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黄布袋,包银珠,秋天一道满地铺。打一农作物。谜底:稻谷。师:稻谷有“亚洲的粮食”之称,说明水稻主要在亚洲种植。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泰国香米”呢?泰国香米就产至于被称为“泰国谷仓”的湄公河平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湄公河平原为例,共同探讨一下水稻生产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以及稻作生产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新课教学)教师: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湄公河平原的位置。 PPT显示:湄公河平原的位置学生:在图上指出,明确大概的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教师:为什么湄公河平原会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稻产区?(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水稻生产需要怎样的自
2、然环境?)教师:结合水稻生产所需的条件思考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讨论,发言(从气候、纬度、水文、地形、土壤等不同角度)。教师结合幻灯片点拨、启发,总结:得天独厚的水稻种植环境。拓展思考:根据水稻生产所需的自然条件来分析,你认为世界上还有哪些地区比较适合种植水稻?PPT显示:世界地图。学生:从纬度、气候、土壤等方面,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确:世界水稻的主要产区集中在亚洲东南部,这里的水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又以中国最多。水稻作物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同学们知道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是哪个吗,是泰国吗?(中国)承转:在了解了
3、水稻生产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水稻生产的流程。请熟悉水稻种植的学生讲一讲水稻种植的流程。(学生自由回答)结合学生得回答开展活动:找一找,辨一辨,水稻生产流程PPT显示图片:播种、育秧图 插秧图 田间管理的图片收割图 丰收图(晒谷)。教师:观察水稻生产流程五副图,你有何感想?学生自由回答。(从学生回答中引入)我们看到每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动。而在生产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些劳动重要靠什么来完成呢?(人力劳动)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出,水稻生产是怎样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活动:大家仔细看了农民插秧或收割的姿势了吗?谁来模仿一下?并谈谈感受。教师:结合
4、古诗,总结我们要在实际生活中热爱劳动,珍惜粮食。教师:这种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对当地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做适当评价。“稻作文化留下的印记”的展开:教师:你认为这种精耕细作的以人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与人口分布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回答:人口密集。教师:明确:湄公河平原聚集着泰国87%的人口。由此可见,水稻生产影响着人口的分布。教师总结稻作文化的印记稻作生产人们生活人工劳动人口分布密集高产农业粮食丰收满足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承转:除了人口分布和生活水平以外,这里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受到了水稻生产的影响,留下了稻作文化
5、的印记。 自主探究:请你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想象生活在当地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说出理由(可以从饮食、居住、交通、风俗习惯等方面介绍)(课件上有相关链接)饮食-主食米饭,因为水稻生产为主。交通-水上交通发达,因为这里水网密布。居住-高脚楼,因为气候潮湿。具体:展示高脚楼与普通房子的对比,教师提问:这种房屋有什么好处?学生:分析,回答。讨论:这种民居特色与自然环境以及水稻生产有何联系?稻作生产人们的生活充足的水分水渠和河流民居绕稻田或河流形成悬空架设教师:水稻生产影响湄公河平原人们物质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介绍:舞蹈:有丰收舞等;节日:有农耕节,都与水稻生产有关。习俗:祭谷神
6、。PPT显示:春耕礼的图片和资料。(精神生活)提问:结合介绍的这些风俗习惯,我们可以看到水稻生产对当地人们的哪些影响?稻作生产人们的生活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敬畏自然灾害,帮助和协作劳动精神生活:崇尚谷神、稻母,团结互助,关爱弱者情景设置:假如你在湄公河平原,看到这里的人们在进行祭祀谷神的风俗活动,你的态度如何?(尊重理解当地人们的风俗,因为水稻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祭祀谷神来祈求好收成)。总结:从讨论中我们可见这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自然环境与水稻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拓展)教师:秦岭淮河以南是我国水稻主要产区,同是以水稻为主的温州地区,有哪些条件可以满
7、足水稻生产的要求?水稻的生产又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呢?学生:小组探究,讨论完成。(课堂小结)家住平原-用机器种农业(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平原地区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学会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过程和方法:通过“美国的机械化农业”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尝试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人合作,与人相处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只有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才能创造出美好生活的意识。体会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创造出来的文化和人文
8、精神是不同的,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自然条件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地形和气候等要素。第四单元是在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向我们展示了不同区域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条件创造美好的生活,是第二、三单元内容的继续和深化,为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进景观,增强感性知识。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口分布在平原地区,平原的特点是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美国中部地区为大平原。 本课属案例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学生会有一种新鲜感。案例又把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直观化,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探究法
9、、讲述法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因地制宜。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设计 (一)影视导入 播放“美国的概况”的影视片段,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美国这个国家有个大概了解。以此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二)步骤与过程 1、展示世界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从中找到美国。然后请学生讲一讲美国是一个地跨哪两洲的国家? 学生答:美国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两大洲的国家。 2、展示美国地形图,请学生们看图分析美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分小组讨论。(分组情况:全班42位学生分6个小组。) 学生讨论后,分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得出板书:美国地势地形特征:A、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10、B、东西两侧为山脉,中部是大平原。 3、引出美国的中部大平原之后,先请学生回忆平原的特征,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平原的特征: A、宽广低平 B、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C、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4、讲了平原的特征,接下来请学生回顾上节课中讲到的平原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并分别举例。学生回答,教师整理如下:1、有的平原一马平川(例如:美国中部平原)2、有的平原水网密布(例如:湄公河平原)3、有的平原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例如:亚马孙平原) 5、教师着重引出美国中部大平原是一马平川的景观,请学生思考美国的农业可以采取哪种生产方式? 学生答:大型的机械化生产 教师问:那么一般采用大型机械化农业生
11、产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请学生们分小组讨论。 各小组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有: 1、土地平坦2、面积辽阔3、经济发达4、农民素质较高5、科技发展水平较高等等 接着请同学们一起来想一想,美国是否已具备以上的几个条件。 学生答: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地势平坦,经济发达,非常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6、请学生观看美国的农业影视片段。从影视片段中学生会听到、看到有关美国农业分带的特点,接着请同学们看美国的农业带图,从图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美国农业的一些特色。 7、教师提问:美国中部大平原上主要种哪些农作物?为什么种这些农作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美国中部大平原上主要种玉米、
12、小麦、大豆。原因:这由美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征所决定的。美国中部平原: 1、纬度带: 基本上位于北纬3050度之间2、五带位置: 属北温带3、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其中穿插有关玉米成仓,一望无际的小麦和大豆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8、教师问:美国中部平原地广人稀、又采用大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种出那么多农作物,自己吃不了,怎么办呢? 学生答:可以卖掉,卖到美国的其他地区或者世界各地去。 9、由此引出美国的农业是商品性的农业。请同学们通过查字典来解释“商品”一词,教师稍作解释。接着教师提供一些美国农业出口的数据。 美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5%玉米出口量占
13、世界总出口量的70%大豆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85% 教师讲述:美国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可以给美国赚取大量的外汇。 10、讲了美国的大型机械化农业,教师问: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大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呢?学生答:有,可能出现在我国的三大平原等地区。教师举例:新华网哈尔滨8月30日电(记者范迎春)经过三代人的开发建设,黑龙江垦区目前已经建成我国耕地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群,农机装备和机械化作业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黑龙江垦区拥有农机总动力370.9万千瓦时,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4万台,联合收割机8115台,喷灌机6700台,拥有30架农用飞机组成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航化作业机群。全垦区
14、旱田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水田机械化作业率达到86.5%。11、回顾身边,请学生比较一下:“美国中部的生活图景与我们家乡的生活图景”学生分小组讨论,3个小组代表美国一方,3个小组代表我们家乡,展开讨论。每小组把自己的结论写在白纸上,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结论。教师与学生一起商量。通过学生们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家乡与美国有巨大的区别。同学们可以在课后交流一下感受。我们中国、包括我们家乡,今后的农业生产均要向机械化发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于2004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农机化
15、促进法,天台县农机管理总站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具体方案,通过举办培训班、领导专题讲话、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悬挂宣传横幅标语、发放资料、召开座谈会、现场咨询以及利用报纸、网络、电视进行宣传报道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起关注农机化,支持农机化的良好氛围。(三)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在休息天走近田野,体验生活,体会农民的辛劳,从而其到教育作用,使学生们深深感受到要节约粮食。2、我们家乡要搞农业机械化能否学美国的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为什么?(四)学生评价1、由学生评选出本堂课的最佳小组。2、由学生评选出各个小组最优秀的个人。3、让每个学生根据表格对自己进行评价。项目很好一般不太好预习情况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本课的收获五、教学特色 1、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使情感教育得到升华。 六、教学体会在这堂课中,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课堂气氛十分热闹。通过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喜欢。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可以不少时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也会使学生们更加喜欢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