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1516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4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B37∕T 5058-201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山东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DBDB37/T5058-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J 10180-2016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Waterproof Concrete with micro-expansion2016-04-26 发布2016-07-01 实施山 东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联合发布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Waterproof C

2、oncrete with micro-expansionDB37/T 5058-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180-2016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施行日期:施行日期: 2016 年年07 月月 01 日日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Waterproof Concrete with micro-expansionDB37/T 5058-201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180-2016*中

3、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 号(西苑饭店)2 号楼四层)各地新华书店、建筑、建材书店经销济南华美达印务有限公司制版济南华美达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 x1168 毫米 1/32 印张:21/4字数: 26 千字2016 年 7 月第一版2016 年 7 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7.00 元元统一书号:统一书号:ISBN&-、-X/TU.、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 1000、)本社网址:http:/www. Jccbs 网上书店:http:/前前言言自建设部列项、山东省标准 DBJ14-017-2002微膨胀混凝土防水技

4、术应用规程第二次修订实施以来,微膨胀混凝土防水技术在山东省乃至全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随着相关建筑材料(膨胀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膨胀剂、防水剂、纤维增强抗裂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及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原部分技术内容已不再适用或制约着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之相关建筑材料及应用规范的陆续修订,各标准间的相互衔接和相容性需要重新评估,迫切需要对该规程进行换版修标。为此,编制组总结近年来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规范,共同改版修订了此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基本规定、原材料、混凝土性能、配合比、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附录。本规程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将标准名称调整为微膨

5、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2、按照 GB/T1.1 的规定重新调整编排了标准结构;3、提高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最小强度等级和最小抗渗压力;4、提出了膨胀剂对不同用途或不同限制膨胀率时的推荐掺量;5、针对不同工程部位微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设定了参考范围;6、确定符合限制膨胀率要求也作为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之一;7、增加了干燥指数、混凝土抗离析和外加剂适应性的概念;8、质量检验和验收方面,增加了混凝土采用无损检测验收的新方法;提出了混凝土抗冻、抗渗检验验收的方法。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请相关单位在应用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技术

6、时,注意积累资料和数据,总结经验,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南辛庄西路 276 号,邮编:250022,电话:15053166918,E-mail:),以便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监督站本规程参编单位: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华冠建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济南大学山东华材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张明征 刘其贤 靳志刚 马移军 李海波 张秀芝邵海涛 王玉峰参加编写人员:高付伟 张 冬 王华民 田延刚 刘甲旺 陈成立 甄平江 秦露露 孙仁东 徐志平陈衍真

7、 魏 涛 商 凯 宋有才 付宝华 张海峰 赵胜利 孙玉健 范肖飞 周坤英王勇 梁 静 宋光玉 李永华 宋光玉 唐 田 邢金水 张振坤 王锦涛 阚洪弟王立敏 尹曰秋 刘继芹 孙建刚 董金和 许 涛 张新有 刘少涛 王新标 刘学军朱亮广 郝晓兰 李中友 潘立志 刘 义 郭文清 郭文超 徐海南 周建伟 孙乃一王志刚 李慧慧 陈玉粉 赵秋爽 曲开超 董 旭郑 娟 韩庆鹏 左盼盼 焦萌萌杜冬梅 独亚芳 谯爱芝 王伟伟 常永丰 徐 超本规程主要审查人: 蒋世林、康会亭、鲁统卫、李良波、王彦明 、宋亦功、袁惠星、谢慧东目目次次1 总 则.12 术语.23 基本规定.34 原材料.44.1 膨胀剂.44.2

8、水 泥.44.3 骨 料.44.4 矿物掺合料.44.5 外加剂.54.6 拌合用水.54.7 其它材料.55 混凝土性能.55.1 膨胀性能.55.2 防水抗渗性能.65.3 拌合物性能.65.4 力学性能.65.5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66 配合比.77 施工.87.1 原材料控制.87.2 计量.87.3 搅拌.87.4 运输.97.5 浇筑成型.97.6 养护.98 质量检验和验收.10附录 A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取值方法.11引用标准名录.14本规程用词说明.16条 文 说 明.1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2. Terms and Symbols

9、3. General Requirements4. Materials4.1 ExpansiveAgent4.2 Cement4.3 Aggregate4.4 Mineral Admixture4.5 Chemical Admixture4.6 Mixing Water4.7 Others5. Properties of Concrete5.1 Expansive Properties5.2 Waterproof and Resistance to Water Penetration5.3 Mixture Properties5.4 Mechanical Properties5.5 Durab

10、ility6. Calculation of Mix Proportion7. Prepa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Concrete7.1 Inspection and Storage of Raw Materials7.2 Metering7.3 Mixing7.4 Transportation7.5 Pouring7.6 Curing8. Quality Inspection andAcceptanceList of Quoted Standards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Explanation

11、 of Provisions11 总总 则则1.0.1 为规范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和检测、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1.0.3 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具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原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和检测、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相关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22 术语术语2. 0.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 Waterproof concrete with micro-expansion在混凝土硬化后具有结构尺寸产生微膨胀效果

12、,抑制收缩,并具备特定防水性能的混凝土。2.0.2 适应性Adapbility混凝土外加剂与胶凝材料、骨料、其它助剂一起使用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及其经时变化的程度、或混凝土性能变化的程度。2.0.3 抗离析性 Segregation resistance混凝土拌合物中各种组分保持均匀分散的性能。2.0.4 干燥指数 Aridity index干燥指数又称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3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见表 3.0.1:表 3.0.1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序号工程类别工程部位

13、1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防水工程、防水基础筏板或承台、抗渗外墙、超长连续防渗外墙、防渗楼面板、防渗池壁板、止水层、止水墙、挡土墙、防渗后浇带等2水利水电工程水坝、水电站地下泵房、渠道和管道、蓄水池、涵洞、闸墩等3水处理工程污水池、蓄水池、中水池、渠道和管道、闸板等4市政工程隧道、地铁、道路防渗结构、超长抗渗路面板、市政给排水渠道和管道5人防工程地下人防涵洞防渗结构6道路桥梁、渡河工程隧道、桥梁、道路基础防渗结构7其他工程漏水、坍塌、缺陷混凝土结构的填充修补处理3.0.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5、且抗渗压力不小于 0.8MPa。3.0.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微膨胀性能、拌合物性能

14、、力学性能、抗渗性能以及其他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设计要求。3.0.4 以钙矾石作为膨胀源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得用于蒸养环境及蒸压环境或环境温度长期处于 80以上的工程中;也不得用于干燥环境(相对湿度长期处于 20%以下,干燥指数K4)的工程。表 3.0.4环境条件干燥半干燥潮湿相对湿度(%)2045-9595干燥指数(K)44-1小于 144 原材料原材料4.1 膨胀剂4.1.1 膨胀剂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 的规定。4.1.2 膨胀剂生产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膨胀剂产品技术性能资料,其中应包括针对不同用途和不同限制膨胀率的推荐掺量。4.1.3 微膨胀防水混凝

15、土不得采用受潮结块的粉状膨胀剂。4.2 水 泥4.2.1 使用膨胀剂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时,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l75 的规定。4.2.2 选用低热微膨胀水泥、明矾石膨胀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其性能应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且不宜再掺加膨胀剂。4.2.3 水泥使用温度不宜高于 60,不得使用已结块的水泥。4.3 骨 料4.3.1 粗骨料应符合现行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4685 的规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50mm,宜采用连续级配,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1%、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0.5%。4.3.2 细骨料应符合现行标准建设

16、用砂GB/T 14684 的规定,细骨料宜选用中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 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 1%。当采用人工砂时,应符合现行标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 的规定。当采用海砂时,应符合现行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06 的规定,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0.03%,贝壳含量不应大于 3%。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特细砂。4.3.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骨料应采用非碱活性骨料。4.4 矿物掺合料4.4.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可掺加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钢渣粉、石灰石粉、磷渣粉、天然火山灰质粉或其复合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4.4.2 当掺加粉煤灰时,不宜选

17、用级或原灰,当采用 C 类粉煤灰时应进行安定性检测;当掺加粒化高炉矿渣粉时,规格等级不宜低于 S75。4.4.3 对于民用建筑工程且采用火山灰质矿物掺合料时,应检测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放射性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的规定。54.4.4 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得采用结块的矿物掺合料。4.4.5 矿物掺合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0.025%。4.4.6 生产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时,矿物掺合料温度不宜高于 60。4.5 外加剂4.5.1 外加剂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及其他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4.5.2 用于高性能、高

18、强、自密实、泵送等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时,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高效减水剂、泵送剂或防水剂。冬期施工,应采用防冻剂或复合类防冻剂。4.5.3 外加剂经试验确定其最终掺量;复合外加剂应与其他混凝土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4.5.4 液态液态外加剂应储存在密闭容器内,且要求防晒和防冻,当有沉淀等异常现象时,应经搅拌均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4.6 拌合用水4.6.1 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 的规定。4.6.2 夏季浇筑大体积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当气温高于 35时,应采取降温措施。4.6.3 冬期施工生产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如需加热拌合水,拌合水温度不得高于 65。4.7 其它材料4.7.

19、1 当设计要求掺纤维时,纤维应符合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 及其他相关现行标准规定。合成纤维应符合现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 的规定。4.7.2 其他材料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5 混凝土性能混凝土性能5.1 膨胀性能5.1.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其限制膨胀率应符合表 5.1.1 的规定。表 5.1.1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用 途限制膨胀率(%)水中 14d水中 14d 转空气中 28d用于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0.020.03用于填充的微膨胀混凝土0.030.025.1.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应满足设计要求。65.1.3 微膨胀

20、防水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试验方法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规定。5.2 防水抗渗性能5.2.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应满足设计技术要求,且抗渗压力不小于 0.8MPa。5.2.2 用于地下防水工程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 的规定。5.2.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抗渗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的规定。5.3 拌合物性能5.3.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当配制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具有其他性征或用途时,其拌合物性能尚应符合相关

21、现行标准的规定。5.3.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拌合物的可溶性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设计要求。5.3.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较好的保水性,泌水率不宜大于 12%;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较好的抗离析性。5.3.4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不得产生急凝、假凝。5.3.5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的规定。5.4 力学性能5.4.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5.4.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 的规定。5.

22、5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5.5.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渗透、碳化、收缩等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5.5.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的规定。76 配合比配合比6.0.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规定;当配制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具有其他性征或用途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6.0.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 320kg/m3,其中水泥

23、用量不宜小于 265 kg/m3。2设计强度等级、水胶比、可溶性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水胶比不宜大于 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 0.45。3矿物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 45%,粉煤灰或石灰石粉掺量不应大于 30%。4砂率宜为 35%40%,泵送时可适当增加,但不宜超过 48%。5胶砂比宜为 1:1.51:2.5,胶凝材料浆体体积百分率不宜大于 40%。6.0.3 膨胀剂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结合工程结构的约束条件、并参照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性能资料(包括针对不同的限制膨胀率的推荐掺量)来选定,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计算。6.0.4 当设计要求为微膨

24、胀防水混凝土,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限制膨胀率规定值时或没有实践技术统计资料时,微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可参考附录 A 进行确定。6.0.5 经计算得出初步的配合比后,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配试验直至限制膨胀率,强度满足设计要求。6.0.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在生产和施工前应采用现场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验证试验直至满足要求,以调整后的配合比作为施工配合比。6.0.7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及时检测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并应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87 施工施工7.1 原材料控制7.1.1 原材料进场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

25、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原材料进场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贮存。7.1.2 各种原材料贮存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膨胀剂等粉状材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等级和生产厂家分别贮存;应防潮防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2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防尘和遮雨设施;粗、细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放,不得混入杂物。3 各种原材料贮存处应有明显标识。7.2 计量7.2.1 原材料计量宜采用电子计量设备。其精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 10171 的有关规定;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检定证书,并应定期校验。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自检一次;每一

26、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7.2.2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7.2.2 规定,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 1 次。表 7.2.2各种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原材料种类粉状材料粗、细骨料拌合用水膨胀剂外加剂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按质量计%)12111每盘计量允许偏差(按质量计%)232227.3 搅拌7.3.1 混凝土搅拌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 的规定。混凝土搅拌宜采用强制式搅拌机。7. 3.2 原材料投料方式应满足混凝土搅拌技术及拌合物质量的要求。7.3.3 搅拌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应小于 120s;

27、对于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可在保证搅拌均匀的情况下适当缩短搅拌时间,但9不应小于 65s。当掺用纤维、粉状外加剂、膨胀剂时,搅拌时间宜延长 30s。7.4 运输7.4.1 搅拌运输车装料前,搅拌罐内应无积水或积浆;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并不产生分层离析。7.4.2 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搅拌罐在冬期应有保温措施,夏季最高气温超过 35时应有隔热措施。7.4.3 当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 20s。7.4.4 从搅拌机卸料至工程浇筑地点卸料时间不宜大于 90min。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

28、用在其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来调整混凝土和易性。7.4.5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运输应能保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 10 的有关规定。7.5 浇筑成型7.5.1 浇筑混凝土前,应严格检查并保证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7.5.2 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浇筑工作面上的杂物,表面干燥的地基土、垫层、木模板应喷水湿润,但不得留有积水。7.5.3 遇高温炎热季节,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 35,若超过 35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7.5.4 当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

29、度不应低于 5,并应有保温措施。7.5.5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筑同时,应制作供结构或构件出池、拆模、吊装、张拉、放张和强度合格评定用的同条件养护试件,还应按设计要求制作抗冻、抗渗或其它性能试验用的试件。7.5.6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应对浇筑面进行抹面处理。7.5.7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 1.2MPa 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7.6 养护7.6.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可采用喷水、潮湿覆盖、喷涂养护剂、冬期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7.6.2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混凝土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膜内有凝结水;采用养护剂

30、养护时,应试验养护剂的保湿效果达到要求后使10用;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3d。7.6.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采用喷水和潮湿覆盖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14d;对于竖向混凝土结构及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养护时间宜适当延长。7.6.4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温度控制,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25,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宜大于 20。7.6.5 对于冬期施工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以下规定:1. 日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采用浇水自然养护方法。2.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不得低于 5MPa。3.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 5方可拆除,或在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大于 20时拆模,拆模后的混

31、凝土亦应临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4.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50%时,方可撤除养护措施。118 质量检验和验收质量检验和验收8.1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8.1.1 原材料质量应符合本规程第 4 章的规定。8.1.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力学性能(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验力学性能(强度)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100m3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每次连续浇筑超过 1000 m3时,每 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取样不得少于一次。8.1

32、.3 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力学指标及耐久性能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检验,且制作试件。混凝土有抗冻融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含气量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对同一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8.1.4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以及方法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8.1.5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及耐久性能可用常规检验方法,也可采用无损检测方法。8.2 检验评定检验评定8.2.1 膨胀防水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 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也可采用无损检测方法相关标准检验评定。8.2.2 膨胀防水混凝土耐久

33、性能应按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193 的规定进行检验评定。8.3 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验收8.3.1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作修整和装饰前进行,并应作出记录;2 已经隐蔽的不可直接观察和量测的工程部位,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 修整或返工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有实施前后的文字及图像记录。128.3.2 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指标及限制膨胀率应满足设计要求。8.3.3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面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 8.3.3 确定:表 8.3.3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名称现象严重

34、缺陷一般缺陷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蜂窝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孔洞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夹渣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疏松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构件爱女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裂缝裂缝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缺陷构件连接处混凝土有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

35、缺陷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外形缺陷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处于长期与水或湿润土体接触的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外表缺陷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粘污等具有处于长期与水或湿润土体接触的或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13附录附录 A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取值方法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取值方法A.0.1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限制膨胀率设计原则,即抗裂防水要求应满足公式 6.0.5-1:(w+t e)k(6.0.5-1)式中:k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极限延伸率

36、(或称开裂的极限值),一般取 110-4;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w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干缩率;干燥空气中取 3.04.010-4,室内或地下洞、室、隧道等取 0.51.510-4;t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冷缩率,其值按公式 6.0.5-2 计算:t=tt(6.0.5-2)式中:t一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石灰岩骨料混凝土取 5.510-6,砂岩、石英岩骨料混凝土取 11.510-6。t 一施工温度与最低气温之差()。e 一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弹性伸长。A.0.2 根据混凝土工程实际技术资料统计,不同结构的限制膨胀率取值可按表 A.0.2 取用:表 A.0.2不同结构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

37、限制膨胀率取值参考范围适用的结构部位最小限制膨胀率(10-4)最大限制膨胀率(10-4)底板、平板结构1.02.02.53.5墙体结构1.52.53.54.5后浇带、加强带填充用结构2.03.04.55.5备注:根据不同结构的配筋率选取上、下限。14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T50164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0107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7.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50496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

38、范GB504969.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1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1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1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13. 混凝土膨胀剂GB 2343914. 低热微膨胀水泥GB293815. 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16. 铝酸盐水泥GB 20472,1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l7518. 建筑用砂GB/T 1468419.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1. 用于水泥和

39、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2. 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 276902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24.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5.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7. 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 211201528.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29. 混凝土搅拌站(楼)技术条件GB/T 1017130. 混凝土搅拌机GB/T 914231.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JG/T509432.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3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40、34.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35.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693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37.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38. 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139. 明矾石膨胀水泥JC31140.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41.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0642. 混凝土用粒化电炉磷渣粉JG/T31743.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 31544. 砂浆、混凝土防水剂JC47445.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46. 混凝土防冻剂JC47547. 混凝土防冻泵送剂JG/T37748.

4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2149. 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50-502816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1 为方便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本规程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42、17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应用技术规程技术规程DB37/T *-2016J *-2016条条 文文 说说 明明181 总总 则则1.0.1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在我省乃至我国得到了普遍应用、迅速发展并逐渐成熟。直至 2002 年,该规程已进行了两次修订;但随着相关建筑材料(膨胀水泥、膨胀剂、防水剂、纤维增强抗裂材料、低热微膨胀水泥、高性能混凝土等)及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技术内容不再适用或制约着科技新成果推广应用,加之相关建筑材料及应用规范的陆续修订,为适应相关新规定,规范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技术,制定了本规程,这将有利于促进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应用科学的发展,

43、更好地服务社会。1.0.2 本规程是针对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和检测、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施工、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定的专用标准,用以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2 术语、符号术语、符号2.1 术语2.0.1 膨胀是在混凝土硬化后逐渐形成。应用微膨胀效果,抑制收缩、增加混凝土密实性、从而提高了防水抗渗作用。由此对微膨胀防水混凝土进行了定义。2.0.2 针对外加剂与混凝土其它材料的相容性,对适应性进行定义。2.0.3 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离析性、匀质性直接影响防水抗渗作用效果,为此对其抗离析性进行了定义。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3.0.2 多年实践技术统计经验表明:当强度等级为 C

44、20 的普通混凝土(即抗压强度在2025MPa)即可满足 0.6MPa 抗渗压力要求,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是为了适用于更高的防水抗渗要求,为此规定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25, 且抗渗压力不小于 0.8MPa。3.0.3 在工程应用中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往往不仅仅是微膨胀防水功效,还具有其他性征或用途,比如大体积、高性能、自密实等,因而,其原材料选择、性能要求和检测、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相关现行标准的规定。3.0.4 由于在蒸压或高温环境下会对含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氧化钙类等以钙矾石为膨19胀源的胶凝材料中钙矾石晶体的生成或稳定造成不利影

45、响,因而,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宜用于蒸养环境、蒸压环境且环境温度长期处于 80以上的工程中。干燥环境对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中钙矾石晶体的生成或稳定有较大影响(导致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中钙矾石脱水或发生转化),从而损害其长期和耐久性能,因而,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宜用于相对湿度长期处于 20%以下的干燥环境的工程。4 原材料原材料4.1 膨胀剂4.1.2 不同生产厂家和品种的膨胀剂,其膨胀机理和性能存在一定差异,本标准是以JEA 膨胀防水剂实验数据为基础编制的,其他厂家应积累较详尽、可靠的产品性能数据和经验,参考本规程指导工程应用。因而,膨胀剂生产厂家必须提供相应的膨胀剂产品技术性能资料,其中应包括针对不同用

46、途和不同限制膨胀率的推荐掺量,为配合比设计提供支持。4.1.3 粉状膨胀剂吸水受潮会导致功效降低甚至失效,因而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得采用受潮结块的粉状膨胀剂。4.2 水泥4.2.1 明矾石膨胀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硫铝酸盐水泥混凝土水化后已满足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之效果,故严禁再掺加膨胀剂。4.2.2 考虑到 32.5 强度等级水泥中掺合料普遍加量较大,如再掺入膨胀剂会对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故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宜选用低于 42.5 强度等级的水泥;尤其适用于矿渣硅酸盐水泥是因使用硫铝酸钙类、硫铝酸钙-氧化钙类膨胀剂对矿渣硅酸盐水泥的适应性较好。4.2.3 一般情况下,刚粉磨出厂水泥游离

47、氧化钙含量较高、温度也较高,超过 65会对钙矾石的生成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刚进厂的水泥需放置一段时间待温度降下来、游离氧化钙稳定下来方可使用。而结块或时间过长会降低水泥活性甚至失效,故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也不宜采用出厂超过 3 个月的水泥,更不得采用结块的水泥。4.3 骨料4.3.1 由于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应用涉及到工业及民用建筑、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城建市政工程、人防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等多个领域,因而,应执行国家标准。较大20粒径的粗骨料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的干缩。骨料杂质的含量越高,对混凝土性能、钙矾石的形成、膨胀效果的发挥危害性越大,因而,在本条和 4.3.2 条对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

48、量作了限值规定。4.3.2 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关键是保证拌合物有良好的和易性,故要求骨料有较好的颗粒级配和清洁性,细骨料宜选用中砂。采用人工砂时,应执行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 的标准。采用海砂配制混凝土有一定的特殊性,氯离子含量和贝壳含量较高,必须进行处理和控制,因而需执行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206的专业标准,并对氯离子含量、贝壳最大尺寸和贝壳含量进行了规定。采用特细砂宜导致黏度增大和裂缝产生,因而,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特细砂,如特定情况下只能用特细砂,可参照相关现行标准特细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DB50-5028-2004 的规定应用。4.3.3 防止碱骨

49、料反应对微膨胀防水混凝土及结构耐久性非常重要,为避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造成的危害,配制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严禁使用碱活性骨料。4.4 矿物掺合料4.4.2 低品质的粉煤灰和矿粉会明显降低微膨胀防水混凝土的膨胀防水性能、强度和抗冻、抗渗性能,因而,对粉煤灰、矿粉等掺合料的质量作出了规定;当采用 C 类粉煤灰时,因氧化钙量较高易造成安定性不良,故应进行安定性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4.3 对于居住和公共场所等民用建筑工程,为保证人身健康安全,应检测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放射性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的规定。4.4.5 为避免钢筋锈蚀,矿物掺合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0.02%

50、。4.4.6 矿物掺合料温度过高会对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而,生产微膨胀防水混凝土时,矿物掺合料温度不宜高于 60。4.5 外加剂4.5.2 配制高性能、自密实、泵送的微膨胀防水混凝土,保证较好的流动性及和易性是关键,故宜采用高效、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冬期施工,应采用防冻剂或复合类防冻剂,确保混凝土能够负温下持续水化形成强度。引气可有效缓冲混凝土中水分的冻胀破坏,对有抗冻融要求的微膨防水混凝土应采用引气剂。4.5.3 通过检验和确定外加剂与其他混凝土材料是否有良好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尤其是掺加膨胀剂后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影响;掺加膨胀剂后有时会加大对减水剂的吸附,增21大混凝土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防水防火防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