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南沱镇中心小学校:刘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27页例7,练习七第4—7题。
教学目标:
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我想带大家一起走进神秘的数学王国。
口算:4×25= 125×8= 34×100=
(8+4)× 25= 34×72+34×28=
最后二题能不能很快算出结果来呢?其实我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结果!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师: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可不会错过了这个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我们国家还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引入主题图(课件:植树情景及信息):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
师问:怎样求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课件出示:每小组要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有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生回答师板书:(4+2)×25 4×25+2×25
2.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读等式
板书:(4+2)×25=4×25+2×25 生读算式
师: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探究、验证。
出示一组算式,猜一猜:它们的结果会怎样?
(3+2)×4 3×4+2×4
再来猜一组: (5+10)×2 5×2+10×2
师:中间可以用“=”来连接吗?(通过计算验证)
师: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的呢?
4.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这几道等式从左边到右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指名汇报)。
5.合作探究:是不是任何三个数组成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
(1)下面我们共同合作,验证一下。谁能举出三个数。如: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怎么表示? 谁能根据左边的算式,写出右边的算式? 请你分别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
(2)下面请同桌合作来试一试:左边的同学任意找出三个数写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右边的同学再写出对应的算式,再分别算出结果,看是不是相等。
(3)指名两组汇报,并板书:
(4)你能写出具有这样规律的等式吗?
6、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任意的3个数,能不能把我们的发现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来? 板书:(a+b)×c= a×c+ b×c
7.归纳小结:这个规律是具有普遍性的。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我们的数学前辈们早已研究得出的“乘法分配律”。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也就是---(电脑出示下面的文字)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三、巩固新知,尝试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a+a×5=(4+5)×a 36×(4×6)=36×6×4
3、练习七第5题:
4、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做一做第2题。
5、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03×12 20×55
6、回应课首,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现在你能很快算出原来那几道题的得数吗? (8+4)× 25= 34×72+34×28=
先观察,说一说算式特点,再尝试计算、 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与评价: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意识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 4×25+2×25
(a+b)×c= a×c+ b×c
想一想:a×(b+ c)= × + ×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