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docx

上传人:鱼** 文档编号:812237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幼儿入园适应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研究从“治病救人”转移到关注人类的力量、优势和美德等 积极方面, 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初次走向社会进入幼儿园, 无论对于幼儿、家长还是教师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文试图运用 积极心理学的技术为这一过程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增强幼儿的 “控制感”,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帮助幼儿建立积极乐观的“解 释风格”,使入园适应变为幼儿发展的机遇。 关键词:控制感 积极情绪 解释风格 入园适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doi: 10.3969/j. issn. 1672-8181.2013. 11.042 1 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心理学中的一个新兴研究视角。它的兴起 使得心理学自身的研究更具开放性,心理学不再是心理病理学性质 的学科,转而关注人类的力量和美德,为普通人提供追求积极、幸 福的方法和技术,同时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人格 特质来应对许多不良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本文将从一个更为微 观的领域——幼儿入园适应,来实践积极心理学的技术,同时也是 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全新解读。 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幼儿迈入社会的第一步,生活环境、社 会角色都发生了变化,这是幼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帮助幼儿做好 入园准备,让幼儿在入园的转变过程中获得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和 父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俗话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心理学的技 术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以一种更为积极、正向的 角度来帮助、支持幼儿的入园适应,让挑战变为幼儿发展的机遇, 让挑战变为父母、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和技术一次际遇。 2 让孩子避免“无助感”获得“控制感”是入园适应的关键 2.1 积极心理学中关于“无助”与“控制”的论述 习得性无助的研究表明人类在经历不可控制的情境后,就会学 会放弃而变得无助;无助的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行为和心理的 变化,如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行动力的下降,产生抑郁情绪、注 意范围缩小; 在一种情景中 “习得”的无助会泛化到不同情境中去, 无助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人类无助现象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是人可 以因为观察另一个人经受不可控事件而习得无助,即替代性学习。 积极心理学家们指出抵御“无助感”及由此产生的生理、行为和心 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是先让人体验可控性,即感知到个人行为与事件 的关联性。换句话说就是让个体感觉到外界环境中一些事情是自己 可控的。 “控制感”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变量,它对生物体的良好 运作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2 在家庭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控制感”来应对将要面临的 陌生环境 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结论我们可以推论,导致幼儿入园“焦虑” 及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与幼儿的“无助感”有关。增加 幼儿的“控制感”可以有效的抵御“焦虑”等不适。 约翰 ·沃森(john watson)在 25 年前用实验证实:控制感会增加孩子的喜悦体验及 动作行动,而无助则会诱发负性情绪造成情绪波动。很多幼儿入园 适应的文章当中也指出孩子“能力”弱是不适的主要原因。因此家 长在幼儿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包括入园前的一段时间,要做的事情 就是帮助幼儿获得应有的能力,并获得更多的“控制感”。 具体来说,家长要弄清楚孩子远离家人,所要面临的困难是什 么。归纳起来主要有:独立吃饭、喝水、如厕,独自入睡,整理衣 物,表达自己的诉求,与人交往。在入园前半年家长就应该着手培 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在孩子面对新的任务时,事情时常看起来很艰 巨,家长要尽可能地利用微小的、可达成的步骤将挑战分层,首先 以他容易控制的程度开始,然后再小步子前进。除此之外,让孩子 在家庭生活感觉自己有控制能力也很重要,例如:给幼儿在限定范 围内的选择权、不断扩大安全的玩耍空间,帮助成人完成一项复杂 工作的一部分等等。所有这些在家庭中获得的“控制感”可以“拓 延”到陌生的环境中,让幼儿具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适应。 2.3 教师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获得“控制感”,尽快 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 教师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的重点工作是让幼儿在陌生的环境 中获得更多的“控制感”,而不是致力于“消除幼儿的偏差”。简言 之就是:搁置消极,发掘积极。在孩子哭闹和心情抑郁的时候,教 师既不要过度压制,也不可过度安慰,而应该尽量组织幼儿参与到 生动有趣的集体活动中去。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获得 展现自己优势的机会,同时也获得了“控制感”,从而更好地克服 入园的不良反应。教师以一个积极活动为开端,使幼儿获得“控制 感”,带来他们积极情绪良性循环,他们就能够顺利适应一日教学 常规。因此,教师在幼儿新入园的一个月中,不应将工作重心放在 “哄孩子”上,而要放在精心设计适应本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上,唯 有将一日教学活动安排得当,并坚持进行完,才是促进幼儿尽快适 应的关键。 3 让孩子在入园适应中拥有积极的情绪 3.1 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情绪”的论述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对于积极情 绪,弗雷德里克森(b. l. fredrickson, 1998)提出了“拓延— 构建(broaden - and - build)”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有助 于人们瞬间知行能力的拓展,而消极情绪通常窄化人们的知行能 力。如积极情绪拓展人们注意,使人能更有效地获取和分析信息, 做出更恰当的行动选择并采取创造性行动,并且积极情绪具有长期 持续地增强个人资源的效应。与消极情绪窄化具体行为反应带来直 接利益(如害怕时的逃跑使人最大可能幸存下来)不同,积极情绪 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间接利益,它使人长时间甚至终身受益,增强人 们的心理适应性,不断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除此之外,积极情 绪也能产生弥漫性的积极影响,如处于高兴状态的个体,往往能够 更好地建构人际关系,更智慧地处理人际冲突。 3.2 家长、教师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加快幼儿的适应过程 “拓延—建构”理论启迪我们,激发幼儿积极情绪,有利于幼 儿构建“心理资源”,从而助益幼儿应对新环境的挑战,加快适应 过程。如何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积极心理学也给出一些技巧和方 法。 3.2.1 家长教师做幼儿积极情绪的榜样 幼儿通常将“重要他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入园这件事情上, 成人积极情绪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在入园这件事情上不要流 露出不安、担忧的情绪,要将入园看成孩子成长的一个标志,要用 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件事情,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家长流露给孩子 的应该是孩子成长的喜悦和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信心。其次,教 师也应该传递给幼儿积极的情绪,而不应该是生气、愤怒、斥责。 3.2.2 帮助幼儿巩固增加入园的愉悦情绪体验 帮助幼儿增加入园的愉悦情绪体验的做法有很多,家长和教师 在实践中可以自己来摸索各种技巧。这里我们来介绍一下塞利格曼 提出的一种方法即“睡前的宝贵时光”,此方法非常适用于幼小的 孩子。家长与幼儿在睡前的几分钟一起来回顾一天中所发生的好事 情和坏事情。例如:今天在幼儿园里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幼儿园的 稀饭很好喝,喜欢幼儿园的滑梯,某某老师带来的新画纸非常好玩 等等。当孩子讲到“好事情”时家长在一旁用羡慕的眼神,夸张的 语气, 增加孩子叙述 “好事情”的愉快情绪;当孩子讲到“坏事情” 时家长则用平和的语气来安慰鼓励孩子,并为幼儿找到坏事情的乐 观解释。 3 岁的孩子可能还需要一些提示,但坚持一段时间,他们 就会有一连串的好事情说。通常幼儿易于记住好事情,所以他们回 忆的好事情也会多于坏事情,而且睡前回忆很容易成为睡梦中的题 材。积极心理学家们相信睡前的最宝贵时间不仅可以制造美梦,更 可以提升积极情绪的基础。 3.2.3 用仪式帮助幼儿稳定情绪、建立常规 仪式是由一定文化所规定的整套行为方式。仪式具有很多功能, 积极心理学家们注意到仪式有助于帮助和满足个体明确身份、职责 等心理需求的功能,人在社会中有一种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 仪式恰恰能帮助人们获得与自我实现和认同相关的自豪感、荣誉 感、集体感、神圣感和归属感等。幼儿园中的仪式也不少,如:升 旗、早晨入园仪式、饭前的准备、离园准备活动等。这些仪式,不 仅塑造了幼儿园的生活,也有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常规的功能。 所以处在入园适应期的幼儿更应该参与仪式,即使在开始时,仪式 看起来一团糟, 教师也不可忽视或者跳过一天中的重要仪式。 同样, 家庭仪式也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给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一 个入园仪式,在幼儿园门口有一个告别仪式,在睡前有个晚安的仪 式这些都会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孩子很好地适应上幼儿园后新的家 庭生活节律。当然无论是幼儿园的仪式还是家庭中的仪式,仪式中 的行为规范、语言一定要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符,易于孩子理解和 做也很重要。 4 正确对待幼儿入园过程中的挫折事件 4.1 积极心理学中的解释风格 解释风格是指人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所做出的一种持 续一贯性的解释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不同的人喜欢用不同的方式 来解释外在刺激事件,这种解释是相对稳定的。马丁 ·塞利格曼将 解释风格分为“乐观解释风格”和“悲观解释风格”。“乐观解释风 格”的人会认为失败和挫折是暂时的、特定性的情境事件,是由外 部原因引起的,而且这种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而“悲观解 释风格”的人则会把失败和挫折归咎于自身的原因,并认为这种失 败和挫折是长期的、永久的,是由自己内在原因引起的,并会影响 自己所做的其他事情。从众多研究得出,解释风格与心理健康、身 体健康、学业成就等都有关系。乐观解释风格的人身心更健康,也 更能取得成就。 4.2 父母、教师为幼儿积极的解释适应中的挫折 3 岁的幼儿正是开始努力发现事情发生原因的时候。他们说的许 多话包含不同的“因为”,也问许多“为什么”的问题。 3 岁幼儿虽 然没有“反省认知”,没有能力思考或表达自身思维,但是他们十 分留意他人的解释,被动地吸收“重要他人”的解释风格。入园适 应即使家长和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孩子的能力也足够强,但在 这一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也正是家长、教师教导幼儿乐 观解释风格的契机。 总的来说,乐观的解释风格就是家长和教师将孩子遇到的挫折 解释为:暂时性的特定事件,是由外部原因引起的。例如: “被忽 视”是每个幼儿入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家庭中孩子是被关注的中 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但在幼儿园里,一个老师照看十多 个幼儿, 对其的关注度肯定要小于家庭。 当孩子感觉自己被忽视后, 就会产生挫折感。家长对于此类挫折应这样解释: “老师当时正在 忙其他事情呢,也许没有听到宝宝的话”。家长要说明今天没有被 关注只是个特定事件,不是幼儿自身的原因。再比如,幼儿看到中 班的孩子学习轮滑也非常想学,这时教师的应告诉孩子: “现在玩 轮滑还有点小,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玩了”。当幼儿无法做某些事 情时,老师应做出暂时不能做的乐观解释。 4.3 父母、教师积极赞扬幼儿克服挫折的良好表现 如果幼儿克服了挫折,家长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但表扬是有 技巧的。如果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对其进行表扬,这种表扬会带来 两种害处:其一,孩子会认为表扬是无原则地自动得到的,而不取 决于他做了什么事,这会使孩子变得被动和盲目;其二,当孩子习 惯了表扬之后,他会对成功的概念失去意识,即不理解什么才是成 功,这自然也使孩子无法从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得到提高。家长根 据孩子的行为有选择地给予其表扬,而不能无论对错都对孩子进行 表扬。爱可以是无条件的,但表扬应该是有条件的,表扬应该在孩 子克服挫折取得成功时进行,并且应该根据孩子取得成果的大小将 表扬分为不同的等级。 综上所述,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来,幼儿的入园适应是幼儿 发展的一次机遇,是教师和家长完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一次际遇。 以提高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的“控制感”为基础,积极的情绪作 为中坚力量,乐观的解释风格稳居上层所构成的幸福金字塔,无疑 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 ·彼得森,马丁 ·塞利格曼. 习得性无助[m].机 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马丁 ·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m].北京:北方联合出版 传媒, 2010. [3]王力娟,杨文彪,杨炳钧.分离焦虑研究评述[j].学前教育 研究, 2008, (4) . 作者简介:李琛,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太原 030024 邢少颖,山西大学,山西太原 030006 侯文萍,太钢新兴实业有限公司第八幼儿园,山西太原 030009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