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和已有知识,说出东北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说出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及原因。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培养读图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农畜产品,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东北种植业特点的成因。【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读图导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
2、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展示东北黑土地中国大粮仓的图片,创设学习情境。环节二:新知学习学习任务1:完整的农业结构教师:展示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图,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学生: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教师:结合地形分布图,分析本区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学生:平原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山地和丘陵地区以林业为主。学习任务2:“大、高、优”的种植业教师:有学者将东北三省种植业生产的特点概括为“大、高、优”,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学生讨论回答:“大”粮食产量大;“高”粮食商品率高;“优
3、”农产品质地优。小组合作探究(一):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的原因。展示探究结果: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机械化耕作、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科技水平高等。 拓展延伸商品粮生产基地第一类,是南方原有高产商品粮基地,包括长江三角洲、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等。第三类,水平尚低、发展潜力最大的东北商品粮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第三类,新发展的江淮地区。教师:展示农作物图,选一选能在东北三省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学生选择,教师及时订正。教师:超市商品是一个地区农业特点的具体体现,去东北特产超市看一看。学生选择出产自东北三省的农产品。小组合
4、作探究(二):东北大米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商品之一。讨论东北大米能在东北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展示探究结果: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和湿润的环境使东北地区成为世界上能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这里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农作物由于生长的时间较长,各种养分积累较多,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学习任务3:发达的畜牧业教师:读课文内容,了解东北三省是如何发展畜牧业的。学生标画课文内容。东北三省的农耕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东北平原发达的种植业,为农耕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近年来,东北三省十分注重发展林下经济,积极开发特色农业产品,森林养鹿、养蛙等林区养殖业得以迅速发展。
5、教师:东北三省的畜牧业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学生:农耕区畜牧业和林区养殖业。 拓展延伸“东北三宝”“东北三宝”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三种土特产。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驰名中外的珍贵药材,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貂皮素有“裘中之王”之称,皮板优良,轻柔结实,毛绒丰厚,色泽光润;鹿茸就是未骨化的角生长在雄鹿的额上,含有丰富的复合蛋白质和激素,以及磷酸钙、胶质软骨素等化学成份,是一种高级补品和名贵药材。学习任务4:最大的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教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东北林区的分布,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学生:看视频,读课本阅读材料,小组内交流。学生甲(
6、分布):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东部林区还有大面积的防护林。学生乙(问题):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学生丙(措施):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育林为主,采育结合,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拓展延伸兴安落叶松中国东北林区的主要森林树种,分布于大、小兴安岭。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主要生长在海拔300-1200米地带,喜光性强,对水份要求较高,在各种不同环境均能生长,而以生于土层深厚、肥润、排水良好的北向缓坡及丘陵地带生长旺盛。小组讨论(小结):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学生甲:平原面积广大,黑土广布
7、,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并实施机械化作业;山地以林业为主。学生乙: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纬度高,气温低,易发生低温、冻害。学生丙:人均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消费量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环节三:课堂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B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2. 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 D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环节四:总结升华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知识载体,是地理课的“学具”。本节以图思文,根据对图像上显示的地理事物的判读、综合分析,把图上的地理知识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经过思维“加工厂”加工、处理、提炼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来龙去脉,并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