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全国卷考纲中经济生活教材没有或表述不同考点解释一、货币与财富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而不是财富本身。因此:第一、真正的财富不是货币,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商品和服务。追求财富不应只盯住货币,而应热爱劳动、乐于创造、善于创造。第二、货币资产需要打理,以求其代表的财富少缩水、不缩水,乃至增加。第三、政府多发货币不能直接增加社会财富。二、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均衡价格是供求平衡时的价格,从数量上讲,均衡价格等于价值(成本)。影响均衡价格的直接因素就是供给、需求、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是价值。在政府调控中,只有高于均衡价格的保护价格才具有激励生产的作用。三、供给与需求对一国而言,供给与需求都是由国内、国外两部
2、分构成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实际上是生产与(生产性、生活性)消费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并影响着商品价格、市场活跃、人民生活、企业生产,整个经济运行。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仅存在数量关系,也存在结构关系。数量失衡、结构失衡都会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既要重视促进数量平衡,也要注重促进结构协调。当前我国稳增长,既要适度刺激需求增加,更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四、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即不同内容、层次、特点的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消费的结构会变化。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基本消费、大众化消费整体已经饱和,中高端消费、个
3、性化消费正在崛起。而我国的生产供给大多还停留在中低端、普通产品的水平。于是,国内商品滞销了,库存严重了,“海淘潮”却出现了,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不明显了。供给侧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了。五、投资收益与风险收益与风险相伴、成相关是投资的客观规律。平衡投资收益和风险的矛盾,是投资不变的主题,投资必须理性,讲求安全前提下的收益。投资收益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利息、股息、现金分红、股权分红、股票价差等等。投资风险的来源也是多元的,违法违规、物价、品种搭配、投资规模等等。投资收益有名义收益与实际收益之分,投资追求的收益目标是实际收益。六、融资融资是筹集资金的活动,融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主要是企业。企业融资
4、的渠道有借贷、发行债券、发行股票、金融租恁等。其中,发行股票是融资成本最低的方式。企业的融资处境包括两个方面:机会(难易)、成本(高低)。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且贵的问题,为此,国家不断调整信贷政策、拓展股市构成。七、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与公平的影响经济效率与利益激励直接相关,收入分配方式直接影响利益分配,进而影响效率,再影响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方式的执行,直接形成收入分配公平状况,进而影响效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把完善收入分配方式作为重要抓手。八、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与“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不完全等同,只是其表现之一。考点这样呈现,是为了强调
5、财政支持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另外,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是多样化的,除财政之外,还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引入社会民间资本。九、财政与宏观调控不能停留于教材“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讲解。应注意:第一,财政不仅能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平衡,还能促进二者的结构协调。第二,财政手段不仅适用于调节需求,同样能够调节供给。这是在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的。十、税收的作用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物质基础。财政的作用是税收的作用的重要体现。税收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经济整体发展依赖于适度的税率水平;差异化、结构性的税收政策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结构性减税
6、是我国目前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举措。税收还具有促进公平、调节国际收支、维护国家利益等作用。十一、负税人负税人是最终承担税收的单位和个人。直接税(不可转嫁的税种,如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是负税人与纳税人是相同的。间接税(可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的纳税人是生产经营者,负税人是消费者。我国税收改革的方向之一,是要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一提、一降,对于缩差促公、减轻企业和普通消费者负担意义重大,进而可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意义。十二、国际经济合作合作领域:生产领域(国际分工、跨国投资)和流通领域(金融合作、贸易合作)。参与理由:利用全球化机遇,迎接全球化挑战
7、,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经济影响力、话语权等。与国际经济竞争相伴:与对方、第三方竞争,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充分利用已有国际经济组织平台,发起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组织,争取和掌握主动权。要充分政府间磋商与谈判的作用,建立高质量、稳定性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价值取向。涉及热点:中非合作;中欧合作;中韩、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人民币入“SDR”,人民币离岸中心陆续建立;成立亚投行,一带一路;高铁出海等等。务必根据五中全会精神更新或扩展经济生活考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须更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须与“五大发展理念”融合的经济生活考点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财政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宏观调控、人民生活保障税收的作用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