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4110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专升本 040105 戴晓蕾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 70 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 ,被看作是 “开放教育 ”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 ,正为我国幼教接受并采用。但是教师们首先接受了 一个严峻的考验:创设活动的硬件并不难,到外面看看,书上翻翻 ,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 所以然,关键在于怎样使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使幼儿充分活动、和谐发 展?这就涉及到新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师幼互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 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以瑞吉欧的 “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 对幼 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 ,并以

2、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 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 的发展,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选题意义与目的1 、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 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2 、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幼教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二、文献综述(一)概念界定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 性质的活动 .它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 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师幼互动

3、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一线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 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 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 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二)课题研究背景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 “活动决定人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 键.而活动区活动以其个别化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 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2)。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指出:在领悟纲要精神的基础上,以

4、现代心理学 理论为指导,在活动区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展 .并在其中收录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 ,他 们认为区域活动对早期阅读中的多元创造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美术能力、个 性发展、品质的培养等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根据活动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依据 和活动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区域内容应该丰富,多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内 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区域设置既要符合先阶段 幼儿的年龄特征,有要符合幼儿个性差异特点,不宜过深或过浅;区域要有较健全的幼儿 活动观察记录,以便教师评价幼儿情况,总结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3) .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中收录

5、了对幼儿园区角活动现状的思考 ,他们认为区域活动中 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热闹的形式,幼儿被动的参与,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活动性 质。其次是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 ,造成幼儿不是为了需要而学习。再次是教师指导欠恰 当,忽略了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的评价笼统,对幼儿下次活动促进作用小。最后是 教师太过放任自流,失去了以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性质;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探索 研究中认为活动区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 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 ,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

6、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4)迈向 21 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中收录了关于活动区内容从哪里来的探 究,他们认为内容要与近期开展的主题,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身边的事物有关. (5)学前教育论文集中对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的问题提出了看法,他们认为教师由支配者 变为支持者,由讲述者变为询问者、引导者,由备课者变成记录者、反思者(6)。从以上可以看出教师观念的转变,然而如何使区域活动更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使幼儿主动 发展,更多的在于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加德纳认为: “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 展与别人无关 ”。这说明活动中认识活动不只幼儿单项度的认识过程,而是师幼双方信息 反馈与互

7、动过程,当前“师幼互动”的观点正被教师们所接受.(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学者的研究A 师幼互动、师幼关系对于幼儿所具有的意义我国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师与幼儿的行为往来对幼儿的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如罗鸣在教 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中从幼儿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化特点出发,论 述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将对幼儿社会性观念的初步形成、幼儿口头言语能力地发展、幼儿个 性的发展以及幼儿智力的初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姚铮在幼儿园人际环境 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从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分析入手,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视为 幼儿园人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师幼关系对幼儿社会交往方式的促进或

8、促退 的影响 .指出,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 人格,就会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平等、互相依赖的师幼关系,进而帮助幼儿建立起安全 感、归属感,促进他们与他人、与同伴的正向交往,反之则不然( 8)。庞丽娟在幼儿 教师的期望和幼儿发展中以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了 “教师的期待”这一隐 性教育力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对皮格马利翁效应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幼儿与教 师在教育进行中各自内隐的心理运作过程以及双方之间外在的行为交互作用过程,并在此 基础上着眼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革新 ,进一步对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 “如何是使积极对 待”、 “如何让幼儿感觉到自

9、己正在被期待着”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9)。B 我国师幼互动行为的项宗萍在从“六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 ”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育过程 的评价取向中指出,在我国目前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 ,幼儿 自由活动的余地小;师幼互动内容偏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轻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方 面的培养(10)。李生兰在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中认为我国的师幼互动行为 还存在以下一些特征: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互动多于游戏中发生的互动;教师与集体幼儿的 互动多于教师与小组幼儿、教师与幼儿个体的互动;在师幼互动进程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角 色自居,缺少同伴式的参与性活动;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中对

10、幼儿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 留给培养幼儿自理、自立能力的机会非常有限;教师过分重视模仿、范例的作用而忽视幼 儿的自我表现(11) .C 我国师幼互动模式在探讨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时 ,周欣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分为平行式、合作 式与外部干预式三种( 12) .柳淑玲结合教师的个性特征将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类型分为 严爱型、慈爱型、一般型(13)D 我国师幼互动已有相关成果“九五期间,卢乐珍教授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重点课题“幼儿园教学、游戏中的 师幼互动研究”项目(14)。1999 年,刘晶波博士从考察与分析师幼互动状况入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 目前幼儿园中师幼互动行为状

11、况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2文献综述 (15)。2000 年后,刘晶波博士对师幼互动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哪些研究进行梳理.2001 年,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霍力岩对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关键环节,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6)。近年来,对师幼互动问题的研究比较关注。2。国外学者的研究A 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事务性关系,而是带有 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幼儿所经历的师幼关系状况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拉古 兹说过“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

12、论家罗杰斯(C.R.Rogers)也 说过: “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 (17)他认为,只有在 “整个人 (包括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图等)都参与学习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B 师幼互动模式众多关于师幼关系模式的研究表明,现实中师幼关系存有许多种模式,并且不同的幼儿与 教师间结成的师幼关系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斯拉夫( SROUFE)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即便是 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的师幼关系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 区别,具体表现为:温暖型、参与型、支持型、冲突型、控制型( 18)。皮恩特(PIANTA) 认为以教师指向幼儿的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幼

13、关系分为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 碍的关系(19)。布罗菲(BROPHY)遵循相同的研究视角,也有将师幼关系分成四种类 型:亲近型、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 .从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在互动中的情感表 现与行为方式将师幼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20)。C 影响师幼互动因素国外研究者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影响师幼关系的第一位因素是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如幼 儿的气质倾向、行为特征与幼儿早期的人际关系经历等多个方面。认知学习理论家奥苏贝 尔(D.P。 Ausubel)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 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14、。 ”(21)他认为 ,任何新知识 ,如果与学习者原 有的经验没有联系,没有已有的经验作为落脚点的话,新知识是不会引起兴趣而被吸收的 . 除幼儿的自身特征以外,研究者们发现,师幼关系还受教师自身的特征、师幼互动行为的 外部特征与师幼互动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受教育水平程度并不是显著影响师幼关系 的因素,教师特征中对师幼关系状况有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反省能力。而影响师幼关系的 客观环境,国外学者的研究涉及到的研究课题幼儿园班级的规模、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 等方面。教师与幼儿人数的比率越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与幼儿间形成安全依赖的可能 性越大。此外还有教师人选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22

15、)。(三)总结从以上相关资料不难看出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是提升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 ,但是普遍 存在一些问题(1)师幼关系: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沟通 ,幼儿对教师的情感大 多是畏惧和平和,教师对幼儿的情感大多是限制与不满。师幼之间较少表现为积极进取 (幼儿方面)和赞许喜爱(教师方面)。这种师幼关系给师幼互动埋下了隐患。 (2)师幼 互动模式: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模式大多是 “倾斜模式”(以互动进程中 ,教师俯视 幼儿,幼儿仰视教师为根本特征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很难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只 会不断滋生幼儿的依赖、抵触情绪 . (3)引发师幼互动的动因:动因大多以事务性为主,比如维

16、持秩序、解决纠纷等;而单纯性的情感互动很少发生。这样形成的局面是:教师在 活动中始终是绝对权威者,对幼儿高度控制和约束,幼儿始终处于以来、服从的被动状态 . 这对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4)师幼互动的内容:在师幼互动 行为中,内容大多是教师预设目标的完成以及对规则的强化、遵守和维护,对幼儿在探索 过程中的新发现很少进行积极引导,生成新的内容,大多是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3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性行为被束缚,他们所 谓的探索活动都是在教师预设范围之内。在这种消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活泼健康发 展的教育目标将成为一句空话。(四)研究方向幼

17、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都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运用互动的形式建构这一过程,以最 优化的师幼互动策略指导教育实践,能不断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幼儿的发展。 1、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幼儿园教学结 构. 2、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幼儿自主学 习并获得经验。3、通过师幼互动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幼儿学习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师和方案 .(五)参考文献1、 张博: “ 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 - 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交往的思 考,载学前教育, 2000 年第 7、 8 期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

18、1 年版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 ,2004 年版4、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学前教育分会编 ,新时代出版社, 2000 年版5、迈向 21 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 1999 年版6、学前教育论文集,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7、如罗鸣:教师与幼儿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载福建教学与研究 , 1990 年 3 期8、姚铮: 幼儿园人际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载幼儿教育, 1994 年 2 期9、庞丽娟: 幼儿教师的期望和幼儿发展,载学前教育研究, 1992 年 4 期10、项宗萍:从 “六

19、省市幼教机构教育评价研究 ”看我国幼教机构教育过程的问题与教 育过程的评价取向,载学前教育研究 , 1995 年 2 期11、李生兰:中澳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比较 ,载学前教育研究, 1993 年 6 期12、周欣:试论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载学前教育研究 , 1990 年 4 期13、柳淑玲: 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与幼儿发展,载学前教育, 1991 年 12 期14、卢乐珍:关于“师幼互动”的认识 ,载早期教育, 1999 年第 4 期15、刘晶波 : 国外学者关于师幼互动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载早期教育 ,2000 年 13 期16、霍力岩:论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载学前教育研究, 2001 年

20、第 1 期17、卡尔 罗斯杰 :As for teaching and some personal viewpoints that study ,北京外国 教育资料, 1989 年版18、 Sroufe, L。 A.&Fleeson,J. ( 1988 ) 。 The coherence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relationships withinfamilies, Eds。 R。 Hinde&J.Stevenson Hinde,5771,&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 Pianta,R.C ( 1994)。 Pattern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ldren and kindergarten teachers,Journal Education Review48 (1): 131.20、 Brophy, J.E。 Grood,T.L。 (1994 ) 。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Causes and Consequences.New York: Halt, Rinehat &Winston.21、奥苏伯尔: EDUCATIONAL PSYCHOLOGY,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22、同 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