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达到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尝试的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并通过学生的探索实验,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并能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
2、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 “活动实验”的探索模式。 教学仪器 1)教师演示实验的全套器材 2)学生实验的器材 3)多媒体、图片、模型 【教学过程】现象:振动:物体的来回运动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 打击乐器:搞击面的振动固、游、气都能振动发声 乐器 管乐器:空气柱的振动 弦乐器:弦的振动发声体一定在振动,但物体正在振动,人们未必能听能听到声音(人耳范围20次/秒-20000次/秒)振动停止,发声(不能是声音)也停止 “余音未绝”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需介质,固、液、气都能传播传播形式:声波(类比水波)声速: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记)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钢:5200m/s,水1500m/s)、气体最慢。 人耳构造: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过程:声波臌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回声及其利用(1)条件:0.1s以上 (2)应用s=vt/2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