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817864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8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4203T238-2024水稻-羊肚菌轮作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0.020.20 CCS B 05 4203 湖北省十堰市地方标准 DB 4203/T 2382024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 2024-02-28 发布 2024-02-28 实施 十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203/T 238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房县天禾菌业有限公司、湖北双竹生态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军,刘杰,张凡,蔡婧

2、,赵昌松,罗义,肖艳,李扬,李世华,田继成,袁希强,张九玲,程天平,王巍,秦光明,刘志培,欧阳友香,汪远飞,徐辉。本文件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技术疑问,可咨询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930,邮箱;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十堰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0719-8465930,邮箱。DB 4203/T 2382024 1 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羊肚菌轮作技术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水稻生产管理、羊肚菌播种前准备、羊肚菌生产管理、菇床处理、羊肚菌病虫害防治、质量管理等。本文件适用于十堰

3、市水稻与羊肚菌轮作技术操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用灌溉水质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

4、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轮作 crop rotation 本文件中的轮作特指在同一田块先种植水稻,收获后再种植羊肚菌的种植模式。外源营养袋 external nutrient bag 内装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过高压灭菌,为菌丝补充营养促进形成大量原基和增加菌核数的混合物(以下简称为营养袋)。4 产地环境与要求 场地选择 DB 4203/T 2382024 2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耕作层深厚疏松、远离污染源的稻田块,生态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规定。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5 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抗逆、高产稳

5、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羊肚菌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羊肚菌品种,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要求。6 茬口安排 水稻 5月中上旬插秧,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羊肚菌 11月底至12月初播种,3月上旬出菇,4月中上旬收获结束。7 水稻生产管理 水稻栽培管理及病虫草害防治参考NY/T 5117进行。8 羊肚菌播种前准备 田间处理 水稻收割后于10月底至11月上旬将田间稻草、塑料、杂草等清理干净,残余稻桩深耕还田,耕作深度25 cm30 cm。土壤处理 深耕前每667 m2地撒施50 kg生石灰,撒施石灰后深耕,并暴晒7 d10 d。整厢 沿田块

6、四周开挖排水沟,沟宽30 cm40 cm、深30 cm50 cm,沿南北方向整理厢面和厢沟,厢面宽100 cm120 cm、厢高20 cm30 cm,厢沟宽30 cm40 cm、深20 cm25 cm。大棚搭建 DB 4203/T 2382024 3 采用钢管或竹子搭建大棚,棚高2.5 m2.8 m,宽6 m8 m,棚内每 3 m4 m支撑一根立柱,并在大棚上方铺设遮光率达90%以上的遮阳网。9 羊肚菌生产管理 播种时间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最高气温稳定在20 以下时进行播种。菌种准备 从具备菌种生产资质的单位购置菌种,播种前使用0.3%0.5%高锰酸钾溶液对菌种袋表面及菌种破碎工具、菌种

7、盛放容器等进行消毒处理,菌种人工掰碎或机械破碎,破碎后的菌种粒径为0.5 cm1.0 cm。菌种用量 每667 m2菌种用量150 kg200 kg。播种方式 采用条播方式进行播种,在厢面上横向开宽度为5 cm8 cm、深度为5 cm8 cm、间距20 cm30 cm的播种沟,将破碎后的菌种均匀撒播于播种沟内,挖取原田细土覆盖3 cm5 cm,表土耙平后浇水。地膜覆盖 播种后,沿厢面方向覆盖黑色地膜,地膜应符合GB 13735的规定。土块压地膜两边,间隔1 m左右留透气孔,厢面地膜打孔。外源营养袋放置 9.6.1 放置时间 播种后7 d10 d,待白色菌霜(无性孢子)长满厢面后,掀开地膜放置外

8、源营养袋,营养袋应无污染、无破损。以单体重量为0.5 kg的营养袋为例,每666.7 m2放置营养袋数量为2000袋2500袋。9.6.2 放置方法 将营养袋的一侧划开8 cm10 cm的口子,将划口的一面平放在菌床表面,稍用力压实,营养袋横向、纵向间隔40 cm50 cm,横向营养袋之间交错放置。营养袋摆放完成后重新覆盖地膜。小拱棚搭建 地膜覆盖完毕后立即搭建小拱棚,利用长度为2 m2.5 m的竹片或玻璃纤维在厢面上搭建小拱棚,拱棚宽度依厢面宽度而定,高度为50 cm80 cm,拱棚上方铺设一层透明农用塑料薄膜,农用塑料薄膜应符合GB 13735的规定。小拱棚每间隔1 m左右留透气孔。发菌管

9、理 菌丝生长期将棚内地面温度控制在18 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5%80%,培养期间保证土壤不发白,土壤含水量控制在40%左右。催菇 DB 4203/T 2382024 4 当厢面出现少量原基、温度稳定回升至8 12 时,加大通风,维持棚内相对湿度在85%95%;喷大水、畦沟积少量水进行催菇处理。2 h3 h后,及时排掉畦沟水分,避免积水。出菇管理 羊肚菌出菇期间,控制拱棚内温度8 18,土壤含水量控制在50%60%,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出菇前期宜保持环境稳定,不通风或少通风,随着子实体长大,逐渐加大通风。收获与贮藏 9.11.1 采收 当子实体菌帽褶皱充分展开时,用小刀割断菇柄采收,保

10、持菌体干净。9.11.2 鲜菇贮藏 采收后鲜品参考表一及时分级挑选,在3 d内鲜销;或置于冷库中,冷库温度保持3 5、湿度保持70%80%。表一 鲜羊肚菌规格 一级 二级 三级 级外 形态 菇体完整,肉质饱满有弹性,菌盖横脉未展开,菌盖黑色至深棕色,菌柄白色或淡黄色 菇体完整,肉质饱满有弹性,菌盖横脉完全展开,菌盖浅棕色至深棕色,菌柄白色或淡黄色 菇体完整,肉质饱满有弹性,菌盖横脉完全展开,菌盖浅棕色至深棕色,菌柄白色或淡黄色 子实体破损、不完整或者畸形 菌肉厚度 厚 厚 较厚 无要求 菌盖长度 8 cm12 cm 5 cm8 cm 3 cm5 cm 3 cm 菌柄长度 2 cm3 cm 2

11、cm3 cm 2 cm3 cm 无要求 均匀度 一致 一致 一致 不要求 9.11.3 加工贮藏 利用烘干设备对羊肚菌进行烘干,初始阶段烘干设备维持温度35 45,3 h4 h;中期阶段每小时升温2 3 达到50,维持3 h4 h;终期阶段维持温度50 55,3 h4 h,直至含水量下降至10%。烘干后封装,并置于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进行贮存。菇床处理 待出菇全部结束后,菇田残余菌丝和菌体全部翻耕还田。营养袋经堆肥发酵后还田。10 羊肚菌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可选择使用喷洒广谱高效低毒杀菌剂、杀虫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羊肚菌常见病

12、虫害及防治措施参照附录A。11 质量管理 制度建立 DB 4203/T 2382024 5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和采收标准等制度。质量追溯 对水稻及羊肚菌栽培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个生产环节、原料、投入品进行登记,对所有农事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原始记录保存两年以上,便于质量体系追溯。DB 4203/T 2382024 6 附录A (资料性)羊肚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羊肚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见表A.1 表A.1 羊肚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来源 危害 防治措施 真菌病害 子囊果表面发霉,白色气生菌丝旺盛,致使菇体腐烂、死亡或畸形,严重影响品质。播种前田地进行1周以上的暴晒。出菇时

13、加强通风、降湿、降温。就地喷洒生石灰并掩埋。细菌性病害 菌柄变红、腐烂、发臭。播种前田地进行1周以上的暴晒。出菇时加强通风、降湿、降温。就地喷洒生石灰并掩埋。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取食羊肚菌子实体。人工捕杀。取食菌柄基部和主干,子实体倒伏。豆饼或炒香棉籽饼与敌百虫按10:1的比例制成毒饵,4 kg/666.75 kg/666.7撒施诱杀。白蚁 直接啃食菌种,造成严重损失。播种前暴晒田地。老鼠 取食菌种和幼菇。常规捕鼠或灭鼠手段。传播病原菌。跳虫 取食菌丝体。播种前1个月对田地进行耕翻,撒施生石灰100 kg/666.7150 kg/666.7后再次翻耕并暴晒。钻进外源营养袋内繁衍,造成菌丝破坏和营养流失。取食子实体,使被嚼食过的子实体部位发育受阻。清除田间农业废弃物,特别是含糖丰富的杂物。易导致其他病害发生。盛装小盆清水诱杀 螨虫 危害菌丝体。播种前前 1个月对田地进行耕翻,撒施生石灰100 kg/666.7150 kg/666.7后再次翻耕并暴晒。咬食子实体。厢面喷洒杀螨剂。菌蝇、菌蚊 取食菌丝体和子实体。悬挂黏虫的黄板。安装诱虫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