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索更小的微粒课题三、探索更小的微粒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可以有更小的微粒组成。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重点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难点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课前准备金刚石、石墨原子模型、图片导 学 过 程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学 生 学 习 过 程一、问题情景问:“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此我们知道原子一定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什么组成?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
2、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索更小的微粒。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我们虽然看不见这个小颗粒,但是可以通过模型来认识这些微粒的性质。其实科学家以前也就是用了这样的方法,所以在最初,对于原子内部的结构模型有了很多种猜想,比较典型有1904年,J.J.汤姆逊提出了“枣糕”模型,但后来与其他实验现象不符合,所以就被否定,能被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和赞同的模型是这样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他是谁提出来的吗?看一看它的动态图。它像什么?三、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图片介绍:从原子到夸克的介绍。到此,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粒子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其实这些粒子的名称是和科学家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3、一个小故事:大家看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和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什么感想?在这些科学家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卢瑟福是查德威克的研究生导师,有一次卢瑟福在演讲中预言说原子核中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微粒,当时查德威克正好在下面听,这样的语言引起了他的重视。遗憾的是居里夫妇没能听到这场精彩的演讲,所以在一次研究中偶然发现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当时他们也无法正确解释,认为是一种已知的粒子。查德威克在读了居里夫妇的这篇论文后立即重复他们的实验,最终得出这种可以很容易就穿透2cm的铅板的射线就是中子流。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微粒的大小大家把课本翻到32页,我们来了解一下各种微粒的大小尺寸。投影:总结:可以引导学
4、生把结论说出来。一般学生会认为电子比质子、中子大,在这里总结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看图总结,也可以纠正学生在前面学习知识时的错误概念。1、一般分子比原子大,但有的原子比分子大2、原子与原子核直径大小比值约为,所以,如果原子是一座摩天大楼,原子核就是大楼中1的一个樱桃。3、电子比质子和中子小,质子和中子一样大。粒子加速器是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有力仪器,具体的内容请同学们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思考问题:(1)我国建立的粒子加速器叫什么名字?(2)粒子加速器在生活中有那些应用?(3)“eV”是物理中什么单位?四、课堂小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
5、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五、反馈练习:1、请你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微粒的名称、直径大致大小排列出来。2、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 )A.1897年汤姆逊 B.1919年卢瑟福C.1932年查德威克 D.1961年盖尔曼3、下列各种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内部结构B、质子和中子仍然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电子的发现把人们带入原子的内部世界C、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D、原子核的质量基本上等于原子的质量六、布置作业:1、物理补充习题19页1-5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下列书目:走向微观世界从汤姆逊
6、到盖尔曼,杨建邺,武汉出版社,2000年4月从原子到夸克,郁忠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答:一尺长的木棍,一天截去一半,万世也截不完。说明物质可以不断地往下分。回答原子核和电子回答:这是卢瑟福提出的,它像是行星看图片:原子(道尔顿)电子(汤姆逊)质子(卢瑟福)中子(查德威克)夸克(盖尔曼)学生赏析:伟大、不容易、科学、严谨.做事要严谨、细心,不能粗心、马虎。看课本了解一下各种微粒的大小尺寸。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并思考几个问题。学生总结质疑独立思考排序补充矫正迅速做出正确选择并且说明理由板书设计7.3探索更小的微粒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二、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电子三、生活、物理、社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