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教师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在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的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教学重难点 :刻度尺和停表的运用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课件 、 刻度尺、停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预设时间一、 引入新课学生活动1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和圆的直径,导出测量的意义,说明测量的重要性导出新课。学生活动2请两位同学闭眼估测1min的长短,并与所测时间相比较,看差距多少。【设计意图】眼见不一定为实,反映出测量的重要
2、性。师:通过以上活动,我们不难感受到,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仅凭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二、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1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完成“长的单位”的学习学生活动2 学生自学 学生思考,并完成学案“长度的单位”。【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教师活动2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测量长度的工具很多,我们常用的刻度尺该如何使用呢?学生活动3 结合学案自学刻度尺的使用,并完成学案“刻度尺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能力。教师活动3 提问:长度及其测量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时间及其测量呢?学生活动4 自学时间的单位及测量,完成学案中相关的内容【设计意图】应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3、生学以致用。教师活动4 引导学生学习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学生活动5 自学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板书设计:第一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 1km = m = dm= cm= mm= m, 其中:1m mm= m= nm,二、长度的测量:看、放、读、记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h= min= s四、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和错误不相同,错误是可以消除的减小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的方法。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1) 存在问题:(2) 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