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1、 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2、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2、 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写作顺序。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老师也很喜欢,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游览北京的颐和园。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颐”字左边的笔顺。学生齐读课题。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二、初读感知。 1、师:自由朗读课文
3、,把生字读准确,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3、检查读书效果。(1)认读生词。(2)汇报自己弄懂的词语。4、学写生词。三、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2、学生个别反馈。指导读课文。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指导教学。预设:(1)长廊的美。学生读第二段。 (2)昆明湖的美。学生读五段。 (3)万寿山脚下看到的美。学生读三段。 (4)站在佛香阁前看到的美。学生读四段。 3、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1)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4、)(2)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3)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四、再次读文,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颐和园的?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作者先到哪儿再到哪儿,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多读一读,可以和同桌交流。2、反馈:生说,师板书: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3、学生读2至5段的第一句话。课件出示:(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4、回顾课文内容。做练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来写的。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 );登上( ),站在(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 )下来,就来到了( )。五、总结谈话。师: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顺序,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颐和园的景美,语言也美,课后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六、作业。1、巩固要认的字,练习要写的字。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