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物体的沉浮条件,会根据沉浮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2)知道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或重力可控制物体上浮或下沉。(3)能应用沉浮条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浮沉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沉条件在技术上应用的事例,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物体的浮沉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弄清浮沉条件教学器材: 鸡蛋、水、大烧杯、盐、空瓶子、沙教学过程: 一、教学程序: 1、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2、什么样的力称之为平衡力?平衡力要
2、满足什么条件? 3、重50N的木箱放在水平台面上,请你画出木箱的受力示意图。 4、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入课题:(演示1:) 把盖上盖子的空瓶子浸没在水中,再松手(演示2:) 把装满沙子并盖上盖子的瓶子,浸没在水中,再松手(演示3) 把装满水并盖上盖子的瓶子,浸没在水中,再松手 提问: 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那么物体的浮尘取决于什么? 板书:9.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讲授新课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演示4): 把鸡蛋放在水中,然后慢慢的加进盐,改变水的密度,观察鸡蛋在不同密度的盐水中及水中的状态,观察
3、到的现象: 鸡蛋放在水中时会慢慢的往下沉的过程(下沉) 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后,发现鸡蛋在盐水中既不沉下去又不浮起来(悬浮) 继续往原有的盐水中加盐,鸡蛋有一部分露出液面,但有一部分仍浸在盐水中(漂浮) 鸡蛋在从烧杯底慢慢往上升的过程(上浮) 提问: 鸡蛋在下沉的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力?分别是什么力?能否把此时鸡蛋受到的力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鸡蛋处于悬浮、漂浮、上浮的状态时,是否也受到了力,都分别是什么力?并把这三种状态的受力的力的示意图画出来。 教师分析:(出示小黑板)鸡蛋的四种状态力的示意图 总结: 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板书: F浮G物,上浮 F浮G物,下沉 F浮=G物,悬浮、漂浮 二、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 提问: 为什么我们看到潜水艇有时潜入水底,有时又浮出水面,它是如何改变浮力F与自身重力G的关系的呢?让学生阅读自觉课本“活动2”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其中的问题,再汇报。 学生课本P94图9-15潜水艇浮沉原理示意图分析潜水艇的浮沉。(分析): 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得出 冲水F浮G物,下沉 冲空气F浮=G物,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