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813587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7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DB35_T+569-2004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5692004 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2004-10-09 发布 2004-10-09 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33 前 言 绿竹笋是一种优质食用笋,笋肉甘甜、笋质脆嫩、营养丰富。为规范绿竹笋生产,提高鲜笋产量、质量和食用安全,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福安市人民政府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安市林业局、福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妙青、黄锋、林忠平、高瑞龙。DB35/T 569-200434 绿竹笋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

2、准规定了绿竹笋丰产培育的术语和定义、产量指标、竹苗及繁育技术、丰产培育技术、竹笋调查、用工估算、检查验收及技术档案。本标准适用于绿竹笋的丰产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B35/T 550-2004 无公害竹笋产地环境要求 DB35/T 549-2004 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扦插苗 指利用绿

3、竹1 年2 年生健壮母竹的主枝、副主枝,取基部3 节4 节,在苗床上进行扦插培育长成的苗。3.2 移蔸苗 指选择绿竹林中一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扒开该植株周围土壤,找出与母竹的连接处,用利刀切断,将蔸挖出,劈去竹梢,保留秆长1.2 m1.5 m的竹苗。3.3 秆芽 指绿竹秆节上的饱满芽。3.4 芽目(芽眼、笋目)指秆基两侧的芽。3.5 竹蔸 指茎的地下部分,包括秆柄、秆基及根系。3.6 秆柄 指与母竹秆基连接的尖锥部分,节密,无根,无芽,呈陀螺形,约15 节。DB35/T 569-200435 3.7 秆基 指秆的基部,节密,约10 节,稍倾斜,每节有根,形成竹蔸根系,每节着生1 芽目。3.8

4、 绿竹笋 指绿竹竹秆在土壤中的幼体,由秆基两侧芽自发育而成,分笋柄、笋基、笋体,每节具一笋箨。3.9 笋柄 指笋体与母竹秆基或笋基连接的尖锥部分,发育成秆柄,约15 节,节密。3.10 笋基 指笋的基部,发育后成为秆基,约10 节,每节可长根,每节着1 个芽。3.11 笋箨 指包裹竹笋的箨(即笋外面的壳)。3.12 主枝、副主枝 指竹杆上通常每节生长着的3 个粗壮的枝条,中间的为主枝,左右两侧的为副主枝。3.13 一年生竹 指竹龄为7 个月12 个月的竹。3.14 晒目(扒晒)指扒开竹丛周围土壤,让竹蔸、芽目暴露阳光下照晒。3.15 幼林 指新栽植1 年2 年的竹林。3.16 成林 指栽植3

5、年后(含第3 年)的竹林。4 产量指标 绿竹笋丰年产量指标见表1。表1 绿竹笋丰年产量指标 地类 产笋量/丛(kg)产笋量/hm2(kg)备注 山地 10 8 000 825 丛/hm 冲积地、农地 11 9 000 5 竹苗及繁育技术 DB35/T 569-200436 5.1 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福安绿竹产区主要农家品种见附录 A。5.2 扦插育苗技术 5.2.1 圃地选择: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条件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圃地。5.2.2 整地:圃地土壤应冬耕晒白,在扦插前 20 天进行全面整地,疏松土壤。5.2.3 土壤处理:每 hm

6、2用筛细农家肥 7500 kg、钙镁磷(或过磷酸钙)1500 kg 做基肥,用生石灰 150 kg225 kg消毒土壤,并将肥料和石灰均匀撒施,翻入土壤中。5.2.4 作床:苗床宽 100 cm120 cm,床高 15 cm20 cm,步道宽 30 cm,苗床长度视实际地形而定。5.2.5 穗条的选择:选择 1 年2 年生健壮母竹中下部粗壮、色泽青绿的主枝、副主枝,枝条基部有饱满芽 2 个以上,枝径粗 l cm 以上(含 1 cm)。5.2.6 取穗方法:先在母竹枝基部下方由下往上轻砍一刀,然后紧贴母竹往下切取,避免撕破枝蔸,损伤基部。5.2.7 穗条处理:穗条长度从基部算起留 2 节4 节,

7、剪去枝蔸基部其它侧枝,枝梢部斜 45剪去。当天取枝当天扦插。晴天扦插时,将插穗条浅插入清水中保湿。5.2.8 扦插时间:3 月4 月中旬,选择阴天或小雨天进行。5.2.9 扦插方法:先在苗床上按 25 cm 间隔开好小沟,沟深 15 cm20 cm,株间距 15 cm,然后将穗条按 3045统一斜放,斜向与秆基弯曲方向相同。穗条插入土中的长度为穗条长的 2/31/2,地上部分留 1 个2 个节,然后覆土踩实,浇足定根水。5.2.10 扦插密度:每公顷 12.75 万株13.5 万株。5.2.11 插后管理:适时浇水保湿,搭棚遮荫,棚高 80 cm100 cm,3 个月后可拆棚并追肥。追肥用尿素

8、或复合肥加水稀释浇施,100 kg 水加尿素或复合肥 l kg2 kg,或用腐熟的人、畜尿,稀释 3 倍4 倍。5.2.12 扦插苗出圃:起苗前剪去上端的枝叶,保留苗高 80 cm100 cm。起苗时注意少伤根,多留宿土。当天起苗当天造林。5.3 移蔸苗分蔸技术 5.3.1 移蔸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竹蔸入土深、无病虫害、具有饱满芽目 2 对以上、根系发达的 1 年生新竹为移蔸苗,地径 3 cm5 cm。5.3.2 移蔸苗挖取:要在离移蔸苗 30 cm 外,由远至近、由浅至深细心扒开土壤,找出移蔸苗和母竹的连接处,用利刀切断秆柄,做到不撕裂、切面平,再将分离后的移蔸苗斜劈去竹梢,保留秆长 1.

9、2 m 1.5 m,切口斜向与竹蔸弯曲方向一致,最上一节尽量留长,以利于蓄水保湿。移蔸苗当天挖取当天栽植。5.4 竹苗质量要求 竹苗应符合表2 质量指标。DB35/T 569-200437 表2 绿竹苗质量指标 绿竹苗种类 苗高(cm)地径(cm)芽目(个)株/丛外观特征 扦插苗 80 1.0 23生长健壮、根系完整、无病虫害。移蔸苗 120150 35 4 1 竹秆芽和竹蔸芽目饱满、无损伤、竹秆鲜绿、根系完整、无病虫害。5.5 检测方法 5.5.1 抽样:在同一批苗内,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按表 3 规定抽样。表3 绿竹苗检测抽样数量 绿竹苗株数 检测株数 100以下 101500 5011 0

10、00 1 0012 000 2 0013 000 3 000以上 15 25 50 100 150 200 5.5.2 检测:用钢卷尺或直尺测量,地径读数精确到 O.l cm,苗高读数精确到 l cm,移蔸苗芽目用目测。5.6 检验规则 5.6.1 凡出圃和分蔸的竹苗均应进行检验。5.6.2 绿竹苗应分批检验,检验工作限在原苗圃或移蔸苗集中地进行。5.6.3 检验合格率达 95%以上,该批苗为合格苗。检验合格率为 85%95%,允许复检一次,并以复检结果为准。5.6.4 竹苗检验结束后,应填写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该检验证书格式见表 4。5.6.5 竹苗用于造林要附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向外县(市

11、)调运的苗木还要经过检疫并附检疫证书。DB35/T 569-200438 表4 绿竹苗检验合格证书 绿 竹 苗 检 验 合 格 证 书 编号 苗木类型(扦插苗或移蔸苗)品种、农家品种 批号 数量 执行标准 起苗日期 包装日期 发苗日期 穗条或母竹来源 苗木产地 苗圃或母竹林土壤 苗木检疫 育苗单位 发苗单位 检验员:负责人:检验日期:5.7 包装、运输 扦插苗或移蔸苗运输时,根蔸必须用草帘、稻草、编织袋等包装包扎、保湿,运苗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竹秆的芽与竹蔸的芽目。长途运输不应超过2 天,防止风吹日晒。6 丰产培育技术 6.1 笋用丰产林竹丛结构指标见表 5。表5 绿竹笋用丰产林竹丛结构指标 地

12、类 每丛保留 立竹量(株)每公顷丛数(丛)每公顷 立竹量(株)每丛年留新母竹(株)丛保留不同竹龄立竹量(株)一年生竹 二年生竹 山地 68 630825 3 8006 600 45 45 13 冲积地 农地 79 630825 4 4007 400 56 56 13 6.2 造林设计 6.2.1 设计内容包括种竹面积、立地条件、经营措施、笋竹产量等,详见附录 B。6.2.2 林地选择:按绿竹笋的培育目标选择以下林地类型。a)培育普通竹笋,选择农地或溪河两岸冲积地、路边、村旁、房前屋后、山坡中下部、山凹等地均可,林地海拔一般不超过 300 m,林地要求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

13、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的、类地。b)培育特级竹笋,林地应选择山地、类立地类型,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的酸性或微酸性红壤。DB35/T 569-200439 c)培育无公害竹笋,按 DB35/T 549-2004 的 4.1、4.2、4.3 执行。6.2.3 林地清理:山地造林可采取带状或块状劈杂清理林地。为防止水土流失,不提倡全面整地。杂灌少的林地可直接整地。6.2.4 造林密度:株丛)行距 4 m4 m 或 3 m4 m,每公顷 630 株(丛)825 株(丛)。6.2.5 整地挖穴:定穴采取“品”字型配置,穴规格为 70 cm50 cm40 cm(面深底),表土与心土分开

14、置放,造林前一个月施基肥、回表土。6.2.6 施基肥:选择山地种植应下基肥,栽植前 15 天30 天施基肥,每穴施农家肥 20 kg,或山灰20 kg过磷酸钙 0.5 kg 或桐饼 1.5 kg,在穴中与表土拌匀,覆土 3 cm5 cm。6.3 竹苗选择 选择合格的竹苗,质量指标按本标准5.4 执行。6.4 造林季节 在3 月至4 月上旬,选阴天或小雨天进行造林。6.5 栽植方法 6.5.1 移蔸苗造林:栽植时蔸部去箨,竹秆切面朝上斜放 3045,覆土比母竹原入土深 10 cm,分层压实,盖草保湿,多日无雨需浇水,成活率要求 90%以上,翌年补植死株。6.5.2 扦插苗造林:绿竹苗入土比原来深

15、 10 cm,分层压实。多天无雨需浇水,成活率要求 95%以上。6.6 抚育管理 6.6.1 幼林管理 6.6.1.1 除草松士:种竹当年 6 月7 月和 9 月10 月各除草松士 1 次。第二年除草松土 2 次,时间分别为 3 月4 月和 8 月9 月。6.6.1.2 扒土晒目:栽植后,自第二年开始,每年于 3 月4 月,把竹丛周围表士扒开。深度以暴露竹蔸、笋目为准,让阳光晒 20 天30 天,以提高地温,促进芽目早发育。6.6.1.3 施肥:结合抚育时进行。施肥方式采用环状沟施或环状穴施,施后覆土。注意肥料不能接触笋芽。a)栽植当年,8 月9 月施肥,丛施复合肥100 g150 g。b)第

16、二年施2 次肥。第一次,扒土晒目结束后,结合覆土时进行。第二次9 月中旬进行,每次丛 施碳酸氢铵1 kg过磷酸钙1 kg,边混边施;或施复合肥100 g150 g。6.6.1.4 林地套种:栽竹当年可以套种豆科等矮秆作物,以耕代抚。6.6.2 成林管理 6.6.2.1 抚育:一年抚育 3 次。a)第一次,时间3 月4 月,结合砍除老竹时进行,全面除草、松土、挖去老竹蔸、扒士晒目。b)第二次,时间9 月中旬,全面除草松土、培高。c)第三次,时间在12 月,应全面除草松土。6.6.2.2 砍除老竹:每年 3 月4 月结合抚育时,砍去老竹,保留合理竹丛结构,具体见本标准表 5 的规定。6.6.2.3

17、 扒土晒目:按本规程 6.6.1.2 要求执行。6.6.2.4 施肥次数和方法:一年施肥 3 次。DB35/T 569-200440 a)第一次,在3 月4 月,扒土晒目结束后,结合覆土时施笋前肥,施肥量按每丛立竹数量确定,平均每株施碳酸氢铵过磷酸钙1:1 比例混合肥500 g650 g,或每株施复合肥200 g250 g。b)第二次,在8 月9 月施笋期肥,每株施复合肥150 g。c)第三次,在12 月,每丛施饼肥l kg2 kg,或农家肥25 kg,起到养竹和促进次年提早出笋的目的。6.6.3 施肥原则 a)竹笋生产用肥提倡施用经发酵后的油桐饼、菜籽饼等有机肥料,或使用其它人工制造的无公害

18、有机肥。农家肥须经堆集发酵和无公害处理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垃圾肥。b)使用化肥时提倡施用N.P.K 复合肥,或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1:1 混合施肥,边混边施。不宜施含有氯离子的肥料和过量施硝态氮肥。也不宜单纯施氮肥。6.7 病虫害防治 6.7.1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优先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安全使用化学防治措施。6.7.2 化学防治原则按 DB35/T 549-2004 的 5.5 执行。6.7.3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 6。表6 绿竹主要病虫害防治表 病虫害 名称 为 害 情 况 及 防 治 方 法 异歧蔗蝗 以若虫、成虫高密度

19、聚集取食,将竹叶吃尽,如同火烧一样,轻则影响笋竹产量,严重时被害竹林枯死。发生时间6 月上旬至8 月下旬,防治方法:6 月7 月间对未上竹的12 龄群集若虫,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 倍3000 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2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在10 月至翌年5 月结合抚育垦复,在向阳、杂草少、疏松沙壤土的竹林内挖除卵块,做好林地卫生。竹笋象 幼虫蛀食竹笋,成虫吸取笋汁、啃咬竹笋,取食处呈孔洞状,造成竹笋腐烂、退笋,或成竹过程引起腐烂、倒折、断梢、竹秆畸形等,严重影响绿竹笋材的产量和质量。常见的有一字竹笋象、大竹笋象。为害期6 月中旬至9 月下旬,7 月下旬至8 月下旬为最盛期。防治

20、方法:加强竹园抚育管理,冬季深翻土壤,破坏蛹室。7 月8 月,利用成虫的假死性,人工捕捉。在竹笋象产卵的上下方,用刀轻轻剥开笋壳,刺杀或挖出卵和幼虫。药物防治用90%敌百虫500 倍液或50%敌敌畏1000 倍液,在出笋前喷洒林地1 次,出笋后每隔一周一次,连续2 次3 次。竹蚜虫 在通风不良的茂密竹林和污浊环境及湿热的气候下容易发生,常常聚集于竹叶背面或竹秆表面,吸食汁液。被害绿竹轻则影响翌年发笋,重则竹叶易变黄脱落甚至整株或成片枯死。同时易引起煤烟病。主要发生在3 月下旬和7 月中旬。防治方法:结合抚育管理,伐除老残病竹,改善林内卫生。在竹蚜虫盛发期,用80%敌敌畏液800 倍1500 倍

21、液,选择晴天涂秆或喷洒,每10 天一次,连续2 次3 次。加强检疫,不用带有竹蚜虫的竹种。保护小姬蜂、茧蜂、瓢虫等天敌昆虫。煤烟病 被害竹叶表面和小枝上覆盖着黑色的煤烟状物,竹子生长衰弱。多发生于通风不良的茂密竹林及污浊环境的林分里。由竹介壳虫和蚜虫等为害竹叶和小枝而传播此病。防治方法:加强竹园管理,让竹林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在介壳虫、蚜虫等虫活动盛期,用10%吡虫啉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 倍5000 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1000 倍1500 倍液喷洒。DB35/T 569-200441 6.8 笋期管理 6.8.1 留笋养竹:栽植后第 1 年和第 2 年,以养竹为主,每丛留

22、竹数量应符合本规程表 5 中规定的竹丛结构指标,多余笋挖去。第 3 年后每年 8 月9 月按本标准表 5 的要求留足健壮竹笋。竹笋应在竹丛中均匀分布。6.8.2 挖笋:时间 5 月lO 月,除留母竹笋以外,其余笋全部挖去。在清晨,笋尖尚未破土至笋尖露土小于 3 cm 时,扒开笋周围的土壤,露出笋体,用凿笋刀从笋蔸上部凿断取出,保护好笋蔸,让笋蔸在当年或次年继续长笋。6.9 竹林保护 6.9.1 幼林保护 防止人畜对刚栽植的绿竹母竹摇晃触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新生长的幼竹矮小且叶鲜嫩,容易被牛羊食用,应禁止在新造林地上放牧。6.9.2 成林保护 按照丰产林竹丛结构的留竹原则,砍去林分中多余的竹,

23、并及时将竹秆、竹枝清理出林地,保持 林分中的通透性。6.9.3 预防低温冻害 绿竹生长要求年均温度大于17.5。气温降至O 时就会受冻害,低于4 时叶片、新竹受冻。每年砍伐老竹调整竹丛结构时间应安排在3 月上旬至4 月上旬,以减轻受冻害程度。6.9.4 护林防火 禁止在绿竹林中焚烧砍除老竹时留下的竹枝、竹叶,与农田交界处应开设防火路,以防烧田埂等野外用火时引起竹林火灾。7 竹笋调查 7.1 调查内容:包括竹林立地质量等级、竹龄结构、不同龄竹所占比例、丛保留立竹数量、单位面积立竹数量、采取的经营措施、产笋、产竹量等情况。7.2 调查方法:对明显丛生状的绿竹林分,以丛为单位,按行或按块状设计样地,

24、每个样地 9 丛。对已经营成散生状的林分,每个样地面积 100 m2,竹林小班面积小于 6 hm2的,设立 9 个样地,小班面积在 6 hm2以上的每增加 1 hm2增设 1 个样地。样地布设要均匀,并注意在不同位置、不同竹丛立竹数量的林分中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7.3 鲜笋产量调查:按设计要求对样地内绿竹笋产量进行登记,记载样地产笋个数和产量,以此推算单位面积产笋量。评定竹笋丰产培育产量指标按表 1 执行。绿竹笋产量调查表格式见附录 C。7.4 竹林调查:调查样地中每竹胸径、竹龄、每年砍除老竹的根数、重量,以此推算单位竹材产量,样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 D。8 用工估算 8.1 绿竹营造及幼林抚育

25、用工估算见表 7。DB35/T 569-200442 表7 绿竹营造及幼林抚育用工估算表 单位:工日/hm2 用 工 地 类 林地 准备 整地 挖穴 施基肥 竹苗 准备 栽植 幼林 抚育 幼林 施肥 合计 山地 15 45 7.5 15 7.5 60 22.5 172.5 冲积地、农地 15 22.5 7.5 15 7.5 60 22.5 150.0 8.2 绿竹成林抚育及竹笋、竹林生产用工估算见表 8。表8 绿竹成林抚育及竹笋、竹林生产用工估算表 单位:工日/hm2.年 项目 扒土 锄草、松土、培土 施肥 挖笋 砍竹 挖除竹蔸 合计 工日 22.5 15 15 195 30 15 292.5

26、 9 检查验收 9.1 造林检查验收 9.1.1 检查验收内容 包括种竹成活率、母竹的规格质量、留养新竹的数量、质量、产笋量、施肥、抚育等。在自查的基础上进行复查、核查,质量合格的填写验收单,不合格的造林单位应及时返工直到验收合格。9.1.2 面积检查 9.1.2.1 检查方法 用罗盘仪导线测量或 1:10 000 比例尺地形图勾绘,面积小于 O.2 hm2的用皮尺丈量。9.1.2.2 面积评定标准 用罗盘仪测量误差5%为合格,误差5%为不合格;用地形图勾绘误差10%为合格,误差10%为不合格。9.1.3 成活率检查 9.1.3.1 检查方法 在种植当年秋、冬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采用样行或样地

27、方法调查成活率。调查面积宜占造林面积的 1%3%,平均成活率按以下公式计算:平均成活率(%)=小班面积小班成活率小班面积)(项 目 DB35/T 569-200443 式中:小班成活率(%)=样地(行)数样地(行)成活率 样地(行)成活率(%)=%100穴)数样地(行)栽植总株()数样地(行)成活株(穴 平均成活率保留一位小数。9.1.3.2 成活率评定标准 a)合格:成活率在85%以上(含85%)。b)不合格:成活率在41%85%(不含85%)。若成活率在41%85%(不含85%)应进行补植,成活率在41%以下(不含41%)应重新规划设计造林。9.2 丰产林达标检查 9.2.1 检查方法:按

28、本标准 7.2、7.3、7.4 执行。9.2.2 评定标准:绿竹笋产量达到表 1 绿竹笋丰产年产量指标,竹林结构达到表 5 绿竹笋用丰产林竹丛结构指标的为丰产林,否则不列为丰产林。10 技术档案 10.1 竹笋丰产基地建设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一般竹笋生产的基层单位(乡、镇、场、公司)也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不得随意涂改原始记录。10.2 竹笋丰产基地档案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和作业设计的说明书及有关图表、新造林和现有林改建丰产林(包括低产林改造)施工面积、幼林调查、科研试验、技术推广、投工投资以及每年产竹、产笋的数量、笋竹销售的收入等。10.3 基层单位应根据档案资料,定期分析

29、经营效果,提出各种建议和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DB35/T 569-200444 A A B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福安绿竹主要农家品种 名 称 主 要 形 态 特 征 福绿 1 号 秆高 6 m9 m,径 4 cm8 cm,节间长 20 cm30 cm,初时竹秆被白色腊粉,光滑无毛;分枝习性高,主枝明显。箨鞘黄绿色,质地硬脆,箨背面贴生棕色细毛,以后无毛且具光泽;箨耳微小,鞘口遂毛纤细,箨舌矮,高约 1 mm;箨叶直立,三角形或长三角形,基部与鞘口等宽,背面无毛,腹部粗糙,出笋时间 5 月10 月。笋期长,笋品质好,是福安群众首选的品种。福绿 2 号 秆高 10 m20 m,径 4 c

30、m12 cm,略呈之字形曲折,节隆起,幼秆节下具一圈密的棕色毛环,节间长 15 cm50 cm。箨鞘早落,革质,密被短柔毛,尤其是箨鞘之下部,边缘具棕色流苏状长毛;箨耳不明显或微小,边缘具稀疏遂毛或近于无毛;分枝多枚,叶片矩圆状或宽线状披针形,背面密被短柔毛。出笋时间 6 月9 月。福绿 3 号 主要形态特征与“福绿 1 号”相同,区别在于竹秆的节间深绿色有黄色条纹,箨鞘无毛,仅基部有黄棕色剌毛,易脱落,箨舌有小齿。福绿 4 号 秆高 7 m12 m,径 4 cm8 cm,节间长 20 cm30 cm,新秆薄被白粉及稀疏脱落性刺毛。箨鞘早落,厚革质,绿色,被白粉及棕褐色剌毛,尤以基部中央毛多,

31、先端近截形:箨耳细小,向外翻,边缘被细刚毛,箨舌高 2 mm,细齿状,先端被短纤毛,箨叶三角形,直立,腹面具剌毛。笋期 6 月9 月。福绿 5 号 秆高 10 m12 m,径 5 cm8 cm,节间长 25 cm40 cm,绿色,无毛,节下具白粉环。秆箨脱落性,箨鞘橄榄色具紫纹,先端弧形微凹,两肩微隆起,背面贴生棕色刺毛,尤以下部为密;箨舌高13 mm,边缘有细齿;箨叶卵状披针形,反转或外展,基部收缩,宽为鞘顶的 1/3 1/4。分枝多枚,主枝粗壮,笋期 7 月9 月 DB35/T 569-200445 B C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绿竹笋用林造林小班作业设计表 编号 县(市)乡(镇)村,林

32、权单位 地点 小班 面积 hm2,经营者姓名(单位)1、立地条件 地类(冲积地、农地、山地)海拔 m 坡向 坡度 坡位 ,土壤名称 土层厚度 cm,表土层厚度 cm,立地质量等级 级 2、经营措施 林地清理方式 整地方法 造林密度 丛/hm2 挖穴规格 基肥种类 数量 kg/穴 绿竹苗种类 造林时间 幼林抚育 次/年 成年抚育 次/年,施肥次数 次/年 肥料种类 施肥总量 kg/hm2 施肥方式 竹龄结构1 年生竹占%,2 年生竹占%3、产量 每公顷年产绿竹鲜笋 kg,每公顷年产鲜竹秆材 kg。设计单位 设计人员 设计时间 DB35/T 569-200446 C D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绿

33、竹笋产量调查表 编号 县(市)乡(镇)村,地点 小班 经营者姓名(单位)地类(冲积地、农地、山地),调查样地面积 hm2 样地丛数 丛,样地产笋 个,样地产笋重量 kg,每公顷产笋 kg。单位:个/kg 个 日 数 /期 重 竹 量 丛 号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合 计/调查单位 调查人员 统计时间 DB35/T 569-200447 D E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绿竹林分样地调查记录表 编号 样地号 地点 小班号 立地质量等级 经营情况 竹 丛 号 一 年 生 竹 二 年 生 竹 株 数 胸 径(cm)株 数 胸 径(cm)1 2 3 4 5 6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平均 调查结果:立竹密度 株/hm2,经营密度 株/hm2,样地总立竹数 株,其中一年生竹 株,产绿竹笋总数量 个 kg,产竹材 根 kg。调查人 调查时间 _ DB35/T 569-2004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