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讲座如何对待特殊学生有感 2017年12月27日,在华师大附小聆听了朱老师的一堂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的讲座,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启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确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特殊学生也不少。朱老师首先给我们定义了什么是特殊学生。特殊学生是指:1、智力有一定缺陷(能力有限);2、父母无力管教(自私,自我)。这两种学生中,后者占多数。或者是父母离异的,或者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阿姨看顾,而长辈们又比较溺爱孩子,所以会造成孩子比较自私自利。 朱老师从三忌六要上分析了要如何对待这些特殊学生。三忌是指一要忌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要忌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要忌中途放弃
2、,对学生置之不理。六要是指一要爱不要嫌;二要帮不要丢;三要反复帮教,不要一劳永逸;四要发掘闪光点,不要把特殊学生看得一无是处;五要创造,提供闪光机会;六要多赞美,鼓励,不要总是批评说教。朱老师又分别各举了一个低年级和高年级的例子,来说明要如何对待他们。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引导同学的舆论来帮助这些学生。 总之,在对待这些特殊学生的时候,我们要用平和的心与他们交谈,要有意识地改变与孩子们沟通的方式与方法,如了解学生,用爱心感化他们、平等对待他们,当学生向你诉说时要专心倾听,这样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与他们倾心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这样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愿意与老师好好沟通。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即使再特殊的孩子,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去掉“有色眼镜”,要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发现长处就扶持,有了进步就鼓励。对于特殊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