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福建省2015届高三高职单招摸拟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049547 上传时间:2025-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5届高三高职单招摸拟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2015届高三高职单招摸拟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年高职单招摸拟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潼关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__ ,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____________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7)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8)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9)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 (10)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司马迁《鸿门宴》节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欲呼张良与俱去 去:离开 B.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情 C. 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D. 籍吏民,封府库 籍:依靠 3.下列句子中能体现刘邦“机敏有谋”特点的一组是( )(3分)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⑤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B.骂诹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刘邦粗中有细的性格。 C.项羽对亲信项伯的信任,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D.人物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刻画出刘邦等人的性格特征。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移家①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③四五声。 [注]:①移家:搬家。②浑:全。③频啼:连续鸣叫。 6、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名著(6分) 8.下面名著阅读题选做一题。 (1)请简述“司马懿忍辱受衣”的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13分) “高铁时代”已到来 王瑞良 ①你知道全球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在哪里吗? ②告诉你,在我们中国。2 009年12 月2 6日,武汉到广州的客运专线正式通车运营。这条铁路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 ③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60~9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和谐号”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2千米。所以,现在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1100千米,坐高速列车不到3个小时就能走完,真是“千里粤汉半日还”啊 ,而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 ④现在,很多国家都在提倡高速铁路运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运行会排放大量废气,而且消耗宝贵的石油资源(有统计认为,石油资源还可以用200年左右),因此,火车替代汽车运输成为必然。为此,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在世界各国十分流行,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法、德、日、西、 韩、美等国。 ⑤你可能又要问,高速铁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⑥当然,高速铁路不是谁都能发展起来的,它涉及牵引、制动、空气动力学、路轨铺设和自动化管理等许多方面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难度相当大。我国也是在技术全面提高后,才追赶上了其他国家。 ⑦为了提高车速,通常在列车的首尾要各配置一台大功率自控同步牵引机车,其车顶与高压电缆(又称接触网)相连,并采用特殊的加速装置。如“和谐号”就采用了“动力分散式”装置,即将多个小功率电动机分散安装在第一、四、五、八节车厢内 ,这些车厢既载客又有牵引动力,故称动车组,而无动力的车厢则称为拖车。“武汉一广州”动车纽就是由四组四拖组成,每节动车上装有四台550千瓦的牵引电动机,整个列车的牵引功率为8800千瓦,定员601人。车头则须设计为类似飞机一样的流线型(俗称“子弹头”),以减少行进中空气的阻力。 ⑧速度快了,行车安全也变得更为重要。为此,路轨的设计上必须尽量降低PQ值(力学名词),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 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防止汽车等误入铁路与火车相撞;在必须交叉的道口 ,则安装先进的报警装置。 . ⑨乘坐过高速列车的人会发现,乘坐时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在舒适度上也有特殊的设计。如法国的一种新型列车精心设计了悬浮减震设备和低噪音空间设备。各个车厢宽敞、明亮,头等舱还有一个小“沙龙”,内有电话和现代音像设备。车门颜色也各不相同,一看便知该车厢属于何等级。美国的x2000型列车,每个座位都装有立体声耳机、计算机连线、瑞典梨木制作的餐盘和观看沿途田园风光的大型观景窗,车内还有会议室、传真机和娱乐设施等。乘这样的火车出行,真可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了。 ⑩高速铁路的崛起,是交通运输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其意 义完全可以与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客机的问世媲美。 (选自《青少年科技》2010年第6期,略有改动)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干线是武汉到广州的高铁客运专线。 B.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铁路的高速化,旨在减少废气排放,节约石油资源。 C.从武汉到广州,如果你坐在“和谐号”列车六号车厢,那么,你就是坐在动车车厢内。 D.为了防止高速列车行进在弯道时造成脱轨事故,在路轨的设计上采取了尽量提高PQ值的技术措施。 10.第⑤至⑨自然段介绍了高速铁路的特别要求,其中⑦至⑨三段各介绍了哪一个方面的要求?(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高速铁路“将改变人们的地理概念和生活方式”。高铁现已修到我们家乡,它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至少答出两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3. 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B. 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D.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14.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逾越(yú) 鸟瞰(kàn) 一丘之貉(luò) 栩栩如生(xǔ) B. 溃败(kuì) 凹陷(wā) 贻笑大方(yí) 兢兢业业(jīng) C. 咀嚼(zǔ) 桧柏(guì) 罄竹难书(qìng) 饕餮大餐(tié) D. 觊觎(jì) 攻讦(jié) 光阴荏苒(rǎn) 心怀叵测(pǒ) 1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由于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__,两者关系紧张是当前的普遍现象。 (2)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__特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培养更多更好的特区建设者。 (3)买彩票当然是希望有机会中大奖,但彩民不要__地去追求这种机会。 (4)德国一项调查结果__,如今德国儿童的上网比例已高达37%。 A.沟通 修建 锐意 显示 B.勾通 修建 锐意 体现 C.沟通 构建 刻意 显示 D.勾通 构建 刻意 体现 18.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及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二嫂的体型,突出了“瘦”。)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比喻、对偶、拟人,赋予寂静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无畏的气概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C、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 夸张,活画出该邻居讨好范进的小市民嘴脸,揭示了胡屠户对没中举人前的范进极少帮衬的嫌贫爱富的本质。)   D、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反复,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状态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 19. 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入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心理学家分析,人自离开母体,来到这个纷繁扰攘的世界,便有一种回归母体的冲动,每当遇到挫折,痛苦与烦恼,回归母体便成为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 ________ ,而故乡则是这种回归冲动的曲折反映。 A.因而,母亲与故乡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B.因而,母亲成了保护神的代名词 C.因而,母亲时常成为作家,艺术家歌颂的对象 D.因而,母亲永远意味着亲切与温暖 20.“包容性发展”是2011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包容性发展”内涵的四个方面。(每点不超过10个字)(8分)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发展机会不均等,包容性发展就是要不断消除其参与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包容性发展强调国家之间互利共赢,共同面对经济增长、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世界性难题。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的差异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包容性发展重视各种文明的理解和沟通。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大多以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包容性发展要求建立健康合理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2) (3) (4) 21.临近毕业,我们都要为同学留言赠别。假如你是老师,请你模仿例句,给你的同学写一则赠言(二选一)。(5分) 例句:语文老师——人生可以有逗号、感叹号、省略号,但绝不能有句号。 英语老师—— 数学老师—— 八、写作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旅途中,难免遭遇困境,有时我们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有时我们又要沉着冷静,学会等待……请从下列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勇往直前 (2)学会等待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少于600字。 漳浦三中2015届高三年高职单招摸拟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命题人:陈武周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一、默写(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2.( )(3分) 3.( )(3分) 4.( )(3分)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名著(6分) 8、我选择( )题作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13分) 9.( )(3分) 1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15分) 13.( )(3分) 14、(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基础知识(25分) 16.( )(3分) 17.( )(3分) 18.( )(3分) 19.( )(3分) 20. (每点不超过10个字)(8分) (1) (2) (3) (4) 21.(二选一)。(5分) 英语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2. D3.B4.B5.(1)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 (2)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6.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7.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8. (1)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大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寡妇没有什么区别。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接受衣服,并重赏了来使。(2)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盆里烧毁。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9B(3分) 10..速度 安全 舒适度(3分。意对即可) 11.列数字、作比较( 2分) 准确说明(突出)了高速列车 速度快的特点。(1分) 12. 示例:①出行更方便、快捷、舒适。②促进旅游业的发展。③促进城市间的交流。④促进家乡经济的繁荣等。(4分。举具体实例作答也可。答出一点得2分,). 13.A14.作者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几类人作为例证。这样写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阐明“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人15.(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16.D17.C18.A19.D 20. ①机会均等,共享成果。②互利共赢,共对难题。 ③减少对抗,重视理解沟通。④转变模式,和谐发展。 21. 英语老师——人生可以有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但绝不能有一般过去时和将来时。 数学老师——人生有曲线、抛物线,但绝对没有直线。 22.略 - 10 -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