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38、39页。【教学目标】1.在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经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况能力,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学重难点】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放大或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按指定的( )发生变化。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 )变了,( )不变。2.(1
2、)什么叫比例?(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二、新知探究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1)根据图形写比例。(2)自学课本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3)说出其他各个比例的各部分名称。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观察上面的几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2)再写出一些比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小组交流。 (3)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写成_。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怎样? 三、巩固练习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 和 85 0.22
3、.5 和 4502.填空。(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 项是37 ,另一个外项是( )。 3.判断。(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2)18:30和3:5可以组成比例。 ( )(3)如果4=3Y,(X和Y均不为0),那么4:X=3:Y。(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4.将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340=815 5.用14、21、6和( )可以组成比例。四、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