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神农架林区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
单位 姓名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是( B)
A、人类和谐 B、科学发展观 C、全面发展 D、社会和谐
2、社会和谐有赖于(D )
A、人与自然和谐 B、人与人的和谐 C、以人为本 D、人民的共同努力
3、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就是(C )
A、人与自然 B、资源短缺与人口增长
C、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 D、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
4、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须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内容是(D )
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B、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C、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D、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5、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民生之本,必须受到高度重视的是(A )
A、就业问题 B、人口老龄化问题 C、农民收入问题 D、环境问题
6、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布局是(A )
A、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B、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C、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
D、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7、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 (C)
A、学校 B、政府 C、教师 D、教育领导
8、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它放在首位的是(C )
A、经济效益 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 D、获取最大利润
9、建设法治政府,根本的要求是(A )
A、要由国家主导和党的领导 B、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
C、规范行政公权力的行使要实行公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的原则 D、牢固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0、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中核心中的核心是( B)
A、科学发展 B、共同富裕 C、民主法治 D、文明进步
11、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D)
A、团结互助 B、遵纪守法 C、艰苦奋斗 D、爱国主义
12、政府管理的基本理念是( A)
A、促进社会公正 B、公民本位 C、以人为本 D、造福公民
13、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 )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不和谐,就是(B )
A、贫富差距 B、城乡之间 C、男女比例 D、沿海与内地之间
15、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对其他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指的是(D )
A、现代安全威胁 B、非现代安全威胁
C、传统安全威胁 D、非传统安全威胁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立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应该是()A,B,D,E
A、行为规范 B、运转协调 C、依法管理
D、公正透明 E、廉洁高效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 )A,B,C,D,E
A、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B、发展现代农业 C、深化农村改革
D、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 E、增加农民收入
3、目前,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主要表现是( )A,B,C,D,E
A、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B、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C、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 D、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E、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
4、党中央强调就业工作要加强政府引导。国家应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政策有( )A,B,C,D,E
A、产业政策 B、经贸政策 C、投资政策
D、财政和税收政策 E、信贷政策
5、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其工作重点是( )A,B,C
A、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 B、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C、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D、完善农村公共文化网络布局
E、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
6、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应当重点完善的法律法规有( )A,B,C,D,E
A、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法规 B、发展社会事业的法律法规
C、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D、规范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
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包括( )B,D
A、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 C、优先原则 D、效率原则
8、调整好各种利益关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A,E )
A、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B、妥善处理社会矛盾
C、健全社会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
D、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
E、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9、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包括(A,B,C )
A、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B、利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D、促进经济又快又好顺利发展
1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建立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应该是(A,B,D,E )
A、行为规范B、运转协调C、依法管理D、公正透明E、廉洁高效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X )
2、坚持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讲的是工作方向问题。(X )
4、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人为本来决定服务导向。(√ )
5、民主法治,就是广大人们群众的各项权益得到保障,利益分配的机会和过程公平,社会个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X )
6、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7、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
8、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
9、文明进步是社会和谐的标志。(√ )
10、“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共产党执政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答: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4)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6)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7)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和管理;
(8)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9)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10)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社会条件。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