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索溪峪的野》教学建议
《索溪峪的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索溪峪的野》绮丽风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野性美,同时也赞扬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阅读课文的特点,理解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抓住景物特点,总分总的写法,激励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是感悟索溪峪的野性美,难点是通过阅读学习,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课前预习,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描写了索溪峪的各个方面的野性美,在教学时要使语言训练与自然环境水乳交融,还要启发学生抓住自己觉得写得最好的地方自读自悟学习应用,做到放得开,读得精,悟得深,会应用。因此理解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前必须要求学生预习。
1、根据课前提示,自读课文了解“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索溪峪的“野”。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课文提示切入,课文提示看似平淡,却是重要的环节。因为阅读提示也是教材,略读课文尤其应该注意阅读提示,在阅读提示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一、 细读课文,感悟“野”性
学生通过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认真默读课文后,理解课文中“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讨论,重点说说对索溪峪的“野”的理解,体现在哪儿。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设置以下教学情境:
⑴、课文中从哪些方面描述了索溪峪山是“野”的?这篇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的山是“野”的:①是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着重理解“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望而生畏”、“一线天”、“百丈峡”、“让人胆寒”等词语。②是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磅礴是指气势盛大、雄伟的意思),着重理解“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面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等词语对突出的磅礴美的作用。③是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这是作者的想象,通过想象让学生理解:或直插云天,或横栏绿水。旁逸斜出屈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等所描写的景象。教师在教学索溪峪的山的“野”中,无须多讲,也不必刻意解释这段描写中的诸多词语,而是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想象,这样即能理解课文内容,又能体会思想,达到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⑵、这篇课文作者是如何来写索溪峪的水是“野”的?想象和联想在这一部分中最为突出,作者把索溪峪的水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头称作“山路哥哥”、“石头弟弟”,用拟人的描写方法使索溪峪的水充满了灵气和野趣,把索溪峪的水描写得更加活泼、跳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想象,读出感受,读出童趣读出韵味。同时增加训练。例如:索溪峪的水时而 ,时而 ,时而 。索溪峪的水真顽皮啊! 。索溪峪的水真机灵啊! 。索溪峪的水真聪明啊! 。通过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索溪峪的水的“野”。这部分拟人描写方法教师无须多讲,如果多讲也不符合略读课文的教法,而联想和想象更需要学生靠多读进入情境,理解感受。通过练习能增加一些变化,最终达到让学生体会作者写法之精妙,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
⑶整篇课文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个特点,如:第2、第3自然段开头:“山是野的。”“水是野的。”而后面才具体描写怎么“野。”第4-5自然段每段的开头同样是先概括后描写。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求学生精读,精读是积累,略读重在应用,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也不是全放手,教师应视课文文章的结构特点而定,前面的多引导,后面的让学生自学,教师应该主动将“知”向“用”方面转化,让学生主动学习交流,这样才能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回归课文,深化“野”
教师通过教学后让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惊险的山,调皮的水,顽皮的猴子,率真的人们是一种怎样的美?课题中野字为什么要加引号?你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的理解后教师在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领略了“野”味十足的索溪峪,其实,在我们家乡云南,也有许多风景名胜,如:迷人的丽江,热情豪放的西双版纳,神秘的腾冲,秀美的大理及美丽的猛拉等,这些美丽的地方,愿你们有时间去感受,去欣赏,更希望你们用自己语言去表达你眼中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