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110588 上传时间:2025-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第七章第一节走进分子世界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体会分子世界的物理性质,并能从微观分子运动的角度定性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3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时采用模型法的意义。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模型 (1)活动7.1 选择一种模型 交流一下课前预习中“做一做”:用

2、素描炭笔(美术课上用的)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老师提供的放大镜对这一条线进行仔细观察,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看一看: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老师演示) 看一看: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然后再注入酒精直至注满。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 (升高/不变/降低),由此可知: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 (大于/等于/小于)混合前水与酒精的体积之和。 议一议: 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三种模型。你认为:哪种模型能够解释上述活动中看到的现象?请选择一种模型,并尝试解释。 模型1 物质是由微观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

3、体; 模型2 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 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在液体中。 你选择:模型_。 (2)信息快递: 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水分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 科学探究发现,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 -10 m。 各种显微镜的发明和利用使科学家们在搜集证据、认识物质微观世界性质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拓展了人们的视力范围,收集了更多的证据,支持了科学家们提出

4、的模型。 (3)小结:既然引入分子概念,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为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它们之间有 。 2分子的运动 (1)猜一猜:组成物质的分子在物质内部运动吗? (2)看一看:在清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你会看到什么现象?(老师演示) (3)想一想:你看到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猜想? (4)小结:大量实验证明,分子处在 。 (5)信息快递:能够证明分子运动的证据是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得越快。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活动7.3 收集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猜一猜: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

5、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 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老师演示) 想一想:这一结果能否证实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实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2)议一议:既然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间存在吸引力,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任何物体。但事实上,固体和液体却很难压缩,这说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什么力? (3)小结: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证明,分子间不仅存在 力,而且还存在 力。且这两种力在分子间同时存在。 (二)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阅读课本“读一读”,说一说:固体、液体、气体性质有什么不同?试用分子模型进行解释。 (三)纳米材料 阅读课本“生活物理社会”,谈

6、一谈:什么是纳米材料?它具有哪些特殊性能? 四、总结提升: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存在吸引力,也同时存在排斥力。 2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引力、斥力最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次之,引力、斥力也次之,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引力、斥力最小。 3纳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超塑延展性、耐高温、硬度高等性能。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当堂训练: 1. 物质是 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 模型来解释。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 性质会发生变化。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 的最小微粒叫

7、分子。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m。 2. 将50mL 的水和50mL 的酒精充分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 (大于/等于/小于) 100mL,上述现象直观地说明了 。 3将几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整杯水会 ,这种现象说明 。 4. 两滴小水珠互相靠近后,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力,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要用力,说明气体分子间存在着 力。 第七章第一节 走进分子世界 导学案 课后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第一节课后巩固: 1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用它们来装修房屋,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这表明 ;用胶粘剂可以把装修板材粘在一起,这

8、说明 。 2把铅板和金板压在一起,几年之后,金板中渗入一些铅,铅板中渗入一些金,这种现象 称为 ,说明 。 3“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破镜合起来时,镜子断裂处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较 ,分子之间几乎没有 力的作用。 4用右图中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0,4,20,30.则在 (填序号)温度下气体扩散最快。 5气球在吹足气后,用细线将口扎紧,一两天就瘪掉了。以下是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几种模型,你

9、认为哪几种模型结合起来能够解释上述的现象? (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所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2)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组成物质的微小颗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和气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颗粒可以挤进液体和气体中。 6. 下面哪一个现象的描述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 A春天柳枝摇曳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7. 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是( ) A分子间没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没有引力 8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

10、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不能分开 D磁铁能够吸引铁钉 9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B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 C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D液体和气体都是流体,都容易被压缩 10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困难,科学家们是怎样解决的( ) A. 凭自己的想象来定义物质的内部结构 B. 把物质不断地分小,分到肉眼看不到为止 C. 根据观察到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想 D. 利用数学公式和物理

11、理论来推理得出 11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 纳米陶瓷 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硬度高,其耐磨性是金属刀的60 倍;完全无磁性;不生锈变色,健康环保;可耐各种酸碱有机物的腐蚀;为全致密材料,无孔隙、不沾污、易清洁。纳米陶瓷充分体现新世纪、新材料的绿色环保概念,是高新技术为现代人奉献的又一杰作。 (1)“神舟七号”飞船与空气摩擦呈炽热状态时,飞船舱不至于

12、被 烧毁的原因之一是飞船外表面的陶瓷具有_的特点。 (2)纳米陶瓷刀的耐磨性好,是因为它的_ 高。 (3)右图是纳米陶瓷刀、合金钢刀、普通菜刀磨损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反映纳米陶瓷刀磨损特点的是曲线_(填字母)。 12物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是否有关呢?提出猜想,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器材:冷水、一瓶开水、两只玻璃杯、天平、红墨水、刻度尺、细线、滴管 猜想: . 实验:(1)所选器材: (2)步骤和方法: (3)现象: (4)结论: 二、第二节课前预习: 1做一做: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几下后,靠近小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 2阅读静电现象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

13、问题: (1)分子 (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 (2)经过摩擦的绝缘体能够吸引 ,人们就说它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 物体带电,叫做 。 (3)大量事实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电荷。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 。 3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第七章第二节 静电现象 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4、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物质的微观世界 1预习先知:分子 (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构成的。 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 2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你能分别举例说明吗? (二)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1活动7.4 摩擦起电 (1)交流一下课前预习中“做一做”:用塑料直尺快速摩擦头发

15、几下后,靠近纸屑,看到了什么现象? (2)观察老师演示: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或者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此棒靠近纸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3)小结: 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 ,就说它带了“ ”,或者说带了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 。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你认为原子 (可以/不可以)再分(提示:分子和原子都呈电中性,即不带电)。 2活动7.5 两种电荷 (1)猜一猜:通过摩擦使物体所带的电,它们的性质是否都相同呢? (2)看一看: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将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

16、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看到什么现象? (3)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可知: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 (相同/不同)的。 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异种电荷相互 (排斥/吸引)。 (4)信息快递: 富兰克林提出:把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并一直沿用至今。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一类是正电荷,一类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议一议:相互排斥是否

17、一定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是否一定是带异种电荷? (三)原子构成初步及摩擦起电的解释 1问题:既然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直接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分子和原子是不带电的,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会带电呢?这电从那儿来得呢? 2阅读教材P30,思考下列问题: (1)19 世纪末,谁发现了电子?电子带正电还是负电?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2)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即不带电)? (3)是不是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都能起电?需要什么条件? (4)满足条件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哪个物体带正电?哪个物体带负电? 3小结: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18、一个物体。 四、总结提升: 1. 分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化合物分子,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2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现象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3. 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只有两类,一种是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称为正电荷;一种是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英国的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5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

19、核构成,而且电子和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量相等,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6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当堂训练: 1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 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 和带正电荷的 构成的。通常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 2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通过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_电,丝绸带_电。 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

20、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 4将一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时,塑料小球被吸引,由此可以判断,塑料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不带电 C一定带正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第七章第二节 静电现象 导学案 课后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第二节课后巩固: 1我们在打扫房间时,如果用绸布擦玻璃,发现擦过的玻璃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摩擦过的玻璃因 带了电,带电体具有的 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引在玻璃上。 2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 首先发现了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 和_ 组成的。 3实验室里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若把用丝绸

21、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发现验电器两 金 属 箔 片 张 开 , 如 图 甲 所 示 , 原 因 是 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 4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因为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 ,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 电子而带 电,毛皮因 电子而带 电。 5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细丝张开的原因是 。 6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带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梳子得到了一些

22、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7两个悬挂着的通草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A 球一定是(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与B 球相同的电荷 8有A、B、C 三个用丝线悬吊着的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 带正电,则C 一定带正电 A B C B若A 带负电,则C 一定带正电 C若B 带正电,则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则可能不带电 9下列对摩擦起电的理解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说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B摩擦起电说明摩擦的方法可以创造电荷 C摩擦起电说明原

23、子内部有带电的微粒存在 D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10用毛皮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墙上不掉下来,下列现象中与其实质相同的是( ) A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杠,手会被粘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吸起 C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能粘在一起 D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11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 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 12电视机的玻璃屏幕经常吸附很多的灰尘,其

24、主要原因是(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荧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13将毛织物和琥珀摩擦,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则毛织物吸引丝绸,琥珀吸引泡沫塑料球,玻璃棒也吸引这个泡沫塑料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毛织物带正电,泡沫塑料球带负电 B毛织物带负电,泡沫塑料球带正电 C毛织物带正电,泡沫塑料球不带电 D琥珀带正电,泡沫塑料球不带电 14下表是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带正电,次序在后带负电。 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纸 木棉 赫西蒙

25、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物理学中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2)由表中可知,玻璃棒与石棉摩擦后,玻璃棒带 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 (强/弱)。 (4)由表中 (能/不能)判断猫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物质 、 (带 电) (带 电) (带 电) (不 带 电) 二、第三节课前预习: 阅读探索更小的微粒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

26、速运动。 2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_带正电,_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3请你从原子开始,将你所知道的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大致排列出来。 4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教师评价 批改日期 第七章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导学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通过阅读教材,感知丰富的微观世界,了解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知道在对粒子世界的探索中所取得的

27、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是分不开的。 二、预习交流: 三、互动突破: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问题:原子是可分的,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阅读课本,交流下列问题: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_ 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的 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若把原子核看成是一个小球,则小球的半径约为 m,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 般大小。原子核虽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二)百年来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1阅读课本,交流下列问题: 原子核是由_和_构成,_带正

28、电,_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2整理物质的微观构成,完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 3信息快递: 1897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 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919 年,卢瑟福用 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1932 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1964 年,盖尔曼提出质子和中子是由一种叫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4阅读课本“图7-19 粒子世界的外貌”,请将组成物质的微粒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大致排列出来。 (三)加速器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交流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加速器?它有什么作用? 2我国在加速器方面有什么贡

29、献? 3加速器在科学技术中有什么重大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总结提升: 11911 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虽小,但几乎集中了整个原子的质量。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3构成物质微粒的尺度从大到小的大致顺序为:大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当堂训练: 1在探索物质结构的

30、过程中,_ 首先发现了电子,_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 和带负电 的构成的, 位于原子的中心, 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带正电荷, 不带电。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 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3科学家在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夸克 4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5原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 A10 -5 10 -9 m B10 -10 m C10 -12 10 -14 m D10 -15 m 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B原子核

31、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C原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 D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 电子 7在人类认识原子结构、对粒子进行研究过程中,目前最有力的武器是( ) A高倍率的电子显微镜 B各种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 C聚光效果好的大型望远镜 D各种类型的电子扫描仪 第七章第三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导学案 课后作业 学校 班级 姓名 日期 一、第三节课后巩固: 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 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图1 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图_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模型。 2如图2 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 子是由_和_组成,原子核由 和 _组成。 320 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原子核可以放出质子和中子,这一发现说明(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