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第4课时 比较大小(例6)执教人:周立超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能够用这些量间的关系,根据已知量来求出另一个量。2、培养学生数感及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达。教学难点:懂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差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复习导入(课件展示)“我真棒,我能行” 27 39 78 45 75 79 78 78 36 30 98
2、89师:同学们上节课内容掌握的这么棒,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数的大小比较不仅可以用“”“”“=”表示,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把他们说的更清楚,你们想不想知道?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考察掌握情况同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求知欲。 二、围绕关键点,丰富体验点,探求新知。1、直观初步感知“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师:请看大屏幕,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球,这些有趣的球依次是什么颜色的球?(黄、蓝、红)先让前面同学数一数黄色的球有多少个(10个),对比估算蓝球(15个)、红球(58个)数量,并投影验证红球数量,回顾对于较大的数如何数数(整十整十的数)。再用黄球与蓝球、红球对比,得出“多得
3、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小组讨论:充分运用这些词语对三瓶球两两对比进行描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比观察,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探求本课新知,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掌握新知。2、 初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强化训练(1) (2)(3)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小练习对比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出两个数字差得不大时,接近时,相近时用多(少)一些,相反就是多(少)得多,最后练习强化应用新知。三、 体现能力点,巩固拓展情景一:听说小朋友们学得不错,熊大来考考大家,带大家来到小池塘。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不能解决熊大带来的问题。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运用新
4、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清楚地表述通过观察得知那些信息,要解答什么信息,并说明理由,注重学生的答题习惯培养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情境二:熊二也想考考大家,带大家来到了动物商店,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延伸,深化理解总结新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考的养成。四、 注重发展点,梳理建构最后以游戏形式“猜瓶子里彩球数量”结束课堂,并小结。板书: 比较大小比较数量相差较大比较数量相差较小多多少 多一些少得多 少一些教学反思:本课是在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
5、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球的场景,我根据“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教学思路,设计环节。先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谁比谁多”,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谁比谁少”,通过对比发现多(少)的程度不同、表述不同,得出相应词语,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再小练习设计了水果间的比较得出小结论进一步理解新知识。然后,练习题设计生活实际情境中通过表述猜测数量、商品价格等,使孩子自主感悟“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这些词的含义以及他
6、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是游戏性的猜数练习,让孩子反复应用这些语言来叙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这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体会、表达几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以及如何选择哪一个词进行准确的描述。在学会选择、描述、表达的过程中,孩子们已在观察、分析、数感、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就是学生说的不太够。虽然一次比一次好一些,但总体上还是我说得过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了。如可以在理解、体会用“多一些、少一些”表达时,让学生说,体会“多一些、少一些”的意思,并让优生带着后进生说、同桌说、指名说等,说多了、听多了,有些后进生自然也就理解了。在学习完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种颜色球之间的多少时,还应回头再让学生用这4个词语分别来说说,加深区别,更加理解这4个词语的关系,不仅有单个认知,而且有总体感悟。还有在上课时,我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太丰富,有时对个别学生的回答甚至没有给予评价,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评价是必需的,而如何用更积极鼓励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回答,进而激发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发言,是我今后在教学中的主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