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34291 上传时间:2025-02-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声音是什么教案 苏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学札记学生问题: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在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吗?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4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导,启发,对于与众不同的方法给予鼓励。课 题 一、声音是什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2)利用声音传播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声音传播需要传声物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声现象应用实例的介绍,激发学

2、生应用物理和喜欢物理的兴趣,体会声学知识的价值;(2)结合,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相互协作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导语一 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建筑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都使人感到刺耳难听。乡村夜晚稻田中的蛙声,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

3、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想知道与声音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学生:导语二 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老师真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共同协作,一起来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做一做请同学们设计方案: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你能不能设计方案使其他的物品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各组提出活动方案、讨论。具体方案:(1)用摩擦、搓揉、指弹、撕等方法使纸发出声音,也可把它做成纸筒,纸笛, 纸炮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2)一

4、杯水到在地上会发出声音。教学札记学生初步认识: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鼓励学生回答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向笔帽中吹气,会有声音;笔帽扔在地上会有声音;敲击笔帽也会发声。(4)拨动橡皮筋会有声音。体 验同学们用手摸着喉头,然后发出声音,这时手指有什么样的感觉。击打音叉,把发声的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有什么感觉。议一议学生讨论交流,上述物体(橡皮筋)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是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只有固体能发声吗?液体和气体呢?小结归纳(板书)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演 示(1)把发

5、声的音叉放入不中,溅起水花。(2)扬声器发声时,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3)用碎纸屑洒在鼓面上,发声时纸屑跳动,用手按住鼓面,纸屑停止跳动,小鼓不再发声。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应 用让学生一些发声物体振动的事例。想一想 大家能能举出发声体不振动的事例吗?(二)声音的传播做一做(1)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当同学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如果用绕有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试一试你还能听到敲击衣架的声音吗?(2)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让同学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想一想它们在声音传播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分析总结:气体

6、、液体、固体可以传声。讨论交流 请学生举一些气体、液体、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演 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中,再把瓶内空气逐渐抽出,声音有何变化?点 拨师:声音在空气污染中传播,随着空气的减少而减弱(引入“真空”概念),再把空气逐渐放入广口瓶内,声音又逐渐加强。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教学札记向学生阐述相同情况下,固体传声本领最强,液体较强,气体最弱。(三)声音是一种波演 示一滴水滴入水中,引起水波。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引起的水波。引 导介绍:声音在空气中也是以类似的方式传播的。但是人眼看不见。演 示图1-

7、7实验议一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结归纳 (板书)1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声波,声音在空气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声能。介绍:医学上的超声碎石的原理。(四)声音传播的快慢做一做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想一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吗?要测量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快慢,需要测量出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学生分析总结:不一样;需要测量出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时间;测量工具:皮卷尺和秒表。议一议怎样估测声音在空气中(300m以上距离)传播的快慢呢?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用皮卷尺量出一段300m以上距离,当站在终点的人看到起点发令枪冒烟时,按下秒表开始计

8、时;听到发令枪声时,按停秒表,读出时间,算出速度。点 拨师: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 m/s;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s。小结归纳 (板书)1空气中的声速:340m/s。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ld v液v气。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类型一: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例1 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声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敲击产生 振动 而发声的;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耳的。例2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 原因是 B

9、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类型二: 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例3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 是 ( C )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教学札记训练学生观察思维、归纳总结能力。此题学生完成比较困难。C大地水鱼 D水鱼例4 如图7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 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弹_起来,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振动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能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 能量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

10、实验,则_不能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这是因为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是真空) .类型三: 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例5 在影片铁道游击队中,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这是利用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例6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的声速v(m/s)物 质声 速物 质声 速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铀(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1324铝(棒)5000蒸馏水1497铁(棒)5200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两个):

11、(1) 声速的单位是m/s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比空气快(2)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有关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固体、液体、气体能够传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具有能量。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 1在图9中,小明与小红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 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

12、表明:_铁丝比棉线传声性能好_(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 声音了,这是由于_细棉线停止了振动_。(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不能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理由是: 细棉线没有拉直不能振动,从而不能传播声音 。教学札记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对问题的说理能力较差,以后教学中要加强训练和指导。2阅读材料会“跳动”的声音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跳跃”。1921年5月9日,前苏联的莫斯科近郊发生了一次大爆炸,据调查,在半径7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清楚楚地听到“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但是从半径7

13、0千米到16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却什么也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从半径160千米半径一直到半径300千米的远方,人们又听到了爆炸的轰鸣声。这真是令人奇怪而有趣的事!声音怎么会“跳”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一种“怪癖”,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爱拣温度低的道路走。当遇到温度高的空气时,声音便会向上拐弯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中去。如果某一地区,地面附近的气温变化比较复杂,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声音经过这些地方时,就会一会儿拐向高空,一会儿又向下拐,这样上上下下,就形成了一种“跳动”现象。上面所说的现象就是爆炸声上下跳动产生的。有人总结了一条经验:平日听不见或听不清钟声,一旦突然听得很清楚,就预示着要下雨或者已经下雨了。因为这时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容易传播声音。请回答:(1)声音喜欢走什么样的介质?(2)简述由传声差别预测天气的道理。答案:(1)声音喜欢走温度低的介质。(2)因为晴天空气湿度小、气温高,不容易传播声音;而阴雨天空气湿度大, 温度低,容易传播声音。五、作业 课课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