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41254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1-3章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七上期末复习学员编号: 年 级: 初一 课 时 数:3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科学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C七上期末复习(一)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一、 知识梳理【知识点1】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2、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1)直接观察是直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单凭感官观察事物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2)间接观察是借助仪器进行的观察。借助仪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3、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时应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测量数据。4、在观察和实验中,要用一些工具和仪器,每种仪器都有特定的用途和使用

2、要求,我们应了解各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1)试管的使用: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2)酒精灯的使用:(3)胶头滴管的使用:用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4)烧杯的使用:主要用于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也可用作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5)试管夹的使用: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典型例题】例1、 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 ,也可以借助 。答案:观察 肉眼 放大镜或显

3、微镜等仪器例2、下列仪器中,用于加热的是 ,用于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 ,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的是 ,常用于搅拌的是 。A. 滴管 B. 烧杯 C. 酒精灯 D. 玻璃棒 E. 药匙 F. 试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用实验仪器的用途。要求把实物与名称联系起来。烧杯与试管要区分开,烧杯可用于配制溶液及用作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等;而试管一般用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滴管是用来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镊子和纸槽。药匙和纸槽用于取粉末状固体,镊子用于取块状固体。玻璃棒除用于搅拌外还可用于引流。比较容易判断的是酒精灯,它是用于加热的仪器。答案:C E A F D变式

4、训练1、下列仪器中,可用来溶解物质的是 ( )答案:D变式训练2、能用来给液体加热,又能给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答案:B例3、下述滴管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取液后的滴管,倒放在试管架上,以免液体流出B、把滴管放在洁净的实验台上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未经蒸馏水冲洗便继续使用D、吸取了石灰水的滴管没经蒸馏水冲洗再吸取纯碱溶液答案:C例4、在酒精灯火焰上横插一细木条,其最先燃烧的部分是( )A、外焰与空气接触处 B、外焰中部分 C、内焰中部分 D、外焰与内焰交界处答案:A变式训练、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部分,其中 火焰温度最高。答案:外焰 内焰 焰心

5、 焰心例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取用液体药品时,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器的2/3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A、 B、 C、 D、答案:A变式训练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 里,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在实验中应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 取用,液体通常取 mL,固体只需 即可。答案:光口品 细口瓶 最少量 12 盖满试管底部变式训练2、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应先使试管 ,把盛药品的 小心地送入 ,然后使试管 ,让药品 。答案:横放 药匙(或纸槽) 试管口 慢慢竖

6、起来 滑到试管底【知识点2】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千米()、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和纳米(nm)。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 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此外,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手、脚等粗测物体的长度。声呐、雷达、激光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测量工具的选择:测不同的长度要选用不同量程的刻度尺,不同的测量要求也要选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使用前

7、:、弄清楚它的零刻度线位置。是否磨损。、弄清楚它的量程,即它的测量范围。、弄清楚它的分度值,分度值也就是最小刻度,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使用时:、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记正确:数值一定要写明单位。3.长度测量中的一些特殊方法;替代法 (用棉线测地图上哈尔滨到满洲里的铁路长度)滚轮法 (用自行车测量路程)累积法 (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辅助工具法(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典型例题】例1、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李明的身高是1.72 ,新铅笔的长度是1.8 ,教室的长度为850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 。答案:m

8、dm cm mm例2、某同学进行的四次单位换算,其中正确的是: ( )A、1.2米=1.2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1000=1200毫米C、1.2米=1.2米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答案:D变式训练、有三个长度数据:240分米;0.24千米;2.4106微米,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A、 B、 C、 D、答案:D例3、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不能选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答案:B例4、

9、甲乙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记录是48.15厘米,乙记录是4.81分米,你认为测量记录结果是( )A、甲 B、乙 C、都正确 D、都不正确答案:B变式训练1、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 B、估计值是4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答案:C变式训练2、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52厘米、3.53厘米、3.61厘米、3.5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3.55厘米 B、3.527厘米 C、3.5475厘米 D、3.53厘米答案:D 变式

10、训练3、如图所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3.00 cm。例5、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尺会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结果是( )A、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B、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D、无法判断答案:B例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能正确测出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是 ( )答案:B变式训练1、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厚度为1.70厘米,这本书共有34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解析:340页共170张 答案:D变式训练2、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 2.8 厘米

11、,铜丝的直径是 1.65 毫米。例7、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右图)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答案:D【知识点3】体积的测量1. 体积及体积的单位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立方米(m3)。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分米(dm3)和立方厘米(cm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12、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分米3=1升 1厘米3=1毫升思考:体积和容积有什么不同?2. 体积的测量测量形状规则物体体积的常用工具:刻度尺。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量筒或量杯。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常采用排水法。用量筒(或量杯)间接测量既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固体的体积:将固体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步骤:、看:量筒(或量杯)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分度值),量筒(或量杯)所示的体积单位一般是mL,即毫升。量筒呈圆柱形,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刻度均匀;量杯呈倒圆台形,刻度不均匀,下部较疏,上部较密。、倒: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

13、)时,应左手执量筒(或量杯),右手执烧杯,面对量筒(或量杯)上的刻度线,使量筒(或量杯)和烧杯略微倾斜,让液体缓缓流进量筒(或量杯)。尤其是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预先放入的水要适量,水既不能少得无法完全浸没物体,也不能多得溢出量筒(或量杯)。、放:将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读:视线与量筒(或量杯)中的液体凸面最高点或凹面最低点相平。有些液面(如水)是凹形的,读数时以凹形的底部为准;有些液面(如水银)是凸形的,读数时以凸形的顶部为准。 、记:记录数据应注明单位。【典型例题】例1、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是:甲:500毫升,10毫升;乙:100毫升,1毫升;丙:5

14、0毫升,1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选择上述哪一种量杯进行测量好? (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答案:B例2、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D、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答案:A例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 水平桌面上 ,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如图所示量筒内的液

15、体的体积是 26mL 。 例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 )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都有可能答案:C变式训练、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等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小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答案:B例5、如图所示,量筒的分度值为 ,量程为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厘米3。解析: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以及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测量。答案:10 mL 200 mL 20【知识点4】温度

16、的测量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3、测量工具: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4、认识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原理: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5. 测量过程:估:选择温度计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根据估计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适宜的温度计。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

17、计要放在被测物体中。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记:读数时要带单位。6、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3)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取出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7、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温度计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人的体温测量范围零下几度100左右,范围大3542准确程度10.1构造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管,下端是玻璃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的玻璃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物体读数,温度降低时,管内液体自动退回玻璃泡。能离开人体读数,温度降低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要用力甩几下。体温计的构造特点是:

18、大的玻璃泡,使温度的微小变化就能导致水银柱长度显著变化;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弯曲的玻璃管,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不容易退回来,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8、形形色色的温度计:光测高温计、双金属温度计、辐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典型例题】例1、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很可能是 ( )A.75 B. 55 C. 35 D. 25答案:C变式训练、下列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答案:C例2、甲图所示的温度为23读作 零下二十三摄氏度 ; 乙图所示的温度为 25读作 二十五摄氏度

19、。例3: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D. 取出温度计;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使用的具体过程。先估计物体的温度,再选择合适的量程及最小刻度的温度计,然后进行测量,再读数,最后记录结果、整理。要注意温度计不能拿出来读数。答案:B A C E D F例4、测量液体温度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B、测量前应先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

20、以选择适当的温度计C、读数时应该让温度计离开待测物体D、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相平答案:C例5、一支未刻好度数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5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55 。例6、用体温计测得小明的体温为37.3,若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炮就去测量小英和小刚的体温,如果小英和小刚的实际体温为37.1和38.4,那么两次测量结果应该是( ) A 、37.3和38.4 B 、37.1和38.4 C、 37.1和37.4 D 、37.3和37.4答案:A【知识点5】科学探

21、究1、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 建立猜测和假设 制定计划 获取事实与证据 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3、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变量处理:控制变量法和设置对照组。【典型例题】例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合作与交流制订计划建立猜测和假设提出问题检验与评价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 B. C. D. 解析:科学探究每一步骤的顺序是有一定科学性和逻辑性的。科学探究首先应该是提出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建立假设,并制订相应的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并检验、交流。答案:C例2、有三个同学在家里用实验器材探究纸片、塑料薄膜、棉布对电视机遥控信号的阻

22、挡能力。他们的探究过程分别是:甲同学在自己家里,将纸片放在遥控器与电视机之间,手指按遥控器控制键,如果遥控器能对电视机起控制作用,则增加纸片的数量。如此重复实验,逐渐增加纸片的层数,直到遥控器不能控制电视机为止,记下纸片的层数。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实验,记下塑料薄膜的层数。丙同学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照与甲同学同样的方法实验,记下棉布的层数。学生使用材料能完全阻挡遥控器信号的最少层数甲纸片14乙塑料薄膜20丙棉布10他们的结论是:棉布比纸片和塑料薄膜能更有效地阻挡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信号。(1)三个同学的探究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指出其中存在哪些问题?(2)请从指出的问题

23、中选出一个说明如何改进?解析:科学探究每一步骤的顺序是有一定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本题中的三位同学分别在自己家中做的实验,所以使用的电视机不是同一台,相应的遥控器也不是同一个,距离位置、材料的厚度等都不相同,在这样多个变量不同的条件下,他们探究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答案:(1)没有选择同一台电视机(或没有选择同一个遥控器)进行实验;遮挡材料所放的位置不一致;遥控器与电视机的距离不一致;遮挡材料的厚度不一致;等等。(2)因为题目要求探究的是不同材料(即物质的性质)对遥控器信号的阻挡能力,故除此之外的其余条件都应满足相同。二、专题过关1、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 )A、防止试剂腐蚀

24、胶头 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 D、防止液体流出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正确的是( ) 3、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90厘米的是 ( )A、电脑显示屏的宽度 B、科学书本的长度C、电冰箱的高度 D、学生课桌的高度4、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4.5米=4.5100=450厘米 B、 4.5米=4.5米100厘米=450厘米C、4.5米=4.5100厘米=450厘米 D、 4.5米=4.5米100=450厘米 5、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A、3.6厘米 B、3.61厘米 C、3.612厘米 D、36厘米6、现在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脚

25、跟到脚趾尖的距离的厘米数。一位同学想请人在外地给他买一双合适的球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把受潮膨胀了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脚长是23厘米。他应该买下面列出的哪个号的球鞋? ( )A、22号半 B、23号 C、23号半 D、不能确定7、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8、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共测20匝的长度,细铜丝紧密排绕而成的总长度是 厘米,则由此得铜丝直径应是 厘米。9、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图乙中木块的长度是 。 图甲 图乙 10、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某同学仰视读数为80毫升,则量筒内水的实际体积 (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很难确定 11、

26、某同学做测量塑料块体积的实验(如图所示),他先把塑料块放入盛有20立方厘米水的量筒里(如图甲),然后用细针将塑料块轻轻压入水中(如图乙),得出塑料块的体积应是 立方厘米,塑料块浮出水面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12、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两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13、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没有一般温度计时,可用体温计来测沸水的温度B、 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容器底部接触C、应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来读数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4、比较温度计和体温计,相同的是 ( )A、量程 B、准确程度

27、 C、构造 D、原理15、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C、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6、有一支温度计,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3,放在一标准气压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为95,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则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 ) A、23 B、25 C、26 D、2917、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8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结果第一次为38.5,第二次为39.5,第三次为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第一次正

28、确 B. 只有第三次不正确C. 只有第三次正确 D. 第三次肯定正确,第一、二次也可能正确18、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是( )A. 提出问题 B .提出猜想 C. 获取事实与证据 D. 交流答案:1、A 2、A 3、D 4、C 5、B 6、C 7、B 8、1.60 0.08 9、3.36cm 2.6cm 10、A 11、15 312、C 13、D 14、D 15、B 16、B 17、B 18、C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

29、胞壁结构)。(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B.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C. 布朗与歌德虽然没有提出细胞学说,但是他们分别发现了细胞核,以及提出了“原型”的说法; D.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内容,只要识记正确,就可轻松完成。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布朗和歌德虽没有提出

30、细胞学说,但提出了“原型”的说法。选项中,病毒虽没有细胞结构,但仍属于生物。答案:D例2、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 (Robert 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己精心改良的 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 ,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解析:此题考查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内容,属于识记水平的基础题。答案:罗伯特胡克 显微镜 细胞壁 施旺 施莱登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结构

31、功能单位细胞构成。【知识点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2)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液 泡:含有细胞液。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2、说明:我们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称为细胞的基本结构。【典型例题

32、】例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 B.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无细胞膜 C. 有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很大D. 植物细胞不一定都有叶绿体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的特点。解题时要从植物细胞的主要特征入手。植物细胞有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有细胞膜;成熟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细胞,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才有叶绿体。答案:B例2、为了鉴别空难者的身份,需要进行遗传物质的检查,下列各项中,带有遗传物质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解析:细胞核内存在遗传物质。答案:D例

33、3、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假如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沸水破坏了细胞中的(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细胞壁 D. 细胞质解析:细胞膜起到保护细胞,控制外界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答案:B【知识点3】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1)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分裂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说明:细胞分裂的意义:单细胞生物的个体数目增加。多细胞生物个体内的细胞数目增加。(2)细胞生长:分裂的子细胞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

34、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3)细胞分化: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分化后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4)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形成了一个生物体。【典型例题】例1、望天树是我国最高的一种树,高达80多米。一粒小小的种子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是细胞发生什么变化的结果( )A. 分裂 B. 生长 C. 分化 D. 以上三项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此题是对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意义的考查。每一个细胞都不能无限制地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新产生的细胞体积都很小,只有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

35、才会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光靠分裂和生长最终只能长成一个细胞团,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生物体,必须进行分化才行。答案:D例2、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变化发生在(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细胞壁解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会出现明显的染色体。答案:C 例3、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 ) A. 生物种类增多 B. 生物个体数目增多; C. 细胞数目增多 D. 个体长大;解析: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生物个体数目增多,多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体细胞数目增多。答案:B例5、(1)如图,图中1表示的是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数目 。图中2表示

36、的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 。(2)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靠如 (填“甲”、“乙”或“丙”)所示的细胞传递的。解析:据图所示,图中1由一个细胞变成2个细胞,属于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意义是形成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被蚊子叮咬,用手拍打这个反射过程要靠神经细胞完成,三种细胞图中“甲”就是神经细胞。答案:(1)分裂 增多 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细胞群 (2)甲【知识点4】相关实验: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对照下图加以复习,其中镜柱在我们课本没有提到,课本上加了一个倾斜关节)(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安

37、放;对光;(说明: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放片、调焦距观察;(说明:左眼对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若要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2. 临时装片的制作,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1)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取载玻片滴一滴清水。用解剖刀在洋葱表皮上切一块边长为1厘米左右的小方块。用镊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到2滴红墨水,在另

38、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2)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取载玻片滴一滴生理盐水。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签轻刮口腔内壁。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轻轻涂几下。用镊子取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气泡产生,然后慢慢放平。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滴亚甲基蓝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染色。(3)分别把制作好的装片放显微镜下观察,画出对应的细胞结构图。【典型例题】例1、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较暗时,应选择 。大光圈;平面镜;小光圈;凹面镜(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眼望着 _ 镜观察,同时另一眼 _ (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

39、图像是 。(3)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4)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用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如果光线太暗,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光线太强,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观察时,左眼望目镜,同时右眼睁开。显微镜呈的是倒像,即上下左右颠倒,所以要使视野中左下角的物体移到正中央,只要往左下方移动就可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这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为2045900。答案:(1) (2)左 目 睁开 (3)C (4)900例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这时观察到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综合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