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分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了解大多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过程与方法:1、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象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里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 猜想方法研究微观世界;认识和感受分子的小和多。教学难点: 认识到猜想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并领会猜想的内涵。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多媒体展示:屋檐滴水时间长了能“水滴石
2、穿”;如书102页图10-2所示,铁铲用久了会变薄;当我们走近花园时能闻到花香。设疑: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二、新课教学:(一)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学生阅读:课文第102页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讲述: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提出问题:通过看课文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讲解: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做“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3、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二)什么叫分子讲解: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2000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何物体,无论它们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4、。讨论:你能再找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吗?(一座大楼、小石块是由分子组成的,大海中的水、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大的动物河马、小动物蚂蚁也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等。)(三)分子的大小设疑:我们学习了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知道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那么这个大量到底有多少呢?一粒沙是由大量分子组成,那么一个沙分子又有多大呢?猜想与讨论:参照教材104页相关数据和图像进行猜想分子的大小。提问:春节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喜欢买气球,买回家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气体还能跑掉呢?简介: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方法:把1滴油酸滴入盘中的水面,让其充分展开,形成单分子油
5、膜,若把分子看成球形,则单分子油膜的厚度就可认为是油酸分子的直径,我们只要测出一滴油酸分子的体积,再测出油酸展开后的面积就可算出油膜的厚度,即为分子直径;多媒体展示:观看“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电脑动画。经过测量和计算,我们算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也就是分子的直径为1010m。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测其它物质分子的直径。总结:大多数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阅读与想象: 105页图10-6, 1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让1亿个分子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才能使容器中所有的分子都跑出来;若有这么多砖块,它们能将地球铺满,且厚度达120km,相当40000层楼高;物质和分子的关系就像把一粒沙如果比做地球,那组成沙的分子就像地球中的一个小乒乓球。总结:这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微观世界,你觉得它奇妙吗?今天我们只学习了它的大小,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三、归纳小结:你对分子的概念有怎样的认识?你能用它来解释什么问题?你还有什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