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一课 家住平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资料、图片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分析出水稻生产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2.通过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和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3.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析比较、联系实际的方法。热爱稻作文化,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和谐的人地观。教学重点水稻生产区人们的稻作生产和生活方式。教学难点水稻生产区稻作生产与人们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三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真谛。
2、本地属长江三角洲,今天,我们讨论一下本地这方水土是如何养育我们的?家住平原地区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二、从生活中学1.说一说:(1)本地的自然条件以及适合哪种农作物生长?学生回答:土壤肥沃的平原、高温多雨的气候、水网密布的灌溉条件。特别适合水稻的生长。(2)请同学描述一下稻田景观(略)教师:我们以大米为主食是因为本地适合水稻生产。大米主要产自平原地区。展示 图1水稻种植2.想一想:(1) 大家知道大米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吗?展示 图2水稻 请出生农村的同学边讲解边表演水稻的生产过程。水稻生产在水田中进行,具体步骤是:1)播种育秧(先平整好一块田,在上面播种,等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再移植到另外的田
3、中);2)插秧(插秧前,土地要平整、灌水);3)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秧苗的生长,还需除杂草、除虫、施肥);4)收割(把成熟的稻杆割下)5)丰收(脱粒晒干)。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表演进行点评及补充:现在有的地方采用直播法,减少了育秧这个环节。请同学们再观看一下水稻的生产流程, 加深理解。展示图31 播种育秧 图32插秧 图33 田间管理 图34 收割 图 35 丰收(2)水稻生产需要很多环节,而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所以,水稻生产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还需要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大量劳动力。教师补充:精耕细作是这里的农业特色,也因此有较高的收成,能满足众多人口的生活需要。3.议一议(1)
4、水稻生产对本地居民的物质生活产生那些影响?学生讨论后归纳:以大米为主食,稻杆作为烧火的能源,谷糠为家禽的饲料,编制稻草制作品,搓稻草绳等等。(2)水稻生产对本地居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那些影响?学生回答:1.祈求神灵保护,获得好收成;丰收后要祭天,感谢上苍。2.大量灌渠和水利工程的修建维护,每年的播种、插秧、收割都需要人们协作完成,因此人们都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三.分析比较(小组合作完成)1.根据水稻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来分析,世界上还有那些地区种植水稻(从纬度、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 学生思考后回答:中国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亚、南亚展示图4世界主要国家稻谷产量明确:世界稻谷的
5、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的东南部,这里的稻谷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2.联系书本,讨论一下.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与本地有何异同?展示图5湄南河平原学生讨论后回答:相似土壤深厚、肥沃;高温多雨;水网密布;人口众多。水稻生产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本地坡顶房屋,湄南河平原流行干栏式房屋。3.湄南河平原为什么盛行干栏式房屋?这种房屋有什么好处?展示图6泰国民居 我国哪些地方也有这类房屋?(1)干栏式房屋适合当地高温多雨的地理环境。(2)这种房屋的好处:通风防潮,有利健康,能避蛇,蚂蝗甚至野兽的危害。(3)我国南方云南,湖南等有这类建筑。展示图71布依族的干栏式房屋 图72 苗家
6、的吊脚楼4.小结:这节课我们讨论了本地和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长情况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说明一个地域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结果。各地在选择发展道路时,要根据各自的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发展。5.思维拓展:本地区的自然条件除水稻外,还适合那些农作物的生长?油菜,甘蔗,杭白菊,榨菜等展示图8油菜种植 图9甘蔗种植 图10杭白菊 图11榨菜 图12蚕桑生产6.想一想 温带平原地区是如何生产和生活的呢?教后反思 介绍有关水稻生产过程的相关资料时,如播放一些录像,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稻的生产过程及其特点。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经验来分析。说说湄南河人们为种植水稻还采取了哪些有利
7、措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中部平原高度机械化生产和商品性农业的特点,理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通过分析与对比,了解不同区域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生产生活方面各具特色。学会尊重不同、认同差异。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分析归纳、互相合作。教学重点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及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理解平原地区不同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互相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地及湄南河平原以水稻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今天我们到美国中部平原去看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新课教学1.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学生自学课文,按学习小组合作讨
8、论,完成以下表格展示表格1 湄南河平原美国中部平原地理位置东南亚北美洲中部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水网密布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平原面积较小广阔人口密度稠密稀少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生产方式手工劳动高度机械化交通不便四通八达2.议一议:按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同样是平原,为什么两地的主要农作物不同?湄南河平原高温多雨、河网密布的自然环境适合水稻的生长,美国中部平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南河平原,因而成为小麦、玉米、大豆的主要产地。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生产方式为何不同?水稻生产在水田中进行,适合精耕细作,需要大量劳动力,再说湄南河平原较小,那里的生产力
9、水平较低,所以湄南河平原以手工劳动为主。美国中部平原地域辽阔,地势平坦,小麦是旱地作物,非常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美国科学技术发达,拥有先进的农用机械,所以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乔治家收获的农产品哪里去了?作为商品粮远销世界各地,形成了典型的商品性农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展示表格2美国近年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小麦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0%大豆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5%棉花产量世界第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教师点评:从表中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且具有商品性和高度机
10、械化的特点。美国发展商品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农业区地广人稀,使用大量机械化作业,效率高,产量大,剩余多,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3.比较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在生活方面的不同分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湄南河平原美国中部平原生活方式水上人家平原人家邻里关系密切不密切宗教佛教基督教生活水平低高教师点评:美国中部平原用机器种庄稼,商品性农业的特点构成了当地以大农场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特色。4.想一想: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在哪里?那里的生产情况怎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机械化水平比本地高。原因:地域广阔,旱地作物适合机械化操作。5.教师小结:同样是平原地区,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生产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区域特色,这是人们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道路的结果。拓展研究本地的农业生产能否实行美国式的高度机械化操作?(从地形、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学技术等方面考虑。)教后反思 大型机械化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多、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农场面积广大、人们居住比较分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同时,商品性生产需要便利的运输作保证,所以,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网成为这里的又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