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氧气复习(一) 教学设计课 题氧气复习一课型复习课时编号15学习目标1.记住氧气的物理性质,.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2.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3.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认识分解反应。4.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习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能明确的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集 体 备 课 个 性 设 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活动也需要氧气,你想知道氧气有什么性质?二:教授新课:1、制取氧气的方法2、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1
2、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4.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二氧
3、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3过氧化氢水+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1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可表示为A+B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说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一样,都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类型,我们以后还会经常遇到。3、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1.在常温下,硫在空气、氧气中能否燃烧?2.点燃后在空气中能否燃烧?燃烧的现象是什么?3.在纯氧气中能否持续燃烧?燃烧
4、的现象是什么?4.生成物的色、态、味?5.为什么硫在空气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固定在玻璃棒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铁丝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2.从现象上你能推断出为什么集气瓶底部放些一些水?3. 自学硫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找出规律(反应物写左边,之间用“+”连接生成物写右边,之间用“+”连接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用“”上边写反应条件),写出各自的文字表达式。根据上边的几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1.氧气有怎样的性质?2.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跟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回答问:谈谈通过本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想知道什么?三、自我检测1.鉴别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的颜色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2.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集气瓶中为什么要铺一层细沙?3.区别氧气、氮气、空气最好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燃着的木条 D.用燃着的硫粉4.写出三个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