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 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来批驳冉有推卸责任的辩解,这种论证方法是( )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对比法 D. 类比法
2.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来揭示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这种表现方法是( )
A. 铺垫 B. 对比 C. 反衬 D. 象征
3. 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 历史事实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B. 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C. 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愿望
D. 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十分充沛
4. 下列《“今”》中的论证,通过演绎法证明“今”最可宝贵的是( )
A. 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B. 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C. 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D. 一掣现有的铃,无限的过去和未来皆相呼应
5.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最能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A.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C.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6. 《选择与安排》中,朱光潜阐发“常山蛇阵”的特点,是为了通过比喻来论证( )
A. 每件艺术品都必须突出一个中心意旨
B. 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抓住几个典型细节
C. 每件艺术品都必须做到层次脉络清楚
D. 每件艺术品都必须是个有生命的整体
7. 《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补记许远的事迹,采用的方法是( )
A. 立论中补记 B. 记叙中补记
C. 驳论中补记 D. 抒情中补记
8. 《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树的基本原理是( )
A.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 B. 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 其莳若子,其置若弃 D.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9. 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描写干谒者的行为主要是( )
A. 奔走权门,毛遂自荐 B. 奔走权门,摇尾乞怜
C. 奔走权门,邀功请赏 D. 奔走权门,索官求爵
10. 《故都的秋》中,为了突出北京秋天“色彩浓、回味永”的特色,作者两次写到南国之秋的色淡、味浅,这运用的表现方法是( )
A. 对比 B. 类比 C. 铺垫 D. 侧写
11. 《爱尔克的灯光》中,写我走过故居时,“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借代
12. 《诗经·氓》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
A. 兴 B. 比 C. 赋 D. 比兼兴
13. 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
A. 渴望贤才汇集,建立功业 B. 喟叹功业难成,借酒浇愁
C. 感慨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D. 感叹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14. 作品融诗情画意于一体、风格清新淡雅的著名唐代诗人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杜牧
15. 白居易《杜陵叟》“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四句的抒情方式是( )
A. 直接控诉 B. 借叙事抒情 C. 借景抒情 D. 借典故抒情
16. 李商隐《无题》中运用比兴手法抒情写意的诗句是( )
A. 相见时难别亦难 B. 蜡炬成灰泪始干 C. 晓镜但愁云鬓改 D. 夜吟应觉月光寒
17. 《前赤壁赋》继承和发展的赋体的传统手法主要是( )
A. 铺张扬厉 B. 夸饰渲染 C. 主客问答 D. 骈俪对偶
18. 《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后文人物性格展现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 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B. 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C. 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D. 反衬种种落后于时代的心态
19. 《麦琪的礼物》中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目的是( )
A. 避免重复 B. 留有余地
C. 制造悬念 D. 强化矛盾
20. 《宝玉挨打》中,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分儿”这句话的是( )
A. 袭人 B. 林黛玉 C. 贾母 D. 王夫人
二、多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下列例证中,通过类比来论证“精神上的缺陷可由相应的学问来补救”的有( )
A. 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需要学问的修剪
B. 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C. 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
D. 肉体上的各种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
E. 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
22. 《郑伯克段于鄢》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
A.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 心理描写 E. 细节描写
23. 苏轼《江城子》中用白描手法的词句有( )
A. 十年生死两茫茫 B. 尘满面,鬓如霜
C. 小轩窗,正梳妆 D.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E. 明月夜,短松冈
24. 高尔基《鹰之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 )
A. 歌颂革命战士的斗争精神和献身品格
B. 鞭挞苟且偷生的庸俗心理和市侩哲学
C. 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罪恶
D. 向往美好的社会主义理想
E. 激励人们为自由解放而忘我奋斗
25. 《风波》中刻画七斤形象的细节描写有( )
A. 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三国志》
B. 时常坐在门槛上抽烟不说话
C. 知道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D.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E. 因六斤打破一只碗而大打出手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6. 孔子曰:“求!君子 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
27.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未之有:
28.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 殆 矣,……
殆:
29.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 毕 浮。
毕:
30. 虽欲 强聒 ,终必不蒙见察。
强聒:
31. 今人还用子女玉帛为作奴的 贽敬 ,又美其名曰“同化”。
贽敬:
32. 大叔完聚,缮甲兵, 具 卒乘。
具:
33. 告广曰:“胡骑易 与 耳。”军士乃安。
与:
34. 早缫 而 绪,早织而缕。
而:
35. 父亲的差使也 交卸 了。
交卸: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6. 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请回答:
A. 这段文字中,“彼”和“我”的态度和结果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B. 文中“我”的几种不同情况构成什么关系?作者通过这种关系来说明什么?
C. 这段文字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7. 阅读《背影》中最后一段文字: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请回答:
A. 概括这段描述的中心旨意。
B. 文章结尾的家境描写与开头相呼应,有什么表现作用?
C. 这里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揭示父亲晚年的心境?
38. 阅读柳永《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颙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
A.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B. 关联上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
C. 为什么说下片抒情笔法委婉曲折?
39. 阅读巴金《秋夜》中的一段:
风在震摇窗户,雨在狂流,屋子里灯光黯淡。可是 从 先生坐的地方发出来眩目的光。我不转眼地朝那里看。透过黑色长袍我看见一颗燃得通红的心。先生的心一直在燃烧,成了一个鲜红的、透明的、光芒四射的东西。我浑身的血都烧起来,我觉得我需要把我身上的热发散出去,我感到一种献身的欲望。
请回答:
A.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先生(鲁迅)怎样的感情?
B. 开头三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C. 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40. 阅读杜运燮诗歌《山》的开头四句:
来自平原,而只好放弃平原;根植于地球,却更想植根于云汉;茫茫平原的升华,它幻梦的形象,大家自豪有他,他却永远不满。
请回答:
A. 这四句诗赞美了怎样的精神?
B. 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C. 写出其中两组具有矛盾对立性质的概念或事物。
五、作文( 30 分)
41. 庄子《秋水》中的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因而“欣然自喜”,当看到“不见水端”的大海之后,才望洋兴叹道:“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请以《眼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