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能的利用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1、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 cm(t - t0)和Q放 = cm(t0 -t)。3、理解热值的定义,知道燃料放出热量的计算,并会简单的计算;4、进一步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热机的效率;教学内容分析:以学生已有的内能和温度基础知识为根本,通过讨论和交流、合作,复习理解分子运动论、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等知识;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理解扩散现象及改变内能的方式;搜集有关资料
2、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做工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意义,知道比热容的单位,认识到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会解释生活中、自然界与比热容有关的一些现象;2、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的差异,讨论比热容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实例;4、通过相关习题的研究与分析,掌握Q吸 = cm(t t0)和Q放 = cm(t0 t)。5、理解热值的定义,知道燃料放出热量的计算,并会简单的计算;6、进一步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热机的效率;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对比法、比较法复习基础知识2、使学生具备归纳
3、、概括物理知识的能力。情感 态度价值观1、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2、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内能、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热量、热值难点热量的计算媒 体教 具课时2课时教 学 过 程修改栏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一)、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
4、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
5、摩擦。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汽油机柴油机不同点构造:顶部有一个火花塞。顶部有一个喷油嘴。吸气冲程吸入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吸入空气点燃方式点燃式压燃式效率低高应用小型汽车、摩托车载重汽车、大型拖拉机相同点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转动2周,经历四个冲程,做功1次。(二)、热量: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6、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吸m(tt0),放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吸放(三)、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2、单位:J/kg3、关于热值的理解: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qm联合解题。 4、炉子的效率:定义:炉子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公式:=Q有效/ Q总= cm(t-t0)/ qm二、第二课时进行经典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三、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与体系。组织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教 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