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声现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的章首图,还为这些图片配上相应小的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本章的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的大象。我们在动物园观察中知道,大象的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的。那么,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
2、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本图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反而会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本图由于立意比较新鲜、奇特,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3噪声的危害及防治噪声的途径。4防治噪声的途径。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探究式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
3、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三、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难点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教学的关键: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利用提前预习方法,在上课是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参入其中,让学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产生条件是让学生参入其中,让学生有所体会。在学生学习声音的特性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五、课时安排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于传播 1 课时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1课时第三节 声的利用 1课时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复习检测 1课时 讲评总结 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