。5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个别教学B班级讲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参考答案:A 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情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6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起源。“因材施教

3、”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次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阶段性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名师详解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不一样的学生施加不一样的教育,它反应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教师法要求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几个方面。A工作态度B工作热情C工作效率D工作质量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8皮亚杰以为已经取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的小朋友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详细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 9重视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4、)。 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是基础型课程。 名师详解基础型课程,重视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故正确答案为A。 10艾宾浩斯发觉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体现为()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参考答案:B 11看同样一个人,因为距离远近不一样在视网膜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以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识了解性D知觉恒常性参考答案:D 12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

5、非指示性标准的心理学家是()。A潘菽B维果斯基C罗杰斯D马斯洛参考答案:C 非指示性标准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所谓非指示性,意味着以非指示性的形式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指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非指示性标准比早期的指示性辅导更具科学性。13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A组织方略B监视方略C调整方略D精细加工方略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属于元认知策中的调整策。调整策是依照对认知活动成果的检查,如发觉问题,则采取对应补救措施。14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备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时期的特性。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道德

6、成规前期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习俗水平包括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15主张在学习目标上,要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自我实现的人的理论流派是() A行为主义B认知学派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参考答案:C 16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埃里克森以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8个次序不变的阶段,据此形成了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8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茨基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维果茨基以为,小朋友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小朋友的既有水平;二是即将达成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7、即最近发展区。点击查看试题笔记(0)1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体现的是()对人格的影响。A同辈群体B家庭教育C早期童年经验D社会文化环境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我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一向为人格心理学家所重视。需要强调的是,人格发展尽管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个体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许会使个体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溺爱也也许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也许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另外,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作用,它与其他原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20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标准是下列哪

8、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马卡连柯以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2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这四个方面都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教学最首要的任务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双基”。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阐明理由。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8分,共32分) 22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参考解析错误。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国家对学龄小朋友和少年不分种族

9、、肤色、宗教信奉、性别和能力,普遍实行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23一般情况下,曾被强化过的行为更轻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解析答:正确。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看来,因为个体先前的某种行为受到了强化,使该行为和某种刺激因为强化而建立牢靠的联结,因此个体就具备了某种行为倾向,学生会产生动机去体现那些被强化的行为。而某些学生不喜欢学习,缺乏学习动机,是因为其先前的学习行为没有受到强化或是反而受到了处罚所致。而在现实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过程中曾被强化过,或者取得了满意的成果也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24政治制度既能够推进也能够妨

10、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解析正确。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教育目标的制定、教育内容,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制度。好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而不好的政治制度会成为教育发展的羁绊,妨碍教育的顺利进行。如教育机会与权利是否平等以及平等的程度怎样,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开明程度具备直接的关系。 25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教学。参考解析【解析】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原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参考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

11、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道德情感是依照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意志是一个自觉的调整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体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7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行的措施和方略有哪些?参考解析学生在不停探求新的认知平衡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判断水平。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对其进行深入的深化。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行的措施和策包括:(1)了解学生目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2)利用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

12、的道德推理方式。(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收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激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28简述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要求。 答: (1)教师要予以学生爱与尊重 (2)把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 (3)心理辅导要注意点面结合,预防为主 (4)把心理辅导寓于德育之中 29心理辅导的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胆怯、焦虑、不安)时,我们能够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个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度胆怯猫,我们能够让他选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

13、他接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就是“脱敏”。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系统脱敏法包括几个步骤:(1)进行全身放松训练。(2)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等级评定以受辅导学生主观感受为标准,排在最前面的是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虑的刺激。(3)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让受辅导学生轻松地坐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做肌肉放松运动。等达成完全放松后,要求学生想象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第一个刺激情境,然后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假如学生感到担心,就留心肌肉担心,同时做肌肉放松运动。然后再想象同一刺激情境,直到不再感到焦虑为止。进行3040秒的肌肉放松运动后,想象等级表上第三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

14、直到通过等级表上的所有刺激情境,假如通过“放松一想象”过程训练有了一定成果,以后就能够在现实情境中加以验证。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30、1984年4月,美国“全国质量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白宫刊登的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指出,为了寻找教育问题的答案,必须致力于终生教育,开创一个以学习化社会为目标的教改运动。呼吁学习是终生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终生学习知识和技能,一辈子当学生,号召开展一场把美国改导致“学生之国”的运动。 请回答: (1)该材料体现了学制改革趋势哪个方面的发展?这个理念最早由谁提出,其特点是什么? (2)目前学制改革还具备哪些

15、趋势?31、伴随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李某是某中学高三年级的男生,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睡眠不好,饭量减少,天天萎靡不振,上学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天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他变得脾气急躁,有时无端不去上学。 试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该学生的考试焦虑症进行指引。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参考答案】(1)我国老式的教育体系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

16、角色的转变,要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但摄取知识,并且进行有目标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愉快。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积极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