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上1.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1人教版教学内容初步了解人耳的构造及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什么是骨传导;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教学目标u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骨导的原理。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u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u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教学重、难点解析u 重点1人耳的构造及人听到声音的过程。2知道什么是骨传导。u 难点双耳效应及其应用。教学准备师:音叉、挂图、多媒体课件、DVD、双声道音箱生:音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约 5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营造情境:让
2、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一些动作,发出一些声音(如写粉笔字、擦黑板、倒水等),大家听出老师在干什么吗?2提问引入: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而耳聋的人却听不到?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人听到声音的过程。板书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学生一般能准确无误了回答出来。2回答:学生利用到生物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如耳朵坏了、听觉神经损坏、传导障碍等。(答案可能不一定准确、完善)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表扬。二、人耳的构造(通过媒体手段,师生互动,认识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约 24 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讲述(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在以前的生物课上,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
3、的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就听到声音了。P17图1.2-1就是人耳的构造。 2提问:同学们能结合已知道的声现象知识与生物课所学知识,将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绘制出简单的流程图吗?(锻炼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师整理学生的归纳板书出来。当人耳某个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会失去听觉,成为聋哑人。3.接着上面问题探讨:难道耳聋的人就一定听不到声音吗?想想做做:(1)随堂学生实验: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附近,听音叉的声音。再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听音叉的声音。(2)随堂学生实验:请同学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尾部先后抵在
4、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能否听到声音。(3)讲述:由第二个实验,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头骨和颌骨也能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看来,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可以想办法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顺着上面的思路讲述:如果是听觉神经的障碍,如先天的听觉神经不健全或损坏,那么就会完全丧失听觉。1观看图片或多媒体动画、听讲,得到对“人听到声音过程”的感性认识。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绘制,一些小组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出示给
5、全班,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3学生在这里产生了悬念。做实验,并观察现象,注意小组成员间的协作。(1)比较有什么变化。认识到堵住耳朵,人将听不到声音。(2)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并比较那个听的效果好。(3)了解骨传导的概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整理出这一传播途径的过程:声音介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学生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不在逆境中沉没。同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残疾人。三、科学世界:双耳效应(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
6、起来)(大约 10 分钟)1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双耳效应及双耳效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师板书:“双耳效应”2有条件的话,可以演示立体声音的效果。(用并不大的双声道音箱播放DVD音效都可以)1学生阅读,了解双耳效应的初步原理。2学生在阅读了解原理后,再身临其境地感受,印象很深刻。认识到现代科技以及生活中大量用到了物理知识,产生了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四、课堂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对人听到声音过程的认识。(约6分钟)练习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侧睡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心脏在“突突”地跳动,这种“突突”声是通过耳朵传入大脑,这句话对吗?答: 。(引导学生从课堂中分析的两个不同听声途
7、径来分析,看看应符号哪个传播途径。)2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朵附近,我们便会听到“嗡嗡”声,那是通过 这一器官听到的声音;如将振动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到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则是通过 听到声音的。3人们是通过 效应来感觉声源位置的。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回答问题。答案:这句话不对,人听到心脏的“突突”声,主要是靠人体的肌肉、骨骼等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把声信号传到大脑。2学生回顾前面进行的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分清两个不同传声途径的差异。经小组快速讨论后回答。答案:耳朵,骨传导。3学生回答。答案:双耳五、课后延伸练习P18动手动脑学物理1、2题板书设计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 人耳的构造听到声音的途
8、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二.骨传导 听到声音的途径:声音介质(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产生听觉三.双耳效应多媒体教学建议本节只靠教师讲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除了安排的分组探究实验外,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手段,较直观地展示人听声音的途径,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双耳效应”的教学,更是要让学生亲身聆听多声道音响所带来的真切的声音效果,加深对“双耳效应”原理的理解。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技术的热情。能力提高设计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有趣的现象:当人们将你的声音录入录音机后,再播放出来,你会感觉到播放出的声音听起来不像自己本身的声音了,即使不考
9、虑录音质量带来的因素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试分析其中的奥妙。物理小知识与耳朵相关的医学知识正常人每人都有两只耳朵,但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和作用,只在因故缺损时,才会引起特别关注,至少觉得不损形象,其实,耳朵的作用不只是使人漂亮的“配件”。人类在自然进化的长河中,人体的各个器官亦是遵循“用进废退”的规律,耳朵进化到现代已非常精良。40年代末,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发现耳朵形如倒置胎儿。国内中西医学专家亦对耳朵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时到今日,运用耳穴诊断疾病和医疗保健已具非常成熟的经验。您仔细看过自己的或别人的耳朵吗?人的双耳并不平坦,而是七拱八翘,耳廓的每一条沟沟坎坎都有其特定的定位意义,并有肢体或内脏的相应点存在其上,且按系统呈一定的规律性。耳廓三角窝内为内生殖系统穴位所在处,耳轮脚周围分布着胃肠系统的穴位。临床实践证明:耳穴诊治疾病,方法简单、直观、易懂、易学、易于掌握,特别是镇静、止痛、降压、清热泻火等,可达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